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蠶禮

先蠶禮

先蠶禮是中國古代由皇后主持的最高國家祀典,祭祀蠶神西陵氏、行親桑之禮。祭祀人和被祭祀人物均為女性。每年季春(陰曆三月)的吉巳日,由皇后親祭或遣人祭祀蠶神,有祭先蠶、躬桑、獻繭繅絲3個部分。祭祀地點先蠶壇是北京九壇之一,建於乾隆七年(1742年)。

簡介

先蠶禮
蠶禮
先蠶,古代傳說中教民育蠶之神。

蠶桑與農耕並稱,是中國古代社會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最主要的生產活動。《尚書》中即稱:“桑土既蠶,於是民得下丘居土”。蠶桑的開發是先民走出洪荒、安居樂業的重要基礎和顯著標誌,因此,親蠶大典自古就與親耕之禮並重,所謂“天子親耕以供粢盛,後親蠶以供祭服”。

先蠶禮是中國古代由皇后主持的最高國家祀典,祭祀人和被祭祀人物均為女性。每年季春(陰曆三月)的吉巳日,由皇后親祭或遣人祭祀蠶神,有祭先蠶、躬桑、獻繭繅絲3個部分。

先蠶壇北京九壇之一,為皇室后妃祭祀蠶神西陵氏、行親桑之禮的場所,建於乾隆七年(1742年)。

祭祀歷史

相傳周代制度,在春二月時由王后帶領命婦祭祀先蠶,以示勸勉蠶桑之事。以後歷朝多沿襲此制,並建造先蠶壇進行祭祀。

明代祭先蠶屬於吉禮之一,是中祀的一種。明初祭先蠶並未列入眾多祀典之中,見於記載的只有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命皇后率內外命婦在北郊祭祀先蠶。此後,嘉靖朝曾舉行先蠶禮,嘉靖後期罷。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在安定門外北郊建先蠶壇,規定皇后從玄武門(今神武門)出宮進行祭祀,並派兵一萬人分布於祭壇和沿途進行護衛。

北京北海公園舉行的先蠶禮北京北海公園舉行的先蠶禮
嘉靖九年二月,工部上皇后親蠶儀式:蠶將出生之時,由欽天監選擇吉日上報。順天府的人員先準備蠶母送到北郊,工部負責辦理相應器物。之後順天府進呈蠶種並將其送至蠶室。命婦文四品、武三品以上均各帶侍女一名陪祀。行禮之前,皇后齋戒三天,女官及入壇執事人等齋戒一天。太常寺人員提前一天將相應物品準備完畢,到祭先蠶當天交予管理各項事務的女官。祭祀當天,皇后身著常服出玄武門,兵衛儀仗和女樂在前導引,由北安門(今地安門)出。到先蠶壇後,皇后要在具服殿換上禮服。祭先蠶時,行三獻禮,禮畢皇后更換常服,率領內外命婦到採桑壇採桑,皇后採桑三條,三公命婦采五條,列侯九卿命婦采九條。採桑完畢,以所採桑葉去蠶室餵養蠶母。禮畢賜宴,皇后還宮。嘉靖九年四月,行治繭禮,即選蠶婦繅絲並織成綢緞。

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以皇后出入皇宮不便為由,下令於皇宮內建造先蠶壇,當年四月,皇后於此行親蠶禮。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罷親蠶禮。

滿清延續了明朝的傳統。

乾隆八年(1743年)定皇后親蠶禮儀,意在重視農業、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物豐民足。

乾隆九年(1744年),孝賢皇后親蠶,舉行了清代第一次皇后親蠶禮。

據資料統計,自乾隆七年(1742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170年中,皇后親祭的占59年(次),其餘是嬪妃或官員代祭。

《清史稿》記載,整個典禮要進行多日,先在蠶壇由皇后拜先蠶西陵氏之神位,行六肅、三跪、三拜之禮,從祀妃嬪在壇下跪拜。第二天,行躬桑禮,由專人向皇后進筐和鉤,內官們揚彩旗、鳴金鼓,歌採桑辭。樂聲中,皇后持筐鉤由桑畦北面正中開始,東西三采,然後上觀桑台,看採桑。妃嬪公主各五采,命婦九采。採下的桑葉由蠶母跪接,授蠶婦拿去養蠶。蠶結繭後,蠶母、蠶婦從中挑出上好的蠶繭獻上,挑選吉日,皇后到蠶壇後的織室行治蠶禮,繅三盆,交予蠶婦,至此,全部典禮宣告結束。

先蠶壇

先蠶壇先蠶壇

在北京北海公園的東北隅,有一處掩映於綠樹之中的壇式建築——清代先蠶壇 。紅牆綠瓦的建築、莊重大方的“先蠶壇”匾額,提示著這裡曾經是規制完整、建築精美、彰顯禮制的先蠶壇,曾經多次隆重上演過盛大、繁複而完備的先蠶禮。清代先蠶壇建於“禮明樂備”的乾隆時期,集歷代先蠶壇之大成,規模宏偉,功能完備,建築精美,它的建成標誌著北京九壇格局的最終完成,是清代禮制趨於成熟與完整的重要表現。而先蠶禮作為由皇后主持的最高國家祀典,它的建立與完善是清朝完善內廷管理禮法的重要舉措。

乾隆七年(1742年)七月,大學士鄂爾泰上疏指出天子親耕、皇后親蠶乃古制,並提出了設立蠶壇的問題。八月,內務府大臣海望在詳加考證歷代規制的基礎上,結合清代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套在北海東北郊建先蠶壇的設計方案。乾隆皇帝對此規劃完全批准,當即興工,於次年建成。據奏銷檔記載,整個壇區建設共“銷算銀七萬四千一百二十七兩七錢二分二厘”。

建成的先蠶壇垣周160丈,占地面積17160平方米。正門三楹,左右門各一。入門為親蠶壇,壇東為觀桑台。台前為桑園,台後為親蠶門,入門為親蠶殿,殿內懸乾隆御書額“葛覃遺意”,聯為“視履六宮基化本,授衣萬國佐皇猷”。殿後為浴蠶池,池北為後殿,殿內有額“化先無斁”,聯“三宮春曉覘鳩雨,十畝新陰映鞠衣”,屏間繪有《蠶織圖》。宮左為蠶婦浴蠶河,南北木橋二,南橋之東為先蠶神殿,北橋之東為蠶所。先蠶神殿,西向,左右牲亭一、井亭一,北為神庫,南為神廚。壇左為蠶署3間,蠶所亦西向,為屋27間。院內殿宇、遊廊、宮門、井亭、親蠶門、牆垣均為綠琉璃瓦屋面,意通蠶桑。先蠶壇位於西苑之中,既方便了皇后妃嬪等親蠶,又與園林景觀融為一體,將壇廟建築的規整莊嚴融於西苑景致優美的山水風光中,匠心獨運又相得益彰。

《孝賢皇后親蠶圖》《孝賢皇后親蠶圖》

蠶壇建成後,於乾隆八年(1743年)定皇后親蠶禮儀,有祭先蠶、躬桑、獻繭繅絲3個部分。乾隆九年(1744年),孝賢皇后親蠶,舉行了清代第一次皇后親蠶禮。皇后親蠶的儀駕是鳳輿,穿明黃紗雲龍女朝袍。鳳輿與朝袍都只有皇后大婚和親蠶時才能乘坐與穿著,可見清代皇后先蠶禮的規制之高。乾隆帝命宮廷畫師仿雍正繪《親農圖》之意,繪製《孝賢皇后親蠶圖》。

1949年4月1日,經北京市公用局軍管會代表批准,將蠶壇全部房屋撥借北海實驗託兒所(今北海幼稚園)使用。自此,蠶壇遂被幼稚園長期借用。為了建設教室、辦公室、廚房等教學硬體的需要,幼稚園對原有布局和園林景觀進行了很大的改造,如親蠶壇和觀桑台被拆除,浴蠶河被填平。

祭祀內容

“先蠶”禮在每年季春(陰曆三月)擇吉日舉行,吉日辰初刻(早8時),皇后率妃嬪人等乘輿出宮,赴先蠶壇。至壇內壝左門降,入具服殿,盥洗畢,登上親蠶壇,行六拜、三跪、三叩禮。儀式依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視瘞等程式,循序進行 。
皇后祭先蠶壇後,如蠶已生,次日即行躬桑,如蠶未生,可視蠶生數日後再行躬桑。躬桑日巳時初刻(早9時),皇后著龍袍乘輿出宮,從桑妃嬪等蟒袍乘輿隨後。皇后先御具服殿少憩,妃嬪入別室少憩。典儀女官奏請皇后採桑,引導女官引皇后至採桑處。相儀女官一人奉鉤,跪於右旁,一人奉筐,跪於左旁。採桑歌作,皇后右手持鉤,左手持筐,至東畦第一棵桑樹採桑1條,復行至西畦第一棵桑前採桑2條,蠶母二人助采。采畢,歌止。皇后以鉤筐授女官,然後上觀桑台御座觀從桑者採桑。妃嬪等依次採桑,妃嬪、王福晉各採桑5條,命婦採桑9條,各有蠶婦二人助采。采畢由蠶母、蠶婦將皇后等人所採桑葉送至蠶室切之,撒餵於蠶。皇后回到具服殿,接受從桑眾人及蠶母、蠶婦行六拜三跪三叩禮,乘輿還宮,躬桑禮成。

繭成之日,皇后親詣先蠶壇,舉行獻繭繅絲禮,蠶宮令太監獻酒果,祭告先蠶之神,陳設繅絲器具於織室正殿。皇后著常服,不設儀架,妃嬪隨從,乘輿出宮至先蠶壇,皇后於織室正殿升御座。蠶母將繭之圓潔者獻給皇后,皇后擇佳者收筐,俟還宮後獻給皇帝。皇后擇繭後至繅絲處,由蠶母輔助皇后繅絲,濯繭出絲者三,妃位繅絲以五為節,禮畢。蠶婦將絲繼續繅完,染成朱綠元黃,以供郊廟繡制祭服之用。

現代祭祀活動

先蠶禮先蠶禮

2012年4月19日,“春陰祭蠶盛典”首次在北京北海公園先蠶壇舉行。這場儀式是北海公園與西城文委合作,復原歷史上清朝皇后主持的國家祀典——先蠶禮,向遊客普及古代皇家祭祀禮儀,儀式依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等程式,循序進行 。

由於先蠶壇一直被北海幼稚園所占,所以祭祀大典只能在壇外廣場舉行。關於北海幼稚園占用先蠶壇的問題,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已呼籲多年要求騰退,但卻因為各種原因始終未被騰退。

2013年4月24日,“春陰祭蠶盛典”再次在北京北海公園先蠶壇舉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