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水

決水

決水為史灌河的古稱,是淮河一級支流,也是其南岸最大的支流和其主要的洪水來源之一。

決水源遠流長的史河第一關

名稱:史河
英文名:
地理位置:發源於安徽省金寨縣南部大別山區北麓,

範圍:流域跨豫、皖兩省

概述

  史河古稱決水。發源於安徽省金寨縣南部大別山區北麓,流域跨豫、皖兩省,流域面積6720平方公里,其中皖境2685平方公里,豫境4035平方公里。流域內山區占總面積的58.2%,丘陵區占27.8%,平原占14.0%;河道全長220公里,其中皖境120公里,平均比降1.31‰。以西河為主源,出羊角尖,又稱天台山,峰頂高程1166米,河道北流,經畈灣至老家河,折東南流,至過鳳嶺右納白沙河(河長24公里,比降12‰),折北流至關廟,左納一小支,以下稱牛山河,東南流,兩岸有較多山溪匯入,至梨花尖始稱史河;經陡溝西,右納竹根河(河長41公里,比降7.5‰);彎曲流,至丁埠,右納牛食畈河(河長19公里,比降22‰);至東灣北,左納南溪,並進入梅山水庫庫區;至正堂以下,右納白水河(河長37公里,比降24‰),左納麻河(河長35公里,比降17.5‰),麻河口原有金家寨,是民國時期立煌縣縣治,抗日戰爭期間,曾為安徽省臨時省會所在,1947年冬改稱金寨縣,現已淪入庫底。史河至梅山,左納熊家河,右納鮎魚河,1956年在兩河相匯的下口,建成梅山水庫,金寨縣城搬遷至大壩下游約2公里處新建,名梅山鎮。水庫控制來水面積1970平方公里。 史河出水庫後,河道呈S形東北流,至紅石咀,有梅山灌區紅石咀渠首樞紐;至郭家窪,折西北流,經彭洲子,左納長江河(河長44公里,比降14.5‰),並進入固始、霍邱兩縣邊界;河道沿邊界流,經陳淋葉集,至草棚店後,進入河南省固始縣境;至黎集有黎集灌溉樞紐,至張老埠左納羊行河(河長41公里,比降9.5‰);至南大橋東北,左納急流澗河河長40公里,比降3.8‰;至老鼠刺,左納石槽河河長53公里,比降8‰;折東北流,經固始來營子,左納灌河(河長147公里,比降2‰),至蔣集北,水分兩股,西股經橋溝集、三河尖東,至三河尖;東股於夏寨堰右納泉河(河長56公里,比降0.3‰),經霍邱縣水集,至三河尖,東、西兩股合流後,有部分水由三河尖入淮,另部分水經李台子趙台子,於陳村西注入淮河

決水決水
流域界線,東鄰淠河水系,西接白鷺河水系,南依大別山脈,北抵淮河,跨豫皖兩省,並與湖北省隔嶺為界。下游為沖積平原;中游山崗起伏,屬丘陵區;上游為重山疊巒的山區,最高峰石門嶺的高程為1530米。幹流梨花尖以下至水庫大壩,受蓄水影響,形成人工湖;大壩以下至沙河鋪,長75公里,河床比降0.50‰,河谷寬度300~700米;沙河鋪至史河口,長54公里,河床比降0.24‰,河谷寬度400~600米。史河梅山實測流量以1954年7月11日4380立方米每秒為最大。歷史調查洪水以1822年9120立方米每秒為最大;蔣家集以1969年7月15日4550立方米每秒為最大。最枯時都出現斷流。

史河 地質構造

史河東鄰淠河水系,西接白鷺河水系,南依大別山脈,北抵淮河,跨豫皖兩省,並與湖北省隔嶺為界。下游為沖積平原;中游山崗起伏,屬丘陵區;上游為重山疊巒的山區,最高峰石門嶺的高程為1530米。幹流梨花尖以下至水庫大壩,受蓄水影響,形成人工湖;大壩以下至沙河鋪,長75公里,河床比降0.50‰,河谷寬度300~700米;沙河鋪至史河口,長54公里,河床比降0.24‰,河谷寬度400~600米。史河梅山實測流量以1954年7月11日4380立方米每秒為最大。歷史調查洪水以1822年9120立方米每秒為最大;蔣家集以1969年7月15日4550立方米每秒為最大。

史河 歷史

1929年10月一股匪軍偷渡史河,杜昌甫率隊飛奔桃嶺,設伏待敵,斃敵團以下數十人,俘敵多人。 

決水決水

史河流經的麻河口原有金家寨,是民國時期立煌縣縣治,抗日戰爭期間,曾為安徽省臨時省會所在。1947年冬改稱金寨縣,現已淪入庫底。

史河史河漁業

 當地魚種主要還是以普通魚種如鯉魚鱖魚等為主。養殖方式主要是圍網養殖和攔網養殖。

決水決水

史河 水利設施

 梅山水庫

梅山水庫坐落在史河上游梅山城區,是淮河流域重點工程,是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當時世界上最高的連拱壩,壩高88.24米,全長443.5米。大壩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長虹臥波橫跨在高峽平湖之中。
由梅山水庫興建而形成的人工湖,湖水碧透,微波蕩漾,庫區沿岸風景秀麗,名勝眾多,天鵝島、九王寨、青蛙石、水上兵馬俑、梳妝檯等景點,形象各異,栩栩如生,讓遊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登壩遠眺:連綿青山、無際鮮花、碧綠茶園、如茵綠毯、盡收眼底。

決水決水

梅山水庫於1954年6月開始動工,1956年4月建成,和它同期建成了五座大中型水庫,他們都位於淮河的上游,大別山腹地,這就是五十年代聞名全國的大別山五大水庫體系。為什麼要修建這五大水庫呢?解放初期淮河是一條有名的害河,有名話叫:“走千走萬,不走淮河兩岸”,不難聽出淮河兩岸人民生活是多么的艱辛!1951年5月15日毛澤東同志提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周恩來親自主持工作會議,下令水得部在淮河上遊興修水庫,於是就在這崇山峻岭之中建成了金寨縣響洪甸水庫和梅山水庫、霍山的磨子潭水庫和佛子嶺水庫、舒城縣的龍河口水庫,這五顆璀璨的明珠。
梅山水庫在50年代,是世界上最高的連拱型大壩。50年代鄧小平同志曾到這裡來視察,70年代聯合國大壩委員會主席托蘭和列寧勒水電設計院院長都曾到過這裡,他們稱讚道:“連拱壩好,中國人民了不起!”這座連拱型的大壩由15個連拱和16個垛組成,大壩全長443.5米,連拱壩全長311.5米。
站在連拱壩壩頂的平台上,放眼望去,庫區的水清澈見底,眾多小島點綴其中,好象一幅風景秀麗的中國山水畫。如果蕩舟湖上,您一定會看到連拱聳雲,重巒疊嶂,魚躍人歡的萬千氣象。水庫北岸的山和湖還有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北宋年間,民間有九個強盜,他們居住在湖中間的一個山頭上自封為東王、南王、西王、北王、天王、地王、水王、火王、和寨王,並在四周圍建了很高的圍牆。他們召集附近的一些土匪、強盜聚會起來,經常下山搶劫、殺人、放火,鬧得民不聊生。當時宋朝的朝廷多次派兵鎮壓他們,但是終因九王寨山高牆固,久攻不破,就在官兵們陷入困境時,突然來了九位非常美麗的女子,自告奮勇,願意施美人計來迷惑這九位大王。他們每天在美山湖下的深潭中洗澡、嬉笑打鬧,來引起九位大王的注意。九位大王終因過不了美人關,而鬆懈了防禦,朝廷就趁此機會一舉攻上山寨,把上面的土匪強盜一網打盡。正在朝廷政府和農民要感謝這九位美女的時候,卻不知她們的去向了,於是人們為了紀念這九位美女,就把這一帶群山叫作美山,湖就叫美山湖了,後來因為諧音的緣故,把美山叫成了梅山,與此同時,就把九個強盜聚會過的地方叫做九王寨,一直沿用至今。
站在連拱壩上,可以鳥瞰到縣城——梅山的全貌。梅山地名由來的傳說有很多種,一是梅山瀕臨在史河的峭壁上,岩石裂墳如朵朵梅花,幫稱梅山;又說黃巢與王仙芝相約聯軍攻河南,行軍到梅山,為唐軍圍困,久不得脫,黃巢令軍隊撒米糧于山坡、道路,唐軍疑黃巢軍糧充足,解圍而去,後人稱這裡為米山,後諧音為梅山。金寨縣城梅山,一條史河把山城分成東西兩半,河東是工業區和學校所在地,原有多家絲綢工業企業,省重點高中——金寨一中坐落在河東,2000年安徽省聯考文科狀元就是金寨一中的學生,全國聞名的希望之星—“大眼睛”蘇明娟也曾在金寨一中的高中部就讀;河西是冊城的政治中心和商貿區,整個山城的建築依山傍水,別有一番情趣。
大壩的東端,這柵欄式的建築就是大壩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溢洪道,共由7個孔組成,每孔寬11.2米,當庫區水位超過一定高度時,溢洪道閘門便會開啟泄洪。在溢洪道下方有一個凹槽,叫緩衝槽,是為減緩水流對山體的衝擊力而設計的,大壩下方那棟白色建築就是發電廠,梅山水庫在初期時主要功能為蓄水、防洪、灌溉,發電廠是1954年建成投產的,共有4台機組,年最大發電量為1.2億千瓦時,在北京中國家業博物館裡陳列有梅山水庫發電機組的模型。
記得法國著名畫家拉庫瓦說過:“好的風景,應該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本書”,梅山水庫也應該是一部字典,它的自然風光,它豐富的文化內涵,應該讓大家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

史河沿岸地區或國家

  河道全長220公里,其中皖境120公里,平均比降1.31‰。以西河為主源,出羊角尖,又稱天台山,峰頂高程1166米,河道北流,經畈灣至老家河,折東南流,至過鳳嶺右納白沙河(河長24公里,比降12‰),折北流至關廟,左納一小支,以下稱牛山河,東南流,兩岸有較多山溪匯入,至梨花尖始稱史河;經陡溝西,右納竹根河(河長41公里,比降7.5‰);彎曲流,至丁埠,右納牛食畈河(河長19公里,比降22‰);至東灣北,左納南溪,並進入梅山水庫庫區;至正堂以下,右納白水河(河長37公里,比降24‰),左納麻河(河長35公里,比降17.5‰),麻河口原有金家寨,是民國時期立煌縣縣治,抗日戰爭期間,曾為安徽省臨時省會所在,1947年冬改稱金寨縣,現已淪入庫底。

決水決水
史河至梅山,左納熊家河,右納鮎魚河,1956年在兩河相匯的下口,建成梅山水庫,金寨縣城搬遷至大壩下游約2公里處新建,名梅山鎮。水庫控制來水面積1970平方公里。 史河出水庫後,河道呈S形東北流,至紅石咀,有梅山灌區紅石咀渠首樞紐;至郭家窪,折西北流,經彭洲子,左納長江河(河長44公里,比降14.5‰),並進入固始、霍邱兩縣邊界;河道沿邊界流,經陳淋、葉集,至草棚店後,進入河南省固始縣境;至黎集有黎集灌溉樞紐,至張老埠左納羊行河(河長41公里,比降9.5‰);至南大橋東北,左納急流澗河河長40公里,比降3.8‰;至老鼠刺,左納石槽河河長53公里,比降8‰;折東北流,經固始至來營子,左納灌河(河長147公里,比降2‰),至蔣集北,水分兩股,西股經橋溝集、三河尖東,至三河尖;東股於夏寨堰右納泉河(河長56公里,比降0.3‰),經霍邱縣臨水集,至三河尖,東、西兩股合流後,有部分水由三河尖入淮,另部分水經李台子、趙台子,於陳村西注入淮河。

史河貢獻

 梅山水庫在初期時主要功能為蓄水、防洪、灌溉,發電廠是1954年建成投產的,共有4台機組,年最大發電量為1.2億千瓦時,在北京中國家業博物館裡陳列有梅山水庫發電機組的模型。

史河相關圖片

 

決水決水
決水決水
決水決水
決水決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