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合鄉[靖遠縣]

五合鄉[靖遠縣]
五合鄉[靖遠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合鄉位於甘肅省靖遠縣東北部,興電東乾灌區,109國道、劉白高速公路和五靖公路貫穿全境,地處甘肅、寧夏兩省的交界地段。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五合鄉五合鄉

五合鄉地理坐標為東經104度58分—105度11分左右,北緯36度4分—37度1分上下。東與靖安鄉相鄰,南靠黃家屲山平川區毗鄰,西與東升鄉相倚,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源縣接壤。境域南北長約27.4公里,東西寬約15.1公里,總面積約340.2平方公里。轄田窩、劉寨柯、野馬澇、二道渠、楊寺、賈寨柯、白茨林、白塔、白崖河、大灣、朱寨柯、板尾、尚書淌14個行政村,72社,居民6375戶,32554人,人口密度為95.7人/平方公里,占靖遠縣總人口7%,總人口居靖遠縣各鄉鎮第五位。五合鄉居民漢族最多,占五合鄉總人口的99%以上,回、藏、維等少數民族極少,占五合鄉人口的比例不足1%。

歷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元朝中期開始有人定居,清朝歸屬陝西道。建國後成立賈寨柯區,管轄現在的五合、靖安、東升三鄉區域。1960年代撤區建公社,將鄰近的五個小公社合併成五合公社,“五合”的地名由此而來,並沿用至今。1983年農村體制改革後成立五合鄉,鄉政府駐地始為賈寨柯,1994年遷到現駐地白茨林。

地理環境

五合鄉[靖遠縣]五合鄉政府大樓
五合鄉處於興堡子川中部,南部山谷縱橫,北部地勢平坦,海拔1700—2480米。五合鄉全年平均氣溫7—8℃,年平均無霜期150天,年降雨量200—300毫米,屬於乾旱半荒漠氣候景觀。總的氣候特點是光照時間長,溫度較低,溫差大,蒸發量大,年日照時間為2700小時左右。五合鄉植被稀疏,覆蓋度低,乾旱多風,地下水資源貧乏。五合鄉山川分居,水旱結合,且地域耕地面積10.4萬畝,人均耕地3.19畝,耕地面積居靖遠縣各鄉鎮第三位,其中水地6.3萬畝,人均占水地1.9畝,居靖遠縣各鄉鎮第二位。五合鄉糧播面積8.3萬畝,糧食總產量19400噸,其中水地農作物播種面積6萬畝,總產量18300噸,糧食產量居靖遠縣各鄉鎮之首。

自然資源

五合土地肥沃,自然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洋芋豇豆枸杞和反季節蔬菜以及多種旱作小雜糧。以柴胡甘草鎖陽地穀皮麻黃為主的野生藥材品種繁多,又引進了黃芪板藍根當歸等新品種,實現了多種類的人工種植。禽畜產品以為主,現已形成規模。礦產資源有石灰岩瓷土等。

農業發展

五合鄉[靖遠縣]玉米
五合鄉歷屆黨委、政府為繪就小康藍圖都在積極出謀劃策、深挖潛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五合鄉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理思路、興產業、育龍頭、拓市場、活集鎮、強基礎、促和諧,團結和帶領五合鄉幹部民眾,緊緊圍繞把五合鄉建設成為靖遠縣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靖遠縣北部商貿流通集散地和靖遠縣小城鎮建設示範基地的目標定位,圍繞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兩大奮鬥目標,搞活中心商貿市場、建材專業市場、農產品收購銷售市場三大專業市場,培育地膜洋芋枸杞、蔬菜、糧食四大優勢產業,實施小城鎮建設、鄉村道路改造、土地開發整理、農村能源建設、扶貧攻堅五項重點工程,落實惠農富民、項目帶動、城鎮輻射、科教興鄉、文化活鎮、依法治鄉六項發展措施,推動五合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與此同時,突出實施“112345”工程的工作重點,即辦好一個示範點:就是白茨林縣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整體推動一個村:就是精心組織實施賈寨柯村整村推進項目。確保開通兩條道路:一是積極協調配合開通了五—靖縣鄉道路;二是開通了劉寨—田窩鄉村等級道路。爭取實施三項重點工程:一是爭取實施白塔村1.3萬畝土地開發整理工程;二是爭取實施農村能源建設工程;三是大力實施勞務輸轉工程。著力壯大四大基地:即新發展枸杞基地6000畝;新發展地膜洋芋5000畝,使總面積達到2萬畝;新發展訂單蔬菜5000畝;依託優質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新推廣小麥良種5000畝。不斷引導培育五大龍頭:一是培育壯大以商貿、建材兩大市場為龍頭的商貿
五合鄉[靖遠縣]早熟洋芋喜獲豐收
流通業;二是培育壯大以豐源麵粉廠為龍頭的優質麵粉產業;三是培育壯大早熟洋芋銷售龍頭企業;四是引導培育脫水蔬菜產業;五是培育狀大枸杞烘乾加工業。

五合鄉的經濟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民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截止2007年末,五合鄉實現國民生產總值860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6950萬元,第二產業450萬元,第三產業產值1200萬元,一、二、三產業產值比為80.81比5.23比13.96,固定資產投資420萬元,鄉財政總收入1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58元。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五合鄉是一個傳統農業大鄉,盛產小麥、洋芋、枸杞、豇豆等農作物,結合五合鄉實際,在五合鄉培育壯大以豐源麵粉廠為龍頭的優質麵粉產業,投資300萬元完成了生產大樓建設和年加工3.6萬噸的先進生產線調試成功,已正式投入生產。培育壯大早熟洋芋銷售龍頭企業,僅2007年就成功吸引貴州客商投資50萬元新建占地10000平方米集住宿、餐飲、貯運、代辦為一體的洋芋專業批發市場。引導培育脫水蔬菜加工,通過政策引導和多方協調,啟動民間資本80萬元,新建脫水蔬菜加工廠一家,年加工乾品150噸。吸引縣外資金400萬元,建設牛奶初級產品加工廠,已進入設備購置和安置階段。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五合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但飽受交通不便、水源缺乏、信息閉塞之苦。六十年代109國道穿境而過,八十年代新電工程上水,二十一世紀初電信移動聯通等通訊設施和電視插轉台數位電視相繼落戶五合,高科技現代文明進入尋常百姓家。“道路通,百業興”。勤勞淳樸的五合人民堅持整修鄉村道路,不斷改善鄉村道路,鄉村道路里程已達58公里,能承載4000台車輛運行,近30輛交通班車,朝發夕至。2007年,鄉上積極配合和投入五——靖公路征地拆遷工程,同時自籌10萬元新修並開通了劉寨柯——田窩鄉村等級道路5公里。

社會事業

1、杏壇偉業,造福桑梓,教育事業成績斐然。五合鄉歷來尊師重教,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普九”成果得到鞏固提高。有建校50周年占地面積5255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6010平方米的靖遠縣五合中學(原靖遠縣第四中學)和建校32年占地面積48955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680平方米的賈寨柯中學兩所完全獨立中學和22所國小,至2007年9月,五合鄉在職在編專任教師345人,在校生7931人,其中國中2479人,國小5057人,學前班395人,使學生國中不出鄉,國小不離村。五合鄉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8%,鞏固率99.5%,國中生入學率98.7%,鞏固率97.2%,安全達到“普九”標準要求,高中生的入學率達到70%以上,並每年都有五、六十名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被全國各大學院校錄取。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閱讀面,五合鄉吸引社會捐資60萬元,已開工建設賈寨柯國中圖書館綜合大樓。

五合鄉[靖遠縣]鄉衛生院為村民義診
2、醫療衛生事業蒸蒸日上。五合鄉醫療機構健全,有鄉級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3人,病床17張,有村級衛生所13所,醫務人員32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100%,鄉服務所和31家診所被確定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定點機構,解決了農民看病難,求醫的貴的問題。計畫生育事業取得較好的進展,至2007年9月,計畫生育率為78.56%,人口自然增長率要控制在9.5‰以內。五合鄉現有125戶二女結紮戶和14戶獨生子女家庭,全部納入農村低保並辦理養老儲蓄,共投資45.36萬元。2008年五合鄉共發放低保金12.3萬元,五保供養金8.3萬元,向貧困災民發放救災麵粉3980袋,計99500公斤,棉衣棉被90套(床),救災衣物2000多件。

3、文化體育事業欣欣向榮。五合鄉重視文化體育事業,舉行有一年一度的戲曲演出,兩年一次的農民籃球運動會,並在每年的六一開展書畫展和文藝演出,為五合平添了許多文化氣息,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五合人熱愛體育運動,更加喜愛籃球,村村都有球隊。五合的農民籃球在靖遠縣都是很有名的,在靖遠縣比賽中多次取得較好的名次。五合人善辦社火,每逢春節都要舞龍舞獅跑船踩高蹺等等。

名勝古蹟

五合鄉現有始建於清朝三清洞蒼龍山兩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一處明代屯兵遺址“三角城”。結合五合鄉實際情況,五合鄉以文物旅遊為輻射努力開發旅遊事業,開發打造生態農業游和淘金探險游,現已初步實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