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5年

公元前645年

公元前645年是中國傳統紀年,是丙子年(鼠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是周襄王七年;魯僖公十五年;秦穆公十五年;陳穆公三年;鄭文公二十八年;宋襄公六年。公元前645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大事記

(圖)東周時期文物東周時期文物

公元前645年是:周襄王七年;魯僖公十五年;秦穆公十五年;陳穆公三年;鄭文公二十八年;宋襄公六年;楚成王二十七年;齊桓公四十一年;晉惠公六年;燕襄公十三年;衛文公十五年;曹共公八年;杞成公十年;蔡莊侯元年。

公元前645年,楚攻徐國(江蘇泗洪縣),大敗徐軍於婁林(安徽泗縣) 。齊、宋、魯、陳、衛、鄭、許、曹八國諸侯盟於牡丘(山東茌平),謀救徐國。魯大夫公孫敖率軍前進,齊曹聯軍攻厲國 (湖北隨州),期楚救厲徐解圍。夏禹時,伯益因輔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於徐(今山東郯城一帶),建徐國。其後,歷夏、商、周三代,徐國都是諸侯國之一。徐國曾經比較強大,周滅徐國(徐偃王),封徐偃王的次子寶宗為爵,置都彭城,繼續治理徐國,春秋時徐國已經國力弱小,民心比較鬆散,夾在大國之間。公元前512年,吳王夫差北渡淮河伐徐,放泗水淹徐國。徐逃奔了楚國,徐國自此失去國號。厲國為叔穎在西周初年所建、魯昭公四年為楚所滅、其地在今息縣東北包信鎮。

公元前645年,秦攻晉、戰於韓原(山西河津),擄晉惠公姬夷吾,尋釋歸。秦晉盟於王城。姬夷吾殺其大夫慶鄭。同年晉復大飢,秦仍運粟賑助。 

(圖)鼠年賀歲畫鼠年賀歲圖

公元前645年,管仲重病齊桓公問他誰可以接受相位。齊桓公問:“易牙怎樣?”管仲說:“易牙為了滿足國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兒子以討好國君,沒有人性,不宜為相。”齊桓公又問:“開方如何?”管仲答道:“衛公子開方捨棄了做千乘之國太子的機會,屈奉於國君15年,父親去世都不回去奔喪,如此無情無義,沒有父子情誼的人,如何能真心忠於國君?況且千乘之封地是人夢寐以求的,他放棄千乘之封地,俯就於國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過於千乘之封。國君應疏遠這種人,更不能任其為相了。”齊桓公又問:“易牙、開方都不行,那么豎刁怎樣?他寧願自殘身肢來侍奉寡人,這樣的人難道還會對我不忠嗎?”管仲搖搖頭,說:“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是違反人情的,這樣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於您呢?請國君務必疏遠這三個人,寵信他們,國家必亂”。管仲死後,齊桓公逐易牙、豎刁、衛啟方,尋又召還,國事漸下。

逝世

(圖)管仲畫像管仲畫像

公元前645年,管仲亡。管仲( 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 漢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 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公元前645年,慶鄭亡。慶氏名人慶氏自古即為罕見姓氏,因而載入史冊的名人不多。春秋時有慶鄭,為晉國晉惠公時大夫。晉惠公五年(前646年),秦國饑荒,求粟於晉。慶鄭認為以前晉鬧饑荒,秦慷慨支援,今秦飢,晉理當還報。遭惠公之舅虢射反對。惠公採納虢射建議,不予秦粟。秦怒,公元前645年,舉兵伐晉。秦軍深入晉境,擄晉惠公,不久又釋放,晉惠公回國後將慶鄭殺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