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7年

公元前357年

公元前357年,這一時期中國歷史上中原局勢更加複雜,各國之間展開了合縱連橫的鬥爭。地處中原的韓、趙、魏夾在齊、秦兩強之間,有地緣上的弱點,只好採取合縱的策略,北連燕、南聯楚,而後,或東聯齊而西抗秦,或西聯秦而東抗齊。差不多與此同時,西方的秦國在商鞅的主持下進行深刻的變革,漸成西方強國。

中國大事件

(圖)公元前357年公元前357年繼位的齊威王

公元前357年:田齊桓公田午去世。嫡長子田因齊承襲君位,他就是歷史上的齊威王。威王剛開始時並不是一個有為的國君,他“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在威王初繼位的三年里,國君昏聵,朝廷黑暗。整個齊國,危如累卵,人心惶惶。

周顯王12年(公元前357年):趙成侯魏惠王相會於鄗。(固城店即鄗縣城,地處柏鄉縣北12公里處的古大陸澤的西岸。)

公元前357年:齊威王以鄒忌為相,改革政治,加強武備,齊漸成東方強國。

公元前357年:魏為中原霸主。齊秦兩強崛起,對魏國的霸業構成挑戰。齊國迫使原來向魏國朝貢的泗上小諸侯向齊朝貢;秦則爭魏河西之地。

公元前357年:魏國在齊秦兩強東西夾擊的不利形勢下,自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將注意力轉向東方,又與齊發生矛盾。魏因攻趙、攻韓而兩度與齊發生戰爭。

西方大事件

(圖)公元前357年公元前357年馬其頓王國地圖

狄翁於公元前357年成為敘拉古的統治者,但不久遭謀殺。

公元前357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娶伊派拉斯公主奧林帕絲為妻。

公元前357年:羅馬通過法令,徵收5%的釋奴稅,到公元前209年此項稅金累計達4000磅黃金,平均每年釋放奴隸1350人。

公元前357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順利占領安菲波利斯,接著在很短時間內,又占領了馬其頓東部南部沿岸地帶。不僅打通到海上的出口,而且控制了這些地區的森林和礦藏。

主要戰役

(圖)公元前357年馬陵戰役中的軍師孫臏畫像

馬陵戰役:周顯王十二年,(公元前357年),韓、魏發生了互爭宋屬黃池之爭。魏惠王在東西兩線獲勝,以大國自居,傲視韓國,自然激起韓的反抗。魏以政治壓力達不到預期目的,只有訴諸武力,轉而對韓進攻,於是韓魏戰爭爆發。趙與韓同屬三晉友邦,又有姻親關係,遂派兵援韓抗魏。但韓趙軍事力量畢竟敵不過魏軍,只得向齊求援。

齊宣王感到事關重大,召集重要大臣商討對策。孫臏審時度勢,認為:魏恃其強,連年來無論在東方或西方,都獲得勝利,始終沒有忘記對付齊國。孫臏提出“深結韓之親,晚承魏之弊”的主張。使韓以為有齊為援,竭全力以抗魏,借韓兵力疲敝魏軍。運用卞莊子刺虎的原則,待弱者死,壯者傷,一舉而得兩虎,齊就能夠“受重利而得名,用力小而成功大”

(圖)公元前357年公元前357年韓、趙、魏、齊、秦5強分布地圖

宣王贊成孫臏的見解,下令齊軍加強戰備,待機而動。韓得知齊決定支援,軍心振奮,連續向魏發動五次強大反攻,雖給魏軍以沉重打擊,但“五戰不勝”。只得催齊速出兵,並表示“委國於齊” 。齊宣王看到時機成熟,仍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援韓。

逝世

公元前357年:一度有所作為而企圖復興波斯帝國的阿塔薛西斯三世被自己的宮廷醫生所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