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腐敗

信息腐敗

隨著信息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一種新的腐敗類型逐漸浮現,這就是信息腐敗。信息資源的獨特性,使得信息腐敗與備受公眾關注的貪污挪用公款、賣官買官等腐敗行為相比,更具隱蔽性,是一種難以察覺的腐敗新“黑洞”。

背景現象

2應對信息腐敗,還需通過加強政務信息和公共信息的法治建設,從消除信息特權著手。

中國某城市規劃了新的區域或主幹道路,不等規劃正式公布,訊息就走漏了,立馬成為某些房地產商的淘金重點和投資沃土,即使不投資買來地囤著,也能賺個盆豐缽滿;某地政府計畫重點發展某一行業或領域,不等計畫完全成形,某些訊息靈通、手眼通天的投資商便捷足先登;還有政府採購、國企拍賣等有關決策,總有些人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內部信息,從而在招投標中勝人一籌,大獲其利。

當前,中國正處於向信息社會過渡的轉型期。在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中,物質能源是主要資源,所從事的是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成為比物質和能源更為重要的資源,以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為目的的信息經濟活動迅速擴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信息腐敗的擴散速度之快以及危害之大不言自明。

特點

檢察機關相關辦案人員分析認為,信息腐敗案件具有較強的隱蔽性,而且信息交易雙方或多方形成利益共同體,其他人很難察覺。信息腐敗者通過隱秘的信息傳遞方式,只要把特定的信息傳達給需求該信息的機構或個人,就可以獲得收益。即使引起別人的懷疑,也很難找到直接證據確定其違法違紀行為。而且信息腐敗發生的領域一般行業性、專業性較強,即使非專業人員有一些蛛絲馬跡的線索,但因為專業知識的缺乏,也很難識破其私下進行的的非法交易

高發地

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工作人員王勝利在接受半月談專訪時分析說,工程建設招投標領域是信息腐敗的多發、高發、易發區。安徽省檢察機關2009年查辦的各類案件中,工程建設招投標領域案件,約占全部案件數量的1/3,非常典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家投資4萬億元的大部分集中在工程建設領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工程建設招投標的信息腐敗所造成的危害更為嚴重。

2008年底至2009年初,在四川省雅安市永定橋水庫首部樞紐工程招投標過程中,作為招標工程業主代表,漢源縣副縣長、永定橋水庫管理局局長蘭紹偉的腐敗案件就是信息腐敗的典型案例。對於許諾給自己好處的企業,蘭紹偉將工程招標報名情況、投標企業業績要求、中標方式等秘密信息一一泄露,甚至安排下屬將主體工程項目初設方案的詳細資訊交給企業。蘭紹偉先後從招標代理中介和投標企業收受賄賂58萬多元。

此外,金融證券領域也是信息腐敗的多發區,涉案金額更大,直接影響金融秩序的健康和穩定。2009年審判的有中國“券商內幕交易第一案”之稱的廣發證券案就是一個典型案件。

預防懲治

犯罪過程難監督,犯罪證據難掌握,犯罪事實難認定,這使得紀檢監察部門難以採取有效的手段進行監控,法務部門難以用具體的標準來衡量其是否構成犯罪。信息腐敗的隱蔽性,讓一些信息腐敗者更加大膽,更有恃無恐地利用手頭掌握的特殊信息資源牟利。

首先,要從制度建設上提前預防,建立健全網路、電話、信件等多渠道舉報機制,鼓勵民眾積極檢舉。同時有關職能部門與檢察機關要形成線索通報的長效機制,以便能抓住日常工作中信息腐敗的蛛絲馬跡。其次,要從嚴打擊,檢察辦案人員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或者外聘社會專家提供專業和技術支持,以便能偵破技術性、專業性強的信息腐敗案件。

此外,應對信息腐敗,還需通過加強政務信息和公共信息的法治建設,從消除信息特權著手。所謂信息特權,是指社會中的一部分人所擁有的可以輕易獲得或利用某些信息來為自己牟利的特有權利。中國信息特權主要表現為一些特殊部門或居於特殊職位的官員,他們掌握了國家的各種重要信息。一旦他們將這些信息當作個人信息或某一個機構的私有信息,並以此謀取個人利益時,信息特權就顯露了出來,並由此釀成信息腐敗。信息特權的存在是產生信息腐敗的一個客觀前提,如果沒有信息特權以及信息特權階層,信息都能按規定公開,絕大多數的信息腐敗就沒有存在的可能。

觀點

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謝俊貴、湖南師範大學社會學碩士王丹鳳共同撰文指出,信息腐敗是當代社會信息化發展進程中逐漸滋生蔓延的一種新的腐敗類型。某些政府官員或手中掌握公共權力的人,利用“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條件,把作為國家公有財產的政務信息或其他公共信息據為己有,並用之於從事非法牟利活動,或者用之於向社會“尋租”,有的乾脆就以高價出賣這些信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