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臟腑

傷臟腑

傷臟腑,病證名。分外傷而引致胸腹內臟傷和病邪侵犯臟腑兩種。

名稱

傷臟腑傷臟腑
傷臟腑,病證名。

解釋

 
①外傷而引致胸腹內臟傷者,見《世醫得效方》卷十八。多因嚴重之跌扑,碰撞、擠壓等傷及內臟所發。證見每因損傷不同內臟而有不同之體證。若傷於胸脅者,臨床以胸脅疼痛或竄痛為主,並常伴有脹滿,呼吸、咳嗽時牽掣疼痛,上述或未傷於內臟者。若甚者伴有咳血、吐血、喘促不能平臥,煩躁不安,口唇紫紺,皮膚黏膜蒼白等,則系傷髒之兆。若傷損腹部,證見腹痛、腹脹、寒熱,便血、尿血,或嚴重者伴發噁心、嘔吐,煩躁不安、口乾舌燥,心悸氣促,面色蒼白,神疲肢冷,暈厥等,則應注意腹部內臟之傷損者。治宜行氣活血,止痛化瘀為主,內服急救首選獨參湯,參附湯。一般處理宜選復元活血湯,或復元通氣散;若並發內出血者,急應益氣補血、止血化瘀之要,內服當歸補血湯,獨參湯加三七,或服雲南白藥等。必要時應考慮輸液、輸血等中西醫結合急救之。各臟腑之傷損各有其不同的證候,其證治各詳其條。
②病邪侵犯臟腑,導致臟腑功能失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