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白族鄉

九河白族鄉

九河白族鄉位於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西南部,鄉人民政府駐地白漢場,距市區50千米,海拔2400米,九河白族鄉東與玉龍縣太安鄉相接,南與大理州劍川縣劍陽鎮相連,西與玉龍縣石頭鄉接壤,北與玉龍縣石鼓鎮、龍蟠鄉毗鄰。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圖)九河白族鄉九河白族鄉一角

九河白族鄉全鄉幅員面積358.7平方千米,下轄中古、關上、甸頭、中和、金普、北高、南高、龍應、九河、河源10個村民委員會,75個村民小組,7007戶,年末總人口25517人,農業人口24271人,非農業人口1256人。男12793人,女124724人。境內居有白族、納西族、普米族、傈僳族藏族、漢族等六個民族,其中白族人口12803人,占總人口的50%,納西族人口有9962人,占總人口的39%,其餘四個民族人口共有2752人,占總人口的11%。

文化教育

九河白族鄉把教育作為一項興鄉產業來抓,進一步強化教育基礎,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推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培育更多的人才。2006年10月18日由愛好書法的退離休幹部牽頭成立了九河鄉書畫協會,為九河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切實抓好九河完小教學樓的建設,進一步抓好學校危房改造,逐步實現每一所完小都有一幢鋼混結構教學樓,爭取九河中學綜合樓儘快立項建設.金普完小、中和完小、高安國小鋼混結構教學樓已圓滿建成並投入使用。

經濟發展

(圖)九河白族鄉九河白族鄉木瓜種植

九河白族鄉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是典型的落後農業大鄉。2006年,全鄉經濟總收入為4810萬元,2005年的4454萬元增加356萬元;人均純收入1700元,比2005年的人均1550元增收150元;全鄉糧食總產量達10235噸,比2005年的10116增長119噸;人均有糧425千克,比2005年人均417千克增加8千克。鄉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8.5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0.09‰以下,全鄉耕地面積35421畝,其中水13449畝,旱地21972畝。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耕地面積1.4畝。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4786畝,總產量10116000千克,平均畝產205千克,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419千克。在糧食作物種植中,水稻種植11000畝,總產量3036000千克,單產276千克。玉米種植12080畝。總產量3545000千克,單產293千克。小麥種植5650畝,總產量875000千克,單產155千克。豆類作物種植11293畝,總產量113000千克。薯類作物種植3480畝,總產量(折糧)672000千克。

特色產業

九河白族鄉全鄉種植烤菸1808畝,採收菸葉4200擔;種植照水梅1000畝,發展玉米套種魔芋350畝,建設優質米基地4000畝,推廣稻田養魚6000畝,實施350畝脫毒洋芋良種擴繁,種植白芸豆3000畝(其中良種示範種植200畝,規範化種植2000畝)。推廣優質水稻種10000斤,良種玉米60000斤,良種小麥2000斤,良種油菜1000斤。白蘿蔔50畝,山嵛菜400畝,秦艽40畝,科技培訓5000人次。2006年,全鄉養豬26520頭,年內出欄22470頭;養牛4812頭,出欄1125頭;養羊7852隻,出欄4137隻。實現畜牧業總產值1132萬元。兌現糧食“直補”資金22.4411。

基礎建設

(圖)九河白族鄉九河白族鄉電力設施

九河白族鄉內有10個村民委員會均已通電,農村用電量為1397800千瓦時。鄉內有貿易市場5個,即高寨集貿市場,每周六為街子天;九河集貿市場,每周三為街子天;河源集貿市場,每周四為街子天;甸頭集貿市場,每周二為街子天。鄉政府所在地白漢場則日日為市。過境公路37千米,縣鄉公路60千米。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3萬元,報刊發行數8.5萬份,函件0.7萬件,有初級中學1所, 1060名學生,年內國中畢業生409人,其中升入高中250人,升學率61%,鞏固率100%,有完小11所, 2435名學生,入學率100%,普及率100%,鞏固率100%,全鄉有中學教職工71人,國小教職員工 170人。有鄉文化站1個,工作人員1人。其他文化娛樂場所3個。有衛星地面接收站60座,電視覆蓋率85%。有鄉衛生院1個,病床30張,萬元以上醫療設備3台,衛生技術人員21人,專(兼)職防疫員1人,保健員1人。全年門診14210人次,住院169人次。兒童預防接種229人次,預防接種率95%。個體辦診所28個,鄉村醫生36人。

資源情況

(圖)九河白族鄉九河白族鄉

九河白族鄉立足於全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九河白族鄉抓住“三江併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老君山九十九龍潭旅遊景區的品位進一步提升和龍源路建成的契機,要以非公制經濟為主體,實施旅遊帶動戰略,努力培育和發展旅遊業。一是著手進行九河鄉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二是加快以組建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團為標誌的旅遊文化圈建設步伐(在2007年年初成功組建了老君山農民藝術團);三是抓好旅遊商品開發,通過科學謀劃和招商引資,組建一批具有我鄉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加工企業;四是加大旅遊宣傳力度,做好老君山開發的前期工作。在此基礎上,還要著手抓好與旅遊業相聯繫的現代服務業,不斷延伸產業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