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仔戲

公仔戲是海南省文昌市流行的一種地方戲,又叫杖頭木偶戲,宋末元初傳人海南。 文昌公仔戲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表演藝術品種之一,為廣大民眾所喜聞樂見。 文昌公仔戲是融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在民間流傳五百年而不衰,對其加以保護和利用,具有藝術鑑賞,娛樂價值和寓教於樂的社會價值。

公仔戲海南文昌市流行的一種地方戲,又叫杖頭木偶戲,初傳人海南。它的行當、曲詞、聲腔、樂器、服裝和表演等均與瓊劇相同。因為它先於瓊劇出現,一度為瓊劇師法。文昌公仔戲不但聲腔經歷了由曲牌體到板腔體的過渡,就是台詞也由中原官話最終過渡到海南的方言俚語。

文昌公仔戲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表演藝術品種之一,為廣大民眾所喜聞樂見。公仔戲也叫木偶戲,木偶頭部用木頭雕刻而成,頭戴帽子,髮簪,身穿長袍。公仔戲的演出舞台簡便,用木板或桌子搭成一丈見方的戲台,用布幔圍遮,台掛幕布,導演者在幕後一邊唱戲一邊操縱木偶在幕前表演,其唱腔,音樂,表演程式都與瓊劇一樣,是瓊劇藝術的縮影。文昌公仔戲已入選2008年國家第二批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
文昌公仔戲是融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在民間流傳五百年而不衰,對其加以保護和利用,具有藝術鑑賞,娛樂價值和寓教於樂的社會價值。據調查,目前文昌市民間有公仔戲班近40個,分別遍布於鋪前,錦山,翁田,抱羅,昌灑,龍樓,東路,東郊,文教,文城,湖山,寶芳等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