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都氣丸

七味都氣丸

七味都氣丸,傳統中醫藥方,用於補腎納氣,澀精止遺。亦或腎虛不能納氣,呼多吸少,喘促胸悶,久咳咽乾氣短,遺精盜汗,小便頻數。批件信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

基本信息

處方來源

《中國藥典》(2000年版)。

藥物組成

七味都氣丸七味都氣丸
五味子(制)150g,山茱萸(制)200g,茯苓150g,牡丹皮150g,熟地黃400g,山藥200g,澤瀉150g。

功效

補腎納氣,澀精止遺。

主治

用於腎虛不能納氣,呼多吸少,喘促胸悶,久咳咽乾氣短,遺精盜汗,小便頻數。

製備方法

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30g加適量的水泛丸,乾燥,即得。

用法用量

每40丸重約3g,每次9g,日2次口服。

用藥禁忌

外感咳嗽、氣喘者忌服。

理化性質

本品為黑褐色的水蜜丸;氣微香,味甘、微酸。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薄壁細胞類圓形,有橢圓形紋孔,集成紋孔群。

(2)取本品10g,研碎,加乙醚3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揮乾,殘渣加醋酸乙酯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對照藥材0.5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五味於甲素、五味子乙素對照品,加氯仿分別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l-2μl、對照藥材溶液2μl、兩種對照品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主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熊果酸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對照品溶液及(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用0.5%硼酸溶液製備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醋酸乙酯(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於10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4)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對照品溶液及(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掛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醋酸乙酯-冰醋酸(9:3:0.2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鹽酸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貯藏方法

密封

中藥方劑之七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