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必利

西沙必利

中文名稱西沙必利,英文名稱Cisapride。一種胃腸道動力藥,可加強並協調胃腸運動,防止食物滯留與反流,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選擇性地促進腸肌層神經叢節後處乙醯膽鹼的釋放(在時間上和數量上),從而增強胃腸的運動;但不影響黏膜下神經叢,因此不改變黏膜的分泌。本品用於由神經損傷、神經性食慾缺乏、迷走神經切斷術或部分胃切除引起的胃輕癱。偶見瞬時性腹部痙攣、腹鳴和腹瀉,可減半劑量。偶有過敏、輕度短暫的頭痛或頭暈以及與劑量相關的尿頻的報導。罕見可逆性肝功能異常,可伴或不伴膽汁鬱積。

基本信息

藥物簡介

西沙必利西沙必利
西沙必利本品用於由神經損傷、神經性食慾缺乏、迷走神經切斷術或部分胃切除引起的胃輕癱。西沙必利片主要併發症狀為:早飽、食慾缺乏、噁心和嘔吐、胃脹和噯氣等;也用於X線、內鏡檢查呈陰性的上消化道不適;對胃一食管反流和食管炎也有良好作用,其療效與雷尼替丁相同,與後者合用時其療效可能得到加強;還可用於假性腸梗阻導致的推進性蠕動不足和胃腸內容物滯留及慢性便秘;對於採取體位和飲食措施仍不能控制的幼兒慢性、過多性反胃及嘔吐也可試用本品治療。

註冊信息

產品名稱

批准文號

生產廠商

規格

劑型

西沙必利 H20100182 "VasudhaPharmaChemLimited
上海滬源醫藥有限公司"
5kg/25kg/桶 原料藥
西沙必利 X20010432 "JanssenPharmaceuticalLimited
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
25kg/30kg/桶 原料藥
西沙必利 H20060193 浙江昂利康製藥有限公司 原料藥
西沙必利 H20040236 寧波大紅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原料藥
西沙必利 H20020344 虞京新藥業有限公司 原料藥

作用用途

西沙必利西沙必利
本品為第三代新型的胃腸促動力藥,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腸肌層神經叢釋放乙醯膽鹼而起作用,可明顯加強胃竇-十二指腸的消化活性,協調並加強胃排空,增加小腸,大腸的蠕動並縮短腸運動時間,但不影響胃分泌。
適用於
①增加胃腸動力,可用於胃輕癱綜合症,或消化道不適,但X線,內窺鏡檢查陰性的症候群,如早飽、飯後飽脹、食量減低、胃脹、過多的噯氣、食慾缺乏、噁心、嘔吐或類似潰瘍的主訴(上腹部灼痛)。
②胃-食道反流,包括食管炎的治療及維持治療。
③與運動功能失調有關的假性腸梗阻導致的推進性蠕動不足和胃腸內容物滯留。
④為恢復結腸的推進性運動-作為慢性便秘病人的長期治療。

劑量用法

西沙必利西沙必利
成人口服:根據病情,每日總量15-40mg,分2-4次服用。於飯前服用。
一般病情:每次5mg(劑量可加倍)每日3次。
嚴重病情:(胃輕癱、食管炎、頑固性便秘)。
每次10mg,每日3次,或每日4次,每次10mg,三餐前及睡前服,或每次20mg,每日2次,早餐前及睡前服用。
食管炎的維持治療:每次10mg,每日2次(早餐前和就寢前)或每次20mg,每日一次(睡前服用),病情嚴重者劑量可加倍。

不良反應

消化系統:痙攣的腹痛,腹瀉、腸鳴、噁心。
致嚴重過敏反應,表現為麻疹—猩紅熱樣紅斑型藥疹。
心血管系統:QT間期延長、暈厥、室性心律不齊等,可引起死亡。
神經系統:頭痛、頭暈、嗜睡、疲倦。致尿頻及失眠。有致小兒錐體外系反應。
可致月經周期紊亂。

注意事項

已知對本品過敏者禁用。禁止同時口服或非腸道服用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紅黴素、克拉黴素等。
患有QT間期延長綜合徵者禁用或慎用。不宜與對CYP3A4酶有抑制作用的藥物及延長QT間期的藥物聯合套用。

用藥人群

孕婦用藥

(1)儘管在動物不影響胚胎形成,無原始的胚胎毒性,也無致畸作用,但若在妊娠期,尤其是在妊娠的頭三個月應權衡利弊使用。
(2)儘管經乳汁排泄的量很少,仍建議哺乳母親禁用。
兒童用藥
小於34周的早產兒應慎用。
老年用藥
在老年人,由於中度延長了清除半衰期,穩態血漿濃度一般會增高,故治療劑量應酌減

原理在動物試驗中,本品能加速胃蠕動和排空,增強胃竇一十二指腸的消化活性,並能增加小腸、大腸的蠕動,縮短腸運動時間。在人體,本品可增強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的收縮與蠕動,改善胃竇一十二指腸的協調功能,從而防止一食管和十二指腸一目反流,加強胃和十二指腸的排空;並可促進小腸和大腸的蠕動。由於本品不抑制乙醯膽鹼酶的活性,也無多巴胺受體阻斷作用,因此不增加胃酸分泌,不也不影響血漿催乳激素的水平。

本品口服後吸收迅速,1—2小時達螃值血濃度,tmax約為10小時,口服給藥的絕對生物利用度約為40%,血藥濃度隨口服劑量(5—20mg)成比例增加,在穩定狀態下,口服5mg或10mg每日3次,。早晨服藥前與晚上的谷、峰濃度分別波動在10—20ng/ml和30~60ng/ml與20~40ng/ml和50~100ng/ml之間,穩態血漿濃度與治療持續時間無關,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97.5%。主要經化脫羥和芳香族的羥基作用被代謝,幾乎全部的代謝產物近似均等地經糞、尿排泄,乳汁排泄很少。

藥理毒理

動物
(1)在分離的器官,能防止胃的弛緩,加速胃蠕動,協調胃竇-十二指腸、小腸和大腸的運動。
(2)在狗,可加強胃竇-十二指腸的消化活性,協調並加強胃排空,增加小腸、大腸的蠕動並縮短腸運動的時間,但不影響胃分泌。
(3)作用機制主要是促進腸肌間神經叢中乙醯膽鹼的生理學釋放。
(4)不刺激毒蕈鹼及菸鹼受體,也不抑制乙醯膽鹼酯酶的活性。
(5)治療劑量下無多巴胺受體阻斷作用。
(6)主要分布於胃和腸組織中。

人類
(1)胃腸道動力效應:
①食道:增強食道蠕動和下食道括約肌張力;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入食道,並改善食道的清除率。
②胃:增加胃和十二指腸收縮性與胃竇-十二指腸的協調性;減少十二指腸-胃反流;改善胃和十二指腸的排空。
③腸:加強腸的運動並促進小腸和大腸的轉運。

其它效應
(1)由於缺乏擬膽鹼效應,故不增加基礎的及五肽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量。
(2)由於相對而言缺乏多巴胺拮抗劑性質,故幾乎不影響血漿催乳激素水平。
(3)不影響精神運動性功能、血壓、呼吸頻率、體溫、體重和抗凝血功能。
(4)藥理作用開始於口服後30~60分鐘。

藥動力學

1.口服後吸收迅速徹底,1~2小時內達血藥峰濃度,半衰期為10小時,經氧化脫烴基和芳香族的羥基化作用被廣泛地代謝,幾乎全部的代謝產物近似均等地經糞便、尿排泄,哺乳期乳汁排泄很少。
2.口服給藥的絕對生物利用度約40%。血藥濃度隨口服劑量(5~20mg)成比例增加。
3.在穩定狀態下,口服5mg每日三次和10mg每日三次早晨服藥前的血藥濃度與晚上的血藥峰濃度水平分別波動在10~20ng/ml、30~60ng/ml與20~40ng/ml、50~100ng/ml之間。
4.藥代動力學和穩態血藥濃度與治療持續時間無關,伴用西米替丁可以略微增加口服生物利用度。可以廣泛地與血漿蛋白結合(97.5%)。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