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盛懋秋林高士圖

元盛懋秋林高士圖

元盛懋秋林高士圖是元代著名畫家盛懋所作畫作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絹本,淺設色,縱:135.3厘米,橫:59厘米。
盛懋,字子昭,生卒不詳,約在至正年間(1341—1368),嘉興(今屬浙江)人。繼其父業,初為民間畫工,後受趙孟頫影響。擅作山水、人物及花鳥,筆力精勁,境界深奇。《秋林高士圖》的景物分前後兩層,前方畫一碎石疊積的水岸,生長著幾叢瘦勁的樹木,枯枝挺立。其後一條平靜而寬闊的河水,水邊葦草叢生,在微風中輕盪。畫家取景造物精細具體,其整體姿態又生動自然。前方叢樹轉折多姿,而其交錯疏密,極有態勢,有如秋寒之中,清勁蕭疏。畫中筆法精勁,細而不碎,墨色變化豐富微妙,跡簡而意足。
此圖景物分前後兩層,前方畫一碎石疊積的水岸,生長著幾叢瘦勁的樹木,枯枝挺立。其後一條平靜而寬闊的河水,水邊葦草叢生,在微風中輕盪。畫家取景造物精細具體,其整體姿態又生動自然。前方叢樹轉折多姿,而其交錯疏密,極有態勢,有如秋寒之中,清勁蕭疏。畫中筆法精勁,細而不碎,墨色變化豐富微妙,跡簡而意足。
隔溪遠山雙峰聳峙,山腰下雲靄浮動,中景大部分被隱去,僅洲渚間的林木隱約可見。近景的溪岸邊叢樹列植,枝葉和溪中的蘆葦在微風中拂動。一朱衣高士坐於林下,仰首諦觀雲際山間景致的變換。全圖布局虛。全圖布局虛實、疏密有致,山石用披麻皴,鬆動疏落,畫風顯然受趙孟鉅影響,鈐[子昭]印。另鈐清內府鑑藏印。
元代後期的畫壇上,有兩位比鄰而居的畫家,一位是在畫史中被稱為“元四家”之一的吳鎮,另一位就是這幅《秋林高士圖》的作者盛懋了。吳鎮以沉鬱蒼茫取勝,而盛懋卻以清雅細膩見長。
這幅作品由三個部分組成,畫面的下方,一位身著紅衣的高士正閒坐在秋林中的坡地上,向遠處的山峰凝神眺望。他是畫中的主角,但在整個畫面中所占的比例卻很小,簡直到了不能再小的程度。正,是因為如此,才襯托出樹木的挺拔與山嶺的巍峨壯觀。人物造型準確,雖然只是聊聊數筆,卻把人物散淡安詳的神態刻畫得自然生動,仿佛呼之欲出。
畫面上,幾株雜樹參差錯落,形態各異,用筆乾淨利落,沉著老練。叢叢葦荻生長在水溪岸邊,或聚或散,搖曳多姿,觀賞者似乎可以聽到從中傳來的颯颯風聲。
畫面的中間部分沒有線條的勾勒,完全是用濃淡相間的墨點,通過深淺層次的不斷變化暈染完成的。這種以虛當實、以虛映實的創作手段使畫面上充滿了空靈之氣和悠遠深邃的藝術效果,大有雲山無盡之感。幾片樹葉點綴雲間,忽隱忽現,與雲霧巧妙地形成了虛實相間的對比,可見作者獨具的匠心。
畫中最上段的遠景部分,沉沉霧靄當中重巒疊嶂,主峰以披麻皴結合亂柴皴畫出山峰主體,轉折交接之處用濃墨點虱,厚重沉穩。最遠處若有若無的幾筆遠山雖然只是畫面中的配角,卻使整件作品的視野更加開闊,韻味也更加醇厚。
在這幅以秋天為題材的作品中,作者通過淡雅的色彩、精練的筆墨、嚴謹的構圖,為我們製造出一派寧靜清澈、秋高氣爽的氣氛。面對此畫,不覺心曠神怡,盼望能夠走入畫中,在這明麗的山水之間做一次瀟灑的漫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