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北虹高級中學

上海市北虹高級中學

上海市北虹高級中學前身是由法國天主教帕修歐神父於1874年創辦的聖芳濟學院,1884年5月聖芳濟學院遷至虹口新址,2003年改名為“北虹高級中學”。學校歷史悠久,環境優雅,師資力量雄厚。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北虹高級中學是上海市虹口區的一所重點中學,歷年來被評為區文

上海市北虹高級中學上海市北虹高級中學

明單位,科技特色學校,學生行為規範示範學校,市藝術教育先進集體,市課程改革試點基地。

歷史沿革

它的前身是由法國天主教帕修歐神父(Rev.Father.Bassuia

上海市北虹高級中學圖片上海市北虹高級中學圖片

u)於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創辦的聖芳濟學院(St.Francis Xavier's College)。

1987年北虹被列為虹口區重點中學;1991年,被選為上海市首輪“課程教材改革”試驗學校;1998年被確定為上海市第二輪課程改革科研基地學校;2003年改名為“北虹高級中學”。

1884年5月聖芳濟學院遷至虹口新址,即今北虹高級中學校址。

歷史篇

古老大鐘深情敘說

1874年9月21日,聖芳濟學院在公館馬路孟斗班路口(今金陵東路四川南路)正式成立。1882年,教會在南潯路的虹口天主堂(聖心堂)對面建新校舍,當年11月

上海市北虹高級中學上海市北虹高級中學

奠基,歷時三年竣工。主建築為法式四層洋樓一幢,前後有大小操場各一個。1884年,上海道道台邵友濂特地贈給聖芳濟學院一組大型建築鍾,安置於新建大樓的三角屋頂上。是年6月,建校十周年大慶時,學院遷入南潯路新址(即今日北虹高級中學)。因該校收費昂貴,早期入學的中國學生,大多是家境比較富裕的官宦子弟。

聖芳濟學院所設課程有英語、法語、拉丁語、數學、漢語、音樂等,高級班還設有哲學、希臘語等課程。聖芳濟學院對學生的教育與管理非常嚴格,學生考試如有一門主課不及格就要留級。對所延聘的教師要求更非比尋常。每次延聘的新教師上課時,校長必先在教室門外聽課,一旦發現授課有誤或者不能控制課堂紀律,就會毫不留情地請他另謀高就。1905年,校方首次派遣學生四人參加英國劍橋大學公開考試,即有三人獲合格文憑。其後每年均有學生參加該項考試,合格率逐年增高,“且多為奪得優異學分者”。訊息傳出,當年眾多學子無不以能進聖芳濟學院深造為榮。

在北虹高級中學採訪,有一本1934年印製的《聖芳濟學院六十周年紀念特刊》特別令人注目。這是一位老校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無意中購得散落在民間的這本紀念冊而獻給母校保存的。在這本紀念特刊上,當年已九十六歲的中國教育界泰斗馬相伯為紀念特刊題寫刊名;國民政府財政部長、該校董事長宋子文為該紀念冊的題詞:“樂育菁莪”;另外,上海市市長吳鐵城、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等知名人士也都題了詞,足見盛況非同一般。

1953年8月16日,南潯路聖芳濟原校舊址正式易名為北虹中學。首任校長為鄭鳳章先生。上世紀50年代,“北虹”地處三角地菜場附近,非常難找,但附近居民會用手一指遠處說:“那屋頂上有大鐘的就是。”原來附近居民都已經把聖芳濟學院屋頂上的大鐘,當作海關大鐘一樣的標誌。

這座古老大鐘說來有些來歷,它是當年清政府上海道道台從國外進口,作為特殊禮物送給聖芳濟學院的。大鐘裝置於南大樓四樓的西南部位,歷經七八十年風雨滄桑走時依然非常精確,每年誤差不到三分鐘。它的鐘面在四樓,可鐘擺一直下垂到三樓教室。每周由學校老員工開發條一次,附近教室都可以聽到不時傳來的輕微的齒輪轉動的響聲。它像一隻巨大的眼睛,俯視著大操場,見證並記錄著從“聖芳濟”到“北虹”的風風雨雨。

在大鐘下,“北虹”學生迎回了從全市學生文藝會演中獲獎的“北虹民樂團”,迎回了在航海模型比賽中奪標的“北虹航模隊”;在大鐘下,“北虹”送走了以優異成績考上清華、北大、科大、復旦、交大等名牌大學的同學,送走了提前畢業被保送到軍事院校學習的優秀生,還送走了飄洋過海的負笈弟子……

十年動亂,大鐘零件散落一地,終因年久失修不走了。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北虹的復興,一座與過去大鐘同樣規模的電子鐘重新安裝在原大鐘的位置。大鐘記錄著“北虹”(聖芳濟)振興教育年代飛速前進的歷程,日夜關注著“北虹”更加美好的明天。

當代特色教育篇

航模造就世界冠軍藝術催生名導名演

作為一所已有130年歷史的名校,北虹的教育凸顯憂患、樂道、和合、人本的四大特徵,蘊涵奮發進取,自強不息,追求自己理想價值實現的篤行精神,形成和薈萃自己的教育特色,藝術、航模正是其中兩大亮點。校長陳金泉自豪地介紹說:“一百多年來,該校人才輩出,而融中西文化於一體是這所學校的一個重要特色。在學校藝術氛圍的薰陶下,陳蓉孫儷、馬伊俐、董蓉蓉等一批藝術人才已在影視舞台上嶄露頭角。聖芳濟師生半個多世紀前精心設計製作的航模,也深深地影響著新生的一代,造就了如戚德星、姚振中、周學勤這樣的航空、航海模型的運動健將和世界冠軍。多少年來,學校航模指導老師朱國勤和朱枚候老師一起帶領著一批航模製作的愛好者勤奮鑽研,培養出了一批航模冠軍。世界航模協會主席弗蘭克先生對北虹的航模傳統也盛讚不已。”

“北虹”學子對母校魅力的感受

採訪中,我們採擷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不同時期“北虹”學子對母校魅力的感受。

“北虹”老校友、著名導演鄭洞天:“記得我們進北虹的時候,學校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年級越低,教室就離四樓頂上的大鐘越遠。國中時,我們只有在操場上仰望大鐘的資格,我們是那樣羨慕在大鐘旁邊踩得樓道地板咚咚作響的‘大哥哥大姐姐’。慢慢地,我們也往上升了,教室的上升仿佛和作為北虹的主人的地位上升同步,直到有一天升到了四樓,搬進了緊挨著大鐘的教室,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驕傲和興奮。雖然,頂著洋鐵皮的樓頂,冬天涼、夏天熱;上課的時候,一板之隔的大鐘機器還不時傳來響聲;但這些絲毫消除不了我們的自豪感,因為我們終於有了這一天——我們是用了六年時間才真正體味了‘終於’這兩個字。今天想起來,這一切顯得那么幼稚、那么可笑。但是母校的魅力,母校在我們心裡的神聖感,又似乎凝聚在關於大鐘的記憶中。”

現在北大就讀、2002屆校友葉盛雯:記得在大一的時候,我有一門專業課《藝術概論》,課上有一段內容是專門講述世界名畫的,“北虹”始終堅持開設美術課和音樂課,教授提到那些名家名作幾乎都在我們的美術課本中出現過,因此在課堂上,我結合高中學習的美術基本理論,提出了自己的鑑賞視角和感受,受到大學老師好評;另外在我國中時的“北虹之春”藝術節上,有一個小提琴手令我印象深刻,他演奏技巧嫻熟,琴聲如泣如訴,感人至深,在主持人的介紹下,我知道他拉的是維尼亞夫斯基的《傳奇曲》,就是這樣一個契機,讓我迷上了維尼亞夫斯基,愛上了古典音樂……

上海音樂文學學會秘書長、1959屆高中校友賈立夫:我畢業後進大學學中文,以及後來從事文學創作,都與在北虹辦周報密切相關。周報是很多學生揮筆馳騁的處女地。不少學生把它當作“第二課堂”,從而寫作不輟,精益求精,從此愛上了文學,同文字結下了不解之緣。若干年以後,他們中有的成為頗有造詣的語文教師,有的當上了戲劇學院教授,有的成了著名導演,有的成了資深編輯。即使有的畢業後考上理工科專業,他們也不會忘記這段濃濃的寫作情結。

上海廣播電台新聞部記者、1982屆畢業生徐磊:我在北虹讀書的日子裡,對我影響最大的有兩位老師,一位是教數學的,他的講課永遠是邏輯分明、條理清晰;就連頭髮也永遠整齊地分梳在他那高高的額頭上。背頭長髮,摺扇長衫,風度翩翩,文采飄逸。只要上課鈴一響,他會分毫不差地站在講台前,下課鈴一響,像一陣風似地飄出教室,從不遲到早退。還有一位是教語文老師,她知識淵博,出口成章,我很喜歡聽她講課,中國古典文學、詩詞歌賦被她講解得極富詩情畫意。從此我們知道了詩經、樂府、唐詩、宋詞、三言、二拍、西廂、紅樓,並且樂在其中,愉悅暢遊。

“雙語教學”出奇招

近年,北虹高級中學在借鑑傳統方面多有探求,在化學、數學、物理學、計算機學等學科中開設了“雙語教學研究、實驗班”,並依託香港聖芳濟,成功解決了雙語教學中“教材、教師培訓、教法”三大瓶頸問題,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和水平。

說到雙語教學,過去“聖芳濟”學生英語的功底相當深厚。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打開國門,融入世界。當今的中國,正在走向世界,而世界也需要中國,特別是為早日跨入國際一流大都市的行列,上海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接納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人們,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科學、貿易等各個方面的廣泛交流,人際之間的溝通交流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語言。“北虹”意識到這個戰略意義,開始揚自己所長,探索“雙語教學”新途徑。

雙語教學實驗,師資是關鍵

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相當高,要求教師既要有過硬的英語功底,又要有紮實的學科知識,能用通順流暢的英語講授專業知識,解析專業辭彙。引進外籍教師進行雙語教學是解決雙語教學師資的一種很好途徑。但由於目前中國中國小普遍面臨著教育經費不足的尷尬局面,大規模引進外籍教師的可行性不大。所以在雙語教學的師資上,“北虹”採取了立足本校、自主培養的方式。比如,學校承擔化學雙語教學實驗任務的徐國剛老師是華東師大化學專業的碩士,化學功底紮實,英文也相當出色。1999年學校引進他之後,首先安排他進行了兩年的英語教學實踐,因為雙語教學中多了一道語言的障礙,教師運用外語的能力至關重要。兩年的英語教學為他從事化學雙語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近兩年,學校又引進了一批青年教師,作為雙語教學的師資進行培訓。

為了確保課程實施與教學的有效進行,學校便成立了由校長親自負責的雙語教學實驗領導小組和由英語、化學教研組組長及嘗試“雙語”教學的老師組成的雙語教學研究小組,深入研究雙語教學的實施計畫和教學內容,使雙語教學成為了一門跨學科的新型課程。在率先實施化學學科雙語教學實驗中,學校還經常組織英語基礎較好的化學教師和化學基礎較好的英語教師、雙語教師一起備課、聽課、評課,幫助雙語教師儘快提高教學能力。近年,學校正積極準備與國外學校建立友好學校,以拓寬國際交流的渠道。完全用英語授課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學科學帶來了一定難度。為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學校提出了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急功近利,急於求成。

著眼於對未來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培養

當然,雙語教學是一種手段,關鍵是著眼於對未來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即一是要永遠充滿獲取新知識的渴望,並善於獲取知識,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二是要有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三是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在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中,涌動著強烈的創造欲望和激情;四是要有科學研究的素質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五是要有腳踏實地、不畏艱難、勇於攀登的精神和嚴謹的學風。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創新意識的培養要從小抓起,而人才素質和創造能力培養在高中階段極為重要。這是“北虹”教育實踐給我們的又一個重要啟示。

海外校友篇

濃濃情結系母校

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播與傳承,更是人格力量的強化和砥礪。說到這方面,居住在我國台灣的一位“北虹”老校友意味深長地回味道:“堂堂正正做一個中國人,使我們過早地建樹起了最高的人生追求,比如學習書法,橫要平,豎要直,這就是我們對於中國字和對於中國人的最初啟蒙。那時我很小,我是站在小凳兒上,才能把手臂抬到書案上握筆寫字的,字寫得不像個樣子,但我心裡非常驕傲,因為我知道,我在寫中國字,我是一個中國人……就是在那過高的書案旁邊,我們開始學習進入人生,以人的尊嚴,以人的正直,開始了我們的人生之路。”受教於“北虹”(聖芳濟),不僅有中國學子,而且還有許多外籍學生,如美國洛杉磯知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馬里奧·摩沙得就出生在上海,早年就讀於“聖芳濟”。又如埃德慕·奧拉森,這位挪威船長之子於1940年被“聖芳濟”錄取,開始寄宿讀書生涯。也許在中國生活過,他們對中國文化有一股濃濃的情愫。

現任北虹高級中學校友會名譽會長的香港著名實業家、香港四海地產證券有限公司主席何鴻章先生(他的英文名為埃瑞克·何東EricHotung),是一位典型的英國紳士。何先生的家族有著特殊的中國情結。在家族的影響下,何先生從小就熱愛中國,熱愛上海。當年,何先生的父親何世儉將他送入“聖芳濟”求學。何先生在這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不僅增長了學識與才幹,還與中國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何鴻章先生曾出巨資捐贈上海博物館。一次,香港拍賣中國珍貴文物——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吳王夫差?。何先生以150萬美元的高價拍下後,無償地捐獻給了上海博物館。在捐贈儀式上,面對眾多媒體,何先生說:“我認為,是中國的東西,就應該屬於中國,吳王夫差?應該物歸原主。要是這件東西被外國人買去,就將永遠流失在海外了。”為表彰和紀念何先生的功德,上海博物館專辟了“鴻章館”。何鴻章先生先後受到過鄧小平葉劍英江澤民朱鎔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里根布希柯林頓等美國總統也都曾接見過他。近年來,何先生幾乎每年都要回一次母校。在學校130周年校慶即將到來的時候,何鴻章校友又將返回母校,並將在校慶的慶典上發表熱情的演講。

老校友回校參觀

改革開放後,許多海外的“聖芳濟”老校友相繼回北虹高級中學參觀訪問,重溫自己當年在聖芳濟求學時的點點滴滴。他們為母校的發展變化興奮不已。他們之中,有在母校設立陶氏獎學基金的美國陶氏化學公司太平洋地區經理施利華先生、美籍教授伯龍先生、義大利羅馬旅遊公司經理簡百圖先生、澳大利亞墨爾本猶太人博物館館長薩姆先生等。早年畢業於“聖芳濟”學院的美籍校友戴尼斯·艾洛松先生因商務需要常來上海,為促進文化交流,增進互相理解和信任,他還特意召集了當年聖芳濟學院的二十多位外國籍老校友來到北虹重聚。這一批老校友曾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其中4人是大公司或集團的總裁,還有一人為前加拿大議員。弗蘭克·阿達·考斯達(Frank.R.DaCosta)先生曾任芝加哥零售協會主席,為美國零售業三大巨頭之一。1947年畢業於聖芳濟學院的亨利·奧來森(Harry.Olauzen)先生,1996年曾作為加拿大議會成員訪問過中國。卡洛斯·德·考斯達(Carlos.Da.Costa)創辦的倉儲及貨運公司--克朗跨國公司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信譽。

未來篇

續寫新輝煌

在“北虹”建校130周年之際,原國家電信部副部長、國家郵政局局長、北虹老校友劉立清在他的賀信中說:“上海市北虹高級中學(前聖芳濟學院)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學校,一百多年來為中華民族培育了大量的人才。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始終不渝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培養社會主義的新型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一批治學嚴謹、作風樸實、學術高明的教師隊伍保證了學校的教學質量的高水平,不僅成為上海市享有盛名的學校,而且在全國也是歷史悠久的名校之一。特別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學校各方面的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發展,教育思想更加超前,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學設備更加現代,面貌更加煥然一新,為創造一流的教育,培養一流的人才,建設一流的學校不斷努力奮進。”

時刻準備著

這是對北虹中肯的評價,更是有力的鞭策。榮譽證明過去,創造屬於未來。為此,“北虹”在思索:新世紀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正在對中國教育產生重要影響,我們如何在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教育傳統的同時,以更加開闊的胸襟和視野面向世界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經驗,創造出真正屬於國際一流水平的教育,這將是21世紀中國教育的重要課題。為此,“北虹”正在努力,時刻準備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