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粥

人參粥

人參粥主料人參,大米熬制而成,加糖宜早晚空腹服食。有大補元氣,補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之功效。

始載

人參粥 人參粥

人參入藥,始載於《本經》,並被列為“上品”藥材,《本草綱目》言其為“金井玉闌”、“人浸”、“神草”。人參是比較珍貴的補氣藥,中醫認為,人參性味甘、微苦、溫,入脾、肺經,有大補元氣,補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之功。人參甘溫,為大補元氣之要藥,因而有搶救虛脫之功,用於氣虛欲脫之症。《本經》言其“主補五臟,明目益智,久服輕身延年”。《藥性論》言其“主五臟不足,五勞七傷,虛損瘦弱”。《本草綱目》言其“治男婦一切虛證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痰瘧,滑泄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除《本草納目》外,歷代醫家以人參同大米煮粥治療虛損性疾病的粥療方甚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參可提高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調節人體膽固醇代謝,抑制高膽固醇血症產生。並能增強心臟收縮力,興奮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刺激造血器官等。大米,有補中益氣之功,《名醫別錄》言其“主益氣,止煩,止泄”。兩者煮粥服食,不僅起協同作用,而且還有助於人參在胃腸的消化吸收。

原料

人參5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許。

煮製

將人參擇淨,切為薄片,用冷水浸半小時,水煎取汁,共煎兩次,二液合併,分為兩份,每取1份同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次,早晚各服1次。或將人參研為細末,待熟時調入粥中服食。

適 應 症:適用於氣虛欲脫,面色蒼白,氣短汗出,肢冷,脈微欲絕,及脾肺虧虛,津傷口渴,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

注意事項

1.人參粥 宜早晚空腹服食,在服食期間,最好不食用蘿蔔、茶葉。

2.脾胃濕熱者不宜服用。

中藥方劑之人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