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

公元220年

公元220年是庚子年(鼠年);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曹魏黃初元年。

大事記

12月10日東漢獻帝劉協被逼禪位,曹丕稱帝,改國號為魏,中國歷史進入三國時期。

逝世

(圖)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出生自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長子。因其父夏侯嵩乃是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改姓曹。亦因這種關係,曹操自幼便有機會接觸官宦子弟。日後的勁敵袁紹亦是曹操年少時朋友。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須。自幼放蕩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

夏侯惇(157年 — 220年),是曹操同族兄弟,自國小習槍棒,性格剛烈,武藝過人,在曹操起兵時率眾來投,從此隨曹操南征北戰。夏侯惇在征討呂布之際,被呂布手下曹性偷襲,射瞎左眼,夏侯惇勇猛地“撥矢啖睛”,並奮力刺死曹性,兩軍無不駭然。此後,夏侯惇仍經常被任命為前部先鋒,殺敵破陣,衝鋒在前,立功無數。曹操病危時,夏侯惇前來晉見,在宮門處遇鬼驚倒,自此染病,於曹丕繼位後不久病逝。

黃忠(145年- 220年 ),字漢升 ,荊州南陽(今河南省 南陽市)人,本為東漢未年群雄劉表麾下,後成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歷任中郎將 、討虜將軍、征西將軍 ,官至後將軍 ,死後謚為剛侯。

(圖)程昱

程昱

程昱(141年 — 220年)三國時魏國名臣。本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於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後從曹操於兗州,封壽張令。曹操征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後方,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因功受封為東平相,屯於范縣。昱常為曹操出謀獻策,漢獻帝定都許昌後,以程昱為尚書,後又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宜。後文帝踐阼,程昱為圲尉,進封安卲侯。黃初元年逝世,壽八十,曹丕亦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謚曰肅侯。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右扶風郡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建安初,法正與同郡孟達入蜀投靠劉璋,久為新都令,後召署軍議校尉。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分析形勢,鼓動劉備進攻漢中,並建奇策斬殺夏侯淵。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命法正為漢中國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卒,時年四十又五,諡號為翼侯。備賜其子邈爵關內侯,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

張仲景(約公元142年-210年),字機,南陽郡涅陽(今河南南陽縣)人,後漢著名醫學家,相傳他自幼聰穎,博覽群書,向同郡的醫學家張伯祖學醫,盡得其術。靈帝時被舉為孝廉,官至長沙太守,既有政聲,亦有醫名。他主張醫生要通曉人體生理,通十二經脈、三百六十孔竅,知榮衛氣行,病之所在。

關平,(178-220) 河東解縣 今山西運城人,原為冀州關家莊莊主關定之子,關羽過五關時被收為義子,從此作為關羽副將,隨關羽南征北戰,屢立功勞,逐漸成長為一員大將,曾與龐德戰平。關羽敗走麥城之際,關平跟隨,一同被捕,遭孫權殺害。

歷史紀事

曹丕稱帝代漢
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即位為魏王,同年十月,漢獻帝讓位,曹丕稱帝,是為魏文帝。至此,歷12帝,195年的東漢王朝名實俱亡。十月十三日,早已徒存名號的漢獻帝劉協被迫將象徵皇位的璽綬詔冊奉交曹丕,宣布退位。曹丕照例三讓之後於同月二十九日升壇受禪,登上皇帝的寶座,改國號為魏,建元黃初。十一月一日,曹丕封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行使漢朝正朔和使用天子禮樂。同時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且授匈奴南單于呼廚泉魏國璽綬,並賜青蓋車、乘輿等。十二月,定都洛陽。曹丕在改朝換代之際,對職官制度進行了若干重要改革。改相國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由此恢復了被曹操於漢建安十三年(208)廢除的三公官制(太尉、司徒、司空)。此後司徒、司空位號雖尊貴,但一般不干預朝政。曹丕又設秘書監和中書省,中書省置監令,主管通達百官奏事,起草詔令,以此分掉尚書台的權力,改變東漢後期尚書權職過重的現象。在經濟方面,曹丕繼續推行屯田制,重視水利建設。總之,曹丕稱帝代以後,魏國實力進一步增強。

文化紀事

漢代紡織品流行西域,開通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交往。
漢朝的建立,結束了秦的暴政和連年戰亂,為文明古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從而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而經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貿易通道--絲綢之路存在,與日俱增促使具有高水平的漢代紡織品大量進入西域。絲綢之路不僅使大量絲帛錦繡西運,同時也使西域各國的“珍奇異物”輸入中國。漢紡織品包括絲織品、毛織品、麻織品、棉織品、印染品等幾種,這各類紡織品在西域都曾出土。東漢紡織品流行西域,不僅體現了我國紡織技術發展的悠久歷史和高度成就,也表明了我國在世界文明史中所作的傑出貢獻和所處不容忽視的地位。

農業用具迅速發展
兩漢時期,在“輕徭薄賦”的寬鬆政策下,農業生產日益發展,農具的種類不斷增加,質量也大大提高,冶鐵業的大發展,使鐵制農具更加普及,成為“民之大用”。西漢中期(約前100)以後,木心鐵刃農具已被全鐵農具所代替。隨著牛耕的推廣,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鏵是全鐵外,還創造具有了深耕、翻垡和碎土的功能,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耕作質量。耮在西漢中後期被發明和使用。《汜勝之書》中所說的“摩”,就是後來所說的“耮”或“耱”。這一時期播種工具耬車的出現,是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功效的一個重大進步,可以說,耬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播種機,大約在東漢時期,畢嵐發明了手搖翻車(又叫龍骨水車),但由於不夠先進,使用範圍不是很廣,後來經不斷改進,翻車成了中國古代農村常用的灌溉工具,從漢代起,翻耕用的钁,中耕用的鋤和鏟,收穫用的鈸鐮(刈鈸),鉤鐮等農具都已出現並逐步得到改進。

畫像磚,畫像石進入全盛時代
盛行於兩漢,在東漢時期達到藝術高峰的畫像石和畫像磚,是我國古代美術園囿里的一枝藝術奇葩。畫像石是一種有雕刻特徵的石刻畫,主要用於墓室、墓前祠堂、石闕等墓葬建築的建造和裝飾,畫像磚則是用於墓室內裝飾的磚刻繪畫,前者在東漢以後就基本不再流行了,後者在三國兩晉南北朝還繼續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但是,漢代畫像磚,石無論在出土數量、磚塊形制、畫幅形式、題材內容及表現手法上,均豐富於其他時期,因此,漢代被稱為畫像磚、石的黃金時代,是當之無愧的。

鄭玄集今古文經學大成
今文經、古文經與讖緯合流,為東漢經學的顯著特點,東漢末年,鄭玄囊括大典,綜合百家,遍注群經,打破今古文界限,完成經學的融合與統一,鄭玄所注經書很多,包括《周易》、《毛詩》、《儀禮》、《周禮》、《禮記》、《論語》、《孝經》及《毛詩箋》,其他多亡佚。鄭玄注經,都博採今古經文,融合貫通,從總體所把握經書的源流,辨析學術,考溯源流,花費了大量精力整理篇帙,條貫篇目,確定編排。鄭玄所注經書,代表了漢代學術的最高成就,被稱為"鄭學",對後世經學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除傳注外,鄭玄還著有《天文七政論》,《魯禮禘袷義》、《六藝論》、《毛詩譜》、《駁許慎五經異義》、《答臨孝存禮難》等。對天文歷算,他也深有研究,提出一年四季與地在太空中的四游升降有關的觀點。其元氣之所本始寂然無物亦忽然而自生的觀點。直接影響了魏晉玄學。鄭玄的成就還表現在統一了今古文之爭,對後世經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鄭學”註解經學,採取客觀態度,兼取各家之長,不偏執已見,注意事實,以理服人,這種治學精神和方法對後學影響很大。

漢代居民
兩漢時期國力強盛,人民生活也相對穩定,大量興盛皇家宮苑、貴族宅弟,推動了民居的發展,由於生活水平、等級制度等條件的限制,使漢代民居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色。
漢代修建房屋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列侯公卿及食祿萬戶以上的住宅稱“弟”或“宅”,第宅的大門可以直接開向大街,出入不受里門開閉的限制。這些第宅一般建築有前後堂,仿周代前堂後寢的體制,在中軸線上布置前後堂及大門第三、四進以上的建築,前後有數重院落,大門能通馬車,有屋頂,門旁有房間可留賓客,稱“門廡”,進門有院,對門的正房是“前堂”,前堂內分隔出“室”和“廂”等房間,堂上有的設有天花,稱為“承塵”,前堂是整個第宅的主要建築,體形高大,有東、西階,有一道橫牆使之與後院分開,橫牆中開一門,叫“中閣”,穿過中閣便進入了“後堂”,後堂有階、軒,有些還有樓,最後開有後門,稱為“後閣”,在中軸線左右有院牆,在牆內設廊一周,稱“兩廡”,使後堂和門廡相接,形成一封閉數重院落的建築群。這些是供戶主使用的主要建築。此外,還包括有廚、倉、庫、廄及眾多奴僕的住處,一般規模宏大,按軸線布局,仿佛是皇宮建築組合的縮影。
漢代城市下層居民被限制在里閭中,房屋被稱為舍,基本形式為一堂二室,其平面一般為方形或長方形,多數採用木構架結構,夯土牆。

仲長統撰《昌言》
仲長統字公理,山陽高平(今山東微山西北)人,好學博識,敢直言,不拘小節。建安末為尚書郎,參曹操軍事,每論說古今及時俗行事,常發憤嘆息,因著《昌言》三十四篇,共十餘萬言,對當時的政治有所揭露和批判,並反對宗教神秘主義,認為“人事為本,天道為末”。從儒家的傳統思想出發,提出了一些進行社會政治改革的具體意見。仲長統死(180——220)。長統字公理,山陽高平(今山東金鄉西北)人。著有《昌言》,傳者不過十之一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