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貫一

傅貫一(1892—1958年),贊皇縣呂莊人,是贊皇縣黨的創建人之一,1949年全國解放後,傅貫一任山西省人民法院副院長兼黨組書記。1958年8月,傅貫一因病逝世。參與組建了贊皇縣 第一支抗日武裝——抗日義勇軍,與於珩、馬芳庭等指揮了贊皇抗戰歷史上有名的“槐河 戰鬥”。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傅貫一出身於農民家庭,早年為生活所迫,赴太原尋生路,充任警察,因對時局不 滿,不久辭職回鄉,在村國小任教,同時也行醫看病。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以後,傅貫一 開始閱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接受馬列主義。北伐戰爭失敗後,傅貫一在本村建立 “平民夜校”,開始有意識地接觸農民,宣傳革命思想。民國19年(1930年)春,傅貫一 與陽澤村國小教員高忠等發起成立了“青年協勵讀書會”,創辦《星紅熱》小報,宣傳馬列 主義,教育、團結了一批知識青年和農民。是年冬,傅貫一由許慶玉、胡貢久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建立了贊皇縣區委,傅貫一任書記,組織發動了城南反棗稅鬥爭、全縣國小 教員要求增加工資鬥爭和反屠宰稅鬥爭,均獲得不同程度的勝利。民國21年(1932年) 3月,他領導了贊皇縣“三七”請願鬥爭。是年7月,傅貫一在直中特委任秘書長時被捕, 受盡酷刑折磨,始終未暴露黨的機密。後在天津蔡家花園監獄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繫,秘密 建立“臨時黨支部”,領導獄中鬥爭。在黨組織的多方營救下,於22年(1933年)了月出 獄。當年9月,傅貫一被黨派到平綏路工作,他化名陳潛,以挑擔賣油為掩護,出入在工 人民眾之中,結交了許多工人朋友。翌年3月,他組織領導了唐山四石莊工人大罷工。24 年(1935年)初夏,傅貫一任河北省委保屬特委特派員,化名張福星,到任丘縣組建了 中共任丘縣委,在那裡建立了“教師愛國會”、“貧僱農協會”、“婦女解放會”、“小鹽工會”等 進步民眾組織,發動了“秋收運動”和“吃大戶”、“打鹽巡”的鬥爭。

民國25年(1936年)5月,傅貫一回贊皇縣工作。“七七”事變後,參與組建了贊皇縣 第一支抗日武裝——抗日義勇軍,與於珩、馬芳庭等指揮了贊皇抗戰歷史上有名的“槐河 戰鬥”。26年(1937年)秋,贊皇縣委領導的第一游擊大隊成立,傅貫一任黨代表。翌年 春,冀西特委成立,傅貫一任組織部長,此後,又先後在太行區委黨校、太岳地委組織 部、太行區黨委組織部、城工部和太行區人民法院工作。

1949年全國解放後,傅貫一任山西省人民法院副院長兼黨組書記。在任期間與公安 部配合,將殺害劉胡蘭烈士的兇手徐德勝、張全保緝捕歸案,破獲了太原“大同堂”、平遙 “奮鬥團”等重大反革命集團案。1956年在中共山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傅貫一被選為省委候補委員。同年,任省委監察委員會副書記。1958年8月,傅貫一因病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