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地黃丸

七味地黃丸來源《授生秘剖》卷一,主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齦潰爛,咽喉作痛;或形體憔悴,寢汗發熱,無時震撼,不能安等。

【組成】熟地黃240克(忌鐵,杵膏) 山茱萸(酒潤,去核) 乾山藥(炒)各120克 牡丹皮(酒洗,微炒) 白茯苓(去皮,乳制) 澤瀉(去毛,酒浸,焙)各90克 肉桂(去皮,忌火)30克

【用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時用淡鹽湯送下。

【禁忌】服藥期間,忌食蘿蔔。

七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8兩,棗皮4兩,山藥4兩,茯苓3兩,澤瀉兩半,丹皮2兩,肉桂3兩,當歸3兩,白芍2兩。

【來源】《會約》卷十。

【主治】宗氣動能應衣,上或見於胸臆,下或見於臍旁。

【功效】補陰以舒氣。

【方法】煉蜜為丸。

【用法】每早淡鹽水送下。

中藥方劑之七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