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片

伏立康唑片

伏產康唑片(Voriconazole Tablets),名稱:威凡。西藥,化學藥品有副作用,主要治療治療對氟康唑耐藥的念珠菌引起的嚴重侵襲性感染。拼音名:Fulikangzuo Pian。分子式:C16H14F3N5O。分子量:349.3。

基本信息

簡介

伏立康唑片伏立康唑片

伏立康唑片威凡.200mg*10片.輝瑞德國.產品性能是廣譜抗真菌也是第二代三唑類抗真菌新藥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為伏立康唑,其化學名稱為(2R,3S)-2-(2,4-二氟苯基)-3-(5-氟-4-嘧啶)-1-(1H-1,2,4-三唑-1-基)-2-丁醇

性狀

本品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後顯白色至類白色。

製劑/規格

片劑/200mg*10片

類別

抗感染藥

功能主治

治療侵襲性麴黴病。 治療對氟康唑耐藥的念珠菌引起的嚴重侵襲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 治療由足放線病菌屬和鐮刀菌屬引起的嚴重感染。 本品應主要用於治療免疫缺陷患者中進行性的、可能威脅生命的感染

不良反應

總體情況 :在治療試驗中最為常見的不良事件為視覺障礙、發熱、皮疹、噁心、嘔吐、腹瀉、頭痛、敗血症、周圍性水腫、腹痛以及呼吸功能紊亂。與治療有關的,導致停藥的最常見不良事件包括肝功能試驗值增高、皮疹和視覺障礙。
關於不良反應的討論 :以下表格中的數據來源於1493例參加伏立康唑治療研究的患者。它代表了不同的人群,包括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例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HIV患者,以及非中型粒細胞減少的患者。但不包括健康志願者、因同情而給予治療者而不是參加治療研究的患者。這些患者中男性占62%,平均年齡45.1歲(12-90歲,其中12-18歲的患者49例),白種人占81%,黑種人占9%。561例患者伏立康唑的療程超過12周,136例療程超過6個月。下表總結了所有治療研究中發生率≥1%的不良事件,以及發生率<1%的重要事件。
研究307/602中,381例急性侵襲性麴黴病患者先分別給予伏立康唑(196例)和兩性黴素B(185例)治療,之後序貫以其他已許可的抗真菌藥物治療。研究305評價了伏立康唑口服(200例)和氟康唑(191例)口服治療食道念珠菌病的療效。這些研究中的實驗室檢查異常將在後面的臨床試驗值中討論。
治療中發生的不良事件(包括所有治療研究中發生率≥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的不良事件,以及發生率<1%的重要事件,這些不良事件可能與藥物有關或與藥物關係不明):
*使用兩性黴素B後給予其它已上市的抗真菌治療。
視覺障礙:和伏立康唑有關的視覺障礙較為常見。臨床試驗中,大約30%的患者曾出現過視覺改變、視覺增強、視力模糊、色覺改變和/或畏光。視覺障礙通常為輕度,罕有導致停藥者。視覺障礙可能與較高的血藥濃度和/或劑量有關。
雖然伏立康唑的作用部位似乎主要局限於視網膜,但其作用機制仍不清楚。一項研究中,以健康志願者為對象研究了伏立康唑治療28天對視網膜功能的影響,發現本品可減小視網膜電波波形的振幅、縮小視野和改變色覺。視網膜電圖通常用於檢測視網膜中的電流情況。停藥後14天視網膜電圖、視野和色覺即恢復正常。伏立康唑對視覺的影響在用藥早期即可發生,並持續存在於整個用藥期間。有證據表明視覺障礙與多次給藥有關。
皮膚反應 :臨床試驗中,伏立康唑治療組發生皮膚反應者較為常見。這些皮膚不良事件的發生機制仍不清楚。但通常這些患者同時還患有其他嚴重的基礎疾病,需要同時接受多種治療。在臨床試驗中,與伏立康唑有關的皮疹發生率為6%(86/1493)。大多數的皮疹為輕到中度,包括Stevens-Johnson綜合徵、中毒性表皮融解壞死和多形紅斑。一旦患者出現皮疹,必須進行嚴密觀察,若皮損加重,則必須停藥。亦有光過敏的報導,光敏反應在長期治療的患者中較為多見。嚴重皮膚反應極少見。建議伏立康唑治療期間避免強烈的日光直射。
其他較為少見的不良事件 :以下所列出的不良事件在所有使用伏立康唑的患者(包括健康志願者等,N=2090)中的發生率<1%。這些不良事件包括不能排除與伏立康唑相關者或有助於醫生管理患者用藥風險者,但不包括上表中已列出的不良事件,也未包括臨床試驗中報告的所有不良事件。
全身反應 :腹部膨大、過敏反應、類過敏反應、腹水、虛弱、背痛、蜂窩織炎、水腫、面部水腫、側腹痛、流感樣症狀、移植物抗宿主反應、肉芽腫、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感染/炎症、黏膜功能失調、多器官衰竭、疼痛、骨盆疼痛、腹膜炎、敗血症、胸骨下胸痛。
心血管系統 :房性心律失常、房顫、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二聯率、心動過緩、束支傳導阻滯、心臟擴大、心肌病、腦出血、腦缺血、腦血管意外、充血性心力衰竭、深部血栓性靜脈炎、心內膜炎、期外收縮、心搏停止、心肌梗塞、結性心律失常、心悸、靜脈炎、體位性低血壓、肺栓塞、QT間期延長、室上性心動過速、昏厥、血栓性靜脈炎、血管擴張、室性心律失常、室顫、室性心動過速(包括尖端扭轉型室速)。
消化系統 :厭食、唇炎、膽囊炎、膽石症、便秘、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十二指腸炎、消化不良、吞咽困難、食道潰瘍、食道炎、腸胃氣脹、胃腸炎、胃腸出血、γGT/LDH增高、齒齦炎、舌炎、齒齦出血、齒齦增生、吐血、肝昏迷、肝衰竭、肝炎、腸穿孔、腸潰瘍、肝腫大、黑糞症、口腔潰瘍、胰腺炎、腮腺腫大、牙周炎、直腸炎、偽膜性腸炎、直腸功能紊亂、直腸出血、胃潰瘍、胃炎、舌腫大
內分泌 :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降低。
血液和淋巴 :粒細胞缺乏症、貧血(大細胞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小細胞性貧血、正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出血時間延長、發紺、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瘀斑、嗜酸性細胞增多、血容量過多、淋巴結病、淋巴管炎、骨髓抑制、瘀點、紫癜、脾腫大、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營養和代謝 :蛋白尿、尿素氮增高、肌酐磷酸激酶增高、水腫、糖耐量降低、高鈣血症、高膽固醇血症、高血糖、高血鉀、高鎂血症、高鈉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鈣血症、低血糖、低鈉血症、低磷血症、尿毒症。
肌肉骨骼 :關節痛、關節炎、骨壞疽、骨痛、小腿痛性痙攣、肌痛、肌無力、肌病、骨軟化、骨質疏鬆。
神經系統 :異夢、急性腦綜合症、激動、靜坐不能、健忘、焦慮、共濟失調、腦水腫、昏迷、精神錯亂、驚厥、譫妄、痴呆、人格解體、抑鬱、復視、腦炎、腦病、欣快感、錐體外系綜合徵、癲癇大發作性驚厥、格林-巴利綜合症、張力過高、感覺減退、失眠、顱內壓增高、性慾減退、神經痛、神經病變、眼球震顫、眼球鏇動危象、感覺異常、精神病、嗜睡、自殺傾向、震顫、眩暈。
呼吸系統 :咳嗽增加、呼吸困難、鼻衄、咯血、缺氧、肺水腫、咽炎、胸腔積液、肺炎、呼吸功能紊亂、呼吸窘迫綜合徵、呼吸道感染、鼻炎、竇炎、聲音改變。
皮膚和附屬器 :脫髮、血管性水腫、接觸性皮炎、盤形紅斑狼瘡、濕疹、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混合性藥疹、癤病、單純皰疹、黑變病、光敏性皮膚反應、銀屑病、皮膚變色、皮膚病、皮膚乾燥、Stevens-Johnson綜合徵、出汗、中毒性表皮融解壞死、蕁麻疹。
特殊感覺:調節異常、瞼緣炎、色盲、結膜炎、角膜混濁、耳聾、耳痛、眼痛、乾眼、角膜炎、角膜結膜炎、瞳孔散大、夜盲、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外耳炎、視神經乳頭水腫、視網膜出血、視網膜炎、鞏膜炎、味覺喪失、味覺異常、葡萄膜炎、耳鳴、視野缺損。
泌尿生殖系統 :無尿、萎縮卵、肌酐清除率降低、痛經、排尿困難、附睪炎、糖尿、出血性膀胱炎、血尿、腎積水、陽痿、腎痛、腎小管壞死、子宮不規則出血、腎炎、腎病、少尿、陰囊水腫、尿失禁、尿瀦留、泌尿道感染、子宮出血、陰道出血。
臨床實驗室檢查值
臨床試驗中,伏立康唑組中具有臨床意義的轉氨酶異常的總發生率為13.4%(200/1493)。肝功能試驗異常可能與較高的血藥濃度和/或劑量有關。絕大部分的患者按照原給藥方案繼續用藥,或者調整劑量繼續用藥(包括停藥)後均可緩解。
在套用伏立康唑的患者中,黃疸等嚴重的肝毒性很少發生,肝炎和致死性的肝衰竭更是罕見。發生上述不良事件者大多伴有其他嚴重的基礎疾病。
在使用伏立康唑治療初及治療中均應檢查肝功能,如在治療中出現肝功能異常,則需嚴密監測,以防發生更重的肝損害。處理應包括肝功能實驗室評價(特別是肝功能試驗和膽紅素),如臨床症狀體徵與肝病的發展相一致,且可歸因於伏立康唑,則必須停藥
有報導重症患者套用本品時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本品與具有腎毒性的藥物合用以及當患者合併其他基礎疾病時,可能會發生腎功能減退。因此套用本品時需要監測腎功能,包括實驗室檢查,特別是血肌酐值。

劑量/用法用量

口服給藥 :如果患者治療反應欠佳,口服給藥的維持劑量可以增加到每日2次,每次300 mg ;體重小於40 kg的患者劑量調整為每日2次,每次150 mg。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上述較高的劑量,口服給藥的維持劑量可以每次減50 mg,逐漸減到每日2次,每次200 mg(體重小於40 kg的患者減到每日2次,每次100 mg)。
老年人用藥 :老年人套用本品時無需調整劑量。
腎功能損害者用藥 :中度到嚴重腎功能減退(肌酐清除率<50 mL/分)的患者套用本品時,可發生賦形劑磺丁倍他環糊精鈉(SBECD)蓄積。此種患者宜選用口服給藥,除非套用靜脈製劑的利大於弊。這些患者靜脈給藥時必須密切監測血清肌酐水平,如有異常增高應考慮改為口服給藥。
伏立康唑可經血液透析清除,清除率為121 mL/分。4小時的血液透析僅能清除少量藥物,無需調整劑量。
靜脈製劑的賦形劑磺丁倍他環糊精鈉(SBECD)在血液透析中的清除率為55 mL/分。
肝功能損害者用藥:急性肝損害者(谷丙轉氨酶ALT/GOT和穀草轉氨酶AST/GST增高)無需調整劑量,但應繼續監測肝功能以觀察是否有進一步升高。
建議輕度到中度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 和B)伏立康唑的負荷劑量不變,但維持劑量減半。
目前尚無重度肝硬化者(Child-Pugh C)套用本品的研究。
有報導本品與肝功能試驗異常增高和肝損害的體徵(如黃疸)有關,因此嚴重肝功能減退的患者套用本品時必須權衡利弊。肝功能減退的患者套用本品時必須密切監測藥物毒性。
兒童用藥 :伏立康唑在12歲以下兒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
在治療性研究中共入選年齡為12-18歲的侵襲性麴黴病患者22例,分別給予伏立康唑的維持劑量,即每12小時1次,每次4 mg/kg,12例(55%)患者治療有效。
青少年(12-16歲) :在治療研究中,對伏立康唑在青少年中的藥代動力學特性研究的很少。

注意事項

一些吡咯類藥物,包括伏立康唑,可引起心電圖QT間期的延長。在伏立康唑臨床研究及上市後的監測中,罕有發生尖端扭轉性室速的報導。在伴有多種混合危險因素的重症患者中,例如伴有心肌病、低鉀血症、曾進行具有心臟毒性的化療以及同時套用其他可能引起尖端扭轉性室速的藥物,有發生尖端扭轉性室速的報導。
在上述有潛在心律失常危險的患者中需慎用伏立康唑。
在套用伏立康唑治療前必須嚴格糾正鉀、鎂和鈣的異常。
與靜脈滴注有關的反應:健康受試者在靜脈滴注過程中發生的與滴注相關的類過敏反應主要為臉紅、發熱、出汗、心動過速、胸悶、呼吸困難、暈厥、噁心、瘙癢以及皮疹,上述反應並不常見且多為即刻反應。一旦出現上述反應考慮停藥。
實驗室檢查 使用伏立康唑前應糾正電解質混亂,包括低鉀血症、低鎂血症和低鈣血症。
用藥期間必須監測腎功能(主要為血肌酐)和肝功能(主要為肝功能檢查和膽紅素)。
肝功能損害的患者 :建議繼續監測肝功能以觀察是否有進一步的升高。
建議輕度到中度肝硬化者(Child-Pugh A 和B)伏立康唑的負荷劑量不變,但維持劑量減半。目前尚無伏立康唑套用於重度肝硬化者(Child-PughC)的研究。有報導伏立康唑與肝功能試驗異常和肝損害臨床體徵,如黃疸有關。因此嚴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套用本品時必須權衡利弊,並密切監測藥物的毒性反應。
腎功能損害的患者 :中度到嚴重腎功能減退(肌酐清除率<50ml/分)的患者套用本品時,可能發生助溶劑SBECD蓄積。除非套用靜脈製劑的利大於弊,否則應選用口服給藥。腎功能障礙者靜脈給藥時必須密切監測血肌酐水平,如有升高應考慮改為口服給藥。
伏立康唑可經血液透析清除,清除率為121 mL/分。4小時的血液透析僅能清除少許藥物,無需調整劑量。
賦形劑SBECD在血液透析中的清除率為55 mL/分。
腎臟的不良反應,腎功能監測:有報導重症患者套用本品時可能發生急性腎衰竭。本品與具有腎毒性的藥物合用以及當患者合併其它基礎疾病時,可能會發生腎功能減退。套用本品時需要監測腎功能,其中包括實驗室檢查,特別是血肌酐值
皮膚反應 :在治療中罕有發生表皮脫落者,如Stevens-Johnson綜合徵。如果患者出現皮疹需嚴密觀察,如皮損進一步加重則需停藥。另外本品可導致光過敏,特別是在長期治療時。建議告知患者在套用本品治療時避免陽光直射。
對駕駛和操作機器能力的影響:本品可能會引起一過性的、可逆性的視覺改變,包括視力模糊、視覺改變、視覺增強和/或畏光。患者出現上述症狀時必須避免從事有危險的工作,例如駕駛或操作機器。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孕婦 :伏立康唑套用於孕婦時可導致胎兒損害。
生殖研究表明 :
在10mg/kg(按照mg/m2計算,相當於0.3倍的推薦維持劑量)的劑量下,伏立康唑對大鼠有致畸作用(齶裂、腎積水/輸尿管積水)。
在100 mg/kg(6倍維持劑量)的劑量下,伏立康唑對兔子具有胚胎毒性。對大鼠的其他影響包括骶尾骨、顱骨、恥骨、舌骨和多數肋骨的骨化減弱、胸骨節異常和輸尿管/腎盂擴張。任何劑量的伏立康唑都可使懷孕大鼠血雌二醇水平降低。
在10 mg/kg劑量下,伏立康唑還可使大鼠妊娠時間延長,難產,導致圍產期幼鼠死亡率增高。此外,伏立康唑可使兔子的胚胎死亡率增高,胎兒體重降低,骨骼變異率增高、頸肋和胸骨體外的骨化點增多。
如在孕期使用伏立康唑,或在用藥期間懷孕,應告知患者本品對胎兒的潛在危險。
目前伏立康唑在孕婦中的套用尚無足夠資料。
動物實驗顯示本品有生殖毒性,但對人體的潛在危險性尚未確定。
伏立康唑不宜用於孕婦,除非對母親的益處顯著大於對胎兒的潛在毒性。
育齡期婦女 :育齡期婦女套用伏立康唑期間需採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哺乳期婦女 :尚無伏立康唑在乳汁中分泌的資料。除非明顯的利大於弊,否則哺乳期婦女不宜使用伏立康唑

兒童用藥

伏立康唑在12歲以下兒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
在治療性研究中共入選年齡為12-18歲的侵襲性麴黴病患者22例,分別給予伏立康唑的維持劑量,即每12小時1次,每次4mg/kg,12例(55%)患者治療有效。
在治療研究中,對伏立康唑在青少年中的藥代動力學特性研究的很少。

老年患者用藥

老年患者用藥在多劑量給藥的治療研究中,≥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65歲的患者占9.2%,≥ 75歲的患者占1.8%。在一項健康志願者中進行的研究顯示,老年男性的總暴露量(AUC)和血藥峰濃度(Cmax)較年輕男性為高。對10項伏立康唑治療研究中552例患者的藥代動力學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靜脈滴注或口服伏立康唑後,老年患者的血藥濃度較年輕患者大約高80-90%。但是,總的安全性老年人與年輕人相仿,因此無需調整劑量。

藥理毒理

作用機制 伏立康唑的作用機制是抑制真菌中由細胞色素P450介導的14α-甾醇去甲基化,從而抑制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體外試驗表明伏立康唑具有廣譜抗真菌作用。本品對念珠菌屬(包括耐氟康唑的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耐藥株)具有抗菌作用,對所有檢測的麴黴屬真菌有殺菌作用。此外,伏立康唑在體外對其他致病性真菌亦有殺菌作用,包括對現有抗真菌藥敏感性較低的菌屬,例如足放線病菌屬和鐮刀菌屬。

動物實驗發現,伏立康唑的最低抑菌濃度值與其療效有關。但是在臨床研究中,最低抑菌濃度與臨床療效之間並無相關性,並且藥物的血藥濃度和臨床療效之間似乎也無相關性。這是吡咯類抗真菌藥的特點。

微生物學 臨床試驗表明伏立康唑對麴黴屬,包括黃麴黴、煙麴黴、土麴黴、黑麴黴、構巢麴黴;念珠菌屬,包括白色念珠菌、以及部分都柏林念珠菌、光滑念珠菌、C.inconspicua、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和吉利蒙念珠菌;足放線病菌屬,包括尖端足分支霉和多育足分支霉和鐮刀菌屬有臨床療效(好轉或治癒,參見後面的臨床經驗部分)。

其他伏立康唑治療有效(通常為治癒或好轉)的真菌感染包括鏈格孢屬、皮炎芽生菌、頭分裂芽生菌、支孢霉屬、粗球孢子菌、冠狀耳霉、新型隱球菌、喙狀明臍菌、棘狀外瓶霉、裴氏著色霉、足菌腫馬杜拉菌、擬青黴屬、青黴菌屬,包括馬尼弗氏青黴菌、爛木瓶霉、短帚霉和毛孢子菌屬,包括白色毛孢子菌感染。

體外試驗觀察到伏立康唑對以下臨床分離的真菌有抗菌作用,包括頂孢霉屬、鏈格孢屬、雙極霉屬、支孢瓶霉屬、Cladophialophora spp.、莢膜組織胞漿菌。0.05-2μg/ml的伏立康唑可以抑制大多數的菌株。

體外試驗表明伏立康唑對彎孢霉屬和孢子絲菌屬有抗菌作用,但其臨床意義尚不清楚。

治療前應採集標本進行真菌培養,並進行其他相關的實驗室檢查(血清學檢查和組織病理檢查),以便分離和鑑定病原菌。在獲得培養結果和其他實驗室檢查結果以前必須先進行抗感染治療,但是一旦獲得結果,應據此調整用藥方案。

已發現對伏立康唑敏感性減低的臨床菌株。但是,最低抑菌濃度值的增高並不一定導致臨床治療失敗,在對其他吡咯類藥物耐藥菌株所致的感染中,亦有臨床治療有效者。由於臨床試驗中入選患者的複雜性,很難確定體外抗菌活性和臨床治療結果之間的關係。藥敏試驗中伏立康唑的臨界濃度尚未確立。

耐藥性 關於念珠菌、麴黴菌、足放線病菌屬和鐮刀菌屬對伏立康唑的體外耐藥情況尚無足夠的研究。目前尚未知伏立康唑抗菌譜中的各類真菌耐藥性發展的情況。

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性降低的真菌對伏立康唑的敏感性亦有可能降低,提示在這些吡咯類藥物中可能存在著交叉耐藥。交叉耐藥與臨床療效之間的關係尚未完全確立。如果臨床病例的分離菌呈現交叉耐藥,則可能需要更換其他抗真菌藥物治療。

臨床前安全性資料 :重複給藥的毒性研究提示伏立康唑的靶器官為肝臟。與其他抗真菌藥相似,實驗動物發生肝毒性時的血漿暴露量相當於人用治療劑量所達到的暴露量。大鼠、小鼠和狗的實驗發現伏立康唑也可誘導腎上腺發生微小病變。其它對安全性藥理學、生殖毒性和潛在致癌性的常規研究未發現伏立康唑對人體有特殊危害。

生殖研究表明,伏立康唑的全身暴露量相當於人用治療劑量所達到的暴露量時,對大鼠具有致畸作用,對家兔具有胚胎毒性。在分娩前和分娩後的研究中,給予大鼠低於人用治療劑量所達到的暴露量後,大鼠妊娠時間延長,分娩時間延長,引起難產導致母鼠死亡,圍產期幼鼠存活率降低。與其他吡咯類抗真菌藥相仿,伏立康唑影響分娩的機制很可能有種特異性,其中包括降低雌二醇的水平。

在賦形劑硫代丁基醚-β-環糊精鈉(SBECD)的臨床前資料中,重複給藥的毒性研究表明,SBECD主要影響尿道上皮細胞空泡形成以及激活肝臟和肺內巨噬細胞。既然在豚鼠最大化實驗(GMPT)中得到陽性結果,處方者應當了解靜脈製劑有引起過敏的可能性。基因毒性和生殖毒性研究表明賦形劑SBECD對人類無特殊的危害。尚未進行SBECD致癌性的研究。SBECD中有一種雜質為烷基化誘變劑,有證據表明其對嚙齒類動物有致癌性,所以應當認為這種雜質對人體也有致癌的可能性。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靜脈製劑的療程不應超過6個月。

臨床經驗 體外伏立康唑對麴黴菌屬具有殺菌作用。一項開放、隨機、多中心的研究中,比較了伏立康唑和兩性黴素B在277例免疫功能減退的急性侵襲性麴黴病患者中的療效和生存受益,療程為12周。治療組和對照組的全球總有效率分別為53%和31%(基線時異常的症狀體徵以及影像學/支氣管鏡檢查完全或部分恢復正常)。治療組較對照組84日生存率顯著為高。此外,伏立康唑在死亡時間和因毒性停藥的時間方面均有顯著優勢,這種優勢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和統計學意義。

這項研究證實了早些時候的一項前瞻性研究結果。後者的研究對象為伴有預後不良危險因素的患者,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特別是顱內感染(通常死亡率為100%)患者,經本品治療後獲得了良好效果。

本項研究包括伴有骨髓移植、實體器官移植、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癌症或者愛滋病等基礎疾病患者的腦部、竇、肺部麴黴病和播散性麴黴病。

嚴重的難治性念珠菌感染 本項研究包括有55例嚴重的難治性念珠菌感染患者(包括念珠菌血症、播散性和其它侵襲性念珠菌病),這些患者以前已經過抗真菌治療,特別是氟康唑,但均無效。經伏立康唑治療後有效者24例(15例治癒,9例好轉)。對氟康唑耐藥的非白色念珠菌菌株感染者中,3/3的克柔念珠菌(治癒)和6/8的光滑念珠菌(5例治癒和1例好轉)感染治療有效。有限的藥敏資料也支持了臨床療效。

足放線病菌屬:伏立康唑治療組中,28例尖端足分支黴菌感染患者中治療有效者為16例(6例治癒,10例好轉);7例多育足分支霉感染患者中2例治療有效(均為好轉)。此外, 3例混合(1種以上病原菌,其中包括足放線病菌屬)感染者中1例治療有效。

鐮刀菌屬:伏立康唑治療組17例患者,7例有效(3例治癒,4例好轉)。這7例患者中,3例為眼感染,1例為竇感染,3例為播散性感染。另有4例患者為包括珠鐮孢菌屬在內的混合感染,其中2例治療有效。

上述罕見病原菌感染中,大多數患者對原有的抗真菌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

療程 臨床試驗中,561例患者伏立康唑的療程超過12周,136例超過6個月。

兒科用藥經驗 :用伏立康唑治療61例確診或高度懷疑為侵襲性真菌感染的兒科患者,年齡為9個月到15歲,其中2 -12歲者34例, 12-15歲者20例。

大多數(57/61)患者曾套用過其他抗真菌藥物,但均失敗。在治療性研究中包括了5例12-15歲的患兒,其餘患兒則在安慰性用藥中接受了伏立康唑治療。這些患兒的基礎疾病包括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再生障礙性貧血(27例)和慢性肉芽腫病(14例)。真菌感染中以麴黴病最為常見(43/61;70%)。

藥代動力學

一般藥代動力學特點 :分別在健康受試者、特殊人群和患者中進行了伏立康唑的藥代動力學研究。對伴有麴黴病危險因素(主要為淋巴系統或造血組織的惡性腫瘤)的患者研究發現,每日2次口服伏立康唑,每次200mg或300mg,共14天,其藥代動力學特點(包括吸收快,吸收穩定,體內蓄積和非線性藥代動力學)與健康受試者一致。

由於伏立康唑的代謝具有可飽和性,所以其藥代動力學呈非線性,暴露藥量增加的比例遠大於劑量增加的比例。因此如果口服劑量從每日2次,每次200mg 增加到每日2次,每次300mg時,估計暴露量(AUCτ)平均增加2.5倍。當給予受試者推薦的負荷劑量(靜脈滴注或口服)後,24小時內其血藥濃度接近於穩態濃度。如不給予負荷劑量,僅為每日2次,多劑量給藥後大多數受試者的血藥濃度約在第6天時達到穩態。

吸收 口服本品吸收迅速而完全,給藥後1-2小時達血藥峰濃度。口服後絕對生物利用度約為96%。當多劑量給藥,且與高脂肪餐同時服用時,伏立康唑的血藥峰濃度和給藥間期的藥時曲線下面積分別減少34%和24%。胃液pH值改變對本品吸收無影響。

分布 穩態濃度下伏立康唑的分布容積為4.6 l/kg,提示本品在組織中廣泛分布。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58%。一項研究中,對8名患者的腦脊液進行了檢測,所有患者的腦脊液中均可檢測到伏立康唑。

代謝 體外試驗表明伏立康唑通過肝臟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2C19,CYP2C9和CYP3A4代謝。

伏立康唑的藥代動力學個體間差異很大: 體內研究表明CYP2C19在本品的代謝中有重要作用,這種酶具有基因多態性,例如:15-20%的亞洲人屬於弱代謝者,而白人和黑人中的弱代謝者僅占3-5%。在健康白人和健康日本人中的研究表明:弱代謝者的藥物暴露量(AUCτ)平均比純合子強代謝者的暴露量高4倍,雜合子強代謝者的藥物暴露量比純合子強代謝者高2倍。

伏立康唑的主要代謝產物為N-氧化物,在血漿中約占72%。該代謝產物抗菌活性微弱,對伏立康唑的藥理作用無顯著影響。

排泄 伏立康唑主要通過肝臟代謝,僅有少於2%的藥物以原形經尿排出。

給予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過的伏立康唑後,多次靜脈滴注給藥者和多劑量口服給藥者中分別約有80%和83%的放射活性在尿中回收。絕大多數的放射活性(>94%)在給藥(靜脈滴注和口服)後96小時內經尿排出。

伏立康唑的終末半衰期與劑量有關。口服200mg後終末半衰期約為6小時。由於其非線性藥代動力學特點,終末半衰期值不能用於預測伏立康唑的蓄積或清除。

藥代動力學—藥效動力學的關係:在10項治療研究中,受試者的平均血漿濃度和最大血漿濃度的中位數分別為2425ng/ml(四分位區間1193-4380ng/ml)和3742ng/ml (四分位區間2027-6302ng/ml)。在研究中未發現平均、最大和最低血藥濃度與治療結果有關。

對臨床試驗資料中藥代動力學—藥效動力學的分析發現,伏立康唑的血藥濃度與肝功能試驗異常和視覺障礙有關。

特殊人群中的藥代動力學

性別 在一項多劑量口服給藥的試驗中,健康年輕女性的Cmax和AUCτ較健康年輕男性(18-45歲)分別高83%和113%。在同一試驗中,健康老年女性的Cmax和AUCτ與健康老年男性(≧65歲)無顯著差異。

在臨床套用中,不同性別的患者無需調整劑量。伏立康唑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血藥濃度相仿,因此,無需按照性別調整劑量。

老年人 在一項多劑量口服給藥的研究中,健康老年男性(≧65歲)的Cmax和AUCτ較健康年輕男性(18-45歲)分別高 61% 和 86% 。但健康老年女性(≧65歲)的Cmax和AUCτ與健康年輕女性(18-45歲)無顯著差異。

治療研究中未按照年齡調整用藥劑量。試驗中觀察了血藥濃度與年齡之間的關係。伏立康唑在年輕患者和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相仿,因此老年患者套用本品無需調整劑量。

藥物相互作用

本品禁止與CYP 3A4底物,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匹莫齊特奎尼丁合用,因為本品可使上述藥物的血濃度增高,從而導致Q-T間期延長,並且偶見尖端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
本品禁止與利福平,卡馬西平和苯巴比妥合用,後者可以顯著降低本品的血濃度。
本品不可與麥角生物鹼類藥物(麥角胺,二氫麥角胺)合用。麥角生物鹼類為CYP 3A4的底物,二者合用後麥角類藥物的血藥濃度增高可導致麥角中毒。
西羅莫司與伏立康唑合用時,前者的血濃度可能顯著增高,因此這兩種藥物不可同時套用。本品禁止與利托那韋(每次400 mg,每12小時1次)合用。健康受試者同時套用利托那韋(每次400mg,每12小時1次)與伏立康唑,伏立康唑的血藥濃度顯著降低。利托那韋每次100 mg,每12小時一次用於抑制CYP3A,從而使其他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濃度增高,但這種給藥方案對伏立康唑濃度的影響尚無研究。
本品禁止與依法韋倫同時套用。二者同時套用時,伏立康唑血藥濃度顯著降低,依法韋倫的血藥濃度則顯著增高。
本品禁止與利福布丁同時套用。二者合用,伏立康唑血藥濃度顯著降低,利福布丁的血藥濃度則顯著增高。
除非特別註明,藥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系在健康男性志願者中進行。採用多劑量的給藥方法,每次口服200 mg,每日2次,直到達到穩態濃度。這些研究結果對於其他人群和其他給藥途徑亦有參考意義。
本節闡述了其他藥物對於伏立康唑的影響,伏立康唑對其他藥物的影響以及兩藥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第1和第2部分按下列順序闡述 :
禁止合用 ;合用時需要調整劑量並進行密切的臨床和/或生物學監測 ;最後是無明顯藥代動力學相互作用,但可能對臨床治療有益。
其他藥物對伏立康唑的影響 伏立康唑通過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代謝,包括CYP 2C19,CYP 2C9和CYP 3A4。這些同工酶的抑制劑或誘導劑可以分別增高或降低伏立康唑的血藥濃度。利福平(CYP450誘導劑):與利福平(每日1次,每次600 mg)合用,伏立康唑的Cmax(血藥峰濃度)和AUC(給藥間期的藥時曲線下面積)分別降低93%和96%。因此禁止本品與利福平合用。
卡馬西平和苯巴比妥(潛在的CYP450誘導劑):儘管未經研究,卡馬西平和苯巴比妥可能會顯著降低伏立康唑的血藥濃度,因此禁止本品與這兩種藥物合用。
西米替丁(非特異性的CYP450抑制劑,並可增高胃酸的pH值) :與西米替丁(每日2次,每次400 mg)合用時,伏立康唑的Cmax和AUC分別增高18%和23%。兩者合用無需調整本品劑量。
雷尼替丁(增高胃酸pH值) :雷尼替丁(每日2次,每次150 mg)對伏立康唑的Cmax和AUC無顯著影響。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紅黴素(CYP 3A4抑制劑,每日2次,每次1 g)和阿奇黴素(每日1次,每次500 mg)對伏立康唑的Cmax和AUC無顯著影響。
伏立康唑對其他藥物的影響 伏立康唑抑制細胞色素 P450同工酶的活性,包括CYP 2C19,CYP 2C9和CYP3A4。因此本品可能會使那些通過CYP45O同工酶代謝的藥物血濃度增高。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匹莫齊特奎尼丁(CYP 3A4底物):儘管未經研究,伏立康唑禁止與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匹莫齊特或奎尼丁合用。因為本品可使上述藥物的血藥濃度增高,從而導致Q-T間期延長,並且偶可發生尖端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西羅莫司(CYP 3A4 底物) :與伏立康唑合用時西羅莫司(單劑2 g)的Cmax和AUC分別增高556%和1014%。因此禁止這兩種藥物合用。
麥角生物鹼(CYP 3A4底物):雖然未經研究,麥角生物鹼(麥角胺和二氫麥角胺)與伏立康唑合用時血藥濃度可能增高,從而發生麥角中毒。因此禁止伏立康唑與麥角生物鹼合用。
環孢素(CYP 3A4底物):在病情穩定的腎移植患者中,伏立康唑可使環孢素的Cmax和AUC至少分別增高13%和70%。當已經接受環孢素治療的患者開始套用本品時,建議其環孢素的劑量減半,並嚴密監測環孢素的血藥濃度。環孢素濃度的增高可引起腎毒性。停用本品後仍需嚴密監測環孢素的濃度,如有需要可增大環孢素的劑量。
他克莫司(CYP 3A4底物) :與伏立康唑合用時他克莫司(單劑0.1mg/kg)的Cmax和AUC分別增高117%和221%。當已經接受他克莫司治療的患者開始使用本品治療時,建議他克莫司的劑量減至原來劑量的1/3,並嚴密監測血濃度。他克莫司濃度增高可引起腎毒性。停用本品後仍需嚴密監測他克莫司的濃度,如有需要可增大他克莫司劑量。
口服抗凝劑 :華法令(CYP 2C9底物) :伏立康唑(每日2次,每次300 mg)與華法令(單劑30 mg)合用,凝血酶原時間最多可延長93%。因此當二者合用時,建議嚴密監測凝血酶原時間。
其他口服抗凝劑,如苯丙羥基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CYP 2C9和CYP 3A4底物):雖然未經研究,香豆素類與伏立康唑合用時香豆素血濃度可能增高,從而延長凝血酶原時間。如果患者同時套用伏立康唑和香豆素製劑,需要密切監測凝血酶原時間,並據此調整抗凝劑的劑量。磺脲類 (CYP 2C9的底物):雖然未進行研究,同時套用時伏立康唑可能增高磺脲類藥物的血藥濃度(如甲苯磺丁脲、格列吡嗪、格列本脲),從而引起低血糖症。因此兩者合用時建議密切監測血糖。
他汀類(CYP 3A4的底物):雖然未經臨床研究,體外試驗(人肝微粒體)已證明伏立康唑對洛伐他汀的代謝有抑制作用。因此,伏立康唑與他汀類合用可能會使通過CYP3A4代謝的他汀類藥物血藥濃度增高。他汀類藥物的血藥濃度增高可能引起橫紋肌溶解,建議兩者合用時他汀類的劑量應予調整。
苯二氮類(CYP 3A4底物):儘管未經臨床研究,伏立康唑在體外(肝微粒體)已顯示對咪達唑侖的代謝有抑制作用。因此,伏立康唑可能使經CYP3A4代謝的苯二氮類藥物(咪噠唑侖和三唑侖)血藥濃度增高,鎮靜作用時間延長。建議兩藥合用時調整苯二氮類藥物的劑量。
長春花生物鹼(CYP 3A4底物):雖然未經研究,與伏立康唑合用,長春花生物鹼(長春新鹼和長春花鹼)的血藥濃度仍有增高可能,從而產生神經毒性。
強的松(CYP 3A4底物) :與伏立康唑合用時強的松(單劑60 mg)的Cmax和AUC分別增高11%和34%。兩者合用時均無需調整劑量。
地高辛(P-糖蛋白介導轉運) :伏立康唑對地高辛(每日1次,每次0.25 mg)的Cmax和AUC無顯著影響。
麥考酚酸(UDP-葡萄糖醛醯基轉移酶底物) :伏立康唑對麥考酚酸(1 g單劑)的Cmax和AUCτ無顯著影響。
兩藥相互作用 苯妥英(CYP 2C9底物和CYP 450的強誘導劑):應儘量避免同時套用苯妥英和伏立康唑,除非經權衡後利大於弊。苯妥英每日1次,每次300 mg,可使伏立康唑的Cmax和AUC分別降低49%和69% ;伏立康唑每日2次,每次400 mg(參見“用法用量”),可使苯妥英(每日1次,每次300 mg)的Cmax和AUC分別增高67%和81%。因此兩者合用時,建議密切監測苯妥英的血濃度。與苯妥英合用時,需要適當調整伏立康唑的維持劑量。如為口服給藥,伏立康唑的劑量從每日2次,每次200mg,調整為每日2次,每次400 mg ;如患者體重小於40 kg,則劑量從每日2次,每次100 mg增高至每日2次,每次200 mg。如為靜脈滴注,劑量調整為每日2次,每次5 mg/kg。參見“用法用量”。
利福布丁(CYP 450誘導劑) :應儘量避免利福布丁和伏立康唑合用,除非經權衡後利大於弊。同時套用利福布丁(每日1次,每次300 mg)和伏立康唑(每日2次,每次200mg),伏立康唑的Cmax和AUC分別降低69%和78%。伏立康唑每日給藥2次,每次350 mg,與利福布丁合用,其Cmax和AUC分別為單獨用藥(每日2次,每次200 mg)時的96%和68%。伏立康唑每日給藥2次,每次400 mg,與利福布丁合用,其Cmax和AUC分別較單獨用藥(每日2次,每次200 mg)時高104%和87%;同時利福布丁的Cmax和AUC分別增高了195%和331%。利福布丁與伏立康唑同時套用時,建議增加伏立康唑的維持劑量。如為口服給藥,劑量從每日2次,每次200 mg,調整為每日2次,每次350 mg ;如患者體重小於40 kg,則劑量從每日2次,每次100mg增高至每日2次,每次200 mg。如為靜脈滴注,劑量調整為每日2次,每次5 mg/kg。並監測全血細胞計數和利福布丁的不良事件(如葡萄膜炎)。
奧美拉唑(CYP 2C19抑制劑,CYP 2C19 和CYP 3A4 底物) :與奧美拉唑(每日單劑40mg)同時套用時,伏立康唑的Cmax和AUC分別增高15%和41%。無需調整伏立康唑的劑量。與伏立康唑合用時奧美拉唑的Cmax和AUC分別增高116%和280%。因此當正在服用奧美拉唑者開始服用伏立康唑時,建議將奧美拉唑的劑量減半。伏立康唑對於其他作為CYP 2C19底物的質子泵抑制劑類藥物的代謝也有抑制作用。
茚地那韋 :(CYP 3A4底物和抑制劑) :同時套用茚地那韋(每日3次,每次800 mg)和伏立康唑,伏立康唑的Cmax、Cmin(血藥谷濃度)和AUC,以及茚地那韋的Cmax和AUC均未受到顯著影響。
其他HIV蛋白酶抑制劑(CYP 3A4抑制劑):體外研究提示伏立康唑對HIV蛋白酶抑制劑(如沙奎那韋、安潑那韋和奈非那韋)的代謝有抑制作用,同時蛋白酶抑制劑也可抑制伏立康唑的代謝。但僅通過體外研究的結果無法預測兩者合用後在人體內的情況。因此同時套用這兩種藥物時須監測藥物的療效和/或毒性。
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CYP 3A4底物,CYP 3A4抑制劑或CYP 450誘導劑):體外研究顯示地拉韋啶和依非韋倫可抑制伏立康唑代謝。雖然未經研究,依非韋倫和奈韋拉平可能誘導伏立康唑代謝,同時伏立康唑也可能抑制NNRTI 的代謝。由於缺乏體內研究,兩者合用時應嚴密監測藥物的療效和/或毒性

藥物過量

在臨床試驗中有3例兒科患者意外發生藥物過量。這些患者接受了5倍於靜脈推薦劑量的伏立康唑,其中有1例為持續10分鐘的畏光不良事件。
目前尚無伏立康唑的解毒劑。
伏立康唑可通過血液透析清除,清除率為121 mL/分,賦形劑SBECD的血液透析清除率為55mL/分。所以當藥物過量時血液透析有助於將伏立康唑和SBECD從體內清除。
患者須知應當告知患者 :伏立康唑片劑應在餐後或餐前至少1小時服用。
伏立康唑可能會引起視覺改變,包括視力模糊和畏光,因此使用伏立康唑期間不能在夜間駕駛。
如果在用藥過程中出現視覺改變,應避免從事有潛在危險性的工作,例如駕駛或操縱機器。用藥期間應避免強烈的、直接的陽光照射。

有效期

有效期3年。

貯藏

片劑 密閉,在室溫下保存。

生產企業

Heinrich Mack Nachf.GmbH &

生活中常見的西藥

西藥即為有機化學藥品,無機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 看其說明書則有化學名,結構式,劑量上比中藥精確,通常以毫克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