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疃河

付疃河,也作“傅疃河”,主源為沈疃河,源於五蓮縣韓家窩洛大馬鞍山。另有兩條支源,出於日照縣豎旗鄉講合溝和黃墩鎮侯家溝、張家溝斷層長谷,流經三莊、陳疃合主源注日照水庫,出庫東南流經後村、奎山等鄉鎮,於日照經濟開發區奎山街道夾倉村東南入海。

基本概況

付疃河,全長73.5公里,幹流長51.5公里,流域面積1060平方公里。1959年6月,在其中游占卜潭建成日照水庫,在其支流彭家河上游修建了馬陵水庫。日照水庫以下中、下遊河寬350米,日照水庫控制流域面積548平方公里,總庫容3.64億立方米。

治理情況

建國後對付疃河的治理,大體分兩個階段:1952-1957年,對日照水庫以上的沈疃河及其他支流進行疏浚、培堤,沈疃河共築堤長27.5公里,建涵洞2座,緩水壩1座、橋1座;1976-1979年,重點進行日照水庫以下的付疃河幹流治理。
幹流治理工程按省水利廳1976年7月對付疃河治理工程的審批意見:“以築堤防洪為主,結合排澇疏通河道”,按五十年一遇防洪標準築堤,按五至十年一遇排澇標準結合築堤開挖河道。於1979年3月開工,經五期施工,至1979年5月竣工。從日照水庫以下至入海口,整個河道分別加寬100-150米,在皋陸渡槽處河底寬達360米,膠新公路橋至河口底寬為400米。原河床平均挖深0.5米。兩岸堤防平均加高2.5米,達到堤高5米,堤頂平均寬2.5米,堤底平均寬23米。並完成石護岸8處,長2562米,修建排水涵洞10座。共完成土石方230萬立方米,工日210萬個,總投資164萬元。
治理後,付疃河行洪能力由原來4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930立方米每秒。

大沙河南四湖湖西支流

南四湖為淮河流域綜合利用的第2大淡水湖。為串聯一起的南陽、獨山、昭陽和微山4湖的總稱,因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的濟寧以南故名。地處魯中南沂蒙山脈西側山麓堆積平原和黃河沖積平原接合部的隱伏斷裂帶上,原系古泗水流經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