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鄉

三河鄉

本詞條是消歧義詞條。在中國,被叫做三河鄉的有5個,分別是:甘肅省康縣三河鄉、重慶市石柱縣三河鄉、黑龍江省綏化市三河鄉、廣西省荔浦縣三河鄉、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三河鄉。

基本信息

甘肅省康縣三河鄉

三河鄉三河鄉
概況

三河鄉位於康縣城南部22公里處。東鄰銅錢鄉,北靠秧田、店子鄉,西與武都縣五馬鄉接界,南與陽壩毗連。面積284平方公里。人口2900。鄉政府駐三河壩。

境內地勢起伏較大,南、北、西三面環山,轄區呈帶狀。三河壩河自西向東貫流全境,中部形狹長河谷地。全境大河小溪交錯,溝壑縱橫。最高處(黃腰林尖)海拔2198米,最低點(三河壩)海拔926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耕地面積6800畝,以山地為主。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黃豆、洋芋等。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約7.4萬畝。經濟林木及副產品有漆樹、青岡、與生漆、棕皮、油桐、蜂蜜等。林區有野生香菇、藥材等,野生動物有香獐子、熊、豹子、毛猴及珍禽錦雞等。具有發展林副業生產的優越條件。

有長12公里與康陽公路相接的支線公路1條。河上築有石拱橋、鐵索橋,方便了民眾往來交流。

現有國小13所,醫院1所,醫療站10處。

歷史沿革

以鄉政府駐地命名。建國前屬羅坪鄉轄。1957年鄉政府由羅坪遷於三河壩,遂改為三河鄉。1958年歸入銅錢公社,1961年分設三河公社。1983年更名三河壩公社,同年改為三河壩鄉至今。現轄三河壩、大灣、小村溝、小埡、席壩、埡合、斜坡、水草壩、馬家山、瓦子壩10個村委會,95個自然村。

重慶市石柱縣三河鄉

三河鄉石柱縣三河鄉地圖
概述

三河鄉位於石柱縣城東部,系機構改革前原永和、大河、蠶溪、三店四鄉合併而成,鄉政府所在地碾盤店,距縣城12公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既是在建石忠高速公路石柱縣級出口所在地,也是規劃中涪利鐵路的必經之地。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目前石柱縣境內極具開發潛力的一塊熱土地。

三河鄉幅員面積100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57個村民小組,6809戶,24691人,有耕地面積21504畝,林地資源49600餘畝。境內山巒起伏,丘陵縱橫,海拔差異大,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7℃,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屬典型的山區農業鄉。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聞名遐爾的三教寺——民族巾幗英雄秦良玉陵園景點;有風景宜人,獨具自然神韻的男女石柱——萬壽山景點;有曾被中央電視台、重慶電視台相繼採風並播放的龍河大型群葬岩棺——仙人洞景點;有龍流域改河造田,即將建成的萬畝生態農業觀光園區和藤子溝電站萬頃湖區。

三河鄉玉嶺肉牛場
經濟格局

一是小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年底搬遷場鎮,取締以路代市現狀已成定局。該鄉共吸納民間資本600餘萬元,竣工了王中壩場鎮防護河堤400米,建成了錯落有致,造型獨特的“二縱三橫”井字型新街600餘米,綠化濱河公園2000餘平方米,基本完善了場鎮水、電、路、電視光纜等基礎設施,建立健全了場鎮愛衛保潔文明工程制度,為加快推進小集鎮建設,取締以路代市和繁榮場鎮經濟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二是積極回響國這退耕還林政策,2年共退耕22000畝,建成了從白玉到蠶溪長約6公里,從三店到四方長約8公里的綠色經濟長廊,既減輕了廣大農戶的勞動負擔,又增加了民眾的收入,再造了秀美山川,為鄉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是大力發展朝陽產業——中藥材生產。兩年來,共種植白朮、山茱萸、杜仲、苡仁為主的中藥材3000餘畝。

四是畜牧業發展方興未艾,2003年共引種波雜山羊600隻,種公羊2隻,全鄉山羊存欄超過5000隻,肉牛存欄3000餘頭,長毛兔圈存20餘萬隻。

五是非公有制發展迅速,共引進資金150萬元,建成了以三河紅磚廠、忠石預製石為龍頭的建築建材和食品加工企業12個。

六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鴨莊生薑,白玉陰米,四方長毛兔,大林西瓜,黃桷大豆,紅明油菜,玉嶺肉牛、中藥材、三店脆香甜柚、蠶溪烤菸、山羊,大河遠遠地煙等十個特色經濟示範村已初具規模。

黑龍江省綏化市三河鄉

三河鄉綏化市三河鄉地圖
概述

三河鄉位於綏化市北林區東北部,東經127°16′,北緯47°00′,東依泥爾根河,南臨呼蘭河,西靠諾敏河,三河鄉因此而得名。北與綏稜縣接壤,東與慶安縣毗鄰。全鎮有6個行政村,81個村民組,69個自然屯,總人口28805人(農業人口27535人)。全鎮農村勞動力8108人,5964戶,耕地面積8344公頃。地勢東高西低,多為丘陵與平崗地,屬大陸氣候,年平均氣溫21℃,無霜期115-120天。

經濟狀況

三河鄉地處三河(呼蘭河、諾敏河、泥爾根河)之濱,水草肥美、畜牧資源豐富,尤其適宜發展特色養殖業。目前全鄉已形成小尾寒羊、獺兔等為代表的特色養殖項目,市場需求看好,前景十分可觀,三河鄉的綠色食品種植也有較長的歷史,大豆、玉米、水稻等綠色農作物的種植面積較大,綠色產業的開發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廣西省荔浦縣三河鄉

三河鄉荔浦豐魚岩
概述

三河鄉位於廣西荔浦縣南部,背靠大瑤山支脈,東接杜莫鎮,西臨修仁鎮,南靠蒙山縣新圩鎮,北與青山鎮相鄰。

總面積81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41個自然村,12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274人。

三河鄉距縣城20公里,二級公路直通三河,交通十分便利。該鄉旅遊資源豐富,國家AAA級景區、素有“亞洲第一洞”之美稱的荔浦豐魚岩座落在該鄉境內,距鄉政府僅2公里。

境內還有溫泉山莊、米堤公司、民航度假村、高架空中列車等配套旅遊企業,正在建設中的有龍懷景區、華夏民族村、萬盛假日酒店等三個旅遊項目。

三河鄉大肉姜
經濟狀況

2003年,三河鄉引資2.3億元開發龍懷景區,該景區位於豐魚岩對面,四周群山環抱,地理位置獨特。2003年10月3日被世界華商國際投資論壇選定為永久性會址,並確定首屆論壇於2004年4月17日在龍懷景區舉行,因而龍懷成為海內外關注報導的焦點

2002年,全鄉工業總產值3477萬元,農業總產值3579萬元,財政收入完成20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54元。2003年,生薑種植4500畝,馬蹄種植2100畝,荔浦芋種植820畝,新增水果面積1425畝。生薑是該鄉農作物種植的拳頭產品,出產的大肉姜素以肉厚、脆嫩、形美、辛辣適度著稱,年種植面積均在4000畝以上,年產生薑60萬公斤,遠銷廣東及東南亞地區。

2003年三河鄉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將三河鄉更名為“龍懷鄉”的決議,相關手續正在報批,今後三河鄉將以“龍懷鄉”的名字出現。

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三河鄉

三河鄉三河鄉
概述

宣漢縣轄鄉。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建場,1949年置三河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於縣境西南部,江口庫區(前河)南岸,距縣城8.3公里。面積48.6平方公里,人口1.4萬。宣(漢)南(壩)、三(河)芭(蕉)、三(河)清(溪)公路過境。前河、鐵溪河常年通航。轄鐵溪河、長扁、峰岩、廟坪、樟木溝、白秧、大山、雙灣8個村委會。

經濟狀況

鄉鎮企業有糧油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子。養殖淡水魚、生豬、牛、家禽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