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維斯文化遺存

  一種古代文化,主要以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及德克薩斯州西部的高原地帶為中心,其名源於1932年在新墨西哥州克洛維斯附近首次勘測的重要遺址。

簡介

克洛維斯文化,有時又名拉諾文化,是北美洲一種史前的古印第安人文化。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其遺蹟可以追溯至1.15萬年前末次冰期,最特別的是他們擁有特定的工具來獵殺大型哺乳動物。克洛維斯文化相信於13000年前出現,維持了約200-800年。他們於新仙女木期的寒冷氣候下被多個局部的文化取代。後克洛維斯文化,包括福爾瑟姆文化,據信都直接源自克洛維斯文化,一些甚至只在投擲器具的長度不同而已。雖然這可能是因時代不同的文化轉變,但亦有可能是一道外力逼使這種改變,如新仙女木事件或後冰河氣候下的生物集群滅絕事件。
自1930年代在北美洲西部發現多個克洛維斯文化位點後,一般認為克洛維斯人就是最早到達新世界人類。克洛維斯人可能就是所有北美洲及南美洲原住文化的祖先。但是近30年的考古發現又提出了新的質疑,例如維吉尼亞州的仙人掌山(Cactus Hill)、俄勒岡州夏湖(Summer Lake)的佩斯利洞窟(Paisley Cave)、南卡羅萊納州阿倫達郡的塔波(Topper)、賓夕法尼亞州的麥道克勞夫特岩石遮蔽處(Meadowcroft Rockshelter)及智利的蒙特沃德(Monte Verde)等。

發現

1936年1938年間在新墨西哥州克洛維斯考古遺蹟發現了小量人工製品,是為克洛維斯文化。於1936年至1937年發掘出石制的克洛維斯槍頭、兩個帶有撞擊損傷的骨制尖頭器、石刀、部份刀芯及幾件石制切割器。自此在美國墨西哥中美洲,甚至南至南美洲北部都有發現克洛維斯遺蹟。

特徵

克洛維斯文化中最特別的器具就是克洛維斯槍頭,是以石制及有凹槽的槍頭。克洛維斯槍頭是雙面的,一般兩面都有凹槽。考古學家並不認同這些製品的多寡與克洛維斯人的盛衰,或是不同群落的技術提升有關。
由於在猛獁象遺骸的位點也有發現克洛維斯槍頭,一般都接受克洛維斯人獵殺猛獁象。猛獁象本身只是克洛維斯人其中一種食物,他們也會獵食古風野牛乳齒象地懶、古代及其他細小的動物。總數有超過125種植物及動物曾被克洛維斯人所使用或吃用。

消失

一般相信克洛維斯文化的消失是與巨型動物群的衰落,加上較少流動的人口數量增長,在美洲出現了石器及文化傳統的分裂。此後,克洛維斯槍頭被其他形式的槍頭所取化,如福爾瑟姆文化。其後連續的文化延續了古印第安人的中後時期。也有指克洛維斯文化是在非常突然的情況下消失。
克洛維斯人是否導致猛獁象及其他物種滅絕(過度獵殺假說)仍然在討論。另一可能性是氣候轉變,加上人類掠食、疾病及入侵的草食性肉食性動物所造成的生存壓力。另外,也有指克洛維斯文化的消失是與新仙女木期的開始有關,這個嚴寒期歷時約1500年,影響著包括北美洲在內的全球大部份地區。
另一假說則指生物集群滅絕及引發寒冷期的是彗星所造成,稱為新仙女木事件。新仙女木事件指彗星於1.29萬年前在五大湖的上空爆炸,及撞擊了克洛維斯文化。

美洲人類

20世紀末考古學家主流都相信克洛維斯人是最先到達美洲殖民的。克洛維斯人在冰河時期西伯利亞白令陸橋橫渡了白令海峽來到阿拉斯加,並經沒有結凍的洛磯山脈東面南下至現今的加拿大。不過,現已逐漸發現更多早於克洛維斯文化的證據。
德州農工大學的研究發現克洛維斯遺蹟應該屬於1.105-1.09萬年前,未如以往估計的早,而在智利的蒙特沃德遺蹟卻可追溯至1.35萬年前,而加利福尼亞州海峽群島的古印第安人則於1.25萬年前就已經到達。這顯示了古印第安人沿太平洋海岸的遷徙比想像更快。
2004年,在南卡羅萊納州阿倫達郡的塔波發現了一些石制器具,可以追溯至5萬年前,但其準確性受到質疑。在俄勒岡州夏湖的佩斯利洞窟內的人類就比克洛維斯文化早1000年已在洞穴內生活。若這些都被證實,相信人類比克洛維斯文化更早進入北美洲,可能約於1.6萬年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