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林村

五林村

五林村位於瑞安市城區東北12.3公里,緊靠古塘河,塘梅公路穿村而過,直通溫州機場,水、陸、空交通便利。為場橋鎮人民政府駐地。是華東地區著名羊毛衫產銷基地,商品經濟高度繁榮的千年古村。

基本信息

(圖)五林村五林村

概況

五林村1949年前屬場橋鄉五方村,後從五方村分出。因林姓聚族居住,而得村名五林。據《林氏宗譜》記載,始祖在宋太平興國二年(977)由福建遷居到此。村內其他大姓有吳、項、陳、張、任等姓。1992年末,全村2313人,另有外來務工暫居人口5000多人。耕地面積517畝,糧食總產量42.60萬公斤,農業總產值28.95萬元。

發家致富

(圖)五林村五林村

五林村遠古為海域,後淤積成陸。附近東嶼山出土文物表明,新石器時期已有人類在五林村一帶繁衍生息。村域內,在唐大曆年間(766~779)有大片鹽田,歸永嘉場管轄。北宋時,因海鹽產量激增,設雙穗鹽場。鹽業生產到50年代初逐漸衰弱。

1979年,原塘下針織廠改為瑞安縣羊毛衫廠後,五林村部分在該廠工作的村民,將一些羊毛衫外加工業務帶到家中,村內便很快出現多家羊毛衫家庭工廠。1990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718.90萬元,其中絕大部分為羊毛衫產值。

1992年,羊毛衫家庭工廠和聯戶企業發展到410家,主要選用進口或國產純羊毛、兔毛、馬海毛、三七混紡毛、駱駝毛、丙絲等原料,製作高、中、低3檔羊毛衫,共有100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高檔的名優新特羊毛衫,具有甌繡、珠繡、刺繡工藝特色,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百貨公司,並出口東南亞、東歐、西歐等地區的20多個國家。羊毛衫總產值達2011.98萬元。是年12月初,村委會集資1000萬元,創辦瑞安市場橋羊毛衫市場。市場占地總面積5萬平方米,第一期工程5000平方米,已由上海奉賢活動房二廠設計施工完畢。由村委會主任林長海出任市場總經理。另有生產五金等產品的家庭工廠、聯戶企業90戶。全村工業總產值達2627萬元。上報村民人均收入1500元。

村民靠羊毛衫發家致富,盈利除發展羊毛衫生產和擴大銷售規模外,主要投資於農業基本設施建設、住宅改建和公益事業。現全村擁有機埠13個,渠道3000米;三層以上樓房270間,其中七層大廈12間;投資35萬元,建造塘梅公路638米;全村混凝土路面總長6000米;自來水設施總投資12萬元;老人娛樂消閒中心--怡心閣,總投資9萬多元,占地97.50平方米,建築面積241平方米。

1992年末,全村共有客、貨汽車10輛,進口高檔機車200多輛,50%以上村民家庭裝有程控電話機,彩電、電冰櫃、錄像機、收錄機等家用電器已普及。

創新發展

(圖)五林村五林村

瑞安五林村走出了一條農村環境保護和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回收利用垃圾。五林村一座由廢棄垃圾打造的“再生之門”正式落成,寓意著該村將開啟垃圾環保之路。

這座“再生之門”由五林村村民用廢棄的易拉罐、啤酒瓶、汽車輪胎甚至舊的電視機等生產、生活垃圾搭建而成,就屹立在五林村的環保主題公園入口處,這座高4.8米,模仿凱旋門樣子的“再生之門”寓意著只要垃圾通過這道循環之門,就可以轉化成新的資源。

從2008年7月份打造垃圾藝術節開始,五林村堅持以“環境污染資源化、治理污染市場化、保護環境產業化”為指導,邀請世界各地的雕塑家、行為藝術家和社會公眾等,利用各種生活垃圾來搭建、表現各種著名人物、景觀、典故等,給人們提供一個認識垃圾,關注重視和開發垃圾的平台。

名人

(圖)五林村五林村

近現代五林村人才輩出,其中有教授4人、高級工程師3人。林聖紹,畢業於南洋陸師學校,1913年由軍界轉任浙江省禁菸委員及外海水警督察隊隊長,在海門一帶緝私緝毒10餘年。1924年回鄉,擔任過鄉長、鹽場董事等職,熱心教育事業,樂於幫助鄉鄰,在場橋一帶鄉民中威望較高。其子林益善,1953年畢業於杭州土木工程學校建築科,同年參軍任技術員,1956年考入太原工學院函授部。後任山西省建築科學研究所所長、黨委代理書記等職,1986年晉升為高級工程師。1987年6月,調任溫州大學建築工程系主任。1989年,被薦任全國建築防水工程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主持的科研成果分獲1989年度溫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1990年度浙江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已發表學術論文多篇,與人合作出版過專著。

吳智眉,1953年天津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留校,現為該校教授。曾主持及參加完成預應力混凝土抗剪強度研究,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截面限制條件及預應力對斜截面抗剪強度的影響,鋼筋混凝土連續梁、約束梁抗剪強度及設計方法等科研項目,其中1項1985年被國家科委列為國家級科研成果。曾獲天津市1978年科技成果二等獎、江蘇省1978年科技成果獎、天津市1981年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等。代表性論文《集中荷載作用下鋼筋混凝土梁斜壓破壞抗剪強度》,獲天津市科協1981年度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主要著作有《鋼筋混凝土結構學(第四分冊)》等。

黃壽森,現任浙江農業大學教授;黃壽仁現任山西陽泉礦務局處長,高級工程師;曹高明,現任華東水利中心杭州水壩高級工程師;曹秉琰,現任上海外國語學院教授;曹秉鈞,曾任台灣地政局局長,1949年後任溫州建設局工程師。項品榮,1991年任青田縣縣長,現調麗水地區行署工作。林益修,中學高級教師,現任瑞安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主持編纂的45萬字《瑞安市教育志》已於1992年10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在省級以上報刊及出版社選編的論文集中發表過論文6篇。

林圻,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溫州市工業局副局長、溫州教育學院黨委書記等職,現任溫州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在省、市級理論刊物上發表過學術論文10餘篇。

新舊面貌

(圖)五林村五林村
(圖)五林村五林村
(圖)五林村五林村
(圖)五林村五林村
(圖)五林村五林村
(圖)五林村五林村
(圖)五林村五林村
(圖)五林村五林村
(圖)五林村五林村
(圖)五林村五林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