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馬鄉[甘肅省武都區五馬鄉]

五馬鄉[甘肅省武都區五馬鄉]

本詞條是消岐義詞條。在中國,被叫做五馬鄉的有3個,分別是:甘肅省武都區五馬鄉、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五馬鄉、重慶市奉節縣五馬鄉。

基本信息

甘肅省武都區五馬鄉

概述

五馬鄉
五馬鄉
五馬鄉位於都區東南部,距城區110公里。全鄉幅員面積189.5平方公里,現有14個村民委員會,56個村民小組、1565戶、6584人,耕地總面積為14796畝,人均2.2畝,有林地222703畝,森林覆蓋率達78.3%,農民人均純收入1545元。

城鎮建設

五馬鄉
五馬鄉
五馬鄉境內溝壑縱橫,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2007年仍有近一半的自然村不通公路,行路難、過河難仍然是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2007年以來,五馬鄉黨政一班人以全市第二次交通發展大會精神為契機,充分發揚昌河壩精神,立足鄉情實際,精心組織安排,全鄉動員,全民上陣,把打通聯網路、斷頭路作為關注民生、解決出行的大事要事來抓。2007年10月至今,在武都區修建兩河口-裕河、五馬段38公里“鄉改四”級公路的過程中,五馬鄉黨委、政府充分發動幹部民眾會同交通部門協調拆遷、占地問題,使得工程進展順利,預計2008年5月底前全面完工;同時在沒有項目支撐的情況下,採取“一事一議”方式,按照“土地自調、資金自籌、勞力自出、安全自負”的四自原則,不等不靠不要,採取政府擠一點、民眾集一點的辦法,精心組織全民參與,發動民眾捐款3.5萬元,新修了青崖溝、謝家溝、河口、郭家坪、石家壩5條通社公路,全長17公里,修路過程中租用空壓機1台,車輛3輛,累計投勞3586個,移動土石方12200方,經過廣大幹部民眾的紮實苦幹,現已完成14.8公里路基工程。通過加大公路建設力度,提高了全鄉道路交通運行能力,解決了大部分民眾行路難的問題。特色產業
五馬鄉五馬鄉鬱鬱蔥蔥的茶園
五馬鄉共有適宜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耕地14875畝,荒山荒坡22073畝。五馬鄉黨委、政府立足實際,緊緊圍繞市委書記王義對洛塘片特色產業發展工作提出的要求,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安排部署,以生態建設為重點,以特色經濟林建設、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認真組織動員廣大幹部民眾,搶抓有利時機,掀起春季植樹造林的高潮。全鄉自籌苗木在何家溝村規模栽植生態林500畝;在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經濟林規模栽植1435畝,完成義務植樹5萬株,人均達到10株。完成春播面積10950畝,其中薯類4000畝,豆類3000畝,油料100畝,蔬菜200畝,高粱糜谷50畝。以石家壩、西山、五馬街、馬壩4個村為主戰場,大力發展茶葉特色產業。2007年12月下旬以來,廣大幹部民眾搶抓時節,新建設4個茶園精品點,共完成茶葉點種面積1000畝。全鄉累計發展特色產業25735畝,其中核桃16685畝,花椒5440畝,茶葉2200畝,中藥材及其它1410畝,已掛果核桃1720畝,產量達100噸,花椒710畝,產量達7.8噸,茶葉217畝,產量達3250公斤,中藥材及其它產量達8.25噸,特色產業為全鄉帶來的收入達到326萬元,人均495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2%。生態建設

按照市委書記王義在洛塘片調研時對生態建設工作提出的“切實加強生態建設,使洛塘片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綠水青山”的要求,五馬鄉成立了封山禁牧清理清查工作領導小組,靠實了工作責任,明確了工作任務,召開會議28場(次),書寫宣傳標語65條,發放通告85份,對工作進行了廣泛宣傳,同時將鄉幹部、五馬林業站職工混合編成3個清理清查組,在全鄉範圍內進行了清理清查。成立了護林防火指揮部,制定下發了安排意見,廣泛開展了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各村相應成立了護林防火領導小組,組建了撲火隊,實行了包片責任制,鄉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包農戶的防火行政領導責任制。同時,切實加強了野外火源管理,嚴厲打擊各類毀壞森林資源的犯罪行為,全鄉無1起森林火災發生、無亂砍濫伐和毀壞森林資源現象。

社會事業

五馬鄉
五馬鄉中學開展退休教師慰問活動
五馬鄉形成了以制度管理人的良好局面,造就了一支召之即來、來即能戰的幹部隊伍。在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中,成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在全鄉範圍內進行了廣泛宣傳,使全鄉廣大民眾真正認識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好處,參合積極性得到了提高,使得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不斷得到解決。在計畫生育工作方面,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行政,完善了優質服務所建設,為育齡婦女免費開展婦科病普查,認真開展育齡婦女產後術後訪視工作,切實做到優質服務,並嚴格落實計畫生育獎勵扶助優惠政策,全年共發放獎勵撫助金53人,33800萬元,有力地推動了全鄉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上台階、上水平。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五馬鄉狠抓教育工作,軟、硬體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全鄉“兩基”資料齊全,達到了有圖表、有制度,防控體系基本健全;落實免費人數2250人(次),金額186637.5元,保證了經濟困難學生的上學;利用假期廣泛開展了掃盲活動,全鄉共建13個掃盲班,31個掃盲點;全面加強了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改善辦學條件。在辦好教育的同時,認真組織了科技培訓,建立了石家壩、河口兩村科技示範村,樹立科技示範戶60戶,為提高全鄉民眾文化素質、科技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重慶市奉節縣五馬鄉

概述

五馬鄉
五馬鄉
五馬鄉位於重慶市奉節縣長江南岸,距縣城43公里,地處墨溪河中上游,海拔位於200—1380米之間,幅員面積163平方公里。政府駐地在奉節縣五馬鄉廠河村一社。轄16個行政村,187個社,9798戶,36467人,現有耕地面積47231畝,人均占有耕地1.3畝,林地131314畝。全鄉2005年GDP為7538.8萬元,人均純收入1815元。

按照機構設定和編制規劃,五馬鄉行政編制34人,事業編制197人。機關內設黨政辦公室、計畫生育辦公室、財政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社會事務與經濟發展辦公室,增設安監辦、公路養護管理所。下屬有文教中心、農業服務中心、計畫生育生殖健康服務站、畜牧站、五馬國小等事業單位。現有行政在職人員29人,事業在職人員138人。

行政區劃

五馬鄉下轄村:安靜村、王坪村、大木村、三峽村、陳營村、乾洞村、天升村、高榜村、楊坪村、吊樓村、七丘村、大竹村、廣龍村、廠河村、樟木村、竹林村

經濟狀況

全鄉農村經濟穩步發展,主產的水稻、玉米、小麥、土豆、油菜效益明顯,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形成了蠶桑、瘦肉型生豬、家禽、草食牲畜四大骨幹產業。小城鎮建設發展迅猛,配套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鄉村組交通網路基本形成,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的“三通工程”。鄉內礦產資源豐富,蘊藏大量的煤、石灰石、石膏。教育、醫療設施齊全。

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五馬鄉

概述

五馬鄉
五馬鄉
該鄉位於閬中市東南方向,距市區17.5公里,與七里行政中心隔江相望。該鄉原有22個建制村,2006年6月全鄉進行村建制調整,部分村進行了撤併,現有15個行政村。該鄉共有175個村民小組,17558人,5867戶,耕地面積15109畝,農業勞動力10125個。

經濟狀況

該鄉2005年末人均純收入2075元,比2004年末人均淨增210元。該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948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912萬元,林業收入46萬元,牧業收入1546萬元,漁業收入38萬元,工業收入13萬元,建築業收入77萬元,運輸業收入83萬元,商飲業收入59萬元,服務業收入58萬元,其他收入116萬元。該鄉外出務工輸出5299人,勞務收入1747萬元。該鄉在校學生1439人。水果產量961噸,養蠶農戶788戶,繭產量10.22噸,桑園面積1277畝,全年種植糧食麵積29251畝,糧食產量10076噸,人均糧食546公斤,其中小麥面積7635畝,產量3009噸;水稻面積4655畝,產量2327噸,玉米8534畝,產量2860噸。全年圈存生豬22837頭,母豬934頭,牛1499頭,年末存欄家禽116500隻,年末出欄家禽345300隻,禽產品產量396噸。

發展規劃

五馬鄉
五馬鄉
該鄉的工作思路是:在中共閬中市委的領導下,認真學習實踐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大力弘揚一個精神(“五馬精神”),突出抓好兩個重點(產業建設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三個公路經濟帶(金楊公路經濟帶、閬儀公路經濟帶、五雙公路經濟帶),認真落實四項保障措施(先進思想建設、培養選拔使用幹部、招商引資和工作目標督查考核)(簡稱“1234”工程),團結合作,努力拚搏,開拓創新,銳意進取,促進全鄉經濟、政治和社會全面發展與進步,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工作重點:一是抓好鄉村道路的綜合整治。二是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三是抓好農村電網的改造。四是抓好產業基礎的培育。五是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六是加強和諧社會社會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