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尖

三河尖

三河尖,地名,是鄉級行政區劃,位於河南省固始縣東北部,地處豫、皖兩省結合部,淮河、史灌河、泉河三河交匯處,在歷史上面盛極一時的古三河尖鎮曾是聞名豫、鄂、皖三省的重鎮。三河尖有著著名的柳編藝術。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河南固始縣三河尖鎮位於河南省固始縣東北部,距離固始縣城42公里,北距安徽省阜陽市區50公里,距阜陽機場50km、東距濟廣高速公路G35(濟南—廣州)10KM、105國道9KM、阜六鐵路(阜陽-六安)11公里。204省道、淮河中游主航道在境內形成十字交通骨架,改建後年吞吐量70萬噸的淮河望崗碼頭,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全鎮面積79.2平方公里,現有人口3.95萬,全鎮鎮區面積已達4.5平方公里,人口1.7萬人,城鎮化水平達40%以上。電話、電視光纜直通千家萬戶,交通通訊條件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歷史沿革

三河尖扼淮河水運要道,三河交匯,水運發達。自古以來商賈雲集,水運通暢,文化燦爛。盛極一時的古三河尖鎮曾是聞名豫、鄂、皖三省的重鎮,是大別山山貨、農副產品外銷和日用工業品購進轉運的貨物集散地。“十里河巷桅桿林立,水陸燈火交相輝映”,市場繁華,素有“小上海”美稱。
位於鎮中心始建於春秋戰國的永樂城古蹟,地下文物豐富,是三河尖古代經濟發展的歷史見證。 晚清末年,聲勢浩大的捻軍起義,捻軍總部兩次設在三河尖,沉重打擊了滿清的殘暴統治。1947年8月下旬,劉鄧大軍右路第三縱隊從三河尖渡口渡過淮河,順利進入大別山地區。
1805年嘉慶十年),為方便淮河、史河、灌河通商航運之管理,設三河尖巡檢司;
1853~1868年,歷經捻軍之亂。 1856年(鹹豐六年)7月16日,捻軍乘虛渡淮,攻克三河尖;
1857年2月鹹豐七年)張樂行率捻軍再次攻占三河尖,標誌著捻軍戰爭的重心轉移到淮南地區,3月,克霍邱;
1865年同治四年),三河尖鎮、六安城關,設百貨正卡。 霍邱城、六安縣西河口、馬頭集、壽縣迎河集,設百貨分卡;
民國初年(1912年),隸屬霍邱縣西三區;
1920年(民國9年),三河尖、葉家集(今霍邱縣葉集鎮)開辦郵局,為三等乙級,直屬省局管轄。
1928年(民國17年),修築阜尖路(阜陽至三河尖),自阜陽至三河尖,路寬8米,磚渣碎石路面,全長45公里。
1932年(民國21年)2月,按照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的命令,紅十軍王宏坤團,十二師一部由十二師師長陳庚指揮,攻打三河尖。三河尖戰役的勝利,使鄂豫皖根據地向北推進了幾十公里,擴大至淮河兩岸,更為重要的是,根據地由此獲得了大批的食鹽、糧食、船隻等戰略物質。
1933年(民國22年),霍邱縣縮減區級政府,共設九區(一區城關,二區潘集,三區三流集,四區河口集,五區西皋店,六區葉家集,七區高塘集,八區馬店,九區三河尖),三河尖區轄六莊村、皂溝村、陳寸村、三塔寺、呼雷崗、尚義村、臨水集、張家塘等8保
1943年(民國32年),實行新縣制,霍邱為二等縣,轄1區,6鎮,59鄉,三河尖為六鎮之一;
1943年(民國32年),霍邱縣城、三河尖鎮同時設電報局。各配備三管式收報機和哈脫雷士發報機。
1947年(民國36年),設霍邱縣三河尖聯防區,轄三河尖鎮及李集、薛集、周集、臨水、王截流、陳村、陳郢7鄉;
1947年(民國36年)8月23日午夜,劉鄧大軍右路第三縱隊陳錫聯部,兩萬多人突破敵46師的頑強抵抗,從三河尖渡口渡過淮河,沿史河而上,順利進入大別山地區;
1948年6月(民國37年),設三河尖市(縣級),同屬鄂豫區一分區;
1949年(民國38年)2月1日,霍邱全縣解放,三河尖鎮併入霍邱縣周集區
1951年12月14日,經國務院同意,霍邱縣與固始縣和淮濱辦事處(現屬固始縣)達成協定,把霍邱縣淮河北的三河尖東鎮和桂廟鄉21379畝耕地劃歸河南省淮濱辦事處, 1952年春,正式交割。
1955年復設三河尖鎮,隸屬河南省淮濱縣
1962年10月20日,三河尖鎮析出淮濱縣,隸屬於河南省固始縣。同年,設三河尖公社。
1983年改公社為鄉鎮三河尖鄉
2007年,經河南省民政廳批准,設三河尖鎮。
千里淮水十八灣,留下萬頃淮河灘。三河尖近2/5的面積系灘涂地,適宜柳條生長。在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勤勞智慧的三河尖人民因地制宜,開發柳條資源,發揮傳統工藝技能優勢,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走出了一條生態農業和出口創匯工業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行政區劃

 三河尖鎮位於固始縣北部,距縣城42千米,東西北三面與安徽省接壤。轄2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馬營、湯崗、常崗、翁棚、望崗、建灣、三淮、黃營、王樓、蚌山、黃寨、王棚、周營、韓井、萬圩、港口、谷郢。史河、泉河在鎮北端匯入淮河,淮河航道已經建設有望崗碼頭,鎮域中部有翁棚、萬圩、黃寨等春秋戰國文化遺址。
三河尖鎮行政代碼:411525220
鎮轄區行政村代碼:
徐橋街道居委會001
望崗街道居委會002
馬郢村201
湯崗村202
常崗村203
翁棚村204
望崗村205
建灣村206
三淮村207
黃營村208
王樓村209
蚌山村210
黃寨村211
王鵬村212
周營村213
韓井村214
萬圩村215
港口村216
谷營村217

人口數據

三河尖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1095
15636
15459
家庭戶數9446
家庭戶總人口31091
家庭戶男15632
家庭戶女15459
0-14歲(總)8561
0-14歲男4481
0-14歲女4080
15-64歲(總)20309
15-64歲男10171
15-64歲女10138
65歲及以上(總)2225
65歲及以上男984
65歲及以上女124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0550

經濟概述

柳編

三河尖柳編起步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現已發展到三河尖工藝開發有限公司、正和工藝品集團、翔宇總公司等53個柳編生產企業,其中擁有貿易進出口自營權的企業14家,主要產品有柳、木、藤、竹、草等及其混編工藝製品20個系列22600個品種。年生產能力3000萬套(件)產品遠銷歐、美及東南亞86個國家
和地區。目前已形成“對內創新機制,增加硬體投入,整合資源,推進產業集團化;對外統一品牌,最佳化產業品質,
形成拳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柳編髮展戰略思想,積極創新柳編產業機制,充實完善柳編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繼
續完善柳編產業哺育機制,實行以稅定獎,2004年,柳編業實現銷售收入20756萬元,上繳稅金467萬元,出口創匯2510萬美元。
2001年3月,正和集團率先在美國的紐約芝加哥等五大城市分別設立了銷售網點,實現了直銷貿易。2002年4月,按照“統一經營,品牌共享,分散生產,獨立核算”的原則,固始縣三河尖柳製品工藝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運營,初步形成三足並茂“三元化”生產經營格局。2002年8月,《固始縣柳製品通用技術要求》經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式頒布實施,填補了全國柳編行業產品無生產標準的空白,獨創柳編標準化生產經營先河。
2004年,三河尖柳製品工藝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及其所屬的9家企業從94屆廣交會開始統一對外招商,成功打造“三河尖柳編”品牌。
2003年4月,中國固始柳編工業城、中國固始柳編貿易城及國家級三河尖柳條科技示範園區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2003年9月,三河尖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命名為“中國柳編之鄉”。
2004年10月,“三河尖工藝”商標經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並正式啟用。2004年11月,三河尖鎮被省政府授予“百強特色鄉鎮”榮譽稱號。

船舶製造

.以望崗碼頭船舶製造廠、固始縣遠洋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為主要製造企業,聚集了大量造船技術工人,年造船量43萬噸。2010年9月3日,遠洋船舶順利通過省級資質認定。

航運業

依託淮河黃金航道和臨淮崗水利工程,及淮濱至三河尖航道開發的良好機遇,高規格擴建望崗貨運碼頭。2010年8月11日,擴建後的望崗港正式通航,設計年吞吐量70萬噸,打通了河南南部通往長三角地區的黃金水道,成為固始乃至豫南地區最重要的水運中心。

經濟建設

依託柳編產業,建設特色集鎮。
2003年,固始縣委、縣政府把三河尖鎮確定為縣域城鎮體系的副中心,明確提出把三河尖建設成為“淮河上游第一鎮”的奮鬥目標。在新的形勢下,我們按照“發揮資源優勢,依靠產業支撐,加快集鎮建設,帶動全面發展”的區域經濟戰略,加快城鎮化建設的步伐,打造新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高標準制定了2002-2020年集鎮建設規劃,樹立經營城鎮理念,聚集各種有形無形資源,大力推行“四權拍賣”,以“兩城一園”建設為主體,拉開了城鎮建設的框架。
2004年,三河尖鎮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治淮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其中災後重建工程已經竣工。根據省、市、縣的“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的要求,實施移民建鎮,開發式安置。安置區位於鄉城中心望馬新區,占地1300餘畝。新區內主次幹道四通八達,學校、敬老院、公廁、給排水等生活設施配套齊全,電、通訊、光纖網路一應俱全。望馬新區一次性彭脹集鎮人口近7000人,擴大集鎮面積2平方公里,且與已開發建設的輻射鄂豫皖三省的柳編工業城、柳編商貿城相輔相成,實現了城鎮功能的互補和良性互動,三河尖教育、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為集鎮增添諸多靚麗風景。
2004年全鎮中國小校全面消除危房,校校都有教學樓,班班都用新桌凳。全省一流的位於望崗中心的縣人民醫院三河尖有限責任醫院投資近千萬元已建成使用,不僅方便全鎮3.7萬人看病就醫,還解決了周邊二省十多個鄉鎮50多萬人的就醫難問題。
柳編產業支撐集鎮建設,特色集鎮拉動柳編產業發展,鎮域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4年,鎮綜合經濟實力位於全市212個鄉鎮中第19位,迅速進入“全市20強”。一個以柳編產業支撐集鎮建設,以完善的功能促進產業發展,以優良的環境營造投資“窪地”的產業集團化、城鄉一體化、編戶非農化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星鄉鎮正在淮河之濱迅速崛起。
發展瓶頸
1.淮河和泉河限制了三河尖與北部阜陽,東部霍邱的交通聯繫.
2.柳條產區常年水患不斷,極大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3.經濟結構過於單一,地方經濟長期依賴柳編出口。
4.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使柳編出口也受到一定的衝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