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鎮

新開鎮

新開鎮位於遼寧省大窪縣東北部,區域面積67平方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56個自然屯,人口2.1萬,是一個工業和農業並舉,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農村建制鎮。此外還有黃梅縣新開鎮。

基本信息

招商引資

新開鎮新開鎮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抓兩大龍頭工業園。一是盤錦船舶工業基地新開項目區。做強做大“飛地”文章,積極回響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舉全縣之力建設遼濱經濟區的號召,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達到企業入駐條件。二是以興隆台於樓快速幹道為依託,規劃一個“新開石油機械加工工業園”,作好沿路經濟文章。2008年沿路規劃出了東西長6500米,南北寬130米,占地1200多畝的起步區,現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給招商引資提供了平台。解放思想,出實招、求實效。加強宣傳,通過各種方式切實調動各部門領導幹部和民眾對招商引資工作的積極性,努力營造全員招商的氛圍。積極參加各種招商會、洽談會、項目推介會等,堅持有備招商,開展“走出去”和“請進來”活動,到對接、互補性高的地區,與企業進行深入接觸,從而與域內外客商建立廣泛的聯繫,夯實招商引資工作的基礎。同時利用存量土地,做好移接市內轉出企業的工作,形成新的稅源。做好現有企業的包扶和項目跟蹤工作。執行鎮場領導包扶責任制,督促企業儘快按計畫達產達效。經常到企業調查走訪,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存在的困難,要協調公安、稅務和工商部門到企業上門服務。

農業生產

新開鎮新開鎮
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做好水稻主栽品種的定位,積極宣傳綠色水稻的優勢。在2008年綠色稻試驗認證成功的基礎上,推廣3000畝的綠色稻規模性種植,以市場化運作,統一收購,統一包裝、銷售,並實現機插、機收作業,解放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繼續與一目惚米業簽訂生產訂單,減小市場給糧食生產帶來的衝擊。

二是擴大水產養殖規模。以光合水產公司為龍頭,採取公司+農戶的形式,以曲家村八家子村為河蟹養殖基地,進一步擴大成蟹養殖規模,指導民眾養大蟹,以大養蟹和養大蟹獲得大效益;黃顙魚試驗項目種苗投入稻田飼養,推廣到300畝,預計可增收22.6萬元,同時加強管理,積累經驗,逐步進行大面積推廣。

三是擴大棚菜生產規模。加強張家蔬菜批發市場的管理,以其為龍頭,以張家村田家村為基地,最佳化蔬菜品種,輻射帶動全鎮棚菜產業快速發展。同時投入試驗的綠色黃瓜種植兩棟溫室要遵照操作規程加強管理,技術人員要指導到位,淨菜包裝上市,提高黃瓜的市場競爭力及附加值,真正增加菜農的經濟收入。

四是動員民眾發展畜禽養殖。以良冠禽業有限公司為龍頭,重點發展肉雞和小皮毛動物的飼養,抓住市場價格的契機,增加養殖品種和規模,創更大效益。同時引導民眾轉變觀念,將家庭飼養轉向大地飼養,在西五村北部建設占地100畝的養殖小區,吸引養殖戶入駐,實現規模化生產,利於管理、利於環保、利於防疫,進一步增加養殖戶收入,加快致富進程。

社會事業

新開鎮新開鎮
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全力搞好健康教育工作。積極推廣西五村公共衛生建設及健康教育經驗,全鎮其餘8個村全部完成衛生所建設,達到診室、處置室、藥品室觀察室四室分開,常用藥品平價銷售,培訓村醫,提高防病、治病能力,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將全鎮2.1萬人的健康狀況普查建檔,納入微機管理,利用自辦小報、廣播、知識競賽、文藝演出等形式大力進行預防保健、婦幼保健等健康知識宣傳、普及工作,提高民眾防病能力,實現06年打基礎,07年見成效,08年70%民眾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目標,全面提升人口素質。

整合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加大控輟保學力度,在上好必修課的同時,開好選修課,培養多方面人才,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實現最佳化整合的目的。按照提高類普九的標準,籌資硬化校內環路、綠化、美化校園環境,完善各種教學設施,改善辦學條件。同時加強職業教育,鎮農民技術學校教師深入學校上好“9+1”農村實用技術課,使不能升入上級學校的學生走向社會後掌握一技之長。另外加強勞動力定向培訓工作,圍繞遼濱經濟區發展,將新畢業生送到葫蘆島船校以及市內職業學校學習機械加工、鉚、焊等技術,增加就業技能,拓寬務工渠道。

加強飲水安全工作,解決民眾吃水難問題。按照計畫,投資改造舊管網,解決跑、冒、漏水,減輕供水壓力,切實解決民眾飲水安全問題。抓好社會保障工作,促進社會穩定。對低保戶實行動態管理,使貧困戶達到應保盡保,進一步強化五保供養人口的救助工作;完善養老保險的後期工作,解決幹部職工的後顧之憂;農村合作醫療的參合率達到100%,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促進社會穩定。
挖掘文化底蘊,弘揚地域精神

一是政府適當給予補貼,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完善各種文化設施,建立多種形式的文藝隊伍,宣傳大窪、宣傳新開,弘揚大窪人敢於爭先、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二是結合八家子村史家村鐵南村村部建設,投資配套器材、書籍,建三個標準的文化廣場,引導村民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提升民眾文化品位,遠離賭博、封建迷信等一些不健康的活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三是完成《新開志》的編寫工作,挖掘新開的歷史、文化,以待我們繼承和發揚。

新開鎮新開鎮
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按照“精神面貌明顯變化、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工作作風明顯改進、工作節奏明顯加快、行政效率明顯提高”的要求,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轉變作風,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質量,塑造廉潔、高效、公正的政府形象。

全面建設學習型、創新型、競爭型、服務型的政府機關。政府工作人員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學習市場經濟、現代科技和法律知識,不斷提高行政能力,創新服務目標、方式和手段,創新考評機制、激勵和約束機制。推進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依據職責、權力和義務,確定崗位目標責任和考核標準。進一步完善面向社會承諾的服務內容、服務程式、服務標準、承諾時限和違諾責任。規範政府工作人員接待、辦事、轉接、反饋結果等工作制度。以公眾滿意度為標準,全面提升服務品質,爭創政府服務品牌。切實轉變作風,加強廉潔勤政。政府工作人員要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堅持執政為民。進一步強化民眾觀念,增強服務意識,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傾聽民眾呼聲,關心民眾疾苦,完善調查研究制度、信訪接待日制度、與民眾對話制度等。倡導求真務實,真抓實幹,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各項工作都要抓推進、抓落實、抓成效。進一步抓好廉政建設,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每一個政府工作人員都要嚴格執行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自覺接受人民民眾的監督。

黃梅縣新開鎮

新開鎮黃梅縣新開鎮
新開鎮位於黃梅縣城西南約四十公里處,南貼長江乾堤,浩浩江水,滾滾東流,隔江相望,匡廬對峙。北依蔡山江心古寺,晨鐘暮鼓,長空迴蕩;二度晉梅,花榮芬芳。查閱新開鎮的由來,乃屬歷史名稱:相傳唐朝佛教禪宗五祖弘忍,出生後口不能言,七歲時,(公元608年)隨母到此地拾麥,面對調戲他的收麥村民才開口說話,爾後弘忍又禪定五祖,故人們異口同稱此地為:“新開口”。至明清以鄉鎮建制,當時政府便依民俗正式命名為“新開口鎮”,民國後則簡稱為“新開鎮”。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新開口鎮在湖北黃梅縣西南七十里,與縣正南的清江鎮同為濱江要地,舊設巡司如此。”《縣誌》載:“乾隆五年(公元1759年)新開設救生船一隻;乾隆十二年(公元1766年)新開司設號兵29名,以巡江面。”新開鎮是黃梅三十六鎮之一,歷來為農貿集市,原有正街與后街,同治十八年(公元1888年)江堤潰口,正街全部沖毀,現在的“龍凼”即當時正街的遺址,今日的正街乃當時的后街。而今新開鎮已是滄桑巨變,面貌全新,是新開鎮鎮政府的駐地,亦為新開鎮經濟文化的中心,還是參禪旅遊的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