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豐村

保豐村

保豐村是一個村落的名稱,在我國,不同的省市地區有同名分布,他們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經濟、資源分布也不同。

基本信息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保豐村

基本情況

保豐村位於九峰鄉南部丘陵地帶,全村8個小組,431戶,1368人,920個勞動力,版圖面積8044畝,其中耕地1465畝,林地4260畝,水面849畝,其它1470畝。全村2005年總產值1791萬元,其中農業產值818萬元,林業產值248萬元,漁牧業產值14萬元,建築業產值68萬元,服務業產值643萬元,人均純收入4735元,九峰鄉是村經濟較為發達的村。

林業現狀

全村14665畝耕地,其中種植草皮1100畝、苗木花卉315畝,利用山坡丘陵發展茶葉近400畝。“毫鋒”茶葉多次被省、市評獎。不足的是優質茶麵積不足,苗木花卉綠化工程不多,水利基礎設備年久失修,生產生活環境條件較差。 
保豐一角保豐一角
 

經濟工作目標

通過“家園建設行動計畫”試點村的建設,制定以苗木花卉和茶葉的設施化、產業化為龍頭的主導產業,帶動機關產業的發展。通過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勞動力培訓轉移,以此推動全村經濟發展,改善村民生活,力爭200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08.5元,比上年增長10%。5年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

主導產業發展規劃

1、擴大和改造茶園。用5年時間使種植面積達到500畝,使手工制茶、茶葉包裝等方面上一個新台階。

2、調整增加草皮新品種。穩定馬尼松面積,增加328、馬蹄青419新品種,不斷引進優良品種和新技術。

3、增加花卉苗木面積。苗木花卉以穩定桂花種植面積,擴大樟樹、廣玉蘭、金葉女貞、紅繼木、法國冬青、杜鵑的種植面積,使現在的315畝發展到500畝。

4、發展休閒旅遊農業。在採茶、制茶、垂釣等方面由遊客自己製作後帶走,既購買了新鮮的農產品、又親身體驗了解學習農業操作,培養學生熱愛農村,熱愛農業的愛國心。 

發展措施  

1、大力推廣實用技術。針對保豐村從一個以種植水稻為主的村逐步調整為以苗木花卉、草皮、茶葉為主的林業村,要加強對廣大農民的科技知識的培訓,重樹武漢大市場的需求變化,加強市場調整,引進新技術,適應市場需要。每年要組織2—3次專業技術培訓,列印專業技術資料1000份,發放到每戶,培訓人員要達到400人次,同時培育科技示範戶10戶,通過科技示範戶的輻射作用帶動全村農民公用致富。

2、做好勞動力轉移和培訓工作。加強對富餘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轉移,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層次的職能技術培訓,加強與有關大企業、大公司聯繫暢通就業渠道,重點組織“陽光工程”培訓,建立好個人檔案台帳,每年培訓人數達100人次,力爭5年每戶安排一個勞動力從事非農產業。

3、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村級苗木花卉草皮協會,健全協會的工作職能和服務方式,通過協會打開市場,使農戶直接與市場接軌,以提高農戶的銷售收入。4、抓好“一池三改一化”工作。通過5年的努力,改廁326座,改圈5座,改牛圈7座,綠化行道植樹3000株,房前房後植樹2000株。

5、增強集體經濟實力,為村民辦實事。積極興建村級茶園、垂釣園、休閒園,積累集體經濟,逐步擴大對五保戶、軍烈屬的優撫資金,抓好社會治安、計畫生育、村鎮建設規劃,建垃圾堆放場324處,建小水塔4座,大口井8個,手搖把井178口,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農民純收入由2005年的4735元達到5200元,五年後達到8000元。

6、壯大集體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呢個提高農民的社會組織強度,在市場動作的方式上創收20萬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增強管理水平,力爭為村集體創收20萬元。

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林埭鎮保豐村

保豐村坐落在林埭集鎮中心,地理位置優越。由原保豐,開豐,高豐三個村合併而成,全村現有17個村民小組,總戶數834戶,人口3181人。企業職工數2320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1190人。區域總面積3.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45畝。村黨總支共有黨員69名。現有村幹部5人。2006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34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773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4.7萬元,人均達260元。近年來,該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富民強村為抓手,著力抓好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使全村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

閩西南大門第一村--龍巖市新羅區保豐村

龍巖市新羅區適中鎮保豐村地處閩西南大門,是新、永定和漳州南靖三縣(區)的結合部。319國道、適長、撫適公路貫穿全村腹地,歷史上曾是閩西(汀洲府、龍巖府)與閩南(漳洲府)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是建設閩西聯結沿海拓展閩、粵生態型經濟樞紐戰略的“橋頭堡”和連結沿海與內地雙向物資交流的重要集散地。

全村1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800餘人,其中外來人口達900餘人。轄區內現有20多家企事業單位,10多家工業企業。村內無煙煤、煤炭、石灰石、花崗岩、磁鐵礦等礦產資源豐富,是閩西的八大礦區之一。距龍巖市區25KM,漳龍高速適中出口6KM,和溪出口12KM。交通便捷,運輸業發達,區位優勢強,人傑地靈,湧現出謝華安、謝劍英謝克金謝睦森、謝仁輝、謝國忠等一大批各領風騷的人物。2009年全村社會總產值3.8億元,全村企業總產值達1.5億元,村財收入2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7500多元。

轄區由老肖、麻石內、中圩、下圩、後間、太樂橋、許坑等自然村組成。解放前隸屬舊適中鎮,下轄保寧、源豐、慶豐、下圩等自然村,以各自然村的“保”“豐”兩字為村名,1951年稱保豐鄉,下轄中圩(源豐、慶豐、下圩)、保寧、保太、上南墩等自然村,1958年改為適中公社保豐大隊,下轄中圩、保寧,1984年稱適中鄉保豐村委會,1987年至今為適中鎮保豐村委會。先後獲得:福建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新農村綠化示範村”、“巾幗示範村”、“新農村建設百村示範聯繫村”;龍巖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及新羅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綜合典型示範村”和鎮“紅旗黨支部”等,並連續多屆榮獲市、區文明村等榮譽稱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角已經在這裡吹響,保豐人滿懷豪情地迎接嶄新的未來。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資源、交通和人文優勢,努力開拓有區域特色的經濟發展新思路。大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緊緊抓住鄉鎮工業集中區落戶保豐村的有利契機,立足高起點、長遠規劃,籌建安慶置業有限公司和土樓旅遊服務中心,發展經濟後勁。目前全村共有產值千萬元以上企業10多家,水電站1家,有水泥、煤炭、水電、鑄造、石料、木材加工等工業產業10多類,高薪技術的注入有力地拉動了本村工業產業和經濟的發展。以保豐新村建設為契機,充分利用319國道、撫適公路兩側零星土地重組開發,成功地開發九公山商住房,房地產業呈現蓬勃生機。

這裡有被稱之為東方神秘古城堡的適中土樓、宋朝丞相壘,建於清雍正8年的大中文明閣——崇文書院、謝氏第一代家廟崇極堂等歷史人文景觀,訴說著保豐村的滄桑巨變,也激勵著保豐人繼往開來,銳意進取。如今保豐村利用永定土樓旅遊品牌,開發新型適中土樓旅遊業,興建土樓旅遊服務區、定期舉辦以土樓為主題的土樓山水畫展等保護適中土樓文化,大力宣傳和弘揚適中土樓文化。2004、2005、2006年成功舉辦10一屆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適中盂蘭盆盛會”。修建崇文書院、申報歷史文化名村等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由村組織的一支農民樂隊每逢節假喜慶日子就自發組織到公園自編自演節目豐富村民們的精神生活,積極打造人文保豐、生態保豐。與今日快速發展的保豐經濟相比,厚積澱重的歷史文化對保豐人來說更是彌足珍貴。

省級村鎮建設住宅小區建設試點保豐新村、閩西南婚育新風園(全省首座農村公園)、保豐體育公園(全區首個農村體育公園)、新風游泳池、閩西南商貿物流中心、保豐自來水廠等項目均已全面完工。圍繞村內葛竹洋生態林及良好的自然風光進行建設的“閩台大自然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占地面積1317畝,按國家4A級景區標準依山而建的項目已開工建設。一個欣欣向榮、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社會主義新農正屹立在閩西南大門。

從歷史文化名村到現代物資交流集散地,從古老農業村到現代新農村,保豐人以堅毅果敢和勤勞智慧詮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真正含義。

在新農村建設中,以改善美化農村人居生活環境為重點,把建設和治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健全村莊規劃體系,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取得明顯成效。2006年投資300萬元,建成福建省第一個村級農民公園——婚育新風園,占地84畝,有籃球場、健身路徑、涼亭、游泳池、羽毛球場、公園管理處等設施,婚育新風園成了農民們的樂園,深受農民喜愛。從多角度解決了村里人口多、土地少、無規劃、無設計、亂占地建設等現象,營造和諧保豐。07年投入80萬元對村內的柳溪河河道進行全面清淤,全村生活垃圾全部實行裝袋上門清除轉運,並相應完善了通往各小組的村道建設,切實解決了村民行路難的問題。

牢固樹立“工業強村”的發展理念,始終堅持“造環境、上項目、調結構、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全面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大項目開發力度,努力突破地域、行業、體制方面的局限,積極運用市場機制,先行先試,破解工業發展難題。

2006年龍巖市政府在適中鎮境內開始規劃籌建適中龍豐工業集中區,是龍巖市15個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之一。2010年7月經新羅區區委編委批准,設立龍巖龍豐工業集中區管理委員會,掛靠適中鎮人民政府。該機構的設立,為主動承接東南沿海產業梯度轉移,推進我區、全市經濟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總規劃面積11040畝,由建材產業集聚區、核心區、生態經濟區三大板塊組成。所以入園項目均享受不同程度的多項優惠政策。整個核心區建設環境優美,將以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化工業為發展方向,全力打造龍豐工業集中區平台。建設“產業結構最佳化、管理體制完善、投資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的一流工業集中區。目前,核心區內的交通、電力、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日漸完善。目前入駐龍豐工業區的龍巖翰德建材物流園也已開工建設,總投資5000萬元的航龍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已竣工投產,總投資2.5億元的龍寶煤業煤炭深加工項目已投產;總投資3000萬元的三虹科技公司,研製的部分替代造紙用植物纖維矽灰石複合材料,已開始生產,填補了省內空白,為打造高品質工業集中區,增強產業聚集能力,拉開了重振適中工業強鎮的序幕。

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始終堅持把工業化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根本思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工業經濟發展全局,為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承載和集聚能力,構築招商引資新平台“龍豐工業區”,力求使我鎮成為承接東南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橋頭堡。經過近年來的不斷發展,工業區逐步壯大,目前已經有航龍新型建材、三虹科技、瀚德物流等多家企業落戶該區。緊緊抓住區委、區政府給予的支持,“活”用政策,拓寬產業發展空間,按照“謀持續、求突破、促統籌、聚合力”的要求,加快了龍豐工業區的推進步伐,以“項目建設年”為依託、以工業園區為主戰場,把龍豐工業集中區政策優勢轉化為項目建設優勢,進一步最佳化龍豐工業集中區整體規劃,完善環保、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努力提升園區開發價值和承載功能,儘快形成推動全鎮經濟發展的強大後勁。

湖北省應城市保豐村

概況

保豐村位於應城市西大門,是富水河畔的一個中心村,轄13個村民小組,有703戶,2302人,耕地面積1769.3畝,也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城郊村。2006年3月,保豐村被定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百鎮千村”的試點,當時的保豐村基礎設施滯後,村容村貌較差。時隔一年,出現相愛人們面前的是整潔乾淨的水泥路,綠樹成蔭,小型廣場上,孩子們追逐嬉戲,老人們談笑風生,一幅祥和動人的畫面。


基礎建設

整治農村環境,實現村容村貌整潔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近年來,保豐村由於受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基礎設施處於癱瘓狀態,衛生環境缺乏有效管理,村容村貌呈現髒、亂、差。針對這一情況,保豐村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原則,從解決村民最急迫、最直接、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入手,加強基礎建設,改善中心村環境。

湯八路保豐段過去存在地攤式菜市場和違章建築,環境衛生無人管理,沿路垃圾遍地,嚴重影響了保豐村的整體形象。為徹底改變湯八路保豐段環境,該村投入56萬元,硬化道路400米,平整人行道約10000平方米,植樟樹300株,拆遷違章建築36間,改裝雨陽棚30間,遷建垃圾處理場2個,使昔日的“垃圾路”變成了寬闊潔淨、綠樹成蔭的“形象路”。鴻祥路路面差,污水排放不暢,附近的村民叫苦不迭。該村投資38萬元,修建下水道700米,鋪設瀝青路面5400平方米,徹底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

在整治村容村貌的同時,保豐村黨支部還積極引導村民加強家庭生活設施建設,改善居住小環境。該村採取“三改一建一裝”的措施,實施改廚、改廁、改圈工程、建沼氣池、裝飾住房外立面。去年以來,他們採取以點帶面的辦法,在鴻祥路選擇了10戶試點戶,按照“三改”的要求,用上了新型環保節能灶、水沖式廁所、新式畜禽欄。對鴻祥路沿線115戶農戶住房的外立面牆進行裝飾,面積約5300平方米。


社會事業

提高農民素質,摒棄農民衛生陋習,轉變農民生活方式,倡導文明向上的新風尚,是實現村容村貌整潔的必要條件。基於這種認識,保豐村在抓硬體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軟體方面的建設,千方百計地提高村民素質。通過抓“三建”,不斷豐富載體,讓農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該村以文化中心戶為核心,向民眾開展了“除陋習、樹新風”等內容的宣傳;建立村規民約;通過村民代表大會,結合“八榮八恥”和“門前四包”等內容,進一步完善了村規民約,約束農民不良的衛生行為,使村規民約成為了實現村容村貌整潔的“小憲法”;投入10萬元建設了一個擁有1個籃球場、2個桌球台、1個圖書閱覽室的村級文體活動中心,供村民開展文娛活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風尚。

為了拓展村民的眼界,更好地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去年,保豐村依託應城市廣播電視局投資15萬元,延伸有線電視主線光纖,為劉灣、保太等5個組安裝有線電視網路,讓300多戶民眾看上有線電視。

現在的保豐,處處可以看到溫馨的文明標語宣傳牌,廣大村民時刻自學維護環境衛生,比文明、比衛生、比環境的新風尚蔚然成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除政府投資和社會捐資外,主要還得依靠農民自投入。保豐村紮實搞好“三建”,千方百計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2006年,該村圍繞“建立10萬隻雞鴨養殖小區,幫農民致富,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目標,組織養殖戶成立養殖協會,統一疾病防治,統一育苗銷售,實現規模養殖,建立了10萬隻雞鴨養殖小區。當年銷售雞鴨10萬隻,實現銷售收入200萬元。2006年,該村在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指導下,改種優質稻1000畝,增加收入80000元。村預製板廠、膏粉廠採取租賃經營形式盤活,年增加收入20%。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滸關鎮保豐村

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滸墅關鎮保豐村村民委員會:轄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500畝,綠化覆蓋率35%,共有9個村民小組,190戶農戶,常住戶口637人,外來人口200人,現有兩委會幹部5人,黨員20名,轄區有各類企業15家,擁有固定資產3500萬元,年可支配收入280萬餘元。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一)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