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與五京

中都與五京,女真建金初年行政並不統一,至金熙宗以後才確定了明確的行政區劃制度。金的都城初為上京會寧府,天德三年(1151)海陵王實行社會政治大變革,下詔去上京名號,遷都至燕京,燕京原為契丹南京析津府,金對其進行了改造重建,擴展了原舊城的東西城,擴建宮殿和宮城,前後役使民夫80萬、兵士40萬,擴建時工期要求十分苛刻。

簡介

中都與五京,女真建金初年行政並不統一,至金熙宗以後才確定了明確的行政區劃制度。金的都城初為上京會寧府,天德三年(1151)海陵王實行社會政治大變革,下詔去上京名號,遷都至燕京,燕京原為契丹南京析津府,金對其進行了改造重建,擴展了原舊城的東西城,擴建宮殿和宮城,前後役使民夫80萬、兵士40萬,擴建時工期要求十分苛刻。貞元元年(1153)海陵王正式遷入燕京,詔改燕京為中都,以大興為府名。中都是今天北京城的雛形,城周5328丈,共13座城門,呈方形,宮城位於城中偏西南,前為官衙,北部為宮殿,正殿稱大安殿,東部為東宮,共有宮殿36座。城的東北有瓊華島,設有供皇帝休憩的離宮。海陵王曾以免役10年的優惠政策吸引四方居民入居中都。中都建成後,歷代皇帝都曾更加修飾,金世宗為了便利漕運,曾開通至通州的運糧河。金也沿用唐以來的建都習俗,實行陪都制度,共設有5個京城,五京的設定基本上完成於金海陵王時期,以後變化不大,金的五京是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海陵王時削去京號,金世宗時恢復;

五京所在

中京原為大定府(遼寧寧城西),海陵王時改稱為北京。西京為大同府(山西大同)。東京為遼陽府(遼寧遼陽)。南京為汴京開封府(河南開封)。南京原為燕京,海陵王遷都燕京後,定汴京為南京。五京是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重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