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文大壩

亞斯文大壩

尼羅河上所築的亞斯文高壩,為世界七大水壩之一。它橫截尼羅河水,高峽出平湖。高壩長3830米,高111米。1960年在原蘇聯援助下動工興建,1971年建成,歷時10年多,耗資約10億美元,使用建築材料4300萬立方米,相當於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一項集灌溉、航運、發電的綜合利用工程。

概述

亞斯文大壩最早於1898—1902年建造,用於灌溉發電。到60年代,該壩已不能適應土地灌溉和電力供應的需要,於是埃及政府在舊壩上游6公里處開始修建現在的大壩,於1971年完成。目前,大壩的發電量能夠保證全國大部分的用電需要。

亞斯文大壩用衛星看亞斯文大壩

亞斯文大壩高111米,長3830米,寬40米,庫容量達到1.689億立方米,裝機容量210萬千瓦,是世界特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之一。大壩將尼羅河攔腰截斷,從而使河水向上回流500公里,形成蓄水量達1640億立方米的人工湖——納賽爾湖。它可以平定洪水,貯存足夠用幾年的富餘水量。80年代尼羅河流域曾發生嚴重乾旱,蘇丹衣索比亞發生饑荒,但埃卻因有此大壩而幸免於難。
亞斯文水壩由主壩、溢洪道和發電站三部分組成。大壩所使用的建築材料約4300萬立方米,其體積相當於開羅西郊胡夫金字塔的17倍,堪稱世界七大水壩之一
大壩東端有觀景台可供觀賞大壩及水面景觀。

構想和興建

早在21世紀初就有一些專家建議,埃及可以在尼羅河上游修建高壩,從而調節河水流量,並擴大灌溉面積。五十年代,當時的埃及(阿聯)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經濟發展計畫。由於埃及人口增長很快,年增長率達到百分之三,可利用的自然資源卻非常有限,於是,埃及政府就希望通過修建尼羅河高壩,開發新的資源以推動經濟發展。

當時的埃及政府和水利專家們認為,修建尼羅河高壩是一箭數雕的高明之舉。

首先,高壩既可以控制河水泛濫,又能夠存儲河水、以便在枯水季節用於灌溉及其它用途。埃及的可耕地主要位於尼羅河兩岸以及尼羅河三角洲的洪泛區,建成高壩後可以大幅度擴大可灌溉的耕地面積,以適應迅速增長的人口。其次,大壩建成後可以產生巨大的發電能力,為工業化提供充裕而廉價的能源。

再次,修造大壩所形成的巨大水庫及對下游水位的調節,可以發展淡水養殖及內河航運。埃及政府在蘇聯的資金和技術援助下,於1959年完成了亞斯文(Asw
an)大壩工程設計,1960年破土動工,五年後大壩合龍,1967年亞斯文(Aswan)大壩工程正式完工。這個大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高壩工程,它高一百一十二米、長五公里,將尼羅河攔腰切斷,在高壩內形成了一個長六百五十公里、寬二十五公里的巨大水庫--納賽爾湖。到1970年,大壩內安裝的十二部水電發電機組全部投入運轉。

大壩水庫的巨大容量不僅調節了下游流量,防止了洪水泛濫,還利用蓄積的水量擴大了灌溉面積,因此,近一百萬公頃的沙漠得以被開墾成可耕地。同時,大壩電站每年發電80億度,解決了埃及的能源短缺問題。可以說,當時埃及政府修建亞斯文大壩的預期目標,都一一實現了。然而,由於當時人們認識上的局限,低估了水庫庫區淤積的嚴重性,因而對大壩工程可能的效益過於樂觀。興建大壩時形成的巨大的納賽爾湖,由於泥沙的自然淤積,水庫的有效庫容逐漸縮小,因而導致水庫的儲水量下降。

大壩工程的設計者未能準確地估計庫區泥沙淤積的速度和過程。根據亞斯文大壩水利工程設計,這個水庫百分之二十六的庫容是死庫容,而每年尼羅河水從上游夾帶大約六千萬到一億八千萬噸泥沙入庫,設計者按照尼羅河水含沙量計算,結論是五百年後泥沙才會淤滿死庫容,以為淤積問題對水庫的效益影響不大。

可是大壩建成後的實際情況是,泥沙並非在水庫的死庫容區均勻地淤積,而是在水庫上游的水流緩慢處迅速淤積;結果,水庫上游淤積的大量泥沙在水庫入口處形成了三角洲。這樣,水庫興建後不久,其有效庫容就明顯下降,水利工程效益大大降低。此外,浩大的水庫水面蒸發量很大,每年的蒸發損失就相當於百分之十一的庫容水量,這也降低了預計的水利工程效益。更為嚴重的是,埃及政府和工程設計者在建造如此宏偉的大壩時,還忽視了大壩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既沒有對此作出認真評估,也未曾慎重考慮生態和環境受破壞後的因應措施。

經驗教訓

1 亞斯文大壩的構想和興建
亞斯文大壩美麗的亞斯文大壩
早在20世紀初就有一些專家建議,埃及可以在尼羅河上游修建高壩,從而調節河水流量,並擴大灌溉面積。20世紀 50年代,當時的埃及(阿聯)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經濟發展計畫。由於埃及人口增長很快,年增長率達到3%,可利用的自然資源卻非常有限,於是,埃及政府就希望通過修建尼羅河高壩,開發新的資源以推動經濟發展。
當時的埃及政府和水利專家們認為。修建尼羅河高壩是—箭數雕的高明之舉。首先,高壩既可以控制河水泛濫,又能夠存儲河水,以便在枯水季節用於灌溉及其它用途。埃及的可耕地主要位於尼羅河兩岸以及尼羅河三角洲的洪泛區,建成高壩後可以大幅度擴大可灌溉的耕地面積,以適應迅速增長的人口。其次,大壩建成後可以產生巨大的發電能力,為工業化提供充裕而廉價的能源。再次,修造大壩所形成的巨人水庫及對下游水位的調節,可以發展淡水養殖及內河航運。
埃及政府在蘇聯的資金和技術援助下,於1959年完成了亞斯文大壩工程設計,1 960年破土動工,5年後大壩合龍,1967年亞斯文大壩工程正式完工。這個大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高壩工程,它高112m、長5km,將尼羅河攔腰切斷,在高壩上游形成了一個長650km、寬25km的巨大水庫——納賽爾湖。到1970年,壩內安裝的12台水電發電機組全部投入運轉。
大壩水庫的巨大容量不僅調節了下游流量,防止了洪水泛濫,還利用蓄積的水量擴大了灌溉面積,因此,近100萬ha的沙漠得以被開墾成可耕地。同時,大壩電站每年發電80億kW·h,解決了埃及的能源短缺問題。可以說,當時埃及政府修建亞斯文大壩的預期目標,都一一實現了。
然而,由於當時人們認識上的局限,低估了水庫庫區淤積的嚴重性,因而對大壩工程可能的效益過於樂觀。興建大壩時形成的巨大的納賽爾湖,由於泥沙的自然淤積,水庫的有效庫容逐漸縮小,因而導致水庫的儲水量下降。
大壩工程的設計者未能準確地估計庫區泥沙淤積的速度和過程。根據亞斯文大壩水利工程設計,這個水庫26%的庫容是死庫容,而每年尼羅河水從上游夾帶大約6 000~18 000t,泥沙入庫,設計者按照尼羅河水含沙量計算,結淪是500年後泥沙才會淤滿死庫容,以為淤積問題對水庫的效益影響不大。可是大壩建成後的實際情況是,泥沙並非在水庫的死庫容區均勻地淤積,而是在水庫上游的水流緩慢處迅速淤積;結果,水庫上游淤積的大量泥沙在水庫入口處形成了三角洲;這樣,水庫興建後不久,其有效庫容就明顯下降,水利工程效益大大降低。此外,浩大的水庫水面蒸發量很大,每年的蒸發損失就相當於11%的庫容水量,這也降低了預計的水利工程效益。
更為嚴重的是,埃及政府和工程設計者在建造如此宏偉的大壩時,還忽視了大壩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既沒有對此作出認真評估,也未曾慎重考慮生態和環境受破壞後的應對措施。
2 亞斯文大壩對生態和環境的破壞
亞斯文大壩亞斯文大壩
亞斯文大壩對生態和環境確有一些正面作用。比如。大壩建成前,隨著每年千濕季節的交替,沿河兩岸的植被呈周期性的枯榮;水庫建成後,水庫周圍5300~7800km的沙漠沿湖帶出現了常年繁盛的植被區,這不僅吸引了許多野生動物,而且有利於穩固湖岸、保持水土,對這個沙漠環繞的水庫起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但是,大壩建成後儀20多年,工程的負面作用就逐漸顯現出來,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壩對生態和環境的破壞也日益嚴重。這些當初未預見到的後果不僅使沿岸流域的生態和環境持續惡化,而且給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1)大壩工程造成了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質肥力持續下降。大壩建成前,尼羅河下游地區的農業得益十河水的季節性變化,每年雨季來臨時泛濫的河水在耕地上覆蓋了大量肥沃的泥沙,周期性地為土壤補充肥力和水分。可是,在大壩建成後,雖然通過引水灌溉可以保證農作物不受乾早威脅。但由於泥沙被阻於庫區上游,下游灌區的土地得不到營養補允。所以土地肥力不斷下降。
(2)修建大壩後沿尼羅河兩岸出現了土壤鹽鹼化。由於河水不再泛濫,也就不再有雨季的大量河水帶走土壤中的鹽分,而不斷的灌溉又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層土壤內的分帶到地表,再加上灌溉水中的鹽分和各種化學殘留物的高含量,導致了土壤鹽鹼化。
(3)庫區及水庫下游的尼羅河水水質惡化,以河水為生活水源的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大壩完工後水庫的水質及物理性質與原來的尼羅河水相比明顯變差了。庫區水的大量蒸發是水質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土地肥力下降迫使農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化肥的殘留部分隨灌溉水又回流尼羅河,使河水的氮、含量增加,導致河水富營養化,下遊河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的平均密度增加了,由160mg/上升到250mg/l。此外,土壤鹽鹼化導致土壤中的鹽分及化學殘留物大大增加,即使地下水受到污染,也提高了尼羅河水的含鹽量。這些變化不僅對河水中生物的生存和流域的耕地灌溉有明顯的影響,而且毒化尼羅河下游居民的飲用水。
(4)河水性質的改變使水生植物及藻類到處蔓延,不僅蒸發掉大量河水,還堵塞河道灌渠等等。由於河水流量受到調節,河水混濁度降低,水質發生變化,導致水生植物大量繁衍。這些水生植物不儀遍布灌溉渠道,還侵入了主河道。它們阻礙著灌渠的有效運行,需要經常性地採用機械或化學方法清理。這樣。又增加了灌溉系統的維護開支。同時,水生植物還大量蒸騰水分,據埃及灌溉部估計,每年由於水生雜草的蒸騰所損失的水量就達到可灌溉用水的40%。
(5)尼羅河下游的河床遭受嚴重侵蝕,尼羅河出海口海岸線內退。大壩建成後,尼羅河下遊河水的含沙量驟減,水中固態懸浮物由1 600ppm降至50ppm,混濁度由30~300mg八降為15~40mg/1。河水中泥沙量減少,導致了尼羅河下遊河床受到侵蝕。大壩建成後的12年中,從亞斯文到開羅,河床每年平均被侵蝕掉2cm。預計尼羅河道還)會繼續變化。大概要再經過一個多世紀才能形成一個新的穩定的河道。河水下游泥沙含量減少,再加上地中海環流把河口沉積的泥沙沖走,導致尼羅河三角洲的海岸線不斷後退。一位原埃及士兵說,他曾站過崗的燈塔現在已陷入海中,距離目前的海岸竟然有l~2km之遙。
3 綜合評估大壩的利弊
亞斯文大壩亞斯文大壩
在20世紀60年代亞斯文大壩興建時,人們對大壩的認識還是片面的。亞斯文大壩建成後陸續出現的生態和環境問題當中,有些是設計時預料到、但無法避免或無力解決的;有些則是有所預料、但對其後果的嚴重性估計不足的;還有些問題則是完全沒有預料到的。直到今天,人們仍然認為,要精確地預測大壩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還是相當困難的。由於在興建大壩前,要判斷大壩工程的後果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所以,目前很多國家的公眾輿論和學者專家們往往對超大型水利設施的建設持反對或謹慎的態度。
綜合評估大壩的利弊並非易事。首先,大壩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很難用資金這個單一標準來綜合衡量和測算;其次,目前人類還只是在觀測大壩的近期後果,而對大壩的遠期影響還很難預測判斷,因為有些影響在大壩建成後的幾十年內可能還不明顯或尚未顯露;另外,如何準確可靠地觀測生態和環境的變化還是一個難題,例如,河水含沙量、水庫魚產量、水量蒸發率等數據可以比較準確地採集,但是還有很多數據的觀測分析還有待探討研究;還有,究竟以哪些數據信息來對超大型水利設施的效果進行科學公正的評估,如何權衡判斷利與弊,到底利多大、弊多深,利能否抵消弊,這些問題尚需深入探討。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所有的超大型水利工程建成後。還沒有一處建立起一個完整綜合的生態和環境監測系統,上述的困難或許也是原因之一。
例如,從如何評價亞斯文大壩對流行病發病率的影響這一問題中,就可以看出,綜合評估大壩的利弊雖然非常必要,卻是十分困難的。當年有的專家曾經提出,亞斯文大壩建成後將會導致血吸蟲病患大量增加,主要的理由是寄生釘螺在緩慢的流水中會繁殖迅速。但是,大壩建成後的統計數字卻表明,大壩建成前後血吸蟲流行指數的差別並不明顯,而腸血吸蟲則在大壩建成後有增加,具體原因目前尚不明了,但似與大壩無關。
然而,流行病發病率不僅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還受到其他因素如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口結構、居住遷移以及醫療衛生水平變化的影響。如果考慮到這些因素,分析大壩建成前後血吸蟲流行指數的差別,就顯得更複雜了。也許還需要在埃及找到一個經濟、社會、醫療水平還停留在30~50年代狀態的地區,這樣才能觀察到,在沒有明顯社會經濟進步的情況下、建壩對血吸蟲流行指數有什麼影響。
實際上,僅僅討論大壩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還是不夠的。因為大壩對生態和環境的破壞會轉變成對人類社會經濟的損害。例如,亞斯文大壩建成後,尼羅河兩岸土地肥力的下降迫使農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這大大提高了農業成本,降低了農業收益。1982年有一位土壤學家估計,由於土壤肥力下降、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使得農業淨收入下降了l0%。結果,雖然因為水利灌溉條件的改善,使農作物由一年一季變為一年兩季,單位土地面積的年產量增加了,但投入成本卻增加得更快,導致農民淨收入下降。
如果—個大壩已經建成多年,人類該如何面對它帶來的種種正面、負面的影響呢?目前,世界各國民眾主要有兩種相反的看法。一部分環境保護人士主張廢掉水庫大壩及發電設施,他們認為,大壩所帶來的各種效益與其產生的負面作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應該對大壩加以改造,既然大壩已經建成了,只好逐步治理相關的種種問題。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來看,人類應該注視大壩對生態和環境的破壞,積極採取措施、設法減緩這些負面影響,“亡羊補牢,猶未晚也”。但是,也要看到,大壩對生態和環境的破壞,有些是持久性的、難以治理的。所以,當我們在考慮大壩的直接經濟收益時,萬萬不可無視大壩的負面後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