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0年

公元210年

公元210年是農曆庚寅年(虎年);東漢建安十五年。

公元210年是農曆庚寅年(虎年);東漢建安十五年。

大事記

(圖)孫權孫權

弋陽縣建制,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析余汗縣東境建葛陽縣。隋開皇十二年(592年),因葛陽縣印遺失,縣治由赭亭(今五里廟)遷弋水之北(今弋江鎮),改名為弋陽縣。唐證聖元年(695年)分弋陽縣地建玉山縣乾元元年(758年)復分置上饒縣,改屬信州;永泰元年(765年)分弋陽玉亭鄉建貴溪縣。
周瑜逝世(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東南)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他所指揮的“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直接決定了三國時代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取得勝利後不久,他就因病逝世,年僅三十六歲。

出生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出生於陳留(今河南開封),中國三國時期魏的詩人,“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父親阮瑀曾任曹魏丞相,為“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崇尚道家,他本人以瀟灑和不拘禮節而出名。他常常待在家裡讀書,數月不出,或者出遊,數月不歸。此外他嗜酒成性,往往大醉。為了避禍,阮籍做人非常小心,曹爽召他為參軍,但他稱病拒絕。後來曹爽被殺,司馬懿召他為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續用他為從事中郎。
王叔和(210年-258年),名熙,西晉高平人,個性沉靜,博通經方,是晉武帝時的太醫令。王叔和在中國醫學史上的重要貢獻有兩項-第一是整理編輯張仲景的《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並重新編次成書,名為《金匱玉函經》,第二是撰寫中國醫學文獻中第一部專門講求脈法的著作-《脈經》。

逝世

(圖)周瑜周瑜

周瑜,孫吳著名將領。周瑜(174—210),我國古代著名的戰略家軍事統帥,三國時東吳名將。他是舒城縣乾叉河鎮人。相傳他的祖墳,就葬在萬佛湖大堤北岸的栲栳山上。這是舒城人民的驕傲。舒城有關周瑜的遺蹟流韻、民間傳說十分豐富。 周瑜少時便勤奮好學,苦讀兵書,立志為國建功立業。東漢初平年間,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在出兵前,孫堅徙家於舒,周瑜讓出南大宅讓其一家居住。孫堅之子孫策與瑜友善,且與瑜同年並長瑜兩月。瑜遂升堂拜母。從此,孫策、周瑜即以兄弟相稱。赤壁之戰後,周瑜多次率兵征戰,屢敗強敵,立下顯赫戰功。公元210年,他領兵進攻西蜀,計畫吞併西蜀後回師襲擊曹操。不料,在行軍途中病逝於巴丘(在今湖南嶽陽),時年36歲,留一女二子。
曹純曹魏將領。曹純(?-210年),字子和,東漢將領,曹操家族軍其中一員。208年,跟隨曹操南征荊州,追擊劉備到長坂,擄獲劉備二女、輜重,收復劉軍散兵。乘勝進逼江陵,後再還譙。210年逝世。曹丕稱帝後,追謚他為威侯。
劉琦(173年-210年),其字不詳。劉琦是荊州牧劉表的長子。在早年很受劉表的喜愛,但卻因為弟弟劉琮娶了後母蔡夫人(蔡瑁的姊姊)的侄女而失寵。建安十三年,江夏太守黃祖戰死,劉琦設法向父親求得江夏太守之職。成功逃過了後母和蔡瑁的陷害,並為他日逃亡的劉備建立避戰之所。建安十四年,劉備向朝廷上表劉琦為荊州刺史,並以他的名義收復了“荊南”四郡(武陵、長沙、零陵和桂陽郡)。同年,劉琦因病逝世,享年三十七歲。
吳巨(?-210年),東漢末年人物,蒼梧太守,與劉備為舊識。原本的蒼梧太守史璜死後,劉表派遣吳巨代替。吳巨後來與同為劉表派遣的交州刺史賴恭不和,吳巨舉兵逼走賴恭。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在劉表死後曾經打算前往依靠,後為魯肅所阻。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以鄱陽太守步騭為交州刺史。步騭看出吳巨心懷異心,吳巨被步騭以邀請見面為由藉機殺害。
楊騰仇池國開國君主。楊騰,(?-210年),為仇池國(氐)(今中國甘肅一帶)君主之一,是為該國開國君主,在位期間為184年-210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