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京

五京

五京制,指多個國家首都管理制度,五京制的淵源說法不一,最早記載於成書於945年的《舊唐書》,即757年所設定的唐朝形式上五京。五京指唐代的中京長安,東京洛陽,西京鳳翔,南京成都,北京太原。

①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西京京兆府為中京,鳳翔府建號西京,成都府建號南京,合原有東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共為五京。②渤海從大仁秀(818—830)後建有五京:上京龍泉府,中京昱德府,東京龍原府,南京南海府,西京鴨淥府。③契丹會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為上京臨潢府,南京為東京遼陽府,升幽州為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即1012年改府名為析津),遼聖宗統和二十五年(1007年)增建中京大定府,興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又升雲(雲)州為西京大同府,合稱五京。④金自貞元元年(1153年)定都中都大興府後:除中都外又有上京會寧府、東京遼陽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開封府五京。
現今民間也有一種調和歷史傳統的五京制
一、京師(中京)洛陽,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隋唐東都、五代宋西京、民國曾為行都,號為天下之中,中國之宅。
二、長安(西京),周、秦、西漢、西晉、隋、唐之都。有崤函潼關,大河環帶之利。自古為帝王宅茲之地。也是如今眾多國人國都遷選之地。
三、開封(東京)永泰府,夏、商、後梁、後晉、後周、北宋、龍鳳之都。明初之北京。平原沃野,大河之濱。物華天寶,文物繁盛。
四、建業(南京),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吳、南唐、明朝、太平天國、民國之首都。金陵虎踞龍牌,有長江之險,憑海之資,貨殖商賈,文人雅士,鍾會此地。
五、順天(北京),明與民國、本朝之首都。天下形勝,雄關燕山,環甲羽衛,俯視中原,北控大漠,東鉗海東,華夏北疆,由此太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