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簡稱生化與細胞所)成立於2000年5月,是由原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和原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整合而成,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成員單位之一。現任所長為李林研究員。

所況簡介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生化與細胞所是中國生命科學領域最具科研實力和影響力的國立研究機構之一。經歷半個世紀的風雨和幾代科學家的艱苦創業和奮鬥,研究所(它的前身)先後取得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卵母細胞的受精成熟和單性生殖、家魚的人工繁殖等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原創性成果,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技一等獎。不僅在國內享有崇高的科學和社會聲望,也為國際同行所矚目。

生化與細胞所定位於戰略性基礎研究,以著力解決和滿足應國家和社會重大需求而產生的重大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為主線,加強與提升面向世界最前沿的高水平的基礎研究。研究所不斷堅持“兩個面向”凝練科技創新目標,形成了目前依託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以蛋白質科學和表觀遺傳調控研究為核心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領域和以信號轉導和細胞活動分子網路研究為核心的細胞生物學領域。圍繞“創新藥物的新靶點與新機制、細胞的全能性與定向分化”兩大研究主線,生化與細胞所在“重大疾病相關的蛋白質複合物研究、遺傳不穩定性與衰老及腫瘤、重大疾病的細胞活動分子網路、幹細胞分化調控與組織工程、男性生殖發育及健康”等方面開展研究,力爭為國家人口與健康重大需求作出貢獻,並以原創性成果及高水平人才躋身國際知名研究機構之列。

生化與細胞所已主持國家科技部973計畫項目4項,主持課題22項;承擔863計畫項目20餘項,還承擔國家攀登計畫、基金重大、院重大等多項科研任務。自2001年所內科研人員在《Science》上發表重要學術論文開國內分子生物學領域之先以來,研究所相繼在Cell及其系列、Nature系列及其他影響因子10分以上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8篇,2006年發表學術論文篇均影響因子近5分,綜合實力和科學原創能力迅速提升。在2005年底2006年進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中,依託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均名列前茅。

生化與細胞所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創新人才隊伍,有600餘人從事科學研究。其中科技人員200餘人,在學研究生與博士後400人左右。隨著院創新人才戰略的實施和順利推進,研究所積極參與全球範圍內科技人才的競爭,廣納英才,走引進與培養並舉的“人才興所”之路。初步建成一支以朝氣蓬勃、銳意創新的中青年為主體,老中青相結合的學術帶頭人隊伍。50餘名研究組長中,現有兩院院士12人、973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8人、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16人、德國馬普青年科學家組長4人。研究所還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創新群體3個,中國科學院信號轉導海外創新團隊1個。

生化與細胞所歷來重視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與德國馬普學會共建馬普客座實驗室,與亞太分子生物學網路組織(A-IMBN)簽署Professorship合作協定並共建聯合實驗室,與7位海外華裔專家共建信號轉導研究中心。從初期“派出、來訪”等交流形式,逐漸轉向以“合作研究”為主,日益頻繁的對外合作交往,不僅開闊了國際視野,促進了學術水平提高,同時也大大提升了生化與細胞所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和聲望。

生化與細胞所負責編輯出版《CellResearch》(英文版)、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細胞生物學雜誌》《生命的化學》《實驗生物學報》等專業學術刊物,是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海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上海細胞生物學學會的掛靠單位。

具有輝煌歷史和優良傳統的生化與細胞所,正以嚴謹求實、團結拼搏、與時俱進的精神,在新時期辦院方針的指引下,求索創新,勇於攀登。為學術的長期繁榮、科學的昌明和人類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機構設定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研究特色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生化與細胞所定位於戰略性基礎研究,以著力解決和滿足應國家和社會重大需求而產生的重大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為主線,加強與提升面向世界最前沿的高水平的基礎研究。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在戰略性基礎研究的定位下,研究所不斷堅持“兩個面向”凝練科技創新目標:從合併初期生化所六大領域、細胞所五大領域入手,到依託四大國家及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的蛋白領域、細胞領域、核酸領域及生物技術領域,再到依託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蛋白質科學和表觀遺傳調控研究為核心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領域,依託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以細胞信號轉導和幹細胞生物學為核心的細胞生物學領域,生化與細胞所圍繞“創新藥物的新靶點與新機制、細胞的全能性與定向分化”兩大研究主線,在“重大疾病相關的蛋白質複合物研究、遺傳不穩定性與衰老及腫瘤、重大疾病的細胞活動分子網路、幹細胞分化調控與組織工程、生殖發育與男性生殖健康”等方面開展研究,力爭為國家人口與健康重大需求作出貢獻,並以原創性成果及高水平人才躋身國際知名研究機構之列。

科研項目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獲獎成果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授權專利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新藥證書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人才隊伍

生化與細胞所是中國生命科學領域最具實力的研究機構之一,有600餘人從事科學研究。其中:科研與技術人員200餘人,行政人員18人,研究生、博士後共約400人。

經過多年人才戰略的實施,生化與細胞所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以中青年為主、老中青結合的學術帶頭人隊伍,擁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專家,其中:兩院院士1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8人;“百人計畫”入選者17人;德國馬普青年科學家組長4人。

院士風采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信號轉導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信號轉導研究是對生物細胞利用細胞的“生物信號轉導網路”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的分子機理的研究。這個複雜的細胞信號網路猶如一個細胞的神經系統,控制著正常生物細胞的生長、分化和死亡。生物信號轉導的失控可導致許多人類疾病,如:心臟病老年痴呆糖尿病免疫紊亂、愛滋病及癌症等。因此,信號轉導研究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領域,它是現代生物學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對未來藥物開發具有重要意義。正是基於信號轉導研究的重要性和套用前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在中國科學院“創新團隊國際合作夥伴計畫”的支持下於2006年1月12日成立了“信號轉導研究中心”。

信號轉導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員來自於國內外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前沿,七位海外成員現分別供職於美國的大學及研究所;國內成員主要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及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國內外青年學者強強聯合結成一對一的合作夥伴關係,將就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開展實質性合作,如:共同招收研究生、共用實驗室資源、交流研究思路等,切實加強生化與細胞所在信號轉導領域的綜合力量。

信號轉導研究中心將納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的發展框架中,即“分子細胞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暨細胞信號轉導研究中心”。中心將通過加強研究平台建設,吸引更多拔尖人才在國內開展信號轉導研究,培養高質量的研究生人才,形成一支國際水平的信號轉導研究的學術帶頭人隊伍,使生化與細胞所成為國際細胞信號轉導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原名為中國生物化學會)是從中國生理學會分離出來,1979年5月成立,1993年10月經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批准更名為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其宗旨是,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普及科學技術知識,促進科技成果的套用,以及進行民間國際科技合作、協助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制定相關學科領域的發展規劃、編輯和出版本學科領域相關期刊。其在中國科協的領導下,與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盟、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分子生物學家聯合會以及各省、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有著密切的業務和學術交往。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現有會員約8036人、團體會員25個。學會下設工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農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中醫藥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海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臨床套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6個分會和多肽專業委員會、蛋白質專業委員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脂蛋白專業委員會,酶學專業委員會、天然毒素專業委員會(籌)、糖複合物專業委員會、基因與基因組專業委員會、核糖核酸(RNA)專業委員會、分子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籌)、表觀遺傳學專業委員會(籌)11個專業委員會。分會和專業委員會定期組織學術交流,每四年進行換屆。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分別於1979年、1983年加入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盟(TheInterationalUnionof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IUBMB)和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分子生物學家聯合會(TheFederationAsianandOceanianBiochemistsandMolecularBiologists,FAOBMB),成為團體會員。

《生命的化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生命的化學》是中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會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期刊(雙月刊)。辦刊的宗旨是反映當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狀況、研究動態、介紹有關的研究技術,以及幫助科研工作者交流思想和為學術組織溝通活動信息。辦刊的方針是提高與普及兼顧,重點刊登綜述性、進展性的文章,同時也旁及技術和方法、書評、會議報導等內容。

本刊的讀者對象是廣大會員以及從事與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有關研究和套用的科技工作者(包括醫藥工作者)、大專院校生物系和化學系的師生等。本刊以投稿和約稿並重,除接受來稿外,還邀請國內外有關專家為其領域的進展撰寫綜述,並針對國內外生命科學的動態及時組織專題介紹和評述。

《生命的化學》編輯部力爭把該刊辦成國內一流的生命科學綜述性學術期刊,成為“我國廣大生物化學工作者認識世界的視窗”(鄒承魯院士為本刊的題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