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學生意

三毛學生意

《三毛學生意》以三毛上海投親開篇、逃離上海作結,中間被逼做扒手、當理髮學徒和成為算命瞎子的童僕構成了他上海學生意的三部曲,作品通過三毛在上海曲折的流浪經歷和不幸遭遇,展示了舊時代都市下層社會的世俗百態,反映了下層人民生活的淒涼景象,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社會黑暗腐朽的本質,成功地刻畫了三毛善良、正直、機警、活潑、見義勇為的性格。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三毛學生意
三毛學生意

解放前,窮孩子三毛因父母雙亡,無 法在農村生活下去,便到上海來找遠 房親戚謀一職業。不料遠房親戚是個 流氓老大,他教三毛學扒手,以偷東 西為業。善良的三毛因不願坑害別人 ,終被趕出家門,流落街頭。後來擺 剃頭攤的師父收留了他。當時物價飛 漲,師娘心情不好,經常拿三毛出氣 ,三毛手藝未學成, 又被轉送給算 命卜卦的吳瞎子。他和一個同樣遭遇 的小姑娘小英日夜伺候瞎子,但瞎子 心狠手辣,常常虐待三毛和小英。三 毛不願忍氣吞聲,便設法報復,終使 瞎子也受到應有的懲罰。此後他和小 英雙雙逃走,去尋找新的生活道路。

影片評價

三毛學生意三毛學生意

中國電影與連環漫畫結緣始於1934年,當時天一公司老闆邵醉翁別出心裁,將葉淺予在《時代畫報》上連載的漫畫《王先生》改編成電影。與此齊名的中國連環畫電影的另一個經典題材就是張樂平筆下的“三毛”,半個多世紀以來,先後攝製了據此改編的《三毛流浪記》、《三毛學生意》、《三毛從軍記》等三部故事片,受到觀眾的歡迎。

該片更根治於滑稽戲這種戲曲劇種。1921年文明戲演員王無能在一次堂會中,表演了單口的滑稽節目,受到歡迎,不久便掛牌演出,初名“獨腳戲”,後稱“滑稽”。接著有江笑笑、劉春山等崛起,三人風格各異,有“滑稽三大家”之稱。30年代,演員隊伍不斷擴大,演出形式亦由單人發展為“雙檔”和“多檔”。40年代初,江笑笑、鮑樂樂、楊天笑、趙寶山等滑稽演員聯合文明戲演員,在蘇州演出整本大戲《一碗飯》,這是由“滑稽”發展為滑稽戲的第一個劇目。滑稽戲擅演喜劇和鬧劇,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色,講究情節滑稽、表演誇張。劇中人物雜用各地方言,唱調吸收南方戲曲與曲藝的腔調,以及民間小調、流行歌曲等。原有劇目大多取材於民間笑話、社會新聞,或改編文明戲劇目。20世紀30-40年代因受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影響,其表演內容有時不免低級庸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得到了健康的發展,整理的劇目有《七十二家房客》、《三毛學生意》,創作的現代劇有《滿園春色》《滿意不滿意》、《出色的答案》、《性命交關》等。

部分文字援引《初探影視與紙媒體內容資源的整合與互動》一文,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電影電視系主任/教授李亦中研究生金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