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系農業部所屬綜合性海洋水產研究機構。1947年1月始建於上海,1949年9月遷至青島。現有在職336人中,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02人。有3人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5人入選國家“千百萬人才工程”,7人次分別獲得過“光華工程科技獎”、“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首屆農業英才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中華農業科教獎”、“青島市科技功勳獎”,2人入選青島市科技將才專項計畫,2人入選青島市突出貢獻人才獎,5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5人被評為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獲省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4人獲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現有博士生、碩士生導師50人,客座研究員和訪問學者36人。2003年被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博士後科技工作站,進站博士後5人。現有在讀博士30人,碩士150人。

研究所概況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所內設海洋可捕資源生態系統管理、海水養殖生態與容納量、海上養殖生物疾病控制與分子病理學、種質資源與工程育種、海洋產物資源與酶工程、海洋漁業環境與生物修復6個實驗室,水產品安全與質量檢測、海水魚類養殖與設施漁業2個研究室;4個實驗基地、4個掛靠機構;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北斗”號海洋科學調查船;編輯出版學報級中文核心期刊《海洋水產研究》(雙月刊)。

主要研究領域為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開發與利用,包括海水增養殖、漁業資源與環境和漁業工程技術等。先後完成800餘項科研課題,有180餘項科研成果獲獎,先後獲得260餘項不同層次的獎勵。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其他國家級獎勵19項。承擔的科學研究項目有:國家專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如《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高科技研究發展計畫》(863)項目、國家科技攻關、省市科技項目以及成果產業化項目等。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國際合作與交流日益發展。先後與136個國家、地區、國際組織及單位開展科技合作、技術交流、資料交換和人才培養等項合作。

1994年組建資源環境研究中心、海水養殖研究中心和海洋漁業工程技術開發中心;1995年被國家科委確認為“改革與發展重點研究所”;1996年被農業部評為“基礎研究十強”;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度連續三次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評為“文明單位”;1999年被科技部確立為科技體制改革試點單位;2002年開始非營利科研機構改革。

建成“適應經濟體制的、現代化的、國家級的海洋漁業科技創新中心”為本所奮鬥目標!建設創新型研究所是黃海所新的追求和目標。

歷史沿革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舊址
1947年1月

農林部中央水產實驗所成立

1950年7月

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業部水產試驗所

1951年4月

中央人民政府農林部水產試驗所

1955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水產試驗所

1956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部黃海水產研究所

1961年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部海洋水產研究所

1978年6月

國家水產總局黃海水產研究所

1982年8月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組織機構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領導

所長、黨委副書記 王清印研究員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王清印
王清印,男,1952年8月生。漢族。山東菏澤人,中共黨員。

1994年4月~2005年6月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2005年6月~2008年1月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現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農業部水產種質與漁業環境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青島)主任。

1981年山東海洋學院海洋生物遺傳專業研究生畢業。1985-1986年在挪威Bergen大學進修漁業生物學,1993-1994年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Waddell海水養殖研究發展中心合作研究對蝦繁殖和發育生物學。主要社會兼職有:青島海洋大學廈門大學上海水產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水產學會海水養殖分會主任委員,以及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海洋學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等多個學會的理事或專業委員會委員。青島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院士風采

中國工程院院士 唐啟升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唐啟升,遼寧省大連市人,1943年12月出生。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學家

1981-1984年赴挪威海洋研究所美國馬里蘭大學華盛頓大學作訪問學者,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歷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國際北太平洋海洋科學組織學術局委員兼漁業科學委員會主席等職。1994年至今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職中國水產學會理事長、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及專業組組長、國家863資環領域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學部專家諮詢組委員、國家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成員、國際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GLOBEC)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聯合國海委會大海洋生態系咨委會委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學科首席科學家、中國海洋大學兼職教授、博導和水產學報副主委等40餘項國內外學術職務,山東省第八屆政協委員,山東省第十屆人大代表。2006年5月25日在中國科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科技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001至2008年任中國水產學會理事長。

歷任所長

林紹文博士 任職年限1947.1-1949.4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林紹文(1907.5-1990.7),男,福建漳州人,海洋生物學家。1924--1930年就讀北平燕京大學生物系及研究院。1930年任廈門大學講師。1930-1933年就讀美國康耐爾大學生物系並獲哲學博士學位,並獲選ZIGAMAⅪ會員。1933年任廈門大學副教授。1935年任山東大學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38-1940年,任國立貴陽醫學院生物形態學系教授及系主任,併兼任省立貴陽科學館館長。

1940年任香港海洋生物研究所技正及香港大學生物系客座講師。1941-1946年任軍政部戰時軍用衛生人員訓練所生物形態系主任教官。1947年6月任本所所長。1949-1973年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任漁業技術專家和亞洲及遠東地區漁業養殖專家。他首次成功地解決了羅氏沼蝦人工育苗和養殖技術。

根據其傑出貢獻,1970、1972年先後獲泰國國立農科大學水產科學榮譽博士學位和新加坡大學理科榮譽博士學位。1973年9月和1976年6-11月先後擔任台灣農復會漁業組顧問。

1974-1976年,任美國華盛頓大學漁業學院客座教授。1974-1986年任美國邁阿密大學海洋及大氣學院名譽教授。

科研系統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海洋可捕資源評估與生態系統實驗室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海洋可捕資源評估與生態系統實驗室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海洋漁業資源研究機構和中國漁業聲學套用研究的發源地。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漁業資源評估及其漁業生物學基礎、種群動力學與資源補充機制、食物網與生態系統動力學、漁業資源增殖與生態安全、大海洋生態系健康與可持續開發管理和極地與遠洋漁業等,為基於生態系統的漁業管理、促進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和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本實驗室共有漁業資源、漁業聲學、生物環境、實驗生態等方面的科技人員17人,其中具高級職稱者9人,院士1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學科和重點研究領域首席科學家各1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6名,與多所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

承擔的主要課題有973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和面上項目、國家海洋勘測項目、科技部公益研究和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專項、農業部近海和遠洋漁業資源調查項目等。共獲得部級以上獎勵18項,其中國家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各2項。

海水養殖生態與容納量實驗室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黃海1號”中國對蝦
該室主要研究海水養殖容納量評估、海水健康養殖模式與技術、健康苗種繁育理論與技術工藝、水產藥理和海水養殖標準化技術。海水多元生態最佳化養殖模式與技術、海產品食品安全和海水養殖標準為該實驗室的特色研究方向。

近年來,通過承擔實施國家“973”、”863“、科技攻關、國際合作等重大項目以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建立了基於生態系統水平管理的海水多元生態最佳化養殖模式與技術;培育出了我國第一個人工選育的海水養殖新品種—“黃海1號”中國對蝦;突破了比目魚的高效集約化苗種培育、養殖關鍵技術等。以上科研成果推廣後獲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此外,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28項,為保障我國海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與技術支撐。

種質資源與工程育種實驗室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該實驗室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水產動物遺傳育種、水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保護。研究方向一:水產動物BLUP育種、細胞育種和分子輔助等育種技術研究,高產、抗逆、優質的優良品種培育;重點開展動物BLUP育種工藝、遺傳連鎖圖譜構建、功能基因的精確定位與克隆基因打靶等研究。研究方向二:重要生物的遺傳背景及遺傳多樣性調查,研究細胞精子胚胎及基因水平的種質資源的保存、保護技術,搭建種質資源保護的技術平台。學科建設:動物遺傳育種學、分子生物學和種質資源保護等;配備國家級中國對蝦遺傳育種中心1個、農業部水產種質與環境檢驗、檢測、監督中心1個;現有研究人員17人,其中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4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5人;設定遺傳育種博士後流動站1個。

開發系統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青島金海力水產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企業簡介:

本公司是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和黃海水產研究所於2002年3月聯合成立的高新技術水產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海洋水產良種的繁育、養成、水產飼料添加劑、預混料等產品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公司的重大技術來源於黃海水產研究所,同時作為黃海水產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和科研試驗基地,集產、學、研於一體。公司除自身研發外,還利用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相關科研成果進行產品的開發生產,產品品牌為“海力利海”,主要產品包括:對蝦、鱘魚、大菱鮃、牙鮃、半滑舌鰨專用配合飼料;大菱鮃、牙鮃、鱘魚顆粒膨化飼料;海參、鮑魚專用配合飼料,各種魚類微囊飼料,以及“海特維”特效海水魚類專用綜合營養劑;“海多力”特效魚類專用抗病促生長劑和水產飼料用魚油等產品。養殖品種包括:大菱鮃、海參、半滑舌鰨等珍貴海產品。

公司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2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8人,中級技術職稱4人。現有企業產品標準9個,申請專利4項,發表學術論文16篇。公司已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獲得全國飼料行業先進單位稱號,被認定為青島市高新技術企業,其公司生產的大菱鮃配合飼料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品。

科技成果

1992-2002年主要獲獎成果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