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5年

公元前235年

公元前235年,楚考烈王68年,秦始皇十二年。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235年,呂不韋卒。

秦攻楚國

(圖)李園李園

公元前235年(楚幽王三年),秦攻楚國。
秦繼攻趙之後,即命辛梧率四郡兵,會同魏國,對楚國發起攻擊。據《戰國縱橫家書》(二十五章)載,當時楚國執政李園聞秦、魏出兵攻楚,深為憂慮,急忙派人對辛梧曉以利害關係,“今臣竊為將軍私計,不如少按之,毋庸出兵。秦未得志於楚,必重(魏);梁未得志於楚,必重秦,是將軍兩重。天下人無不死者,久者壽,願將軍之察之也。梁兵未出,見梁之未出兵也,走秦必緩。秦王怒於楚之緩也,怨必深。是將軍有重矣。”辛梧覺得有理,遂止兵不前。由於辛梧按兵不動,“梁(魏)兵果六月乃出”。

屈嫻出生

(圖)戰國地圖戰國地圖

公元前235年,屈嫻出生。
墨家年輕女弟子,故楚王國人。她出身貴族,具有獨特的高貴氣質。由於親眼目睹全家死於秦人的機關部隊,心中有著難以抹去之陰影。天性溫柔,服從墨家紀律,與水鏡的天真衝動恰恰相反。她是水鏡最為親近的師姊,對水鏡的任性與不聽話,又難過又彷徨,完全不知該怎么辦才好。她曾在雲中界結識了楚國同鄉項羽,因其勾起了自己對亡弟的思念,便逗留在雲中界照顧身負重傷的項羽。然而她和項羽之間的感情終究沒有結果,墨家老主人輔子徹夫婦重逢之後,她又回歸了在秦末戰火中獲得新生的墨家。

呂不韋卒

(圖)呂不韋呂不韋

公元前235年,呂不韋卒。
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子楚死去和未來的秦始皇於公元前246年登位後,呂不韋又與秦始皇之母恢復兩性關係,人們記得,後者在呂不韋把她獻給子楚時已是呂之寵姬。後來,由於擔心年輕的秦王會知道此事,呂不韋就將特別放蕩的嫪毐介紹給太后,以轉移她的興趣,嫪毐很快取代呂不韋,取得她的歡心。這件事成為醜聞,當秦王在公元前238年成年時,他把嫪毐及其所有的近親全部處死。在開始時,呂不韋得到寬恕,但在公元前237年,他也被革職,後來被放逐至蜀(今四川的成都地區)。公元前235年,他在去途中服毒自盡。

奈維烏斯

公元前235年起奈維烏斯始上演劇本。
奈維烏斯是一個具有民主傾向的作家,古羅馬劇作家、詩人。生活在羅馬積極向外擴張時期,曾在羅馬軍隊中服役,參加過第一次布匿戰爭。由於在作品中尖銳抨擊羅馬當權人物,曾被捕入獄,後來在保民官的干涉下獲釋。他出獄後仍然繼續抨擊時政,最後被逐出羅馬,死於北非的烏提卡

狄奧尼索斯

公元前235年,他第一次出名是在特雷比亞戰役,雖然那時他還是個孩子,但卻救了他父親的命。在坎納會戰中,他是一位低級軍官。在那次大屠殺中,他保住了性命,以後當他聽到莫特盧斯和部分青年貴族準備逃出義大利,他就跑到莫特盧斯的寓所,提著劍逼他宣誓說他們這批人永不逃亡。雖然他是個非常勇敢的人,可是他的個性實在不易測度。

其他

公元前235年,秦王嬴政任用王翦為大將領兵攻趙國,大敗趙軍,攻陷九座城池。
235年,“天下大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