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消費

偽消費

偽消費,是指消費者聽從導購員而被動的消費。在經濟發展方面,依靠房價拉動的“消費”被指為偽消費。要改變偽消費就需要國家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和就業渠道。

基本信息

表現

偽消費偽消費

中國民眾的生活必需品在2009年的居民消費中仍占主要比重,絕大多數消費者花錢都比較慎重,但也有一些消費者被“彈性消費”衝破了心理防線。消費者感到“考驗”最大的是在買房上。年初人們普遍認為經濟形勢不好,要“勒緊褲帶”少花錢;隨著房價的上漲,一些人突然擔心明年可能會物價上漲,於是趕緊買房保值。
實際上,專家並不看好靠房價拉動的“消費”。專家把這種消費稱為“偽消費”,因為對一般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買房已經透支了家庭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消費能力。而一些消費者更是呼籲抑制房地產價格虛高,“每一套商品房都會消滅一個白領”,買一套房,一家三代都要勒緊褲帶。房價虛高對人們的消費產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把“跟風買房”的消費現象歸為“從眾心理”,他認為少數人忽冷忽熱的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並不明顯。

經濟貢獻

國家統計局2009年12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前三季度消費對GDP的貢獻只有4個百分點,投資貢獻了7.3個百分點。有專家認為,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遠低於投資,一年的消費拉動“馬力”顯然還不夠強勁。政策性、引導性消費措施還需細化,居民消費的主動性、積極性尚未充分表現。

限制

有專家認為,一些實際情況卻在限制人們的消費行為。受金融危機影響,部分企業裁員、降薪,一些工人下崗、失業,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這些都加劇了家庭的負擔,限制了家庭的購買力,2009年的消費形勢總體平穩,但在部分領域和部分人群,消費是受到抑制的。
要讓人們敢消費,一是增加就業切實提高居民的收入,二是要加強社會保障。但中國的社會保障覆蓋面窄,社會公共服務的供給不足,人們消費時難免存在後顧之憂,有錢先存起來以備醫療、教育、養老等諸多方面的不確定支出。
實際上消費者並不是不想消費,信息不明讓很多人在“剛性消費”之後不知該什麼時候去“彈性消費”。
專家的普遍看法是,中國居民的消費潛能巨大,但未來中國消費潛能要得到真正釋放,必須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

改變

要讓人們放心消費必須擴大社保覆蓋面和社會救助覆蓋面,提供教育、醫療等充足的公共服務供給。另外,擴大就業是消費的前提,只有飯碗端得較穩的時候,人們才敢放手去消費。

各式各樣的消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