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縣鄉鎮

面積102平方千米,總人口31728人。 面積129.6平方千米,總人口2.6萬人。 轄16村,152個村民小組。

地理位置

榮家灣鎮:位於縣境西部,距岳陽市區23.6千米。鎮域北濱新牆河與麻塘鎮、新開鎮相望,東連新牆鎮,南接黃沙街鎮,西靠鹿角鎮。

概況

鎮域民國時期分屬凌雲鄉(黃沙街)、忠信鄉(洞庭觀)。1950年為2區區公所駐地;1956年撤併鄉為榮家灣鄉,1958年建榮家灣人民公社,下轄有榮家灣鎮;1961年縮小為鹿角公社,隸榮家灣區;1978年以榮家灣為縣治所,更名為岳陽縣城關鎮,轄有榮家灣公社和7個居委會。1981年10月撤銷岳陽縣建制後復更名榮灣鎮。1983年11月岳陽縣政府機關遷榮家灣,再度更名岳陽縣城關鎮。面積48.6平方千米,2000年鎮區建成區為7.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8萬人。轄11個居委會,2個行政區。

各鎮介紹

鹿角鎮:東倚縣城榮家灣,西接洞庭湖水域,南界黃沙街鎮,北鄰麻塘鎮。鎮域建國前屬忠信鄉。建國初隸2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榮家灣和鹿角2鄉,1958年2鄉合併成立賽美公社,後改榮家灣公社;1961年屬榮家灣區鹿角、友愛公社,1984年改稱鹿角鎮、友愛鄉,隸鹿角區。1995,鹿角鎮、友愛鄉合併為鹿角鎮。面積92平方千米,總人口3.1萬人。轄36個村、415個村民小組。鎮人民政府規劃在2002年從榮家灣遷至鹿角。
麻塘鎮:民國時為麻塘鄉。1952年3月,設立麻塘區,為1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麻塘鄉;1958年建麻塘人民公社,包括郭鎮、新開等鄉。1973年1月建春風農場,1981年4月改為春風公社,隸麻塘區。1984年撤銷麻塘鄉建麻塘鎮。1995年,春風鄉併入麻塘鎮。面積92平方千米,5105戶,總人口22500人,其中農業人口18604人。轄18個村,2個居委會,224個組。1996年,鎮政府由麻塘遷至春風。
新開鎮:位於岳陽縣境西北部,距岳陽市區13千米。清末民初屬石潭鄉,民國18年設有新開鎮,後改新開區明德鄉。1949年屬岳陽縣1區,1958年為麻塘公社新開大隊,1961年分設新開公社。1967年撤銷新開公社,將所轄各大隊分別劃歸康王、郭鎮、麻塘、烏江、龍灣、青岡公社管轄。1968年恢復新開公社,原轄11個大隊復隸。1982年社改鄉。1995年,新開龍灣、五垸3鄉合為新開鄉。1997年7月撤銷鄉建制,建新開塘鎮。面積131平方千米,總人口38838人。轄38個村,398個村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新開塘。
西塘鎮:位於縣境東部,緊鄰岳陽市區。鎮域建國前屬3區中和鄉,1949年為1區中和鄉,1958年建為西塘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0年隸康王區,1995年撤鄉建為西塘鎮。面積48.2平方千米,4168戶,17137人。轄17個村,1個居委會,182個村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西塘街。
毛田鎮:位於縣境東北部,距岳陽市區68千米,岳陽縣城42千米。建國前為福義鄉。建國後初隸3區,1958年建為毛田人民公社,後規模縮小為毛田公社、南沖公社,隸毛田區,1984年社改鄉,同年撤南沖公社改為南沖鎮。1995年撤區並鄉,毛田鄉、南沖鎮合併為毛田鎮。面積80平方千米,總人口18604人。轄31個村、256個組。鎮人民政府駐南沖。原毛田鄉駐地為道仁集鎮(又稱毛田集鎮)。
月田鎮:距縣城榮家灣58千米。建國前屬巴陵縣的三合鄉、永慶鄉,民國末年合併為三慶鄉。解放初期隸岳陽縣13區;1958年成立月田人民公社,1961年改為月田區,下設月田、花苗、黃岸、稻田、灣頭4公社。1968年調整為月田、花苗、黃岸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撤區並鄉建月田鎮。面積169平方千米,總人口45888人。轄55個村、2個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月田。原花苗鄉駐地江鼼村。
柏祥鎮:位於縣境南部。民國時期屬自強鄉(箭頭寺)。1949年隸2區自強鄉。1958年隸步仙橋公社,1961年為步仙橋區中村和十步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兩鄉合併建柏祥鎮。面積102平方千米,總人口31728人。轄24個村、1個居委會、364個村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黃柏祥。
黃沙街鎮:位於縣境西南部。鎮域建國前分屬凌雲、自強2鄉。解放初隸屬2區,1951年調整區鄉,組建第7區即黃沙街區。1953年置黃沙街鎮,1956年改為黃沙街鄉,1958年與黃秀、荊洲、大明合建黃沙街人民公社;1961年縮小為4個公社,1984年1月改社為鄉,6月以黃沙街集鎮為基礎建黃沙街鎮。1995年3月,黃秀鄉、大明鄉、黃沙街鎮合併組建黃沙街鎮。總面積135.17平方千米,總人口48806人。轄35個村、1個居委會、441個村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黃沙街。原黃秀鄉政府駐地黃秀橋集鎮。
筻口鎮:位於岳陽縣境北部,距縣城27千米。民國時期為復興鄉;1949年為筻口區筻口鄉,1953年設筻口鎮,1958年為大筻口公社,1961年縮小為筻口公社,1984年改社為鄉,同年恢復建制鎮。1995年,與潼溪鄉、熊市鄉合併為筻口鎮。總面積137.9平方千米,總人口52385人。轄58個村、2個居委會、592個村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筻口,鎮區位於東經29.1度、北緯113.2度。
公田鎮:位於縣境東部。民國時分隸楊林、大峰2鄉。1949年為3區大峰、楊林鄉地,1958年隸鐵山公社,1961年為公田區公田公社,1984年改為建制鎮。面積89.87平方千米,總人口24974人。轄22個村、2個居委會,257個村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公田。原大塅鄉政府駐地大塅集鎮。
張谷英鎮:鎮域民國時期為大峰鄉。建國初隸12區渭洞鄉,1956年撤區並鄉為大峰鄉,1958年建為渭洞公社,1961年縮小為渭洞、芭蕉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渭洞、芭蕉2鄉合併為張谷英鎮,以境內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張谷英古民居建築群而得名。面積129.6平方千米,總人口2.6萬人。轄31個村、1個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渭洞。
新牆鎮:位於縣境中部偏西,處新牆河下游南岸。民國初分全縣為21鎮,新牆鎮為其一,後分隸復興、自強鄉。1949年為2區自強鄉;1951年置新牆鎮,隸5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新華、新河、五垸鄉及新牆鎮;1958年3鄉1鎮建為新牆人民公社;1961年規模縮小為3社及新牆鎮;1984年社改鄉,1987年新牆鄉併入新牆鎮。1995年與五垸鄉合併建新牆鎮。今鎮域面積76.89平方千米,擁有耕地2.8萬畝,總人口26989人。鎮域東靠筻口、柏祥鎮,西連榮灣鎮、黃沙街鎮,南接長湖鄉,北鄰新開塘鎮。轄28個村、2個居委會、300多個村、居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十二公 里。
中洲鄉:位於縣境西南部。原為洞庭湖洲。湘江入洞庭湖口於汨羅市新塘鄉蕎麥湖處分為東西兩支,洲處其中,故名中洲。1976年築中洲大堤,圍湖造出了4.3萬畝肥沃的田土,1.5萬畝養殖水面,名中洲垸。1978、1982年將鐵山庫區移民分兩次遷入中洲,初名紅旗、興旺兩公社,後合為中洲公社,1984年分為中洲鄉與興旺鄉,1995年3月合併為中洲鄉。面積74.3平方千米,總人口29279人。轄24個村、252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1997年由十字渠遷寶塔集鎮。
長湖鄉:位於縣境正南部,北距岳陽市區50千米。鄉域建國前屬凌雲、自強鄉地。建國後為金洲、斷塘2鄉,1958年分隸黃沙街、十步橋公社,1961年縮小為金洲、牡羊公社,後金洲改荊洲,1984年社改鄉,1995年合併為長湖鄉。面積120.6平方千米,總人口3.64萬人。轄31個村、392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機關駐長湖(又名范家園集鎮)。
步仙鄉:位於縣境東南。相傳古時山溪之上搭有一橋,步之可入仙境,故名步仙橋。民國時期為博愛鄉,建國初分屬2區博愛、協南鄉;1956年為步仙鄉,1958年建步仙橋公社,1961年縮小為關王、鳳凰兩公社,1968年複合為步仙公社,1981年再分為關王、鳳凰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關王、鳳凰2鄉合併為步仙鄉。面積104.5平方千米,總人口32000人。轄21個村、212個村民小組。獅山集鎮位於鄉境中部,舊名九獅。原鳳凰鄉駐地進化街集鎮。
楊林鄉:位於縣境中部偏西。鄉境民國後期為楊林鄉,1949年隸3區,1958年屬鐵山公社,1961年縮小為楊林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與蘭田鄉合併為楊林鄉。面積85.49平方千米,人口30314人。轄25村、232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城山舟。原藍田鄉駐地藍澤集鎮。
饒村鄉:位於縣域西南部,距縣城40千米。鄉域建國前為大峰鄉。解放初屬3區,1952年改稱饒村鄉,隸渭洞區,1958年屬渭洞公社,1961年縮小為饒村公社,1984年社改鄉至今。面積46.8平方千米,總人口16800多人。轄16村,152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黃土侖。
相思鄉:位於縣境東北角,距縣城63千米,距岳陽市區78千米,東北與湖北通城縣交界,南與月田鎮接壤,西抵毛田鎮。鄉域民國時隸福義鄉。建國初隸毛田區,1958年建為毛田公社,1961年縮小為相思公社,1984年社改鄉。面積69平方千米,總人口21547人。轄27個村,230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珠港。
雲山鄉:位於縣境東北部。民國時期屬福義鄉。1949年隸7區;1958年屬毛田公社,1961年縮小建雲山公社,1984年社改鄉至今。面積40.1平方千米,總人口12000人。轄15個村、130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地雲山集鎮又稱西台集鎮。
甘田鄉:位於縣境西北部。鄉域民國時期為楊林鄉。建國初為3區橫鋪、甘田、五通、楊林等鄉;1958年建為鐵山人民公社,1961年縮小為公田公社,隨即析其北部建立甘田公社,1984年社改鄉。面積53.53平方千米,總人口17221人。轄15村、16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橫鋪。
三荷鄉:位於岳陽縣最北端。鄉域解放前為和平鄉。1949年隸1區,1958年為崑山公社,1961年縮小為崑山、平地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平地、崑山2鄉並為三荷鄉。面積89.82平方千米,總人口6508戶、25133人。轄25個行政村、326個村民小組。合併前崑山鄉政府駐珊橋,平地鄉政府駐平龍;合併後三荷鄉政府遷三荷村
康王鄉:位於縣域東北部。鄉域民國時期為中和鄉,建國初隸1區,後改3區,1956年為烏江、梅溪、新開鄉地,1958年分屬麻塘、梅溪公社,1961年成立康王、烏江公社。1981年改梅溪區岳陽部分為康王區,鄉域屬康王、烏江兩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以康王、烏江兩鄉合併為康王鄉。面積77平方千米,總人口2.7萬人。轄28個村、380個村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長嶺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