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一般指天津血液病醫院,醫院創建於1957年,創辦人為著名血液學家、教育家鄧家棟教授,其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軍醫學校(後改變為中國人民解放軍259醫院),1958年劃歸衛生部管理,更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及血液學研究所並設附屬醫院。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1970年遷往四川簡陽縣組成中國醫學科學院分院,1979年回遷天津,1987更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所院成立50年來,本著“嚴謹、博精、創新、奉獻”的協和精神,成為我國最大的集醫療、科研、教學、產業於一體的國家級科研型血液病專業醫療機構,在血液學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血液病防治、新藥研製、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許多突出的成就,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建於1957年,位於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基礎臨床相結合的血液學專業科研醫療機構。
血液學研究所是實驗血液學重點實驗室掛靠單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造血組織幹細胞生物學幹細胞工程技術、診斷與治療幹細胞相關疾病的單克隆抗體和基因工程抗體、造血調節因子及其基因工程、血管新生及其調控因子、白血病病理機制及其防治的新策略。
該所(院)在"六五"、"七五"期間以及"八五"、"九五"以來,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科研攻關項目、攀登計畫和"863"高生物技術研究項目,如"人促血液血管細胞生成素(HAPO)的研究"、"微型雙功能抗體Diaboely)的研究"、"套用可溶性受體進行惡性腫瘤導向治療的實驗研究"、"腫瘤耐藥基因表達及逆轉研究"、"造血組織幹細胞工程的基礎研究"等,此外還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衛生部基金,有的項目已經結束驗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的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的項目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受到同行專家的重視和好評。1978年以來,共獲重大科技成果獎104項,其中獲國家級獎4項,全國科學大會獎14項,衛生部成果獎41項,中國醫學科學院級成果獎45項。自建所(院)以來,共發表科技論文3424篇,專著47部。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該所(院)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完善,擁有透射電子顯微鏡、血細胞分離機、低能輻射儀、流式細胞儀、DNA序列合成儀、DNA序列分析儀、胺基酸分析儀、單細胞顯微注射器、彩色都卜勒超生診斷儀等先進儀器共百餘台。此外,所(院)圖書館擁有專業性期刊與藏書20萬餘冊,檔案室保存科技檔案6千餘卷,為科技醫護人員提供豐富的參考資料和最新進展訊息。所(院)設有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向國內外開放,注重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有"中法血液血管合作實驗室"、"中美合作實驗室"、與加拿大醫學院共建了"血友病姐妹實驗室",聘請20餘名海內外知名學者為名譽教授和客座研究員。血液病醫院的血液內科是全國高校醫學重點學科點,天津市衛生系統血液病重點學科點,南開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也是衛生部血液病新藥的臨床藥理基地。經衛生部批准該所(院)代表中國加入國際血友病聯盟,成為正式成員國。此外還是中華醫學會血液學會的掛靠單位,承辦國家級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中華血液學雜誌》的編輯出版和發行工作。

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建於1957年,是我國最大的集醫療、科研、教學、產業於一體的國家級血液學專業科研醫療機構。所、院是國家教育部內科學(血液病)重點學科點,衛生部核事故應急中心臨床部,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掛靠單位。建所四十八年來,在血液學及相關領域的基礎和套用理論研究、血液病防治、血液學人才培養、新藥研製、祖國傳統醫療技術發掘、血液和血漿代用品研製、單克隆抗體製備等方面取得了許多突出的成就,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所院現有職工72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89人。包括正高級職稱19人、副高級職稱70人。博士生導師8名、碩士生導師22名。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醫學科學院名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46人,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
血液病醫院有病床411張,設有白血病診治中心、貧血及再障診治中心、止血血栓與血管病診治中心、幹細胞移植中心、兒童血液病診治中心、血液病專家會診中心及實驗檢測中心。醫院面向全國,年門診量4萬餘人次,收治急慢性白血病病人、各類貧血病人、出凝血疾病病人及其它血液系統疾病患者,提供血液病診斷治療的高水平服務,同時開展血液病臨床科研工作。對常見血液病,特別是惡性血液病的診斷治療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其中,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診斷治療達國際先進水平,完全緩解率在80%以上,五年無病生存率達46%。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也達國際先進水平,重型再障的5年生存率達70%以上。自1987年率先在國內完成第一例自體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以來,移植病人500餘例,長期存活(>5年)率在50%以上。專家會診中心有數名國內外知名的血液病專家應診,每次會診有三名專家參加,對特殊血液病、疑難重症血液病提出診斷、治療方案及預後諮詢,答覆就診者諮詢的一切問題。
研究所是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單位,設有造血幹細胞、止血血栓與血管、藥理及藥物學、細胞分子生物學、免疫與生物治療和血液腫瘤分子生物學6個學科。
近6年來,所院共承擔各種基金研究課題99餘項,其中包括國家九五攻關、十五攻關課題、國家863高技術課題、973項目、國家攀登計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省部級其他課題和國際合作基金。獲得科技成果獎18項,其中國家級獎1項,省部級獎17項,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共發表研究論文近800餘篇,其中在SCI雜誌上發表128篇。主編專著14冊,參編專著10冊。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7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8項,獲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1項。
2006年5月我所院新建成的貧血治療中心大樓正式投入使用。貧血治療中心為三層現代化醫療、科研、教學樓,建築總面積2350平方米,病床床位共61張,其中普通病床49張,標準層流病床12張。
長期以來,我所院在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斷和治療一直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新投入使用的貧血治療中心以診斷和治療血液系統紅細胞疾病為主,主要收治各種類型的骨髓造血衰竭綜合徵、先天性和獲得性溶血症、紅細胞增多症以及伴有貧血的各種血液系統的疑難雜症。
貧血治療中心集醫療、科研及教學於一體,配備經驗豐富的高、中級醫護人員,除擔負本院血液內科住院醫師的實習培訓任務外,還面向全國接收血液學研究生及進修師。
在新建的貧血治療中心大樓內還設有血液病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此機構是1983年我國首批確定的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1999年成為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2004年通過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SFDA)覆核檢查,同時更名為藥物臨床試驗機構。
臨床試驗機構主要進行與血液系統疾病有關的藥物臨床研究,從事醫療器械臨床研究和臨床驗證工作,承擔國家及天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交辦的臨時工作,對參加藥物臨床研究的醫師進行GCP培訓,並開展藥物臨床研究信息交流。
自血液病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成立以來,承擔了大量新藥臨床試驗任務,迄今已完成數十項新藥的臨床研究,其中新藥研究成果安丫啶和甲異靛分別獲得93年總後勤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和95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始建於1957年,是我國唯一的集醫療、科研、教學於一體的血液病專科醫院,隸屬於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該院是國家教育部內科學(血液病)重點學科點及天津市衛生系統血液學重點學科點,衛生部核事故應急中心臨床部,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中國醫學科學院造血幹細胞和基因工程中心。醫院面向全國提供血液病診斷治療的高水平服務。血液病醫院有病床350張,床位使用率在90%以上。開設血液內科7個病區及血液兒科,收治各類貧血病人、急慢性白血病病人、出血性疾病病人及其他血液系統疾病的病人。對常見血液病,特別是惡性血液病的診斷治療達國際先進水平。設有中西醫結合科治療周圍血管疾病和膠原系統疾病。設有外科、放射病科、實驗檢測中心、功能檢查科、放射科。血液病年門診量3萬餘人次,就診患者來自全國各地及亞洲部分地區。醫院現有職工43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40人,包括高級職稱人員43人,博士研究生導師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8人。每年接受全國各地進修學習人員100餘人。該院特色門診-血液內科門診、中西醫結合門診、血液外科門診、口腔科門診、耳鼻喉科門診、眼科門診、放射病門診。所有門診科室周一至周五全天應診。醫院設有血液病專家會診中心,中心有數名國內外知名的血液病專家應診,每次會診有三名專家參加,對特殊血液病、疑難重症血液病提出診斷、治療方案及預後諮詢,答覆就診者諮詢的一切問題。醫院坐落於繁華市中心,環境優美,交通方便。院內設有門診樓、住院樓、科研樓、實驗檢測中心、招待所。院內招待所對外提供住宿服務,方便外地患者就醫。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血液病專科醫院,集血液病臨床治療與基礎研究於一體,同時承擔了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教學工作。醫院中有“青年文明號”集體3個,其中,天津市市級文明號2個、市衛生局級文明號1個。目前,血液五科已經光榮地加入到“全國青年文明號”的行列。回首幾年來的創“號”經歷,我們強烈的感覺到唯有不斷地在創新,才能使“青年文明號”永葆生機與活力。下面,以我院血液五科為例,淺談創建體會:
血液五科是兼治血液腫瘤和幹細胞移植、具有近50張床位的實力雄厚的臨床科室。1998年被我院評為“青年文明號”;2000年被天津市衛生局評為“青年文明號”;2002年被團市委、市衛生局黨委評為“青年文明號”;2004年被市衛生局評為“衛生行業誠信科室”;連續三次被醫科院評為“精神文明先進集體”;科主任邱錄貴先後被評為“天津市優秀留學回國青年創業者”、“和平區十大傑出青年”、“醫科院精神文明先進個人”。《今晚報》、《科技日報》、天津電視台等新聞媒體也先後報導了他們的先進事跡。

業務工作

血液五科由31名醫護人員組成,平均年齡29.9歲,35歲以下的青年24人,占77%,大專以上學歷占74%。有黨員7名、團員12名,黨團員人數占總數的61%。在這個集體中,有德高望重的老專家、有經驗豐富的主治醫生、護士長,有年輕有為的青年醫護人員。這是一個年齡搭配合理、技術力量雄厚的集體。
血液學界知名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錢林生教授是血液五科的老主任,是有著32年黨齡的老黨員。他研製成功的甲異靛至今還是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首選藥物;從美國學成歸來的邱錄貴主任還兼任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副主任和天津市臍帶血幹細胞庫主任,是幹細胞移植專家。他主持的天津市臍帶血幹細胞庫建設及技術研究獲2004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護士長王雯是醫院首批競聘上崗的最年輕的護士長。
在三位領導的帶領下,血液五科全體工作人員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業務素質。兩年來,他們進行幹細胞移植53例,逐漸形成了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惡性骨髓瘤、淋巴系統惡性腫瘤為主的整體治療策略;在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及親緣相合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中無移植相關死亡病例,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護理方面,她們一改以往重疾病輕心理、重患者輕家屬、重操作輕交流的做法,率先在所院制定了符合本科特色的護理哲理,倡導“四心行動”,即:細心以照顧、耐心以解釋、愛心以溫暖、熱心以幫助。做到了生理心理兼蓄、患者家屬並重、操作交流兼顧的整體護理模式,並且規範了服務用語,規定護理人員著淡妝上崗,工作人員全程微笑服務,這些充滿人性化的服務措施使血液五科的護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得到患者和家屬的普遍好評,兩年來,患者問卷測試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9%以上。

服務方式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在創建工作中,血液五科把“患者是上帝”的口號,變成了“患者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他們說“只有把患者當成與我們骨肉相連的親人,我們才能真正做到一切從患者的利益出發,為患者著想。

血液五科把患者是否滿意作為衡量服務的標準,不斷改進和完善服務,先後制定了“承諾服務”、“首問負責制”和電話隨訪以及家訪等工作制度。在血液五科住過院的患者手中都保留著一張“聯繫卡”,卡的正面是醫院的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繫電話,背面是血液五科向患者承諾的服務內容。細心的醫護人員發現,外地患者人地生疏,找不到商場購買生活用品,於是血液五科的工作人員便為患者準備了口罩、牙刷、毛巾、紙巾、針線包等生活用品,還自費購買了一台微波爐,方便患者就餐。患者出院了,一張小小的賀卡代表了全體醫護人員的祝福,使患者心裡暖暖的,賀卡背面如何休養、何時化驗、如何用藥、何時複診寫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出院患者對病情有了疑問,直接撥通科里的聯繫電話,就會有醫護人員前來解答,免去了患者舟車勞頓之苦;複診患者檢查完畢不必等待結果,可以放心回去,血液五科的工作人員會將化驗單寄回,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在創建工作中,他們逐漸完善了監督機制,主動接受監督考核。“聆聽信箱”這個好聽的名字是血液五科的護士們起的,比起“意見箱”來,它充分起到了緩和醫患矛盾,傾聽患者心聲的作用,護士長每周開啟一次,將患者的心聲記錄下來,獎優罰劣,改進服務。血液五科病房中央最醒目的地方懸掛著“全科醫護人員一覽表”,照片、姓名、職務、職稱,一覽無遺。每季度評選一次的“患者最滿意護士”是由出院患者無記名投票選出的,一朵小紅花直接貼在“醫護人員一覽表”上,時刻警示和鞭策著醫護人員的工作。
僅2004年以來,血液五科共累計拒收財物逾萬元,無一例患者舉報現象和重大差錯事件發生,收到表揚信、錦旗數十封(面),接受患者口頭表揚不計其數。
真情奉獻一片愛心
血液五科醫護人員“真情奉獻、愛心相助”的原則,保證了創“號”工作的出色完成。和所有人一樣,血液五科的醫護員既要照顧家庭又要做好工作,肩負著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但他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妥善處理好家庭和事業的關係。兒童節、中秋節、元旦、春節……在這些本應與家人團聚的日子裡,血液五科的醫護人員都會聚集在病房陪伴患者過節,給孩子們發一份兒童節禮物,給老人送一塊中秋節月餅,對患者問一聲“節日好”,細微之處見真情,這些小之又小的撫慰,卻讓患者感受到了無比的溫暖關懷。可是,有誰知道每當他們走出家門時,根本不敢再回頭看一下眼含淚水的孩子和牽腸掛肚的父母。
患者需要做正常人血對照檢查,趕上家屬不在身邊,總會有醫護人員主動伸出手臂義務獻血,有的患者過意不去,拿出錢物表示感謝,都會被醫護人員婉拒,因為這樣的事情在血液五科實在是小事一件,已經不足為奇了。
願望寶盒”是血液五科獨有的特色。這個由科內青年黨團員發起的活動已經延續了多年。起初醫護人員只是想用這些錢幫助患者渡過難關,但是,那些渡過難關的患者總會主動將錢還上,以備有誰不時之需,漸漸地,“願望寶盒”的外表已經破舊,但是血液五科醫患之間誠信蔚然成風。遇到哪位患者過生日,“願望寶盒”就會出其不意地為患者送上生日蛋糕或一份小小的生日禮物,那種幸福的感覺會時刻滋潤患者的心田。當然,這些都是血液五科醫護人員的傑作,為患者帶來歡樂和健康就是他們最大的心愿。

專業知識

在科學迅猛發展的今天,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血液五科制定了完整的學習計畫。護理組制定了繼續教育規章制度,並將繼續教育按學分登記在冊,每月填寫護士綜合素質評定表,科內每月請醫生大講課一次,並組織護理查房一次;醫療組每月一次全院大查房,對重點病例進行討論。每周兩次全科查房,聽主任分析每位患者的病情。積極參加各種學習班、講座、論壇以及國際交流,了解國際血液病研究進展。
為了給患者提供優質的專業服務和全面的健康宣教,血液五科的醫護人員還根據血液病患者的疾病特點,親自動手製作了各類健康宣教手冊,向患者介紹病因、發病機理、治療護理、營養保健以及其他健康小常識,這不僅受到患者的歡迎,更增強了每個人的綜合知識能力。

社會愛心

2004年初,“血液病醫院青年志願者駐社區服務站”正式掛牌成立了,血液五科的主力隊員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又把大部分業餘時間用在了為社區居民提供醫療保健的志願服務上。真正豐富和完善了服務理念——“患者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社會就是我們的大家庭”。
由我們發起的扶助一對殘疾人夫婦的活動受到全院青年志願者的回響。定期為殘疾人檢查身體,幫助他們打掃衛生、購買生活必需品,並捐款為殘疾人添置了一輛輪椅,推著他們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這群熱情的年輕人的做法深深感動了殘疾人夫婦,一封飽含深情協定的感謝信翩然飛到了所院黨委書記的案頭。他們的事跡在天津電視台《我們同行》欄目中多次被宣傳報導。

天使的微笑天使的微笑

一個偶然的機會,血液五科的一名護士知道一位品學兼優的孩子因為家庭貧困即將輟學,她把這個訊息告訴了科里的同事,於是這個孩子成了全科人關注的對象,在大家的資助下,孩子得以順利進行學業,並考入重點高中。每到暑假孩子都會帶著令人欣慰的優異成績,拎著幾個沉甸甸的大西瓜來到病房看望大哥哥、大姐姐們,每到這時都是醫護人員最高興的時刻,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這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健康成長。
一切的創新都離不開堅實的思想基礎,在創建工作始初,我院就成立了“號、手工作領導小組”,由黨政一把手擔任組長,組員由醫務處、護理部、院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團委等部門組成,形成了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局面。黨委每年聽取團委工作匯報時,“青年文明號”的工作都是重中之重,每年度的黨委工作匯報中都把“青年文明號”創建情況匯報給全院職工。
默默的奉獻、不懈的進取,年輕的血液五科散發著無限的活力。在創建所院、衛生局、天津市“青年文明號”的過程中,血液五科這個年輕的集體,已經走向成熟,正以“青年文明號”的信用、以“青年文明號”的示範行動,向患者和社會詮釋著“青年文明號”的意義。

專家團隊

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

韓明哲主任醫師

馮四洲主任醫師 對血液病疑難病例的診治也有獨到的見解

楊棟林 主治醫師 在常見及罕見血液病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治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

黃勇 主治醫師熟悉血液科各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熟悉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病的治療原則和併發症的診斷和處理

病理科

陳輝樹 主任醫師 對骨髓、淋巴結和脾臟病理較專長

淋巴瘤診療中心

邱錄貴主任醫師 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血栓止血診療中心

楊仁池主任醫師

白血病診療中心

王建祥主任醫師

獲獎情況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1、醫院獲得“天津市基本醫療保險誠信建設單項管理先進單位”,獲獎金10萬元。
2、藥劑科團支部獲得“天津市學校系統優秀團支部”稱號;
3、移植中心獲得“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狀;
4、楊仁池同志獲得“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
5、常子奎同志獲得“天津市勞動模範”稱號;
6、王建祥、韓明哲二同志獲得“醫保誠信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7、張磊同志獲得“天津市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8、馬雙同志獲得“天津市教衛系統優秀組工幹部”稱號;
9、趙純同志獲得“天津市科技統計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10、李慶華同志獲得國家“留學回國人員擇優資助”;
11、劉雪梅同志獲得“天津市統計局勞資統計先進個人
12、王庭順同志獲得“天津市公安局文保系統個人三等功”;

院所排名

2009-2014年院所連續六年榮獲中國醫院排行榜專科(血液科)排名第一。

2014-2015院所連續兩年榮獲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血液病學)第一。

組織結構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機關處室
黨政辦公室人力資源處醫務處科教處護理部國有資產及設備管理處財務處行政基建處紀檢監察審計處離退休工作處保衛處工會團委
科研結構
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下設6個學科:造血幹細胞止血血栓與血管藥理及藥物學細胞分子生物學免疫與生物治療血液腫瘤分子生物學條件支撐室:中心儀器室動物室檔案室圖書館
醫療結構
下設11個診療中心:貧血診療中心白血病診療中心幹細胞移植診療中心淋巴瘤診療中心兒童血液病診療中心MDS診療中心血栓止血診療中心血液病急救中心綜合診療中心臨床檢測中心專家會診中心非臨床科室:輸血科放射科藥劑科五官科供應室手術室病理科營養科門診辦公室醫保物價科收費室掛號室病案室網路科
教育
所院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教學單位設有4個博士點:細胞生物學藥理學內科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設有6個碩士點: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物學內科學藥理學
產業
協和幹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泰達生命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血液學雜誌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科技公司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招待所

治療中心

白血病診療中心

白血病診療中心是以收治各類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為主的科室。分為兩個病區,共有治療床位90餘張(其中千級層流隔離病床15張;普通病房有單人間,2人間,3人間)。有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6人。護理部人員30餘人,其中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3人。白血病診療中心以白血病的發病機制、化學治療、預後因素分析等為主要研究對象,是全國白血病化療的領頭羊。在這裡進行了新的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亞型-M2b的鑑定及其特徵研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即率先完成了國產化療藥高三尖杉酯鹼(HHT)+阿糖胞苷(HA方案)與國際一線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療方案柔紅黴素+阿糖胞苷(DA)的比較,確立了HA方案在國內AML化療中一線方案的地位。在此基礎上,探討了以HA為基礎的三藥聯合化療方案(HAD,HAM,HAA和HAE)治療AML的療效觀察,制定了一套系統的治療方案,並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統計分析近12年共243例原發、初治AML患者的療效:完全緩解(CR)率達76.5%;完全緩解患者中位無病生存期(DFS)為29.6(0.5-153)個月,3年DFS率為46.2%,5年DFS率為43.1%。243例患者中位總生存(OS)為18.6(0.5-154)個月,3年OS率為37.7%,5年OS率為32.7%。白血病診療中心根據染色體核型結果將184例患者分為好、中、差三組,三組的CR率、中位DFS及OS分別為:好核型組95.8%、87個月、89個月,中等核型組80%、13個月、19個月,差核型組43.8%、0.5個月、11個月。三組的3年DFS率、5年DFS率分別為:好核型組62.1%、58.5%,中等核型組35.4%、33.7%,差核型組18.8%、18.8%。三組的3年OS率、5年OS率分別為:好核型組61.4%、57.9%,中等核型組35.7%、32.3%,差核型組18.8%、18.8%。為適應國情、民情,在上述總結的基礎上,探討了AML緩解後合理的治療周期。近來在上述經驗的基礎上又對AML的整套治療方案進行了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根據染色體核型進行分組治療、強調大劑量化療的套用,以期降低難治耐藥病例的發生、縮短治療周期、提高長期生存率。本中心也是在國內最早開展難治耐藥白血病研究的單位,國內首例CSA逆轉耐藥的臨床研究在這裡完成。最近對難治耐藥AML的治療又開展了以FLAG、MAC、AAC方案為主的治療探討,並取得了初步的療效。另外,還總結了許多很有價值的白血病治療觀察的經驗:比如急性白血病誘導化療期間常規骨髓穿刺的意義,雜合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療體會,如何預防化療藥物對血管的損傷等等。
這些寶貴的治療經驗均在國內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廣,解決了許多國內血液學界困惑的問題。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一直是困擾國內血液學界的一個難題,療效欠佳。白血病中心在總結既往經驗的基礎上,參考國際上的治療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治療方案,並在臨床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形成了IH2003方案)。統計分析近10年來的149例患者,誘導治療總完全緩解(CR)率為93.7%。中位無病生存(DFS)為13(1~97)個月,中位OS為17.5(1~97)個月。3年、5年DFS分別達34.1%、20.3%;OS分別為44.2%、36.5%。針對預後很差的Ph(BCR/ABL)陽性病例,(無骨髓來源的患者)採用聯合化療與格列衛或干擾素聯合套用的治療方法,提高了CR率,延長了生存期。白血病診療中心擁有一支責任心強、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護理隊伍,堅持以患者為中心開展工作,開展了PICC、植入式輸液港等新技術,十分重視業務學習,加強了生活護理,保證了臨床治療的順利進行。白血病診療中心是國家重點學科點和國家腫瘤藥物臨床藥理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博士點。為與國際接軌,先後率先開展了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MICM分型及WHO分型診斷。主編或參與編寫了多部血液學專著。完成了安吖啶,甲異靛,去甲氧柔紅黴素,培門冬醯氨酶,複方黃黛片等多種藥物的臨床試驗,參與了AMN107等藥物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為這些藥物在我國的推廣套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臨床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中心十分重視基礎研究及基礎研究的臨床套用。開展了藥代動力學研究和急性白血病的體外藥敏實驗、微量殘留白血病研究、白血病癌基因及白血病幹細胞研究等。
中心既有經驗豐富,學術造詣很深的老專家;還有臨床經驗豐富,留學回國的中青年業務骨幹及富有朝氣,勤學好問的博士生,碩士生,年輕醫師隊伍。同時我們還有一支專業護理經驗豐富,技術嫻熟,服務態度良好的護理隊伍。我們願意為國內外的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患者提供一流的醫療,護理服務。

貧血診療中心

貧血診療中心主要開展紅細胞系統疾病的發病機制、診斷治療新技術、新策略的研究,收治各種類型的骨髓造血衰竭綜合徵,先天性和獲得性溶血性貧血、紅細胞增多症、伴有貧血的各種血液系統疑難病症以及主要表現為貧血的各種內科疾病。
貧血診療中心下設兩個病區,現共有病床數103張,其中普通病床81張,千基層流病床20張,百級層流病床2張。每年接待來自全國各地住院患者約1000餘人,病床使用率在95%以上。貧血的診斷與鑑別診斷規範、準確,久負盛譽,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療效一直居國內領先地位,採用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治療有效率高達70%以上,近年更是在國內率先探索開展了大劑量環磷醯胺治療重型再障的新方法,初治患者獲得80%左右療效,且未發現嚴重毒副反應,使不少經費困難患者得到救治。千級層流病房的使用,降低了感染髮生率,從而減低了總體治療費用。在溶血性疾病方面,診治了多種常見及罕見的先天或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如P5’N缺乏症、熱不穩定異形紅細胞增多症等,使很多診斷不清或誤診的患者得到了合理的診治。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骨髓纖維化等難治性血液系統疾病方面,該中心及時了解國內外醫療動態,掌握新藥、新療法,力求達到最好療效。中心在血液系統的各種疑難雜症的診斷上更是首屈一指,曾診斷了多種國內外少見的一些疾病如先天性紅細胞生成不良性貧血、表現為溶血性貧血的抗磷脂綜合徵、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NK/T細胞淋巴瘤/白血病等,使輾轉於眾多醫院而未確診的患者明確了診斷。
貧血治療中心有一支醫技高超、醫德高尚的臨床醫療團隊,共有醫護人員75人,醫師20人,護理人員55人。高級技術職稱4人,中級技術職稱15人,初級技術職稱56人。醫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者7人,碩士學位7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人,在讀碩士研究生15人。護理隊伍具有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者占全體護理人員的90%以上。科室成員多人獲得“誠信個人”稱號,科室本身也被評為“誠信科室”、院校級“精神文明先進集體”、天津市市級“青年文明號”等。
中心承擔著“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造血幹細胞生物學特性的研究”、“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辨證分型以及細胞分子生物學物質基礎相關性研究”“增進造血幹細胞體內遷移及造血重建能力的可行性移植策略研究”、“人造血幹細胞體內歸巢能力源間差異性研究”等研究項目,對貧血性疾病的發病機理進行深入研究,探討新的治療方法和策略。

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

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研究以研究提高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各類血液病療效為目的,開展研究適用於不同類型疾病患者的最佳預處理方案、疾病復發的有效預測手段及有效預防方案、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急慢性移植物病的發病機理及急慢性移植物病發生的有效預測方法與治療方法、研究有效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侵襲性麴黴菌病防治方法、研究自體移植物體外淨化的有效方法。
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下設兩個病區,普通床位72張,百級層流病床12張,千級層流病床12張。收治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骨髓增殖性疾病及各類血液病疑難雜症患者。
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自體骨髓移植治療急性白血病,並對經典預處理方案全身放療+環磷醯胺,馬里蘭+環磷醯胺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證明國人同樣適合採用國際標準劑量預處理方案進行移植前預處理。此外,在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半倍體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及血液病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各型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等常見血液病患者移植的長期無病生存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開展了HLA匹配同胞供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無關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半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半身交替照射治療,治療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等血液病患者。到2007年8月,已移植各類血液病患者532例。HLA匹配同胞供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慢性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長期無病生存率達80%,HLA匹配同胞供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首次緩解期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長期無病生存率達60%-65%;HLA匹配同胞供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長期無病生存率達47%;HLA匹配同胞供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長期無病生存率達81%;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首次緩解期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長期無病生存率達55%,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首次緩解期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長期無病生存率達60%;半身交替放療治療首次完全緩解期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長期無病生存率達42%。
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擁有一支技術責任心強、技術精湛、經驗豐富醫療隊伍,醫護人員82人,其中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6人、住院醫生15人,博士學位9人,碩士學位6人,副主任護士2人,醫護技人員近70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人,在讀博士研究生9名,在讀碩士研究生4名。
醫務人員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努力改善患者就醫環境,以提高服務質量,提高療效,保證醫療安全為宗旨。同時積極配合天津市紅十字會開展捐獻造血幹細胞宣傳活動,協助天津市紅十字會為志願捐獻者採集移植所用的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30多名醫護技人員積極報名參加登記捐獻造血幹細胞。
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開展對造血幹細胞移植物進行體外淨化處理研究,先後採用單克隆抗體、INW2等體外淨化處理、CD34陽性細胞分選等方法,淨化處理造血幹細胞移植物,研究合適的預處理方案、移植前強烈鞏固強化治療、移植後的維持化療與免疫治療,使急性白血病自體移植療效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此外,對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病高危因素、預測指標、有效預防與治療方案;白血病移植後復發的危險因素、殘留病的檢測、有效治療移植後早期復發的方案;移植後侵襲性真菌感染、間質性肺炎、肝靜脈閉塞病等併發症的有效防治策略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承擔著“間充質幹細胞和造血幹細胞對損傷心肌的修復作用”、“同種反應NK細胞在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中作用研究”、“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侵襲性麴黴菌病危險因素及防治策略研究”。

血栓止血診療中心

血栓止血診療中心主要開展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治療新策略、巨核細胞與血小板的生理病理學特徵以及血管新生的調控機制研究。
血栓止血中心病床46張。收治各種遺傳性和後天獲得性出血性疾病,並接診全國各地轉診的各種罕少見疑難重症。
中心擁有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2名,住院醫師4名;護理人員13名,博士生導師1人名,在讀博士研究生10名,碩士研究生5名。
血栓止血中心是世界血友病聯盟的國家成員單位(中國)的執行部門,是中國血友病診療中心協作網的組長單位。在血友病的防治方面,負責組織翻譯了血友病宣教手冊共4冊以及世界血友病聯盟醫學顧問Dr.PeterJones的Livingwithhaemophilia等科普書籍,免費向血友病患者發放。作為組長單位,在世界血友病聯盟的資助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了全國血友病的登記註冊工作,現正順利進行。
血栓止血中心在國際上首先發現了中國人凝血因子IX基因中具有較高雜合率的兩個基因多態性位點。在國際上首次發現慢性ITP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於正常人,慢性ITP患者CD8+T細胞存在Tc1極化現象,並可能是由於GATA-3下調所致,上述結果已在國外SCI收錄刊物上發表。目前承擔著“DNA甲基化在慢性ITP發病中的作用”、“表觀遺傳學因素與ITP的關係”、“表觀遺傳學因素在慢性ITP發病中的作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精確診斷和定向干預”、“BayerHemophiliaAward(Clinicalscholarshipaward,2007)”、“內皮祖細胞數量減少及功能失調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關係的研究”“減毒沙門氏桿菌為基因載體口服治療血友病B的基礎研究”、“中國人群的易栓症調查”、NNHFgrant:Improvethediagnosis,treatmentandawarenessofhemophiliainChinathroughscreeningandeducation.(2007.1-2009.12)等研究項目。

血液病急救中心

血液病急救中心是診斷和搶救血液學相關急、危、重患者的重要場所,其主要任務是對生命垂危的患者進行綜合救治。
血液病急救中心擁有較先進的全自動分析心電圖、多參數心電監護儀、呼吸機、除顫器、洗胃機、手術包、各種穿刺引流、各種包紮及搬運所用的擔架及吸氧、吸引設備。現有急診搶救室一間,留觀病床16張。開展血液內科疾病(紅細胞疾病、白細胞疾病、出凝血疾病等)的急診診治、危重病人的搶救、急診病人留院觀察及所有門急診病人的成分血輸注、抗感染治療、小劑量化療、鞘內注射等治療。
血液病急救中心擁有一支責任心強、技術精湛、經驗豐富醫療隊伍,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3名,高年資住院醫師4名,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4人,護師9人,護士1人組成。醫護人員均接受過正規的急救知識培訓,有著豐富的臨床血液學急診救治經驗,診斷準確,反應快速,措施果斷。是一支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的團隊。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診療中心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診療中心以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髓系惡性腫瘤的診治新策略為主攻方向。
病區設病床49張,其中千級層流隔離病床10張。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髓系惡性疾病的診斷治療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心有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師6名,護理人員19名,博士研究生導師1名,在讀博士研究生4名,碩士研究生7名。
本中心率先在國內開展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WHO分型診斷和按國際預後積分系統進行個體化治療,中心提出的環孢黴素聯合反應停治療低危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方案已在全國推廣使用。中心提出的伴i(17)(q10)、t(1;3)(p36;q21)和der(1;7)(q10;p10)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為獨立的臨床病理遺傳學病種已基本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
在國內首次報導了8p11綜合徵、外周血呈周期性波動的慢性嗜酸粒細胞白血病等罕見骨髓增殖性疾病。對慢性嗜酸粒細胞白血病/高嗜酸粒細胞綜合徵的臨床和基因改變等實驗室特徵進行了系統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格列衛治療慢性嗜酸粒細胞白血病,並對其療效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
在國內首次提出急性髓系白血病誘導治療期間白血病細胞比例是其獨立的預後指標,可據此調整治療方案。報導了國內首個系統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系列,5年無病生存率82%,達國際水平。
對髓系腫瘤的遺傳易感基因進行了系統研究,證實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細胞細胞的遺傳易感背景不同。在國內最先開展藥物基因組學指導個體化治療,此策略可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減少臨床藥物不良反應,節約醫療費用。

淋巴瘤診療中心

淋巴瘤診療中心是以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惡性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WHO2001年分類統稱為淋巴瘤)的診斷、治療和研究中心。開展惡性淋巴瘤發病機制、病理學診斷、臨床診斷、臨床治療技術的研究。
中心下設兩個病區,即常規治療病區和強化治療及移植病區。中心開放床位為72張,其中常規治療病區床位46張,強化及移植病區床位26張,包括百級層流病床5張,千級層流病床5張。收治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惡性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患者。
惡性淋巴瘤(ML):根據患者的病理類型、分期、預後評分等設計規範化基礎上的個體化治療策略和方案,進行包括常規化療、免疫化療、強烈化療以及自體或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綜合治療。近年來我們報告了國內最大系列(150餘例)侵犯骨髓的高危晚期侵襲性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治療研究,採用CD20單抗聯合強化治療(免疫化療)或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B細胞NHL患者的預期5上無病生存達到65%以上,對於預後很差的T細胞NHL採用強烈化療誘導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的5年無病生存也達到40%以上。
多發性骨髓瘤(MM):目前我中心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診療水平最高的多發性骨髓瘤診療中心之一,診斷和治療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2003年起將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作為年齡≤60歲患者的一線治療的一部分,設計了BDHMM03方案進行前瞻性臨床研究。目前,初治MM誘導治療緩解率(≥部分緩解)達到80%以上,其中完全或接近完全緩解率(≥nCR)達到40%以上,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的完全緩解率則達到60%以上。該中心2003年後診治的MM的中位生存期已超過42月,較2002年時的27個月顯著提高,已達到國際同期先進水平。
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療是淋巴瘤中心的傳統優勢領域。通過十幾年的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規範誘導緩解、早期序慣強化治療鞏固後進行自體或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結合系統的腦膜白血病防治及移植後維持/免疫治療的成人ALL整體治療策略及方案,完成整體治療的患者5年無白血病生存(LFS)達到60.5%±12.5%。這是國內迄今最系統的一套治療成人ALL的方案,療效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慢性淋巴細胞血病(CLL):中心最近對我院1980年至2006年診治的近400例CLL進行了隨訪分析,報告了國內最大系列的CLL病例,發現了我國CLL的一些臨床及生物學特徵,為進一步開展CLL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該中心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醫療隊伍,醫生20餘人,其中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5人,住院醫師10-12人,70%以上醫生具有碩士及博士學歷;護士隊伍有30餘人,其中主管護師6人,70%以上護士具有大專及本科學歷;實驗室研究及技術人員3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人,在讀博士研究生8名,在讀碩士研究生6名。
中心作為血液病醫院整體護理的示範科室,在建立血液病患者的整體護理模式上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獲得了患者、醫院、天津市護理協會和上級領導的一致好評。中心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和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2005年獲得共青團中央和衛生部授予全國“青年文明號”。
淋巴瘤診療中心目前承擔著“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關鍵技術研究”、“-caterin在惡性血液病中的表達及意義”、“多發性骨髓瘤細胞及分子遺傳學及其預後分層意義”等項目研究,同時開展:伊馬替尼(格列衛)治療Ph+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硼替佐米(萬珂)聯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利妥昔單抗(美羅華)聯合化療或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B細胞非何杰金淋巴瘤等多項臨床研究。

兒童血液病診療中心

兒童血液病診療中心以各種兒童血液病的發病機制、診斷、治療等為主要研究內容,根據不同兒童血液病病種制定出系統性診療方案,並遵循循證醫學的原則進行定期的修訂與完善。
兒童血液病診療中心下設兩個病區,共有治療床位80餘張,其中千級層流隔離病床6張,收治各種兒童血液病,包括各種兒童急性白血病、兒童骨髓衰竭性疾病等。
兒童血液病診療中心開展如下研究:
1.兒童急性白血病的髓外浸潤特點研究研究發現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初診者髓外浸潤中以縱隔浸潤最多見,並多見於T-ALL患兒。兒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初診時的髓外浸潤常見部位為CNS、皮膚、眼部、胸膜等,多發生於伴有t(8;21)染色體異常的M2、M4和M5型患兒。初診時CNS浸潤AML比ALL常見,中位年齡12歲,男性高白細胞者多發,發生CNS浸潤最常見的是伴有t(8;21)異常的M2患兒。治療中髓外復發主要在ALL患兒的CNSL,發病率14.5%。這一結果提示兒童少年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潤多見於T-ALL及伴有t(8;21)染色體異常的M2患兒,與預後不良有關。為這些類型白血病患兒早期強化治療、減少髓外復發、提高無病生存率提供了理論依據。
2.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細胞遺傳學研究套用常規核型分析(CCA)、雙色間期螢光原位雜交(I2FISH)和RT2PCR技術,對ALL患兒骨髓或外周血有核細胞進行t(12;21)和TEL2AML1融合基因檢測結果發現t(12;21)染色體異常是我國兒童ALL最常見的染色體易位。為非T細胞系免疫表型,以普通型ALL為主,多伴TEL等位基因丟失,臨床表現和近期療效與其他非T細胞系兒童ALL無顯著差異。具有與國外報導不同的患兒特徵:發病年齡偏大,m血小板計數和IgH重排率低,核型多為正常。通過對兒童Ph染色體陽性ALL(Ph+cALL)和成人Ph染色體陽性ALL(Ph+aALL)的對比分析首次得出Ph染色體陽性的兒童和成人ALL具有相似的生物學特徵,CD34表達在成人組與整體患者組預後影響的差異可間接反映出Ph+aALL和cALL預後相關因素差異的結論。
3.兒童急性白血病的臨床療效
在細胞形態學、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MICM)工作基礎上,開展了兒童ALL的危險分組治療,總的完全緩解率達95%以上,標危組3年EFS和OS分別為91.5%和84.5%;高危組3年EFS和OS分別為55.6%和73.9%,與國際上報導的結果相當。對兒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根據細胞遺傳學異常進行分組治療。對伴有t(15;17)易位的(低危組)AML採用降低毒性的強化(單用蒽環類藥物)治療,總治療期12個月,5年累計復發率16%,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為伴白細胞增高和凝血異常導致的早期死亡;5年累計EFS、DFS和OS分別為72.3%、85.0%和85.8%,總的治療費用明顯降低,生存質量顯著;對伴有t(8;21)易位的(中危組)AML採用早期強化治療,4年EFS、DFS和OS分別為(25.9±9.6)%、(28.4±10.4)%和(37.9±10.3)%。上述資料是有關兒童髓系白血病的研究的較大病例數的研究,這些工作的結果達到了國際報導的最好水平。
此外,中心還開展了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ATG聯合免疫治療,有效率達80%。多年來診治多例疑難兒童血液病,如CDA(兒童紅細胞增生異常性貧血)、兒童肝脾γδT細胞淋巴瘤等。
兒童血液病中心擁有一支具備兒科和血液科專業知識的國內一流的高素質醫療團隊。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10人,碩士學位6人。博士導師1人。護理隊伍28人。在讀博士研究生2人,在讀碩士研究生3人。
目前承擔著“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預後的比較蛋白質組分析”“兒童血液病診斷、規範性治療及預後評估研究”等科研課題。

大事記

2009年1月11日,我院血友病診療中心正式成立2009年1月15日,我院成功實施我國首例髖關節離斷術2009年2月13日,中華骨髓庫領導到我院調研天津血液病醫院2009年3月14日,所院牽頭組織“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精確診斷和綜合治療項目”啟動
2009年3月23日,所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正式啟動
2009年5月9日,北大中輝瑞中國醫院管理高級課程項目第三期模組在我所院開課
2009年5月20日,所院治理“小金庫”及財務重點工作檢查全面啟動
2009年6月4日,衛生部、醫科院到所院推薦考察黨委書記人選
2009年7月17日,所院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順利通過國家衛生部驗收
2009年8月11日,衛生部宣布任命常子奎為所院黨委書記
2009年9月12日,所院首屆中期工作會議召開
2009年9月16日,朝鮮衛生部代表團訪問我所院
2009年9月17日,所院召開首屆全國小兒血液學組貧血亞專業會議
2009年9月18日,我院啟動全國巡講團活動天津血液病醫院2009年9月21日,臨床檢測中心建設全面啟動
2009年9月23日,所院舉辦第一屆血液腫瘤國際高峰論壇
2009年9月28日,所院首屆文化藝術節開幕
2009年10月17日,美國北卡生物科技代表團到訪所院
2009年10月22日,所院正式啟動醫院中心實體化
2009年11月12日,所院首屆黨建工作會議召開
2009年11月24日,院被衛生部制定為國家血友病信息管理中心
2009年12月2日,所院啟動黨支部換屆改選
2009年12月11日,所院幹細胞技術及套用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12月18日,所院啟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
2009年12月2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幹細胞醫學中心成立,掛靠我所院
2009年12月25日,我所院實驗動物中心順利通過天津市實驗動物管理委員會驗收

地理位置

地圖地圖

地址:天津市南京路288號
乘車路線:(至海光寺站下車)8788708406066733906632659
641657149086698609638855
6811618324550842851643646
600954865631867628829675633
觀光2路K3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