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再造丸

人參再造丸

人參再造丸用於氣虛血瘀、風痰阻絡所致的中風,症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言語不清。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人參再造丸人參再造丸

中文名稱:人參再造丸

生產企業: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製藥廠

禁忌症:孕婦忌服。

產品規格:每丸重3g。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貯藏方法

密閉 。

注意事項

1 服用前應除去蠟皮、塑膠

2 本品不可整丸吞服。

適應症

益氣養血,祛風化痰,活血痛絡。用於氣虛血瘀、風痰阻絡所致的中風,症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言語不清。

簡介

人參再造丸人參再造丸

中文名稱:人參再造丸

英文名稱:renshen zaizao pills

所屬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 ;方劑學(二級學科) ;中成藥(三級學科)

人參再造丸的主要作用是抗凝血和改善微循環,並有一定的消炎、抗菌作用。本方可用於治療屬於氣虛血瘀證的冠心病和中風等病症,還能用於治療氣滯血瘀的遺精。還有報導用人參再造丸治療關節炎屬肝腎不足、氣血兩虧、風寒阻絡者。

“再造”這兩個字是沉重的。翻開《現代漢語詞典》第1438頁,對“再造”的解釋是:重新給予生命。真應該感謝古人選字組詞之精當。試想,頭疼腦熱,感冒發燒,消化不良,跑肚拉稀,給這些病都不用“再造”這樣的字眼。而治“中風”的方藥用“再造”命名,至少有兩方面意思: 一是中風危症,性命悠關。

化學成分

人參、蘄蛇(酒炙)、廣藿香、檀香、母丁香、玄參、細辛、香附(醋制)、地龍、熟地黃、三七、乳香(醋翩)、青皮、豆蔻、防風、制何首烏、川芎、片薑黃、黃芪、甘草、黃連、茯苓、赤芍、大黃、桑寄生、葛根、麻黃、骨碎補(炒)、全蠍、僵蠶(炒)、附子(制)、琥珀、龜甲(醋制),粉萆薢、白朮(麩炒)、沉香、天麻、肉桂、白芷、沒藥(醋制)、當歸、草豆蔻、威靈仙、烏藥、羌活、橘紅、六神曲(麩炒)硃砂、血竭、人工麝香、冰片、體外培育牛黃、天竺黃、膽南星、水牛角濃縮粉。

藥理作用

人參再造丸人參再造丸

藥理研究表明,人參、川芎、天麻、白朮、玄參、當歸、附子、黃連、黃芪、葛根等有擴外周血管作用。人參對整體動物冠狀動脈、腦血管、眼底血管有擴張作用,靜脈注射總皂甙能降低犬後肢血管和腦血管阻力。葛根總黃酮給麻醉犬頸內動脈注射,使腦血流量增加,腦血管阻力下降。川芎、三七、白朮、當歸、肉桂、葛根、薑黃等有抗凝血作用。三七能抑制血小板功能,促進纖溶作用。

川芎中成分川芎嗪對血栓素A2樣物質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薑黃提取物能增強纖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牛黃、甘草、玄參、犀角、地龍、細辛、黃連、香附、麻黃、葛根等有解熱作用。犀角提取液靜注,可使大腸桿菌引起的人工發熱兔的體溫恢復正常,黃連中小檗鹼對牛奶發熱兔和酵母懸液發熱大鼠有明顯解熱作用。

牛黃、麝香、人參、甘草、玄參、地黃、當歸、防風、附子、虎骨、細辛、香附、薑黃、麻黃等有抗炎作用,虎骨、附子均能明顯抑制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腳腫,麝香及其粗提物對炎症各期均有作用。細辛、防風、甘草、附子、當歸、人參、虎骨等有鎮痛作用。細辛揮髮油給家兔灌胃對電刺激家兔齒髓神經所致鎮痛作用,其鎮痛強度與安替比林相當。黃芪、三七、茯苓、大黃、白朮、當歸等有利尿作用。

功效主治

益氣活血,通絡止痛。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證屬心氣虛乏、血瘀絡阻者。症見胸部憋悶,刺痛、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氣短乏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結代。

亦用於腦梗塞恢復期,證屬中風中經絡,氣虛血瘀絡阻型。症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語不利等症。

歷代醫家所論

人參再造丸人參再造丸

中風一症,動關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過於此者。”《醫門法律》

“夫中風者,風氣中於人也。卒然中風,神昏如醉,四肢不收,涎潮乎上,聲如牽鋸,牙關緊急,湯藥不能下咽,命在須臾。”《重訂嚴氏濟生方》

“中風之病,古方冠諸方賞首,以其為人之大病也。”《醫方類聚》

“中風為百病之長,乃血氣閉而不行,此最重症。中血脈,則口眼歪斜;中腑,則肢節廢;中髒,則性命危急。”《李臬十書》

可見,中風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障礙,起病緊急,病情多變,輕則殘廢,重則難救,生死悠關,若救助及時,不就是“重新給予生命”嗎?

其二,一紙方藥,名曰“再造”,那該有怎樣的療效?患者及親人對這藥該有多大的期盼?醫藥生產者對醫生、對患者是一種怎樣沉重地承諾?
中國對中風病的認識雖然《內經》中己有記述,但唐宋前以“外風”成因為主;唐宋以後,以劉完素(河間)、李杲(東垣)、朱震亨(丹溪)這些人為主,提出了不同看法。劉河間認為中風病因是“心火爆盛”;李東垣認為屬“正氣自虛”;朱丹溪是主火派,認為“濕痰生熱”;明代醫家有人主張“非風”論,提出“內傷積損”說;特別是清代王清任指出中風是“氣虛血瘀”;至晚清年間諸醫家結合近代醫學知識,認識到中風病主要在於肝陽化風(高血壓),氣血並逆,直衝犯腦(腦血管意外)
隨著中醫對中風病認識的深入,在組方用藥方面,也相應有了明顯變化。宋、元時期之《聖濟方》中所載“大活絡丹”,可看作是中醫治中風病之承上啟下的方劑。全方用藥48味,由四物湯、四君子湯合祛風通絡藥物組成。四君以補氣,四物以補血,這是治中風以求培本之意。麻黃、羌活、附子、肉桂意在祛風散寒;用蛇、蠍、虎骨等意在祛風解痙止疼;麝香、冰片、安息香等透絡醒腦;地龍、葛根等舒筋緩疼;用乳香、沒藥、血竭等活血化瘀;佐以白朮、茯苓、膽南星健脾化濕;丁香、木香、沉香等通暢氣機。因而,‘大活絡丹’(丸)的主治是由於氣血不足為主因,風邪侵襲為誘因的中風癱瘓、痿痹、痰厥、陰疽、流注等證。

清代後期,陶節庵制方“再造丸”,方由十二味藥組成;人參、桂枝、羌活、防風、川芎、黃芪、赤芍、煨姜、炮附子、甘草、細辛、大棗。

該方重在益氣助陽,散寒止痛,疏風通絡。後又一方“再造丸”,似在“大活絡丹”基礎上,又增加了破血、行氣、通絡之穿山甲、片薑黃、化桔紅、白芷、紅曲、檀香等;更以犀角、天竺黃、硃砂清血熱,豁痰,定驚安神;以草蔻、萆廨、增強祛濕化痰之藥力,桑寄生補肝腎、祛風濕。同時,從“大活絡丹”中裁去草烏、貫仲、木香、安息香、黃芩等。

清代晚期,有些醫案中出現了“人參再造丸”的名稱,這可能是當時人參的家種尚未成功,野山參確係珍貴,且其大補元氣功效卓著的緣故,很多方劑前冠以“人參”名,以提高身價。

清代名醫王孟英,錢塘人(今杭州),約生於1808--1890年,他的醫案中曾提及“賴母年近古稀,患左半不遂。醫予再造丸及補劑,服二旬病如故。……”

清代另一名醫張聿青的醫案中也多有記述,如“多虛多濕之體…。此由肝風挾痰,阻於心脾之絡,為類中之證。刻在鴟張之際,恐陽氣復上而不語神昏,痰從內閉,故先開竅滌痰,以備商進”,處方“制半夏、枳實、廣桔紅、廣鬱金、白僵蠶、九節菖蒲、赤白苓、炒遠志、白蒺藜、制南星、人參再造丸。”

又如“……方請商之。制半夏、瓜蔞仁、遠志肉、桔實、制南星、甜廣皮、風化硝、九節菖蒲、鬱金、人參再造丸。”

寶雞之“人參再造丸”方源有何來歷?據現年九十高齡的市政協委員寶雞醫藥界名流袁子文回憶:抗日戰爭前,他在河南鄭州“德和堂”當學徒,該藥店即有此方,時中原名醫馮世卿老先生也曾多用“人參再造丸”為人治病。抗戰期間,日軍飛機多次轟炸鄭州,“大生堂”員工上午躲轟炸,下午三點後才能開門營業,時局隨時可能有變。1944年“德和堂”部分員工雇馬車西遷(因隴海路中斷),至陝西潼關後,復乘火車西行。先西安,次寶雞,這裡己是抗日戰場後方,才算安下身來。可喜的是,袁子文等人離開鄭州時,把“德和堂”的成藥配料本隨身帶到了寶雞,他們又籌資在寶雞成立了“達生堂”藥店,河南之“人參再造丸”也就由中原傳到了西北。至今,河南反而沒有“人參再造丸”一方,而陝西、甘肅卻保留下了這個名方。

人參再造丸”雖然療效卓著,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前銷量有限,原因是那時沒有今天這么多中風病人,再一個是該方部分藥料名貴(麝香、牛黃、犀角等),很難搞到調撥計畫。雖說一合藥才5.40元,但生產量不大。

1981年,由於該藥確切的療效, “人參再造丸”被評為陝西省優質產品,同時社會需求量迅速增加,東北哈爾濱、瀋陽,東南廈門、杭州、上海,紛紛要求擴大訂貨計畫。一段時間內,求購者必須由廠長批條子,每次限購兩合。有一次,省藥材公司一劉同志身帶一萬元現金,要求購三件貨,老劉特地說明,這些“人參再造丸”要用捎帶的辦法經香港去台灣,說是台灣同胞把“人參再造丸”當作很貴重禮物去探望中風病親友。當時廠長破例特批,滿足了他的要求。

此後,在國內諸多藥廠中,各種“再造丸”如雨後春筍,僅“人參再造丸”為名的至少五家(北京、天津、寶雞、佛山、甘肅);其它如“回天再造丸”、“回生再造丸”、“中風再造丸”、“消栓再造丸”、“抗拴再造丸”、“華佗再造丸”、“疏風再造丸”、“醒腦再造丸”等等,讓人眼花燎亂。

曾對一些“再造丸”作過比較,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以藥典“再造丸”、“人參再造丸”為藍本,稍作加減,大同小異而己。另一類組方變動較大,冠名時加上了近代醫學對中風病的認識,如“中風”、“消栓”、“抗栓”、“醒腦”等即是。

“人參再造丸”所用貴細料用量比其他方大,這是特點,也是它療效好的基礎,“切不可偷工減料,這是咱藥材行的規矩。” 有源就應該有流。“人參再造丸”也要與時俱進。

首先,腦血管病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正迅速增加。據九十年代統計,我國人群患病率釣2200人/10萬;年發病率城市為180人/10萬,農村約110人/10萬,死亡率躍居死亡原因第二位。當前狀況可能更嚴重。

其次,由於科技進步,我們對腦血管病的病因機制有了前所未有的知識。如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壁本身的病變;情緒波動,用力過猛,氣溫改變,飲酒過量,孕期及產後,其它疾病等可以是誘因;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吸菸史、血脂改變、肥胖等,都是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血小板激活因子的發現,人體前列腺素改變,乃-內腓肽生理活性的研究,心鈉素的研究與套用;對人血紅細胞變形能力的研究等等,都為防治中風病用藥及組方,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再次,新的製劑技術,給藥途徑,也為新藥防治中風病提供了技術基礎。中風病人在危急情況下,或閉或脫,若用丸、散,甚或生火煎湯,殊非所宜。而迅速給藥取效,挽狂瀾於既倒,救生命於須臾,為第一需要,如業內曹春林先生將“安宮牛黃丸”改造成“清開靈”,給多少患者家庭帶來了福音啊!

相關新聞

圖為湯先生和孫子向記者展示珍藏的人參再造丸。圖為湯先生和孫子向記者展示珍藏的人參再造丸。

熱心讀者捐出人參再造丸

2007年1月3日《孝子為母急尋人參再造丸》的報導感動了熱心的北京人,當天就有數十名讀者致電本報96101熱線要求捐獻珍藏的人參再造丸。湯先生和妻子都是七十高齡的老人,看到報導後,老兩口第一個把電話打進報社。本報記者昨天晚上來到湯先生家,湯先生慎重地從衣櫃裡拿出一盒包裝完好的人參再造丸。母親突發腦溢血兒子遍尋10年前名藥母親突發腦溢血臥床不起 兒子走遍京城尋10年前藥丸。

60歲的母親突發腦溢血,左半邊身體不能動彈,這讓孝順的孫先生陷入了困境。昨天,孫先生致電本報記者,稱母親吃了一粒10年前生產的人參再造丸,病情開始有了好轉。孫先生走遍京城數百家藥房,尋找人參再造丸。收拾屋子:母親突發重病。孫先生一直在外求學,長期不在母親身邊,上個月工作開始穩定,就將媽媽接到自己身邊一起生活。“本來想放假的時候帶媽媽一起去看看大海,很多年沒陪過她,沒想到媽媽突發腦溢血。”孫先生提起此事就淚流滿面。孫媽媽收拾房子的時候突然發病,孫先生當時出差在外,孫媽媽是被孫先生的朋友發現後送到醫院進行搶救的。

孫媽媽躺在醫院的日子裡,孫先生每天衣不解帶地照顧,每天幫媽媽擦拭身體。由於後遺症,孫媽媽的左半邊身體不能動彈,孫先生每天都跪在媽媽床前為媽媽按摩癱瘓的身體。“我很後悔,因為不久前給媽媽做了身體檢查,結果是很健康,於是就放鬆了警惕。如果我再多關心媽媽一些,也許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孫先生告訴記者:“媽媽發病後,我才意識到她已經老了,我不能讓媽媽今後的日子都在床上度過,她還沒享受過幸福的生活啊。”苦苦尋藥:兒子頭髮白一半。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加上孫先生的堅持不懈,孫媽媽的左腿開始有了知覺,但左手一直冰涼沒有反應。看著以前健康的媽媽現在連自己吃飯的力氣都沒有,孫先生心裡非常難過。301醫院的張大夫告訴孫先生,10年前生產的人參再造丸對孫媽媽的恢復很有好處,這句話給了孫先生一線希望。

為了尋找10年前生產的人參再造丸,孫先生每天走10家藥房去詢問,目前找了數百家藥房仍然沒有任何收穫。孫先生滿頭黑髮白了一半。中央民族大學的白教授聽說孫先生的事情後,在家裡找到1粒十幾年前的人參再造丸,送給了孫先生。拿著這枚來之不易的藥,孫先生感激不盡。

拿到藥的當天,孫媽媽就認真地服下藥,晚上孫媽媽表示,自己全身開始發熱,一直沒有知覺的左手也能感覺到熱氣。生病後一直沒有笑容的孫媽媽也開始有了希望,她表示,自己感覺如果連續服三四粒人參再造丸,身體就能逐漸恢復正常。同時,陳大夫認為,病人對藥物已經開始產生一些良性反應,藥物不能過量,但連續服用3粒效果就可以顯現。

媽媽的反應讓孫先生又開心又擔憂,孫先生擔心能否再找到人參再造丸,畢竟現在已經不生產了。記者隨後陪同孫先生繼續詢問了數十家藥房,答覆都是“沒有”。孫先生表示,無論多么艱難,他都會找下去,為了媽媽的健康,他希望社會上的好心人能幫他一起找尋3粒人參再造丸。

人參再造丸的主要功能是:祛風化痰,活血通絡。用於中風引起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痙攣、言語不清。301醫院中醫科的陳大夫表示,10年前的人參再造丸中含有犀牛角這味珍貴的中藥,後來為了保護珍貴野生動物,犀牛角成分已經不再使用,現在的相應成分用水牛角取代。以前的人參再造丸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對中風偏癱的恢復很有效果。

中藥方劑之人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祛風活絡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