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

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

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創建於1914年,前身為灌雲縣第一高等國小,後在其基礎上建立灌雲縣立初級中學,1958年秋學校改建為完全中學,更名為灌雲縣板浦中學。是一所具有近百年歷史的江蘇名校,1992年被確定為江蘇省名中學,1997年被評定為江蘇省重點中學,2008晉升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校園環境優美,景色怡人,文化底蘊深厚,設施先進,2011年高標準通過省教育現代化驗收。 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5萬多名各級各類優秀人才,學校曾榮膺江蘇省人民政府嘉獎,先後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江蘇省文教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江蘇省綠色學校等。受市、區表彰百餘項。 學校教師被評為“連雲港市優秀教師群體”。

基本信息

辦學條件

校園一角 校園一角

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是一所具有近百年歷史的江蘇名校,2007年被評定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學校占地164.5餘畝,建築面積62696平方米,綠化面積18840平方米,學校固定教學辦公設備固定總資產額1155.1萬元。校園環境優美,景色怡人,文化底蘊深厚,設施先進,2011年高標準通過省教育現代化驗收。

學校在近百年辦學歷程中,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5萬多名各級各類優秀人才,學校曾榮膺江蘇省人民政府嘉獎,先後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江蘇省文教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江蘇省綠色學校等。受市、區表彰百餘項。

近年來,學校踐行“文化化人”的辦學理念,高舉科研大旗,打造高效課堂,培育藝體特色,全面提升辦學層次。2008年、2009年、2010年連續三年獲教學質量獎。“十一五”期間承擔國家、省、市級課題研究46項。2011年我校被市局評為“‘十一五’教科研先進單位 ”, 一批骨幹教師被評聘為“2011年度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高三學科專家組成員、連雲港市教科研專家庫成員。 學校田徑隊參加省、市賽多次奪冠,連續16次獲縣、區賽冠軍。校籃球隊3奪省賽奪冠。 學校每年都為省隊等輸送了多名優秀運動員。由於我校體育的巨大影響力,2011年8月我校成功舉辦了江蘇省第十六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這是全省中學生運動會首次在蘇北舉行。音樂、美術特色教育在全市獨樹一幟,在省市屢獲殊榮。

校史沿革

敦善書院至第一高小時期

(1837年-1924年)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淮北鹽運使司海州分司童濂於板浦后街創建敦善書院。書院名取自陶淵明《彭澤集》中“匪道何依,匪善奚敦”句。童親訂條規,並捐書1300卷作書院藏書,又於書院東隅開闢射圃,書院成為海州文游勝地。清末民初灌雲名士邵冶田、陳百川、張偉如、吳翔甫、章倫清皆出身於此。清末廢科舉興學堂,在此背景下,地方一些開明紳士踴躍興學,將書院改為學堂。

校徽 校徽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敦善書院改名為“北鹺中學堂”。

1914年(民國3年)撤州建縣,縣治所板浦。灌雲縣第一高等國小在板浦大寺巷國清禪寺原址上創立。

1924年(民國13年)經省批准,在灌雲縣第一高小的基礎上創建了灌雲縣立初級中學


灌雲縣立初級中學時期

(1924年-1948年)

1924年(民國13年),灌雲縣教育局就“一高”校址建立灌雲縣立初級中學,簡稱“灌中”,即今板中。首任校長汪寶鹹,教導主任方楚湘。時只設初一一個班,學生40餘人。校舍為國清禪寺即大寺佛殿三進及東西廊房共20餘間。

1933年(民國22年)唐秉禮繼任校長。 “一二·八”事變爆發後,灌中師生除向蔡廷鍇將軍率領的十九路軍奮戰抗敵的將士致電慰問以示聲援外,還組織募捐隊,沿大街小巷開展募捐活動。學生愛國行動深受人民民眾的支持。

解放初期(50年代初)校徽 解放初期(50年代初)校徽

1938年(民國27年)農曆四月十一日,板浦淪陷,學校先借善後河南張莊上課,後遷至龍王盪許大興莊上課。師生在國破家亡之際,義憤填膺,常常夜不能寐,經常高唱抗戰歌曲以抒發內心悲憤之情,有的人甚至痛哭失聲,聞之令人心碎。日偽頻頻掃蕩,國民黨縣政府撤銷教育局,改為督學室,實際上形成無政府狀態,學校因無法堅持而停辦。

1947年(民國36年)1月,該校併入“淮海三中”北撤山東,與淮海區其他中學師範合併,命名為“聯合中學”。4月20日下午課後,學校從板浦場遷回原校址國清禪寺,當時學生張立人《還校記》描寫:“還校的時候,前面是校旗,軍樂齊奏;街上擠滿了觀眾。”

1948年,(民國37年)春,北撤教員、學生歸來。灌雲解放區文教科長李蔭生、副科長孫荻秋、督學茆燕賓等動員教員歸隊,恢復縣立初級中學。6月23日,灌雲縣人民政府從楊集遷駐伊山。

蘇北灌雲縣初級中學時期

(1948年-1953年)

1948年11月灌雲縣城板浦解放,李蔭生、朱克、茆燕賓等進城接收中國小。根據蘇北行署指示,我校更名為“蘇北灌雲縣初級中學”,孫佳訊被任命為校長,朱仲琴為副校長。

1950年12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參戰後,全縣師生開展宣傳和捐獻活動。我校學生踴躍報名參加軍事幹校,先後有學生20餘人參加軍事幹校。

1952年9月,學校由國中兩軌向四軌過渡,學校發展為12個班級,500餘名學生,40餘名教職工。學校開始建立起教學常規,加強教師業務學習,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本年度,教育部頒發各科教學大綱與教材教學計畫,中學教學秩序逐步納入正軌。

灌雲縣板浦初級中學時期

(1953年-1958年)

1953年暑後,因縣政府在大伊山新建“灌雲縣中”,校更名為“灌雲縣板浦中學”,規模有所擴大,新建一批校舍。孫荻秋繼任校長。

學校印編教材 學校印編教材

1954年年初,學校組織教師學習《普希金演講錄》和《凱洛夫教育學》,開始在課堂上按“組織教學、檢查複習、講授新課、複習鞏固、布置作業”五大環節進行教學,並將百分制記分法改為五級制記分法,但學校招生考試仍沿用百分制。同年,校女籃參加淮陰地區籃球比賽獲第一名,女籃隊員武心慈發揮出色,奧畢業後被“八一隊”選用,後成為“八一女籃”主教練。時孫士明始任校黨支部書記,直至1956年。

1955年,我校教師參加縣集中學習,並批判俞平伯、胡風的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秋,學校擴大為國中五軌,設15個班,有學生700餘人。拆除國清禪寺第三進大殿,改建大會堂一座,新建平房教室7口。

1956年,蔣政治任校黨支部書記。本年度馬德駿被評為江蘇省中、初等學校優秀教師,受省政府表彰

1958年5月3日,教師、學生開始學習拼音字母。上半年,學校開始貫徹執行“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學校增設勞動課為正常課程,每周每班4節以上,並提倡師生走出課堂,搞義務勞動,由於停課勞動,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灌雲縣板浦中學時期

(普通高中)( 1958年-1978年)

1958年,學校改建為完全中學更名為“灌雲縣板浦中學”,規模擴大為18個班,國中五軌15個班,高中三軌3個班。是年,馮家鵬任校黨支部副書記,主持工作,校長孫荻秋因病在家休養,陳泰章為教導處副主任。

1959年,春,學校管理體制發生變動,由原來的文教局任命學校領導幹部變為由縣委任命我校校長、書記。茆燕賓被任命為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湯奎駒為總務主任。

1960年,學校建制擴大為24個班,其中國中5軌15個班,高中3軌9個班,有學生1200餘人,教職工90餘人。教導主任馮家鵬,總務主任湯奎駒調出,縣增派侯秀松為副校長,李懷亞為黨支部副書記,程立範為總務主任。學校認真貫徹上級通知精神,保證學生每天上課時間不超過8小時(包括自習和勞動時間)保證學生睡眠時間不少於8小時。學校開展“教育革命”,勞動時間增加,學科課程減少。學校普遍開展“訪三老”(老貧農、老工人、老革命)、“講三史”(家史、校史、社會史),憶苦思甜、訪貧問苦等階級教育。在教師和學生中開始學習毛澤東著作。

1962年,縣政府將停辦的原灌雲速成師範的房屋劃歸板中所有,我校與地方政府協商,將此房與國清禪寺東邊部分民房調換,拆除後闢為東操場,其餘作擴建校舍之用,並關閉原有校門,面向新民路新建校門,先後新建了一批教室、辦公室和教工宿舍。是年,學校由原來的五級記分法改為百分制記分法。在此期間,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狠抓升學率不動搖。同時掀起民眾性體育活動熱潮,許多學生達到“勞衛制”鍛鍊標準。桌球活動開展十分活躍,在淮陰地區桌球比賽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曾被譽為“桌球之校”,為日後被確定為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65年,學校組織教師學習毛主席“七·三指示”即“學生負擔過重,影響健康,學了也無用、建議從一切活動總量中刪掉三分之一”。學校採取措施、減輕學生負擔,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11月,學校掀起向王傑同志學習的高潮。是年學校領導幹部調整,茆燕賓調入灌中,蔣仁任我校副校長,侯秀松任黨支部書記副校長。

1967年 1月,在上海造反派“一月風暴”的影響下,學校紅衛兵組織奪了學校黨、政、財權,民眾組織取代了學校黨支部、校務委員會,校園內貼滿大字報,學校領導人被批鬥。學校開始軍訓。 2、3月,根據中央批示精神,學校開始“複課鬧革命”,以學習毛主席著作、語錄和詩詞為主要課程。 4月,學校民眾組織因在罷官奪權問題上產生分歧,發生分裂、逐步形成對立的兩派,與社會上派性組織聯繫,開始派性摩擦,甚至多次發生武鬥事件。

60年代學校校門 60年代學校校門

1969年5月,學校貫徹落實《農村中國小教育大綱》廢除考試、留級等制度,聘請貧下中農、革命幹部和民兵代表做兼職教師,師資隊伍質量不齊,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1972年 縣招生領導小組成立、開始推薦工農兵學員上大專院校。學校課程設定:除政治外,代數、幾何合為一本,統稱“數學”,取消動植物和生物、衛生課,設農業知識課,物理化學合為工業基礎課,外語科時停時開,俄語改英語,體育課稱軍體課,音樂課稱革命文藝課,史地課取消,語文政治仍以學習毛主席語錄、詩詞為主,兼以搞社會調查,理科偏重農村實用技術。該年,我校學生運動員程長江被輸送到省體工隊。 是年,何文光調任校革會副主任。

1974年年初,下發(1974年)5號檔案及“四人幫”編寫的《河南省唐縣馬振扶公社中學情況簡報》,全校師生開展學習討論,聯繫實際開展大批判,揭露“修正主義路線”、“回潮”、“復辟”。教師不敢抓文化課學習。1月18日,中央將北大、清華“大批判組”選編的《林彪與孔孟之道》轉發全國,學校掀起“批林批孔”、批“師道尊嚴”的熱潮。

1978年7月,在全縣中國小田徑運動會上,學校田徑隊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6月,學校撤銷紅衛兵組織,國中成立少年先鋒隊組織。是年秋,淮陰地區文科教學工作會議在我校召開,總結表揚我校高中文科教學經驗。

灌雲縣板浦中學

淮陰地區重點中學)時期(1978年-1983年)

1979年3月23日,我校被確立定為淮陰地區重點中學。全校師生大討論,大總結,決定將“勤奮、求實、團結、上進”八個字明確地定為學校校風。

1980年,4月,學校因各項工作成績突出,被評為省文教先進單位,受江蘇省人民政府嘉獎。校長茆燕賓同志出席了省先進代表大會,領回嘉獎令。5月,學校獲得全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中學組團體總分第二名。

1981年,校桌球隊參加淮陰地區桌球賽獲女子組第一名,男子組第二名。

1983年,校田徑隊與縣運動員混合編隊參加市十七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獲青年組、少年甲組冠軍,少年乙組第三名。

灌雲縣板浦中學時期

(連雲港市重點中學)時期 1983年-1996年)

1983年1月18日,江蘇省全省實行“市管縣”新體制,灌雲縣劃歸連雲港市管轄。

1984年5月,校籃球隊參加縣中學生比賽獲得完中組男子第二名。6月,時恆彩、汪啟真老師教案獲得全市優秀教案評比一等獎。7月,許曼芝老師被市教育局評為優秀班主任。

1985年,11月20日,學校被評為“江蘇省體育傳統學校先進集體”,受省體委、省教委表彰。12月5日,學校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是月,學校被市體委確定為市田徑傳統項目學校。同時被校團委被市團委授予“先進團組織”稱號

1987年,6月,在縣中國小田徑運動會上,我校少年乙組獲團體總分第一名。獲得少年甲組第一名,校運動隊獲得精神文明獎。12月,王明發被評為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工作者,受省體委、省教委表彰,又被評為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優秀工作者,受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表彰。

1989年,板浦中學校友聯誼會設立獎學金基金會,在校友聯誼會常委會領導下,推選茆燕賓、吳中成、汪啟棟、王銘韜、程忠民、祝潤之、王洪順、陳拙、孫志俊9人組成獎學金基金管理小組,獎學金用於獎勵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和學習優秀的學生。5月,在縣中國小田徑運動會上,校田徑隊獲得冠軍並獲得道德風尚獎。

1990年,在縣中學生籃球比賽中,我校籃球隊獲得國中組第一名。7月,時恆彩被評為“江蘇省優秀體育教師”,受省教育廳、省體委表彰。10月,在縣中學生籃球比賽中,我校女子籃球隊獲得高中組第一名。

1991年,5月,學校運動隊參加縣中國小田徑比賽,獲得完中組第一名。周琴輔導學生參加全市鄉土知識競賽,獲得市團體總分第一名。6月,校田徑隊在全市體育傳統學校田徑比賽中,獲得女子組第一名。

1992年,學校田徑隊參加在揚州舉行的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獲得女子組第五名。5月,校運動隊參加縣中國小田徑運動會,獲得完中組第一名。本月,校籃球隊參加省中學生籃球比賽,獲得第三名。

田徑場和體育館 田徑場和體育館

1993年,7月,學校被評為連雲港市德育先進學校。11月,校田徑隊參加市第26屆中國小田徑運動會獲得少年乙組第一名,獲得少年甲組第一名。

1995年,4月,日本界市中學生友好訪華團來我校訪問,參觀了我校校史展覽室。日本界市男子籃球聯隊與我校男籃舉行友誼賽,我校男籃獲勝。7月20日,校男籃參加省中學生籃球賽,獲第三名。我校領隊為華養浩、時恆彩,教練為丁宏。

1996年,12月,我校被評為連雲港市中學課餘體育訓練先進集體,市教委、市體委授獎匾。本月,我校被省體委、省教委確定為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並授銅牌。

1997年,3月,江蘇省教委下文,批准我校為江蘇省第二批合格重點高中。9月,連雲港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在東海縣中舉行,我校田徑隊參賽,獲少年甲組第二名。

1998年,5月21日,連雲港市十佳校園驗收組來我校驗收。我校順利通過驗收評估,獲“連雲港市十佳校園”銅牌一面。8月7日我校田徑隊在。江蘇省(蘇北片)第三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中獲甲組第三名、乙組第六名。

2000年,8月,校男籃在南京九中參加省中學生籃球比賽,獲第四名,教練員為丁宏。我校田徑隊在蘇北片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中獲乙組第二名,甲組第八名,10月,連雲港市第十二屆運動會在市體校舉行,我校田徑隊獲中國小部田徑國中組第一名。

2001年,10月,連雲港市“中國人壽保險杯”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在東方中學舉行,我校高中部田徑隊獲省重點中學B組第一名,國中部田徑隊獲重點中學國中部第二名。

灌雲縣板浦中學時期

(省三星級高中)時期(2003年-2008年)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云為板中題詞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云為板中題詞

2003年3月,經過江蘇省教育廳評估驗收合格,我校專為“三星級高中”。

2004年4月28、29日,我校隆重舉行建校80周年慶典活動,各界校友,省市縣領導千人出席。

2007年10月8日,江蘇省教育廳評估院四星級學級驗收專家組對我校進行了持續2年的評估驗收。

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時期

(省四星級高中)時期(2008年-至今

2008年學校晉升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同時,經過江蘇省江蘇省教育廳批准,學校更名為“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

2010年,中共連雲港市板浦高級中學工作委員會成立,劉立春任黨工委書記。7月,我校獲得江蘇省第十六屆田徑運動會(蘇北片)的承辦權。是年,我校榮獲“江蘇省文明單位”,“市教學質量獎”“市文明單位”“市平安校園”“市教育現代化先進集體”等14項省市區級表彰。

2011年,江蘇省第十六屆田徑運動會(蘇北片)在我校舉行,我校獲得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

2012年,學校積極開拓國際視野,開設”日語國際班“,2013年首屆畢業生以及全部東渡日本留學。

2013年,以中共十八大代表、啟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特級教師、啟東中學校長王生為為組長的江蘇省星級普通高中覆核專家組我校進行了四星複審,專家組一行對我校取得的成績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歷任校長

姓名職務名稱校名時間
汪寶鹹校長灌雲縣立初級中學1924年
袁悅安校長灌雲縣立初級中學1928年
張汝芳校長灌雲縣立初級中學1931年
唐晉如校長灌雲縣立初級中學1942年
張景嶼校長灌雲縣立初級中學1943年
孫佳訊校長灌雲縣立初級中學1945年
朱仲琴代校長灌雲縣立初級中學1946年
孫佳訊校長蘇北灌雲縣立初級中學1948年
吳逸雲校長蘇北灌雲縣立初級中學1950年
朱 克校長蘇北灌雲縣立初級中學1952年
孫荻秋校長蘇北灌雲縣立初級中學1953年
馮家鵬副書記主持工作灌雲縣板浦中學1958年
茆燕賓校長灌雲縣板浦中學1959年
馮 光籌委會主任灌雲縣板浦中學1966年
朱漢萍革委會主任灌雲縣板浦中學1967年
唐 乾革委會主任灌雲縣板浦中學1974年
茆燕賓革委會主任灌雲縣板浦中學1977年
潘延年校長灌雲縣板浦中學1983年
王銘韜校長灌雲縣板浦中學1987年
祝景祥校長灌雲縣板浦中學1990年
孟慶禮校長灌雲縣板浦中學1993年
田學金校長灌雲縣板浦中學2001年
劉立春校長灌雲縣板浦中學2005年
劉立春校長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2008年
李大波校長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2012年

設施規模

電子化教育設備

擁有計算機(網路)機房7個,學生專用電腦430台。學校擁有覆蓋全校的校園網路,主幹網路為千兆,100M寬頻到桌面,網路中心機房配備專業防火牆,核心三成層交換機,伺服器和不間斷電源UPS等設備,各個樓層舍友二層匯聚交換機,網路終端數720個。學校已經建成多媒體雙向控制系統,共有104個教室接收點,電視主控室有播出屏12隻,回傳屏12隻,攝像機2台。學校已建成覆蓋整個教學區的廣播、視聽系統。

學校目前有物理實驗室6口,化學實驗室4口,生物實驗室4口,器材,藥品品種齊全,標本豐富。

偉達圖書館

偉達圖書館 偉達圖書館

學校2007年建成偉達圖書館,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學校藏書總量16.5萬冊,閱覽室訂閱報刊143種,收藏圖書資料149436冊(份),電子藏書總量865G。電子閱覽室120個坐席。圖書館採用江蘇省教育廳同意採購的“四配套”系統,實現編目、流通、期刊、查詢等功能,可以完成條碼、圖書標籤及卡片等各類列印,可以完成館藏分部登記、分類統計及明細財產的查詢,還可以實現與其他城市市域網段網路連線,實現圖書資源的共享。

榮譽

獲省級以上表彰的優秀教職工

姓名榮譽
時恆彩全國群體工作先進個人
梁恩超全國教育衛生系統先進個人
王明發全國群體工作先進個人
伏祥忠全國”五四獎章”獲得者
曹興戈全國優秀教師
徐建明全國體育先進工作者
張長水全國高中信息技術優質課展評特等獎獲得者
祝景祥 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工作者
潘延年江蘇省勞動模範
王銘韜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李新宇江蘇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個人
劉玉超江蘇省德育先進工作者
劉立春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蘇建民江蘇省優秀園丁
馬緒友全國優秀班主任
丁明清 全國青年讀書活動江蘇省讀書標兵

學校獲得的省級以上榮譽

(1980年-2014年)部分榮譽遴選

時間頒發單位榮譽名稱
1980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文教先進單位
1985年江蘇省體委江蘇省體育傳統先進集體
1994年江蘇省教委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
1996年江蘇省體委、江蘇省教委 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1997年國家體委、國家教委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
1999年江蘇省教委江蘇省電化教育實驗學校
2001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1世紀中國體育發展研究實驗學校
2003年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
2003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文明單位
2006年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體育局、江蘇省衛生廳江蘇省全國體育健康調研工作先進單位
2006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文明單位
2007年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中國小管理規範示範校
2008年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
2008年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2010年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2007-2009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
2011年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公安廳江蘇省平安校園
2013年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知道委員會2012-2013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

知名校友

軍政屆

陳偉達:1932屆畢業生。原中央政法委員會副書記。先後擔任過:寧波市軍管會主任、地委書記、杭州市委書記、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浙江省副省長、省委書記處書記兼浙江大學校長、浙江省委副書記。文革後先後擔任天津市委第一書記兼天津警備區第一政委、中央政法委員會副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中共八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任之通:1967屆畢業生。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某集團軍政治委員、天津警備區司令員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隊政治工作學研究生導師。少將軍銜。

板中二女傑 板中二女傑

劉長斌:1968屆畢業生,空軍少將軍銜。2005年任甘肅省軍區副政委。歷任空軍工程大學飛彈學院政委,中央黨校學員,軍政治部副主任,航空兵師政委,試驗訓練基地政委、軍區空軍政治部幹事。


李士維:1961屆畢業生。歷任國家輕工業部電光源材料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江蘇省日用化工研究所所長、書記。

紀學杭:1974屆畢業生。灌雲縣板浦鎮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上校警銜,歷任戰士、排長、連長、指導員、股長、政治處副主任、某集團軍高炮旅政治部主任、陸軍某團政治委員等職,現任人民武裝警察某部政委。


邵明:1975屆畢業生,灌雲縣板浦鎮人。75—78年為插隊知青。78—83年任南京軍區某部戰士。轉業到連雲港市公安系統曾任民警、副所長、所長,公安分局副局長、局長等職。連雲港市公安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查立友:1983屆畢業生。現任中央組織部辦公廳辦公室副主任兼辦公廳外事處處長。先後擔任原國家經貿委廠長(經理)研究會專職英語翻譯,中國企業管理協會國際勞工部專職英語翻譯,中央組織部培訓中心專職英語翻譯,國際合作項目助理專家、管理培訓師。被評為英語副譯審、人力資源管理翻譯專家。

王興亞:1983屆畢業生,現任重慶市公安局黨委委員、紀委常務副書記、副督察長、督察總隊總隊長。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公安部任長霞式公安局長”,公安部、人事部二級英模、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江蘇省“十大標兵民警”,連雲港市“十佳民警”。

馮金才:1967屆畢業生。灌雲縣板浦鎮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研究員。淮安市司法局局長、黨組書記。1968年11月參加工作,1968年—1974年,先後在灌雲縣麵粉廠,灌雲縣公安局南城派出所,灌雲縣公安局治安股任職。1981年3月—2000年,先後擔任淮陰地區公安處科員、副科長;淮陰市公安局副科長、治安巡警大隊長;淮陰市清河區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淮陰市公安局副局長;淮安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黨委副書記(正處級);2000年晉升為高級警官。

苗宏德:1972屆畢業生,灌雲縣板浦鎮人。現任交通部機關黨委會書記。1978年畢業於安徽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同年分配在交通部外事局專家處工作,1988年任交通部外事司主任科員,1989年奉派到我國駐英國大使館任二等秘書,1993年奉調回國先後任交通部外事司辦公室副主任、主任、交通部國際合作司綜合處處長、交通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

時良瑞:1996屆畢業生。灌雲縣板浦鎮人。2000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2000年—2003年就讀於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3年6月起就職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從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工作以及跨國投資和就業等方面的理論研究。現在中央辦公廳工作。

學術界

徐鑫福 1932屆畢業生,灌雲縣板浦鎮人。1940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重慶)航空工程系。1940—1944年在四川飛機製造廠、成都航空研究院工作。1945—1949年先後在美國飛機製造廠、英國飛機設計院工作。解放後,先後任北京華北大學工學院副教授,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飛機構造與設計教研室主任。

許曼音:1938屆畢業生。現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國家教委及上海市高教局內分泌學重點學科帶頭人之一。還擔任中國糖尿病中西結合醫療中心副理事長。

丁俊之:1947屆畢業生。我國著名茶葉專家。聯合國開發署茶葉官員,擔任中華茶人聯合會名譽理事,。“世界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特等獎,“1999—2008十年世界時代傑出創新人物”

汪寧生:1946屆畢業生,現任雲南民族大學歷史系主任,考古學和民族學教授,雲南民族研究所研究員。曾獲美國著名的羅氏獎金。曾受聘擔任德國海德堡大學客座教授和美國費城人類問題研究所榮譽高級研究員。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傑出人物索引》、《世界五千名人錄》和《中國文化名人大詞典》。

方禹之:1948屆畢業生。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教務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擔任全國理科指導委員會成員,全國高校師資管理研究會秘書長,《分析化學》、《上海環境》等多種雜誌編委或常務編委,《中學百科全書》化學卷主編等。他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多次獲國家、上海市科研成果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程毓駒:1948屆畢業生,灌雲縣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2年入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學習,畢業後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及管理工作。歷任科長、處長及總工程師等職務,先後被聘為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其姓名及業績入選《中國現代人物誌》、《中國專家大辭典》及《中華魂·中國百業領導英才大典》等著名典籍。

70年代校園平面圖 70年代校園平面圖

徐同株 1948屆畢業生。無錫市第四附屬醫院、江南大學教學醫院介入科主任醫師兼江蘇省江原醫院腫瘤科榮譽主任,世界醫藥研究中心研究員,東方名人研究院院士、四川省僑光醫藥研究所研究員、香港國際傳統醫學研究會名譽顧問、香港大型國際交流系列書刊顧問編委,世界優秀專利技術文獻庫編委、在世界上首創將中藥精製劑欖香烯乳用肝動脈栓塞法治療肝癌,用食管動脈灌注法治療食管癌,經食管動脈栓塞法治癌,經淋巴管介入法治癌,且有奇特療效。此成果分別被編入《中國技術成果大全》、《世界優秀專利技術精選》、《英國世界知名醫家獲獎精選》、《世界華人重大科技成果公報》、《跨世紀國際名人名作》等十幾種高科技成果集。曾獲美國名人傳記研究院國際傑出人物金獎,他的姓名和成果已被選入《世界當代科學家發明大辭典》、《世界優秀醫學專家與人才名典》、《世界名醫大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名人錄》、《美國世界名人傳記》、《英國劍橋國際名人中心名人錄》等40多種名人錄。1996年獲國際名醫證書,1998年獲中國高級專家證書。

駱秉銓:1951屆畢業生。現任徐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徐州市第四醫院心臟科主任,主任醫師。他還擔任江蘇省醫學會理事,心血管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微循環學會理事、《微循環學》雜誌常務編委等職。

時明陽:1952屆畢業生。先後擔任江西省科學院科研管理處處長,江西省重大課題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江西省科委黨委委員、省計算研究所黨總支書記、省分析測試中心主任,省分析測試研究所所長、書記等職,1993年晉升為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張思俊:1953屆畢業生,畢業於清華大學水電工程系,南京華東水利學院(現為河海大學)任教,先後擔任河海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河海大學工程可靠性研究所所長,國家電力公司與水利部“技術規範編委會”顧問,江蘇省工程可靠性學會理事長等職。

錢如竹 1957屆畢業生。灌雲縣南崗鄉人。1965年7月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無線電工程系無線電技術專業。1965、7—1970、10在北京工機部702研究所從事電子測量儀器研製, 先後擔任淮陰師範學院物理系主任、教授、高教研究室主任、淮陰師範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八五”科技先進工作者;曾憲梓教育基金教師獎三等獎;從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最早的學生畢業證書 最早的學生畢業證書

潘如鈞:1961屆畢業生,畢業於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高級工程師、抗震專家。曾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工程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在中國科學院工程力學研究所期間,主要從事核爆炸情況下的地運動和防護結構振動規律的研究工作。他在某試驗場,首次測得較完整的資料、數據、總結出經驗公式、為防護工程設計提供了依據。因核爆炸地震觀測的傑出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時明立:1978屆畢業生,灌雲縣東辛鄉人(現劃歸板浦鎮)。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專業博士研究生。1978年,考入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水文系陸地水文專業學習,1986年12月調入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從事水土保持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948”項目、水利部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水利部黃河水沙變化基金項目等多個項目的研究工作,曾獲得水利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黃河流域環境演變與水沙運行規律研究”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薛啟蓮 1979屆畢業生,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第二醫科大學。1990年獲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碩士學位,1995年榮獲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博士學位,多年從事腦外科醫學研究,有多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1998年到美國留學,現被聘為美國芝加哥大學腦外科實驗室主任。

首屆高中、十三屆國中畢業生與教職工留影 首屆高中、十三屆國中畢業生與教職工留影

丁三青:1980屆畢業生.同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廈門大學歷史系學習。現任中國礦業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1999-2002年,在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師從崔之清先生、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國礦業大學社科系副主任、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黨委宣傳部部長。

張廣泉:1980屆畢業生,江蘇灌雲縣人,。先後獲鄭州黃河大學(現鄭州大學)計算機軟體碩士研究生學位,重慶大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博士研究生學位。現為蘇州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後、碩士生導師。重慶師範大學計算機學科帶頭人,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碩士點領銜導師。主要從事並發、實時與混成系統的形式化方法,軟體體系結構,XYZ時序邏輯系統及套用等研究。承擔國家及重慶市重點科研項目7項。在國內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多篇。

林廣:1980屆畢業生,灌雲縣伊山鄉人,先後畢業於淮陰師範專科學校(今淮陰師範學院)英語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先後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曾任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思政教室主任、法政系主任。受教育部委派赴以色列巴伊蘭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作為中美富布賴特研究學者,赴美國紐約大學學習深造。現主要從事世界史教學和城市研究工作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世界史教學和國際大都市研究工作。在國內重要學術期刊發表文章20餘篇承擔上海市多項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

黃以能:1983屆畢業生。現任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物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全國內耗與超聲衰減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材料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理事。1997年香港大學高級訪問學者,1998年-2000年,在西班牙最高科研理事會、高分子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在國際高分子力熱性質標準協會主席、國際複雜系統的弛豫現象大會副主席 E. Riande教授的指導下,作為高級訪問學者進行科學研究。負責國家973子課題、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餘項。

駱守儉 1983屆畢業生,灌雲縣板浦鎮人,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電子學專業,先後獲理學學士學位,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工業經濟學碩士學位,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工商經濟學院管理與戰略研究室主任、副教授。其撰寫的《管理學基礎教程》一書,被國內多所知名高校選擇為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用書。

楊紹清:1983屆畢業生。江蘇省連雲港市人,1987年9月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航海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90年9月獲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軍事學碩士學位;1990—1997年在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先後任火控教研室助教、講師;2000年6月獲哈爾濱工業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系博士學位;2000、12—2003、6在大連海事大學航海動態仿真與控制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信息工程系信息技術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2000年以來,共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SCI收錄2篇,EI收錄7篇,並主持和參與了9項軍地科研項目。

鄒平座:1983屆畢業生。江蘇省連雲港市人,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先後獲上海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學位。曾任連雲港市人民政府資金辦公室主任,現任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部主任、黨組成員。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主要著作有《中國經濟理論問題爭鳴》、《金融改革理論爭鳴》等


邱炳武 :1984屆畢業生灌雲縣小伊鄉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先後獲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學報》編輯部主任,《心理科學進展》副主編。

韓疆:1986屆畢業生。江蘇省灌雲縣人,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計算機軟體專業,先後獲上海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學位。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統軟體專業工學碩士學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學博士學位。曾任英特爾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媒體平台及性能分析部經理,現任中科院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科信利語音實驗室副主任。


張繼彤:1987屆高中畢業生。灌雲縣魯河鄉人,先後在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獲法學學士、管理學碩士、經濟學博士學位,2004-2005年南京師範大學法學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現任南京師範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系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江蘇省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價格協會理事。


徐紅星:1988屆高中畢業生,江蘇省灌雲縣人,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獲學士學位。1996年-2004年赴瑞典留學及工作。獲瑞典查爾莫斯大學物理學院博士學位。2002-2004年任瑞典隆德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2005年以後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任研究員,實驗室副主任。現任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金梁:1991屆畢業生。1995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生物系細胞生物學專業(本科),1998年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生態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復旦大學生命學院生態學博士研究生畢業。擔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2004年作為“萃英人才”引進到蘭州大學工作。目前主要從事生態學和菌根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後承擔了國家科技部、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家自然基金委、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農業委員會、江蘇省科學技術委員會、蘭州大學等各類科學研究項目。

秦華旺:1996屆高中畢業生。灌雲縣人,2000年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03年獲南京理工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2009年獲南京理工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現為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

文體界

武心慈 1955屆畢業生。曾任國家青年女籃教練。運動員時期,為八一女籃獲六次全國冠軍、兩次全國亞軍,作出了突出貢獻。任八一女籃總教練以來,曾帶隊獲8次全國聯賽冠軍、全國第五六七屆運動會女籃比賽三連冠、七次全國錦標賽及俱樂部杯冠軍。任國家青年女籃教練


程民義 1955屆畢業生,灌雲縣板浦鎮人。1956年—2001年在灌雲縣文化館工作,任副館長。擅長中國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出並獲獎。代表作有《月色美人》,獲日本村上美術館三等獎;《東方的溫馨》獲新歐亞大陸橋匯展二等獎,併入選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大賽;《春之約》獲紀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50周年“世界和平友好國際書畫藝術大賽”金獎。為江蘇省美術協會會員,江蘇花鳥畫研究會會員、連雲港市美術家協會理事、連雲港市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連雲港市瀛洲書畫函授學院客座教授、中原書畫研究院高級畫師,新加坡共和國新神州藝術研究院名譽院士和高級畫師。

曹恩隆:1947屆畢業生。灌雲縣板浦鎮人,旅台校友。多年從事美術教學,擅長花鳥,是台灣國畫研習會會員,曾參加海州文獻畫展,海州同鄉會畫展、灌雲建縣90周年畫展及台北、台中、台南多次國畫展。

丁劍虹:1945屆畢業生。現任現為中原書畫研究院高級書畫師,中國老年科學技術工作協會會員。曾受到文化部、中國文聯,人民畫報社等部門嘉獎並被授予“世界華人藝術人才”光榮稱號。

程長江:1968屆畢業生。先後擔任江蘇省技巧隊運動員、隊長、教練員、江蘇技巧協會技術委員、秘書。曾獲得全國技巧運動比賽冠軍。擔任江蘇技巧隊教練員期間曾率隊獲3次世錦賽冠軍,11次全國冠軍。

方駿:1960屆畢業生。先後任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教研室主任、美術系副主任、教授,南京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協會會員

朱家貴:灌雲縣板浦鎮人,板中1960屆畢業生。先後任南京體育學院運動系桌球隊運動員、隊長,省少體校、南京體院青少年訓練隊、省體工大隊桌球教練,灌雲縣體委學校體育科科長。曾為國家、省、市培養了一批桌球運動員和優秀教練員,其中有原國家桌球隊總教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國家桌球隊女隊教練喬小衛,現江蘇省桌球男隊主教練楊川寧,女隊主教練靳魯芳等。自1975年以來歷任省乒協委員,淮陰地區乒協副主席,連雲港市乒協副秘書長,灌雲縣乒協主席,灌雲縣政協委員,連雲港市第6—9屆政協委員。

陳朝暉:灌雲縣板浦果園人,板中1989屆畢業生。1989年進入江蘇省男子排球隊,1996年入選國家青年隊,1997年參加在巴林舉行的世界青年排球錦標賽獲第八名。2001—2002年連續兩次獲全國排球聯賽冠軍,在2001年全國第九屆全運會上再獲冠軍,作為主力,為江蘇男排在全國比賽獲得“三連冠”作出了重大貢獻,1999年獲運動健將稱號。現任南京大學女子排球隊主教練。

企業界

劉玉俊:1962屆畢業生。灌雲縣人,高級工程師。南京大學核物理專業畢業,後進國防科委京字130部隊工作,1979年調入上海從事半導體器件研究工作,任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後又任堂福半導體有限公司(外資企業)技術科科長。

趙潤生:1966屆畢業生。灌雲縣板浦鎮人,先後任營業員、採購員、供銷社主任、縣棉麻公司經理。現任江蘇潤生紡織集團董事長。民營企業家,江蘇省第十屆人大代表。縣“招商引資先進個人”,縣“雙擁先進個人”,市“優秀企業家”,省“第三產業先進工作者”等。

趙四海:板中畢業生。灌雲縣人,1970年入伍,蘭州軍區空軍某部軍官。1986年轉業到地方,現任連雲港市東大國際貨運公司黨組書記兼總經理,政工師。在他的領導下,該公司曾連續四年被連雲港市人民政府授予“口岸運輸生產先進單位”稱號,本人被評為連雲港市勞動模範。論文《解決思想問題必須掌握好“早、準、穩”三個環節》被中國西部理論與發展叢書編委會評選為特等獎。

國清禪寺舊址 國清禪寺舊址

王平 :灌雲縣伊蘆鄉人1981屆畢業生,同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學,後赴美留學,取得博士後學位,副總工程師。曾任中國重點建設項目連雲港田灣核電站中方代表。現在國家某集團公司任副總工程師。  

許志 1983屆畢業生。灌雲縣板浦鎮人,畢業於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系統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材料學院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現任嘉興東一無紡有限公司技術顧問,上海誠聯化纖機械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霍中廣:1989屆畢業生,灌雲縣穆圩鄉人,199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本科,2001年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先後在建行北京分行房地產信貸部、信貸經營部、風險管理部從事管理工作。先後任建行北京昌平支行副行長、建行北京東四支行副行長。現任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投資銀行部副部長。高級經濟師。在房地產金融、金融風險管理方面有較深的研究。

學校校歌

你從風雨如磐的歲月中走來

留下一路輝煌

無數忠誠的兒女用青春熱血

譜寫壯麗的篇章

先烈的雕像在校園中屹立

愛國的豐碑在心中閃光

光榮的板中,板中,

1940年代老校歌 1940年代老校歌

滿園春色,桃李芬芳。

革命傳統代代相傳

勤奮團結求實上進,永遠向前方。

你向光輝燦爛的明天走去,

帶著無限希望。

多少辛勤的園丁在默默耕耘,

培養祖國的棟樑。

先賢的雕像在校園中屹立,

科學的精神為我們導航。

可愛的板中,板中

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任重道遠不折不撓,

勤奮團結求實上進,永遠向前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