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婦

命婦

命婦:泛稱受有封號的婦女。命婦享有各種儀節上的待遇,一般多指官員的母、妻而言俗稱為“誥命夫人”。歷代封建王朝婦女的封號皆從夫官爵高低而定,唐以後形成制度。後宮內命婦的編制為一後、四妃、九嬪,此為高等級,婕妤、美人、才人算中級,寶林、御女、采女算低級。皇后和皇帝一樣是不講品級的,而其他後宮佳麗都和前朝的大臣一樣有嚴格的品級。

基本內容

【釋義】:泛稱受有封號的婦女。命婦享有各種儀節上的待遇,一般多指官員的母、妻而言俗稱為“誥命夫人”。歷代封建王朝婦女的封號皆從夫官爵高低而定,唐以後形成制度。唐代命婦定製一品國夫人,三品以上為郡夫人,四品為郡君,五品為縣君。宋代有國太夫人、國夫人、郡太夫人、郡夫人、郡太君、郡君、縣太君、縣君、孺人等(以上,母加“太”字)。徽宗時改定封號,又有淑人、恭人等稱號。清制,凡命婦封號,一品二品稱夫人,三品稱淑人,四品稱恭人,五品稱宜人,六品稱安人,七品以下稱孺人。不分正從,文武職相同。又,宮廷中嬪妃,稱內命婦,外廷官員妻、母稱外命婦。

【出處】:《國語·魯語下》:“命婦,成祭服。”韋昭註:“命婦,大夫之妻也。”唐陳鴻《第恨歌傳》:“每歲十月,駕幸華清宮,內外命婦,熠耀景從。”《新唐書·禮樂志五》:“皇后初採桑,典制等各以鈞授內外命婦。皇后採桑訖,內外命婦以次采,女史執筐者受之。”

命婦等級

據《禮記》記載的周代后妃制度是:“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位世婦、八十一御妻。”意思是,天子有六宮娘娘、三位夫人、九位嬪妃、二十七位世婦、八十一位妻子,加起來就有一百二十六個各種級別、各種名稱的老婆。

日本命婦日本命婦

唐朝後宮命婦有明確的地位,

依次是:皇后;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以上為正一品);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嬡、充儀、充容、充媛(以上為正二品);二十七世婦:婕妤九人(為正三品)、美人九人(為正四品)、才人九人(為正五品);八十一御妻:寶林二十七人(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為正八品)。

皇后:周設定,皇帝的正妻,歷代沿用。

貴妃:妃的稱號,南朝宋武帝時始置,地位僅次於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

貴嬪:嬪的稱號,三國魏文帝時始置,地位僅次於皇后。晉、南北朝多沿置。

昭儀:嬪的稱號,漢元帝時始置,為嬪妃中第一級。後歷代沿置至明,

婕妤:嬪的稱號,漢武帝時始置。後歷代沿置至明,但頗少用。

美人:西漢內命婦的稱號。後歷代沿置至明。

貴人:內命婦的稱號,東漢光武帝時始置,僅次於皇后。後歷代沿置,但地位已下降。清代的貴人在妃、嬪之下。

才人:內命婦的稱號,晉武帝時始置,後歷代沿置至明,唐代的“才人”為宮官之正四品。

夫人:周代稱諸侯的妻子,帝王的妾為夫人。另外也是命婦的封號,如唐代文武一品及國公的母親、妻子皆稱“國夫人”,三品以上的朝臣母親、妻子皆稱“郡夫人”;宋代執政以上之妻皆封“夫人”;明代一品、二品之妻皆封“夫人”

朝鮮命婦等級

朝鮮命婦朝鮮命婦

朝鮮國王的正室妻子,

稱呼為王妃或者中殿(等同於皇后)

朝鮮國王的側室妾室以及宮中女官等均屬於內命婦,而像朝廷大臣的妻女等都屬於外命婦,王妃是內、外命婦之首。

朝鮮國王的母親則稱呼為大妃或者王大妃(等同於皇太后)

朝鮮國王的祖母則稱呼為大王大妃(等同於太皇太后)

正宮:王妃。為內命婦之首,沒有品階,居住在景福宮交泰殿(也叫中宮或者中殿)

正一品:嬪 從一品:貴人(嬪是朝鮮國王側室中地位最高的,僅次於王妃)

正二品:昭儀 從二品:淑儀

正三品:昭容 從三品:淑容

正四品:昭媛 從四品:淑媛(正一品到從四品均為上殿,正五品到從九品皆為宮中女官階級)

正五品:尙宮 尙儀 從五品:尙服 尙食

正六品:尙寢 尙功 從六品:尙正 尙記

正七品:典賓 典衣 典膳 從七品:典設 典制 典言

正八品:典贊 典飾 典藥 從八品:典燈 典彩 典正

正九品:奏宮 奏商 奏角從九品:奏變徵 主征 奏羽 奏變宮

服裝

唐制規定命婦的服裝分四種: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三種為禮服,即禮儀之服,是有禮儀等級制度後人們在正式場合穿著的服裝。常服則是人們日常生活起居中穿著的服裝。禮服有翟衣、鈿釵禮衣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