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鄉

靖安鄉

靖安鄉地處甘州區北20公里處,北靠合黎山,南依黑河沿岸,地勢平坦,光熱、水利資源豐富。靖安鄉位於甘肅省靖遠縣東北部,興堡子川東南角,黃家山北,東北與寧夏海原縣興仁鎮相鄰,南接平川區共和鄉,西靠靖遠縣五合鄉,靖安鄉東西長約17公里,南北長約25公里,有總面積297.3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6.98萬畝,其中山地面積5.68畝,川地面積1.3萬畝,林地面積1.06萬畝,草地面積1.35萬畝。靖安鄉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以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為基礎,以增加民眾收入為目標,緊扣“三農”發展脈搏,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改善民眾生產生活環境四個戰略重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積極有序地開展各項工作。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靖安鄉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靖安鄉

靖安鄉地處甘肅省甘州區北20公里處,北靠合黎山,南依黑河沿岸,地勢平坦,光熱、水利資源豐富。靖安鄉轄4個行政村,39個生產合作社,1870戶,7495人,行政區域面積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609畝,人均占有耕地1.5畝。2003年靖安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5359.62萬元,其中農業經濟總收入305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638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了2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09元。

農業發展

農業生產立足地域優勢,結構調整效果明顯,重點推進種子和草畜兩大產業。靖安鄉制種面積達到了1.3萬畝,其中玉米制種田1.25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64.7%,糧經比例調整到24:76;畜牧業初步形成了典型引路,全面推進的格局,養殖總量穩步增長,牛、羊、豬的飼養量分別達到了6356頭、16820隻和8363頭。養殖規模化、專業化水平顯著提高,投資3.5萬元扶持新建靖安十三社綜合養殖示範社,新開發建設兔兒壩養殖示範區一處,入區規模養殖戶5戶,其中養豬2戶,養羊1戶,養牛2戶。新發展陳世文千隻羊場、陳偉廷千口豬場等效益明顯的規模養殖戶156戶。畜牧業收入達到1340萬元,占靖安鄉人均純收入的比例達到38%以上。完成造林面積916畝,占任務的150%。

基礎設施

1、水利工程建設不斷推進:圓滿完成了有本乾渠4.5公里、有本二支渠4.26公里和上堡支渠2.6公里的建設;新襯砌各類U型渠11.3公里;完成田間配套3390畝,新打機井5眼。

靖安鄉項目建設靖安鄉項目建設

2、農電改造力度持續加大:新埋設地埋線5500米,使靖安鄉地埋線入戶率達到100%;改造和新架高壓線路4.2公里,新增變壓器4台,新增用電400伏安。

3、小康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投資280萬元,建成了總建築面積達3300平方米的中心學校綜合教學樓,全面改善了靖安鄉的教育教學環境;多方爭取建成了水管站辦公大樓;積極鼓勵引導,建設小康商住樓3棟;新建和改建小康住宅82戶,靖安鄉新增小康住宅面積6470平方米。

鄉鎮企業

靖安鄉共有企業及個體私營經濟194戶,從業人員1470人,工業總產值達6380萬元。萬金紙業、靖安磚廠和靖安包裝廠三戶支柱企業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明顯。靖安鄉個體工商戶達到110戶,勞務輸出人數達1400餘人次。

社會事業

靖安鄉開展衛生整治集中宣傳活動靖安鄉開展衛生整治集中宣傳活動

加大力度重視教育,穩步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育改革力度加大,靖安鄉四所國小五六年級學生全部併入中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年鞏固率達到98%;計生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優生優育和文明風尚漸如人心;文化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社會治安保持穩定,無重大刑事案件發生,無越級上訪和民眾集體上訪;土地、民政、廣播電視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卓有成效。

文明鄉鎮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雙培雙帶活動統領農村黨建工作,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與經濟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選拔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47戶,培養黨員致富明星戶6戶,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帶頭人4名建成了高標準的雙培雙帶示範基地3處。廣泛開展了以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為主要內容的道德教育和以誠實守信、恪守信譽為主要內容的公民誠信教育,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發展經濟的環境日益寬鬆。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靖安鄉

靖安鄉靖安鄉

靖安鄉位於甘肅省靖遠縣東北部,興堡子川東南角,黃家山北,東北與寧夏海原縣興仁鎮相鄰,南接平川區共和鄉,西靠靖遠縣五合鄉,靖安鄉東西長約17公里,南北長約25公里,有總面積297.3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6.98萬畝,其中山地面積5.68畝,川地面積1.3萬畝,林地面積1.06萬畝,草地面積1.35萬畝。鄉人民政府駐地新合村謝壩,距縣城125公里,離國道109線12公里。

靖安是取人民生活安定之意,於解放初命名的。解放前屬打拉池公社所轄,解放後為靖遠二區(打拉池)管轄鄉之一,1952年劃歸靖遠第八區(賈寨柯區)管轄,1958年成立靖安公社,1983年農村體制改革後成立靖安鄉,轄新城、陸合、五星、新合、三星、開龍、新豐七村,1990年由於山區民眾移民搬遷,又成立靖坪村,現轄8個村,56個村民小組,2916戶,1.4萬人,其中回族村民小組1個,回族人口125人,其餘均為漢族。

地勢南高北低,海拔1900-2665米,平均海拔2200米,處黃家山、興堡子川東南部的山川地帶。氣候乾燥,溫差較大、乾旱多風、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平均降雨量184mm左右,年蒸發量2400mm左右,平均氣溫6.4-8.8℃,日照時數2700小時左右,無霜期約160天,作物生成期大致200天。

靖安鄉靖安鄉

靖安鄉由於自然條件較差,十年九旱,災害較多,農業生產必展緩慢,民眾生活比較困難。鄉黨委、政府根據靖安山川結合的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夯實農業基礎設施,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實施退耕還林,發展種養殖業。在種植業方面:大面積種植地膜洋芋,增加農民收入;引進推廣“寧杞1號,寧杞2號”枸杞種苗,枸杞種植達到8200畝,枸杞育苗400多畝,年收入4800萬元。養殖業方面:以發展普通灘羊和小尾寒羊雜交為主的舍飼養羊,現年發展舍飼養羊600戶,增加羊只12000多隻,雞飼養達到3萬多隻,豬存欄達到達到1萬多頭。生態建設方面: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到2005年可發展退耕還林60000餘畝,年收入960餘萬元。

靖安鄉以抓項目為主,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新建開龍、新豐西處人飲工程;新建村辦公陣地8處,建築面積400m2;新建校舍1200m2,徹底改造了新豐、開龍、三星、陸合、五星、新合舊社等國小危房,整修鄉村道路39公里;修建洪水河橋1座;修建新合小提灌1處;新修梯田2040畝。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靖安鄉

靖安鄉靖安鄉

一、基本概況

靖安鄉是雲南省昭陽區最北部的一個二半山區多民族貧困鄉。位於大關、永善、昭陽區三縣(區)結合部,東經103°45′,北緯27°48′。國道“213”線二級公路、昭永公路途經靖安集鎮(小堡子),距昭通市城區28公里,距大關縣城39公里,距永善縣城區67公里,是進川入滇的交通要道。靖安鄉有國土面積176.08公里,轄11個村民委員會,133個自然村,215個村民小組。居住有漢、回、彝、苗、柯爾克孜5種民族,總人口37088人。其中農業人口36237人,占總人口98%;漢族30895人,回族3618人,彝族1793人,苗族769人,柯爾克孜13人。

靖安鄉現有耕地面積39044畝(基本耕地面積),人均耕地面積1.05畝,森林復蓋率34.08%。地勢呈“V”字型,東西高,中部低,最高海拔3198.4米,最低海拔1844米,常年平均氣溫15.2℃,常年降雨量為900mm,無霜期220天。夏秋陰雨多,霧氣大,冬春乾旱。屬於低緯高海拔冷涼區,立體農業氣候十分明顯,晝夜溫差大。儲藏有無煙煤、鉛鋅、銅等礦。

靖安鄉靖安鄉

靖安鄉主要特產馬鈴薯、玉米、水稻、蕎子。昭陽區靖安鄉大力引導農民種植脫毒馬鈴薯,使馬鈴薯成了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碧凹村8組農民楊世勇家2008年種植了6畝脫毒馬鈴薯,收穫近1.5萬公斤,僅賣馬鈴薯收入就達六七千元。2004年靖安鄉糧食總產量343.5噸,人均有糧317公斤。經濟總收入3187.8萬元,人均收入879.7元。比2003年的經濟總收入2772.3萬元,增加了415.5元,2003年的人均收入772元增加了107.7元,增幅為13.95%。

靖安鄉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以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為基礎,以增加民眾收入為目標,緊扣“三農”發展脈搏,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改善民眾生產生活環境四個戰略重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積極有序地開展各項工作。

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靖安鄉

靖安鄉靖安鄉

一、基本概況

靖安鄉位於四川省開江縣城西南,距縣城40公里。靖安鄉幅員面積34.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087公頃。鄉人民政府駐永安街西段。轄靖安社區居民委員會、2個居民小組和竹溪、清泉寨、高洞、響灘橋、青沙、伏龍寺、荷葉壩、楊柳溝等8個村、60個村民小組。2005年,靖安鄉有6436戶、2205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61人。少數民族有土家族5人,苗族4人,壯族、傣族、侗族、彝族各1人。境內地勢屬平壩、淺丘,兼有深丘。年平均氣溫16.70℃,無霜期281天。礦產資源有石灰石、青沙石、頁岩石、天然氣等。

靖安鄉古稱靖安場。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定名靖安鄉。1958年10月,改名靖安公社;1984年,復名靖安鄉。鄉。

靖安鄉靖安鄉

1986年前,鄉內只有一條長400米,寬3米的石板街道。1996年開始擴建,到2005年,已建成長1100米、寬8米的水泥路面街道。有自來水廠、郵電所、廣播電視站、移動通訊網站等。縣人民政府實施的紅層找水工程在竹溪村建衛生井120口,清泉寨村建100口,伏龍寺村建20口,解決240戶村民的飲水問題。

靖安鄉交通方便。達(達州市)萬(萬州區)鐵路過境5.49公里,開(開江縣城)任(任市鎮)公路過境41.60公里。鄉村公路建設初具規模,村村通泥結碎石路。1901年,將被洪水沖斷的響灘橋修建成長80米、寬6米、高20米的人車兩用石拱橋,打通了木耳山至李井溝、斑竹山的瓶頸。2005年,達(達州市)萬(萬州區)鋪油公路靖安段開通營運。靖安鄉有中巴車3輛,機車124輛。安裝有程控電話機2300部,行動電話機1620部。

靖安鄉靖安鄉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已建成經果林基地4個,面積分別是銀杏233.33公頃,優質碰柑66.67公頃,玫瑰香柑6.67公頃,黃花梨6.67公頃。有雜交水稻制種基地6.67公頃。有養雞、養豬、養兔基地。有兩個養豬場年出欄生豬均在800頭以上。建有日產30萬匹的頁岩磚廠、磷肥廠、磨細石粉廠、開江縣偉源工藝品廠、紙製品廠、利民磚廠和獺兔養殖場。2005年末,靖安鄉國內生產總值641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4642萬元,第二產業562萬元,第三產業1206萬元。糧食總產量11942噸,肉類總產量3890噸,水果456噸。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681元。

文教、衛生、廣播設備完善。1994年,靖安鄉成人教育學校被教育部授予“中國農村成人教育先進學校”稱號。1996年前已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1998年,被授牌為“四川省級文化先進鄉”。2001年,被評為“全中國婚育新鳳迸萬家活動”先進鄉。2005年,鄉內轄有成人教育學校1所、初級中學1所、中心國小1所、村小5所。在校中學生726人、小學生1738人,在園幼兒101人,教職工105人。衛生設施有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站15個,從業人員24人。有線(含光纖)電視用戶2440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