公元656年

公元656年

公元656年,丙辰年,顯慶元年,中國尚處於封建社會的繁盛階段唐朝。

歷史紀事

(圖)突厥士兵突厥士兵

對外交往

據《舊唐書·西域傳》記載,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國(阿拉伯帝國)第三任正統哈里發奧斯曼(Uthman ibn Affan,卒於656年,派遣使節抵達長安與唐朝通好,唐高宗即為穆斯林使節赦建清真寺。此後雙方來往頻繁,見於中國史書記載的,大食使節來華次數達37次之多。安史之亂暴發後,公元757年唐朝向大食求援,大食即派遣數千軍兵幫助平定安史之亂,這些人後來也大多留在了中國成為中國回回人的先人之一。公元8世紀中葉,中國的杜環去過阿拉伯地區,足跡遠至北非馬格里布(Maghrib)地區的摩洛哥,並且將其所見所聞寫成一本書——《經行記》,為中、阿文明的交往留下珍貴的記錄。

冊封太子

(圖)封建社會封建社會

武則天有四個兒子,其中三個當過太子。第一個是李弘。李弘早在顯慶元年(公元656年)正月就被冊封為太子,卻於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去世。許多人都說他是被武則天毒死的。可惜死無對證,何況這位太子的身體確實很差,早在他被冊封為太子的那一年,就曾大病一場,以至“御醫無策”。

沈佺期

沈佺期,字雲卿,相州內黃(今河南省內黃)人。唐朝著名詩人。約生於公元656年(高宗顯慶元年),卒於713年(玄宗開元元年)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進士。武后時官協律郎累遷考功員外郎。曾因受賄入獄。出獄後復職,遷給事中。唐中宗時,因勾結張昌宗兄弟,被流放到驩州(今屬越南)。神龍三年(707年),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常侍宮中。後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

沈佺期工於五言律詩,與宋之問同為當時著名的宮廷詩人,文學史上並稱“沈宋”。他們所作多為歌舞昇平的應制詩,風格綺靡,不脫梁,陳宮體詩風。可是沈、宋倆人總結了六朝以來新體詩創作的經驗,對律詩的成熟與定型,貢獻頗大,是唐代五言律詩的奠基人。

初戰西突厥

顯慶元年(公元656年),蘇定方隨左衛大將軍程知節征討西突厥賀魯部,蘇定方任前軍總管。此次戰爭,西突厥出動了大批精銳騎兵。唐軍至鷹婆川,“突厥有二萬騎來拒,突厥別部鼠尼施等又領二萬餘騎續至”。兩軍展開惡戰,唐軍前鋒蘇海政部受阻不進。此時蘇定方正率部在山間休整,無意中發現突厥主力就在對面山嶺上,便“率五百騎馳往擊之,賊眾大潰,追奔二十里,殺千五百人,獲馬二千”,突厥人馬遭受突然襲擊,死傷慘重,所棄軍需物資“綿亘山野,不可勝計”,戰況出現了轉機,開始變得對唐軍有利起來。但是由於副大總管王文度的嫉妒和大總管程知節怯敵,致使唐軍沒有乘勝追擊,擴大戰果,而是整日在原地操演,致使“馬多瘦死,士卒疲勞,無有戰志”。對此定方心如火焚,進言道:“本來討賊,今乃自守,馬餓兵疲,逢賊即敗,怯懦如此,何功可立?”最終唐軍無功而還,大總管程知節、副大總管王文度等人皆因膽怯畏戰和參與殺俘謀財被撤職查辦,唯蘇定方卻因主戰有功而被提升為行軍大總管。

(圖)宣蓮宣蓮

發現侏羅系淺層天然氣

公元656年,侏羅系淺層天然氣已有所發現,主要經歷了13世紀至19世紀的開採時期。自流井天然氣和鹽滷的開採、利用都是很獨特的。最先是從地面鹽泉或氣苗處,用人工開鑿“大口井”開採,氣或水枯竭,再往下鑿,循此往復開採一層,加深一層,有的“大口井”已深愈五十餘丈,人力開鑿已不勝重荷。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頓鑽(“小口井”)技術的變革。

宣蓮始種

宣蓮始種於唐朝顯慶年間(公元656年--660年),已有1340餘年,在清朝嘉慶6年(公元1802年)被列為貢品,是中國三大名蓮之一。宣蓮種植地域不廣,但以色白芳香、顆大粒圓、肉厚飽滿、質酥不糊、食而無渣、味道甘美、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等優良品質而取勝。宣蓮世稱”天賜宣平黃金土,地育宮庭白玉蓮“、“蓮過七里壠,身價與參同”,並列為“宣平二絕”之一。

文化

唐朝的晉、梁、陳、周、北齊、隋書及隋書十志(初稱《五代史志》)修撰完成。唐太宗繼位不久,即組織史學家修撰前朝歷史,由房玄齡、魏徵等負責監修。此次修史,自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始,至唐高宗顯慶元年(公元656年)書成。

出生

沈佺期,唐朝著名詩人約生於公元656年(高宗顯慶元年),

宋之問(又名少連,字延清),唐朝著名詩人,生於公元656年。宋之問的父親宋令文有三絕,即有勇力、擅長書法、能做好文章。宋之問受父親的影響,自幼勤奮好學,專攻文詞且生就一張伶牙俐齒的嘴巴,特別擅長辯論,20歲時就非常知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