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蘭[蘭花品種]

蕙蘭[蘭花品種]

蕙蘭(學名: Rolfe):是蘭科蘭屬的地生草本植物,假鱗莖不明顯。葉5-8枚,帶形,直立性強,葉脈透亮,邊緣常有粗鋸齒。花葶從葉叢基部最外面的葉腋抽出,總狀花序具5-11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線狀披針形,最下面的1枚長於子房;花常為淺黃綠色,唇瓣有紫紅色斑,有香氣;花瓣與萼片相似,常略短而寬;唇瓣長圓狀卵形,蕊柱稍向前彎曲,兩側有狹翅;花粉團4個,成2對,寬卵形。蒴果近狹橢圓形。花期3-5月。 蕙蘭生於海拔700-3000米的濕潤但排水良好的透光處。產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蕙蘭常作盆景觀賞 。

基本信息

物種學史

蕙蘭 蕙蘭

蕙蘭的“蕙”字,在戰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的《楚辭》中已出現。其辭曰:“既滋蘭兮九畹,又樹蕙兮百畝。”  

能確認為今天人們所說之蕙蘭的“蕙”的,是後來宋代的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所寫的《書幽芳亭》中的“一乾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乾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的蕙。宋代人栽培春蘭、蕙蘭作為觀賞植物已很風行,有必要對這類香草作些區分,黃庭堅這兩句話一錘定音,成為後人區分春蘭與蕙蘭的根據,現代植物分類學也據此把這類春末開花的一乾多華的蘭定名為蕙蘭。如果說黃庭堅對蘭與蕙只是從其性狀上加以區別的話,清代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已注意到蘭與蕙的不同的栽培方法了。他說:“蕙性喜陽,須得上半日三時之曬……至蘭,則朝暾一二足矣。”清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蕙蘭已有不少名品,如大一品、程梅、關頂、上海梅、潘綠梅、盪字等。  

這些蕙蘭名品,有的在清代同治年間許鼐和的《蘭蕙同心錄》中已有記載。如著名蕙蘭老八種之首大一品,《蘭蕙同心錄》中稱之為上品,且有詩讚曰:“士夫氣概謫仙才,座上爭夸領袖來;自入江南重聲價,千金不易此花魁。”而清初鮑薇省在《藝蘭雜記》中對蘭蕙瓣形的區分與闡釋,則為蕙蘭花朵形式美審美開啟了門徑。直至改革開放年代大量蕙蘭蝶花、奇花出現之前,近一二百年,蕙蘭花朵的審美均特別重視瓣型,且影響甚廣,成為蕙蘭審美的一個傳統觀念。  

民國12年(1923年)餘杭人吳恩元編撰的《蘭蕙小史》,對蕙蘭的傳統品種和當時的新種作進一步的匯集總結,並將之分為赤殼蕙、綠殼蕙和赤綠蕙三大類。1959年杭州藝蘭家姚氏所寫的《蘭花》一書,又在這些基礎上增補了蝶花類、素心花類。20世紀80年代後,蕙蘭新種大量開發,各地蘭家又據新發現,增補了蕙蘭的奇花類和色花類。至此,蕙蘭已林林總總地成為中國蘭花中一個龐大而有特色的支系。  

蕙蘭在清代、民國時已傳至日本、韓國,特別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人大量收集中國的蕙蘭,銷往日本栽培。而中國由於連年戰亂,建國後幾十年又有兩三次人為的大破壞,到上世紀末,國興蘭旺,國內湧現愛蘭熱潮時,有的蕙蘭傳統品種在中國本土已找不到,要靠從日本返銷回國,一部蕙蘭的發展史也從側面反映出民族的興衰史。  

形態特性

蕙蘭(原變種)

蕙蘭是地生草本植物;假鱗莖不明顯。葉5-8枚,帶形,直立性強,長25-80厘米,寬(4-)7-12毫米,基部常對摺而呈v形,葉脈透亮,邊緣常有粗鋸齒。  

花葶從葉叢基部最外面的葉腋抽出,近直立或稍外彎,長35-50(-80)厘米,被多枚長鞘;總狀花序具5-11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線狀披針形,最下面的1枚長於子房,中上部的長1-2厘米,約為花梗和子房長度的1/2,至少超過1/3;花梗和子房長2-2.6厘米;花常為淺黃綠色,唇瓣有紫紅色斑,有香氣;萼片近披針狀長圓形或狹倒卵形,長2.53.5厘米,寬6-8毫米;花瓣與萼片相似,常略短而寬;唇瓣長圓狀卵形,長2-2.5厘米,3裂;側裂片直立,具小乳突或細毛;中裂片較長,強烈外彎,有明顯、發亮的的乳突,邊緣常皺波狀;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上方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端向內傾斜並匯合,多少形成短管;蕊柱長1.2-1.6厘米,稍向前彎曲,兩側有狹翅;花粉團4個,成2對,寬卵形。  

蒴果近狹橢圓形,長5-5.5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3-5月。  

送春(變種)

送春 送春 送春 學名: Cymbidium faberiRolfe var. szechuanicum(Y. S. WuetS. C. Chen): 葉8-13枚,質較軟,下彎,葉脈不透明。花苞片常長於花梗和子房,花序中上部的亦如此;萼片常多少扭曲。花期2-3月。 

峨眉春蕙(變種)

峨眉春蕙 峨眉春蕙 峨眉春蕙 學名: Cymbidium faber i Rolfe var. omeiense (Y. S. Wu et S. C. Chen) 植株矮小;葉4-5枚,長15-20厘米。花葶與葉近等長。花期3-4月。 產中國四川峨眉山。生境不詳。模式標本為栽培植物,采自四川峨眉山。 

葉

蕙蘭的葉比較容易辨別。蕙蘭葉為帶形成直立、斜坡、彎垂等不同形態。新草一般是墨綠色,少有淡綠葉面粗糙,比較有野草性質一苗草多數為6-8枚葉,少數3-4枚。多時可達12枚,買草有春3蕙4之說,春蘭有4片葉才算苗,3片葉不成苗、或算半苗比較而言,其葉肉質少,有較多纖維質,系革質葉,葉脈粗大主脈明顯,葉面布滿可見維管束、比較挺拔高大者為多數40-80厘米高最多。25厘米以下和100厘米以上者也屢有發現。葉下半段多呈V形,垂葉上半部多平展,而立葉、斜立葉又多向內凹,所以支撐力很強。葉寬多半與葉長成正比0.8-2厘米以上均有,一般下山草下面都有毫毛,葉緣為較粗長的鋸齒形,比春蘭、秋蘭的鋸齒形都明顯。山區多霧,葉片絨毛收集露水能力特彆強。

葉片另一特點是葉脈透明,使葉片既能接受高山短時問的強光照射,又可對過強的光照進行反射,這是蕙蘭能較耐強光的一大原因。一般栽培蕙蘭遮陽要求不高,這是由於其葉片的構成優點使然。

葉片維管束多肉少,使水分蒸騰調解得當,蕙蘭既耐旱,抗澇陝也強這同其葉片結構有很大關係。高山風較大,所以其又能抗倒伏。但種植時,應注意介質配置得當,應注意磷、鉀、鈣等主要常量元素的供給,以保持蘭草的健康生長。

另一特點,葉受假球莖小的影響,整株葉片一年不能發齊,有的草第三年還在發出新葉雖壽命較長,但成長漫,發草較慢。有時引進二二苗新種或弱苗需等三五年或七八年才能開花。  

蕙蘭根 蕙蘭根

蕙蘭的根較春蘭粗,根粗一般5-6毫米,長40-50毫米。其根柱多呈白色,成長根多灰褐色,生長根有水晶尖頭。由於根粗短容量增大,所積蘭菌、營養料可以供足葉片生長和開花之用,由於原生長環境又多腐葉厚積,已有足夠的支撐植株的能力。而其根在球莖長出後,很快在根盤上超出球莖很多倍,由於土壤肥沃,根能很充裕地供應養料,又不需生長過長。因為營養、熱量在地下20-30厘米處是最適合蕙蘭生長的。由於蕙蘭根所處土壤層極好,一般說經常能發現根盤很大的大塊草,這是由於在這樣的土壤條件下蕙蘭極易分孽,有時會發現100多苗盤根錯節在-起的卜山草。這證明了蕙蘭的生命周期是較長的。在人工種養條件下,宜用深盆雖傳統草經多年馴養,但其球莖因遺傳關係不能增至很大。盆栽如水肥氣都適當,有時其根可增粗到10毫米多,增大營養容積達原來的兩倍,充分滿足蕙蘭葉及開花的營養需要。  

蕙蘭 蕙蘭

蕙蘭的莖也和其他蘭屬一樣,是從母株假球莖最底部分櫱出蘭芽而滋生的個體這些芽多半扁平而小,在原生地狀態下,多深埋在腐殖上下面,葉初生出時,是葉靠葉的,不像春蘭和秋蘭有不生葉的鱗片在下面,也不是中間葉和外面葉同時生出,而是外面葉和甲殼先生出,然後中間葉片根據土壤肥力和根的提供營養能力再逐漸生出,與草芽同時生長進而假球莖也隨之膨大。當然、其假球莖仍是生葉的基礎只是葉及苞殼是底下的鱗片生出的,這是蕙蘭假球莖的特點所在。

蕙蘭的莖也是有很多不定根的生長點,所以在甲殼蘭葉生出的同時,蕙蘭的根也是隨著假球莖的不斷膨脹發出新根來。由於蕙蘭的根較粗長,自然也顯不出假球莖來。

蕙蘭假球莖不明顯是其原生地生長環境所造成的。由於原生地肥沃,蕙蘭能及時把光合作用所得到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肥分迅速轉化為所需的礦物質加以吸收,能較決地生根長葉開花,不需要球莖有更多的營養儲備。經人工栽培多年的傳統草,由於條件不同,草就變低.葉變短,而球莖則大了一些,老草倒了,也留有不算很小的假球莖。  

蕙蘭花 蕙蘭花

蕙蘭花是多花種,由花草支撐,總狀花序花拳發自壯草甲殼內,一般都能齊架。相對斜披葉和彎垂葉而言,多數能高出架,花開葉上,十分壯美,一般每葶著花8-10朵,少數4-5朵或20來朵,均有發現另外在花色上,其花有各種顏色及各種複色,但至今尚未發現全黑花的蕙蘭。

蕙蘭的花朵分類先按殼分,然後再按瓣形分,這主要是指的傳統花對新花基本上是按瓣形分。花朵結構基本上與其他蘭屬地生蘭相似,三夸片,二花瓣,一蕊一舌。主要區別在於舌瓣。一般蕙蘭舌較大、長,有的起絨,但多數舌而紅斑較亂,紅點有規則的較少,應以斑有規則、塊大、鮮艷為好。再有瓣形花與春蘭比較,多不如春蘭,所稱的梅瓣蕙蘭,很少有結圓圓頭、緊邊、短腳的應被視為珍貴品種了,而其荷瓣則沒發現像環荷、蓋荷那樣寬瓣短腳花,或者說很少見。但蕙蘭花多,其壯觀那是春蘭不可比擬的。  

產地生境

原變種:生於濕潤但排水良好的透光處,海拔700-3000米。產中國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東部。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中國浙江。

送春:產中國四川鄧崍山。生境不詳。在四川成都廣為栽培。模式標本為栽培植物,采自四川邛崍山。

峨眉春蕙:產中國四川峨眉山。生境不詳。模式標本為栽培植物,采自四川峨眉山。

季休眠期空氣濕度不要低於50%外,生長期濕度保持在70%-80%之間。  

蕙蘭分布圖 蕙蘭分布圖

園藝品種

分類

傳統名品有老八種:大-品、程梅、上海梅、關頂、元字、染字、潘綠、盪字。

傳統新八種有:樓梅、翠萼、極品、慶華梅、江南新極品、端梅、崔梅、榮梅。

新品種的名品有:天嬌牡丹、四喜牡丹、綠雲牡丹、遠東奇蝶、陸壹奇蝶、樓台蝶、英蝶、步步高、群英薈萃、仙荷極品、鑑湖之美、泉州梅、翠桃獻壽、獅蝶、嶺南白鶴、金鈴、蕙蘭水晶花、紫鵑、越王梅、聚花素、朵雲、浙頂、端蕙梅、端秀梅、疊翠、春蕙千手觀音等等。  

花色

蕙蘭在傳統上通常按花莖和鞘的顏色分成赤殼、綠殼、赤綠殼、白綠殼等;在花形上也和春蘭一樣,分成荷瓣、梅瓣和水仙瓣等;花上無其它顏色,色澤-致的也稱為"素心"。

蕙蘭的品賞自瓣型說出現之後特別注重花朵的瓣型,以梅瓣、水仙瓣為貴,捧舌以圓緊質厚為好,外三瓣(萼片)以寬圓糯質為佳,其名品多為此類瓣型。蕙蘭的荷瓣甚少,新近發現有類荷瓣的,也甚受歡迎。蕙蘭之一般竹葉瓣者多如蒿草,除少數亮麗的色花外,少受讚賞。近年出現的蕙蘭蝶瓣、奇花類,色彩斑斕,光輝奪目,尤以瓣舌多而色彩艷者更受追崇,叫價甚高。素心類也多受喜愛。物以稀為貴,因蕙蘭多為黃綠色花,如-旦出現紅花、紫花、黑花、乳白花的蕙蘭,也甚受器重,色艷者更佳。花瓣萼瓣質厚、糯、玉質化者也常為佳品。蕙蘭花枝粗大,花朵多,因之品賞時也應該注意整枝花中各花朵間的布局是否錯落有致,香氣是否醇美。其葉藝秀麗者也為佳品,偶見葉藝、花藝、瓣型皆具者,則備受青睞。  

生長習性

蕙蘭每株葉數為5-9枚,常為6-7枚,葉長25-80厘米左右,寬約1厘米,直立性強。

蕙蘭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新葉芽出土,秋芽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出土。新葉芽出土後約有20天左右緩長期,展葉期約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7月至10月為葉的伸長期,11月至來年2月為休眠期。養蕙蘭要3苗以上連體栽培,3苗以下不易成活,這-點非常重要,蕙蘭每苗從出土到生長完成需3年左右。

蕙蘭的花芽出土為每年9月至10月上旬之間,大約生長2-3厘米後,停止生長。需要5個月(溫度5度)左右的時間春化休眠,方能開出清香宜人的好花。花期為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晚花期5月上旬。

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夏天不超過38℃,冬天不低於零下5℃,生殖生長溫度為10-20℃,在國蘭中惠蘭是最耐寒耐高溫的蘭花。

對空氣濕度的要求為60%-75%,冬季休眠期空氣濕度不要低於50%外 生長期濕度保持在70%-80%之間。

蕙蘭對水分的要求:它的假鱗球莖小,需要保持盆土濕潤,但它是國蘭中最耐乾旱的蘭花,它有粗長的根,具有-定的保水性,能應付短期的乾旱(4天),所以保根是植好蕙蘭的重中之重。一定要認識“秋不乾,冬不濕”的意義。初秋晴日多,炎熱未盡,空氣乾燥,增大空氣濕度是防止蘭葉焦尖最有效的辦法。

光照對蕙蘭生長非常重要,國蘭中蕙蘭是最喜光的蘭花,夏季陽光最強烈時需遮蔭60%左右,其他季節可不遮蔭。

蕙蘭需用深大的盆栽培,它的根一般無分杈,挑選蕙蘭要以細長根、緊殼、苞長異彩沙暈、葉鞘如針刺的。它的花一般為5-12朵,少數可達到18朵。江浙蕙蘭為最優。河南、湖北、陝西新品更多。

蕙蘭喜光照畏陰暗,喜通風畏閉塞,喜疏鬆畏板結,喜叢生畏分單,喜薄肥畏濃熱。

1.

蕙蘭每株葉數為5-9枚,常為6-7枚,葉長25-80厘米左右,寬約1厘米,直立性強。

2.

蕙蘭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新葉芽出土,秋芽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出土。新葉芽出土後約有20天左右緩長期,展葉期約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7月至10月為葉的伸長期,11月至來年2月為休眠期。養蕙蘭要3苗以上連體栽培,3苗以下不易成活,這-點非常重要,蕙蘭每苗從出土到生長完成需3年左右。

3.

蕙蘭的花芽出土為每年9月至10月上旬之間,大約生長2-3厘米後,停止生長。需要5個月(溫度5度)左右的時間春化休眠,方能開出清香宜人的好花。花期為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晚花期5月上旬。

4.

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夏天不超過38℃,冬天不低於零下5℃,生殖生長溫度為10-20℃,在國蘭中惠蘭是最耐寒耐高溫的蘭花。

5.

對空氣濕度的要求為60%-75%,冬季休眠期空氣濕度不要低於50%外 生長期濕度保持在70%-80%之間。

6.

蕙蘭對水分的要求:它的假鱗球莖小,需要保持盆土濕潤,但它是國蘭中最耐乾旱的蘭花,它有粗長的根,具有-定的保水性,能應付短期的乾旱(4天),所以保根是植好蕙蘭的重中之重。一定要認識“秋不乾,冬不濕”的意義。初秋晴日多,炎熱未盡,空氣乾燥,增大空氣濕度是防止蘭葉焦尖最有效的辦法。

7.

光照對蕙蘭生長非常重要,國蘭中蕙蘭是最喜光的蘭花,夏季陽光最強烈時需遮蔭60%左右,其他季節可不遮蔭。

8.

蕙蘭需用深大的盆栽培,它的根一般無分杈,挑選蕙蘭要以細長根、緊殼、苞長異彩沙暈、葉鞘如針刺的。它的花一般為5-12朵,少數可達到18朵。江浙蕙蘭為最優。河南、湖北、陝西新品更多。

9.

蕙蘭喜光照畏陰暗,喜通風畏閉塞,喜疏鬆畏板結,喜叢生畏分單,喜薄肥畏濃熱。

繁殖方式

蕙蘭主要的繁殖方式為分株繁殖。一般選擇種植2-3年的壯苗為宜,分株時間每年3-4月份或 9-10月份為宜。基質應疏鬆、肥沃、透氣、瀝水、無蟲病、無污染、忌發熱、乾燥和漬水。pH值5.5-6.5為宜。使用前需日曬或用藥物滅菌。

分株步驟:脫盆,將用於分株繁殖的盆栽蘭花,連盆倒斜,拍搖盆身,逐漸使植株和基質一起脫出,注意保護葉片和根;起苗,將用於分株繁殖的地栽蘭花,用工具從地里起出,注意不要損傷根系和芽點;分割,捏住假鱗莖的基部,找出蘭株之間的分割點,用已消毒的剪刀剪開。分株後的每叢蘭花,應至少有兩株為佳;修剪,剪除空根、腐根、斷根、枯葉和假鱗莖上的乾枯葉鞘,也要剪除無葉、乾癟、腐爛的假鱗莖;消毒,修剪後的傷口,要塗上硫磺粉或木炭粉或甲基托布津藥粉消毒,並適當乾燥。  

栽培技術

露地

適合引種馴化野生蘭。選擇排水良好,陽光充足,利於通風的地塊。苗床寬度1.2-1.5米,高度30-40厘米。夏季和秋季宜鋪設遮陽網,高度2.5米為佳。冬季採用塑膠大棚進行保暖,棚內溫度不應低於0℃。

蘭室

適合栽培精品蘭。標準蘭室宜選用3×7米框架陽光溫室。溫室內配置溫、濕度控制系統,溫室外採用雙層遮陽網。春季重視通風、防腐和花期管理,做好病蟲害防治,蘭室溫度保持10℃左右為宜;夏季重視通風、遮蔭降溫,做好病蟲害防治,室內溫度保持30℃左右為宜;秋季重視濕度管理,室內保持相對濕度60%-70%為宜,並重視花芽管理;冬季重視保暖防凍,室溫保持在5℃以上為宜。  

盆栽

選盆:宜選用深盆、陶盆,養植環境乾燥的可用透氣性一般的蘭盆,陰濕環境應選透氣性較好的蘭盆。

配土:營養土(蘭蔭神土或峨眉仙土)50%,塘基石或紅磚碎30%,風化岩(豆粒大小)10%,顆粒狀黃泥10%。以上植料混合後篩去粉末備用。

種植:上盆填土時應注意下粗上細,連填土邊輕輕震動,讓蘭根與培養上充分接觸充實。填土高度以完全蓋住假鱗率為宜,盆口留2厘米左右空間,以利澆水。澆水以不乾不澆、澆則澆透為宜。

施肥:每年春季(3月初)與秋季(10月初)澆-次稀釋腐熟有機肥。生長季節每10天噴一次蘭菌王。因蕙蘭有部分品種不易發花,宜在8-11月份每隔15天噴施-次1/800的磷酸二氫鉀(濃度最高不超過1/500)。

曬盆翻盆:每年3-6月,晴天宜將蕙蘭放在直射的陽光下曬盆5-6個小時(清晨6時至中午12時),能促使生根發苗。如置於朝向東南陽台養植的可任其接受自然日照,氣溫超過36℃時應注意避開正午及“西山日”的直射。如發現時尖焦黑,排除肥水過多的因素外,很可能是蘭根生至盆底,觸壁僵硬,反映到葉面上就會發生焦尖現象,這時應及時翻盆換土。先將蘭花起盆,分作3-5苗一叢,再重新上盆栽種,澆道水後置陰涼通風處7-10天,再逐漸增加光照,-月後就可放置陽台上養植欣賞了。

注意事項:縞藝、斑藝等對藝品種,務必注意適度遮陰。因為葉綠素稀少的葉片,極易被陽光炙傷變色,不宜放在烈日下曝曬。

1.

選盆:宜選用深盆、陶盆,養植環境乾燥的可用透氣性一般的蘭盆,陰濕環境應選透氣性較好的蘭盆。

2.

配土:營養土(蘭蔭神土或峨眉仙土)50%,塘基石或紅磚碎30%,風化岩(豆粒大小)10%,顆粒狀黃泥10%。以上植料混合後篩去粉末備用。

3.

種植:上盆填土時應注意下粗上細,連填土邊輕輕震動,讓蘭根與培養上充分接觸充實。填土高度以完全蓋住假鱗率為宜,盆口留2厘米左右空間,以利澆水。澆水以不乾不澆、澆則澆透為宜。

4.

施肥:每年春季(3月初)與秋季(10月初)澆-次稀釋腐熟有機肥。生長季節每10天噴一次蘭菌王。因蕙蘭有部分品種不易發花,宜在8-11月份每隔15天噴施-次1/800的磷酸二氫鉀(濃度最高不超過1/500)。

5.

曬盆翻盆:每年3-6月,晴天宜將蕙蘭放在直射的陽光下曬盆5-6個小時(清晨6時至中午12時),能促使生根發苗。如置於朝向東南陽台養植的可任其接受自然日照,氣溫超過36℃時應注意避開正午及“西山日”的直射。如發現時尖焦黑,排除肥水過多的因素外,很可能是蘭根生至盆底,觸壁僵硬,反映到葉面上就會發生焦尖現象,這時應及時翻盆換土。先將蘭花起盆,分作3-5苗一叢,再重新上盆栽種,澆道水後置陰涼通風處7-10天,再逐漸增加光照,-月後就可放置陽台上養植欣賞了。

6.

注意事項:縞藝、斑藝等對藝品種,務必注意適度遮陰。因為葉綠素稀少的葉片,極易被陽光炙傷變色,不宜放在烈日下曝曬。

病蟲防治

白絹病

主要症狀:高溫潮濕時多發。常在聚盆苗或幼苗上發生,感染根及葉片,感染期後在根莖基部與植材相接處,出現白絹病特有的白色菌絲及白色(初期),淡褐色(晚期)的菌核顆粒,當病菌侵入莖基部及根組織內時,葉片稍加用力即脫落。防治方法:1.50%脫克松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2.50%福多寧可濕性粉劑3000倍,或3.75%滅普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噴栽培基質,噴藥後應停止噴水5-7天。將病葉,病株及附近植材搬走燒毀,附近植株應立刻噴防治藥劑3次以上。  

炭疽病

主要症狀:全年均可發生,主要發生在植株較大,通風不良或管理失當時,但高溫多濕時較為嚴重。葉片感染後,出現針尖狀褪色小斑點,以後病斑逐漸擴大,病斑顏色也逐漸加深,後期呈黑褐色之凹陷病斑,病斑處會出現黑褐色至黑色呈同心圓狀排列小顆粒,多數病斑會癒合成不規則的大病斑,嚴重時造成葉片乾枯,脫落。
防治方法:25%撲克拉乳劑2500倍,或50%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6000倍噴灑。剪除病斑葉,傷口塗抹濃度高藥液。適度施用鉀肥,合理施用滅菌劑,發病早期施藥,但需注意防範藥害發生。需要改善栽培環境,使通風環境良好,降低濕度,減少病害傳播。 

軟腐病

主要症狀:潮濕高溫環境下易受感染。一般感染葉片,使全葉變褐、軟腐,嚴重時,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注意通風,調節好室內溫濕度。發現病葉應及時摘除,集中燒毀,清潔使用工具,勿機械損傷葉面,防止細菌侵入。藥物防治,初期噴灑77%可殺得微粒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隔7天-10天噴灑-次,噴灑1-2次。  

生理性病害

主要症狀:由於不適宜的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植材、肥料、藥物等諸多因素引起的。病害表現有爛根、葉片焦尖、葉片枯黃脫落、葉面日灼斑、凍害後葉片變黑。防治方法:找準原因,對症施治,彌補不足,過頭矯正。提供蘭花生長所需的各方面的條件,努力創造適合蘭花生長的優良生態環境,即按不同季節、不同生長期及時調節光照、溫度、濕度、酸鹼度,科學澆水,合理施肥,注意通風透氣。  

根腐病

主要症狀:多發高溫多溫時節。病原侵入根部,使之逐漸腐爛。葉鞘,葉片近基部組織,尤其是新生蘭株未完全展開的幼嫩葉片組織,最容易受感染。受害組織而腐敗成淡褐色或黑褐色,病斑逐漸往上蔓延,最後導致整株腐敗、乾枯。防治方法:50%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6000倍,25%撲克拉乳劑2000倍。其他處理。加強栽培基質的衛生管理。避免過度噴灌,改善蘭園通風,並隨時清除隔離病株。  

葉枯病

主要症狀:好發於已長成的新草,多見於老草、夏、秋季節。在新草或老草的某一邊病苗開始發黃,幾天后整個病苗變黃枯死,直至整盆蘭花病死。防治方法:發現病株,把殺菌藥的粉劑直接撒在病株的假鱗莖上,10天內不碰水,防治效果更加好。  

葉尖枯斑病

防治方法:常年均會感染。受感染時,葉端出現圓形或不規則的和色斑,一旦病斑成片,葉端便枯死,病斑與健康組織的界限非常整齊。防治方法:敵力康1000倍液,50%苯菌靈800倍液。  

主要價值

觀賞

蕙蘭植株挺拔,花莖直立或下垂,花大色艷,主要用作盆栽觀賞。適用於室內花架、陽台、窗台擺放,更顯典雅豪華,有較高品位和韻味。如多株組合成大型盆栽,適合賓館、商廈、車站和空港廳堂布置,氣派非凡,惹人注目。蕙蘭以其植姿雄偉,花朵碩大而為人們所喜愛。

醫藥

【苗藥】草松筋,黑水松筋:根治咳嗽,蛔蟲病,頭虱《湘藍考》。

根皮(蕙蘭):苦、甘,溫。有小毒。潤肺止咳,殺蟲。用於久咳,蛔蟲病,頭虱(煎水洗)。  

文化內涵

蕙蘭是中國栽培最久和最普及的蘭花之一,古代常稱之為"蕙"。它的植株颯爽挺秀、剛柔兼備的蘭葉,亭亭玉立的姿態,有清芳幽遠、沁人肺腑的幽香,因而吸引著千千萬萬的蘭花愛好者。北宋大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在其《書幽芳亭》中說,“蘭似君子”、“蕙有士大夫概”,這兩句話開蕙蘭品賞之門徑。清初文學家、花卉家李漁有《蕙蘭》專文,曰:蕙“其所以遜蘭者,不在花與香而在葉……蕙之葉偏苦其長……病其太肥”。其從總體來說,如栽培得好,蕙蘭植株較春蘭高大,且花枝也大也高,花朵又多,十分豪壯亮麗,香氣四溢,故賞門道者常蘭、蕙並賞,而看熱鬧者多重蕙輕蘭。近年來蕙蘭價格的漲幅常高於春蘭,其原因多於此。這是對蕙蘭的總的品賞。  

蘭花的鑑賞要形意並賞。在賞形的基礎上,注重賞意,賞意是中國蘭花鑑賞的最高境界。意是指中國蘭花的文化內涵,即常說的蘭品。意是中國蘭花藝術的靈魂,是中國蘭花美的核心,也是中國蘭花的魅力所在。賞蘭似賞人,評蘭如評人,蘭品似人品,這是中國蘭花鑑賞的真諦,也是蘭友們應樹立的正確賞蘭觀念。

中國蘭花的鑑賞和品評是通過賞形來賞意的。如欣賞花朵,把淡雅花色同潔貞高尚聯繫起來以“素心無欲無私”來頌揚高潔的人品;欣賞花香,以“幽香飄溢、沁人肺腑”來引導人們嚮往美好理想,育人善化;欣賞花形,以“寸心雖不大,容得許多香”來育人能容則大;欣賞瓣型,以“包容眾花之美”來頌揚中華民族堅貞、善良、祥和、寬容、淳厚、質樸、友愛等優秀品德。  

國蘭

蘭花的幽香獨秀長青素雅,蘭是一種花卉又是一種精神象徵。中國蘭花文化與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血脈相連,蘭學與國學血脈相連。這是全世界各種花卉史中所極為少見的。可以說,中國蘭花之所以這么名貴,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她是用一二千年的中國文化栽培出來的。
 

蘭目分類(一)

鞍唇沼蘭
凹唇羊耳蒜
矮角盤蘭
矮大葉火燒蘭
矮石斛
矮小肉果蘭
凹舌蘭
凹舌蘭屬
阿里山石豆蘭
阿里山全唇蘭
北方鳥巢蘭
白肋翻唇蘭
斑葉蘭
八代天麻
白唇槽舌蘭
寶島套葉蘭
棒距玉鳳花
版納玉鳳花
扁葶鳶尾蘭
薄葉玉鳳花
白綿毛蘭
杯鞘石斛
杓唇石斛
北插天天麻
斑葉蘭屬
白網脈斑葉蘭
波密斑葉蘭
寶島杓蘭
白唇杓蘭
波密杓蘭
棒節石斛
寶島美冠蘭
杓蘭屬
報春石斛
棒莖毛蘭
半柱毛蘭
巴郎山杓蘭
北火燒蘭
斑葉杓蘭
版納毛蘭
報春貝母蘭
白花長距蝦脊蘭
斑葉杜鵑蘭
杓蘭
碧江頭蕊蘭
碧玉蘭
貝母蘭
斑唇貝母蘭
布袋蘭
貝母蘭屬
斑舌蘭
布袋蘭屬
白及屬
白花貝母蘭
白花捲瓣蘭
波密卷瓣蘭
斑唇卷瓣蘭
白齒唇蘭
抱莖葉無柱蘭
白毛卷瓣蘭
棒距蝦脊蘭
白及
苞葉蘭屬
柄葉石豆蘭
棒距無柱蘭
白花石豆蘭
保亭金線蘭
豹斑石豆蘭
棒葉鳶尾蘭
扁莖羊耳蒜
扁球羊耳蒜
長距玉鳳花
川滇玉鳳花
城口盆距蘭
長苞斑葉蘭
長葉斑葉蘭
釵子股屬
槌柱蘭
長穗釵子股
蔥葉蘭屬
側花兜被蘭
長序翻唇蘭
春天麻
齒片坡參
長瓣角盤蘭
齒片玉鳳花
橙黃鳶尾蘭
長距舌喙蘭
長爪厚唇蘭
長距石斛
翅梗石斛
長蘇石斛
長爪石斛
春石斛
草石斛
長苞美冠蘭
橙黃玉鳳花
叢葉玉鳳花
叉唇角盤蘭
粗距舌喙蘭
川滇斑葉蘭
長距美冠蘭
粗莖毛蘭
藏南石斛
長苞尖藥蘭
長囊毛蘭
串珠石斛
叉唇石斛
齒瓣石斛
昌江石斛
長苞毛蘭
長葉蘭
叉唇蝦脊蘭
叉柱蘭屬
長鱗貝母蘭
長柄貝母蘭
城口蝦脊蘭
翅萼石斛
長帽隔距蘭
長陽蝦脊蘭
春劍
垂花蘭
春蘭
川滇疊鞘蘭
叉枝牛角蘭
齒爪疊鞘蘭
長苞頭蕊蘭
長葉隔距蘭
匙瓣蝦脊蘭
車前蝦脊蘭
匙萼卷瓣蘭
脆蘭屬
長足石豆蘭
糙莖無柱蘭
城口卷瓣蘭
長距蝦脊蘭
長葉牛齒蘭
齒唇蘭
赤唇石豆蘭
齒瓣石豆蘭
齒片無柱蘭
長距無柱蘭
長臂卷瓣蘭
長苞無柱蘭
長葉苞葉蘭
槌柱蘭屬
長瓣釵子股
槽舌蘭
齒突羊耳蒜
長苞鳶尾蘭
釵子股
長唇羊耳蒜
多花盂蘭
對葉蘭
短距槽舌蘭
滇蘭屬
大花玉鳳花
地寶蘭
短距舌喙蘭
滇藏斑葉蘭
短距手參
短柱對葉蘭
冬天麻
滇南玉鳳花
滇蘭
對葉蘭屬
滇南盆距蘭
滇蜀玉鳳花
兜被蘭屬
短莖脊萼蘭
大花羊耳蒜
短瓣蘭
大花兜被蘭
大花釵子股
短唇鳥巢蘭
大花鳥巢蘭
大花斑葉蘭
多花地寶蘭
地寶蘭屬
大唇羊耳蒜
多葉斑葉蘭
大花盆距蘭
對莖毛蘭
大葉杓蘭
疊鞘石斛
短棒石斛
鈍葉毛蘭
滇金石斛
倒吊蘭屬
單花美冠蘭
刀葉石斛
大武斑葉蘭
大斑葉蘭
大花地寶蘭
大葉火燒蘭
單葉厚唇蘭
單葶草石斛
倒吊蘭
大腳筒
大花杓蘭
滇南毛蘭
對葉杓蘭
堆山石斛
短毛美冠蘭
大苞鞘石斛
兜唇石斛
東北杓蘭
滇桂石斛
短距蝦脊蘭
多花貝母蘭
大根蘭
獨占春
杜鵑蘭屬
多花蘭
大理鎧蘭
大雪蘭
單唇貝母蘭
大花頭蕊蘭
獨花蘭
大序隔距蘭
大黃花蝦脊蘭
 德基叉柱蘭
短序隔距蘭
冬鳳蘭
短葉蝦脊蘭
大花蕙蘭
杜鵑蘭
短莖隔距蘭
疊鞘蘭
低藥蘭屬
滇蜀無柱蘭
滇南虎頭蘭
短序脆蘭
疊鞘蘭屬
兜蕊蘭屬
兜蕊蘭
大葉隔距蘭
獨花蘭屬
短距苞葉蘭
多花脆蘭
短柱齒唇蘭
低藥蘭
大花無葉蘭
大苞石豆蘭
單唇無葉蘭
大花叉柱蘭
滇越金線蘭
短序石豆蘭
短齒石豆蘭
德欽石豆蘭
多枝擬蘭
大花無柱蘭
帶葉卷瓣蘭
大魯閣叉柱蘭
滇西貝母蘭
短足石豆蘭
單花無柱蘭
滇南開唇蘭
等萼卷瓣蘭
滇南石豆蘭
大葉卷瓣蘭
短葶石豆蘭
多花指甲蘭
短耳石豆蘭
蝶花無柱蘭
淡黃花兜被蘭
滇南鳶尾蘭
單吉兜被蘭
大花對葉蘭
短瓣蘭屬
二花對葉蘭
鵝毛玉鳳花
耳片角盤蘭
二狹葉兜被蘭
二褶羊耳蒜
二葉兜被蘭
二色金石斛
鵝白毛蘭
峨眉手參
二葉玉鳳花
峨邊蝦脊蘭
二列葉蝦脊蘭
二裂蝦脊蘭
峨眉春蕙
峨眉金線蘭
峨眉無柱蘭
峨眉蝦脊蘭
二色石豆蘭
二葉石豆蘭
二脊沼蘭
粉葉玉鳳花
風蘭屬
反苞毛蘭
反瓣石斛
斧萼玉鳳花
蜂腰蘭屬
粉紅叉柱蘭
蜂腰蘭
鳳凰山石豆蘭
反瓣蝦脊蘭
輻射蝦脊蘭
富寧卷瓣蘭
芳香石豆蘭
伏生石豆蘭
方唇羊耳蒜
福建羊耳蒜
貴州地寶蘭
貢山盆距蘭
歌綠斑葉蘭
高斑葉蘭
光萼斑葉蘭
廣西舌喙蘭
瓜子毛蘭
廣東盆距蘭
鉤狀石斛
高莖毛蘭
高山石斛
高山杓蘭
高山毛蘭
鼓槌石斛
廣東石斛
鉤距是脊蘭
管花蘭屬
管葉牛角蘭
貢山貝母蘭
隔距蘭屬
廣東異型蘭
果香蘭
隔距蘭
鉤距蝦脊蘭
高山頭蕊蘭
貴州蝦脊蘭
廣東隔距蘭
高山無葉蘭
廣東石豆蘭
管花蘭
高莖卷瓣蘭
耿馬齒唇蘭
鉤梗石豆蘭
貢嘎無柱蘭
鸛冠卷瓣蘭
貢山卷瓣蘭
高山鳥巢蘭
廣布芋蘭
高山對葉蘭
廣東羊耳蒜
管花羊耳蒜
灰綠盂蘭
厚唇角盤蘭
厚瓣玉鳳花
合歡盆距蘭
火炬蘭
花葉對葉蘭
恆春羊耳蒜
黃花羊耳蒜
黃花堇蘭
紅松盆距蘭
褐黃玉鳳花
黃天麻
紅斑盆距蘭
火距蘭屬
喙房坡參
紅花石斛
黃花石斛
紅頭金石斛
虎舌蘭
厚唇蘭
黃石斛
黃花杓蘭
紅花斑葉蘭
何氏盆距蘭
花格斑葉蘭
海南盆距蘭
黃松盆距蘭
花蜘蛛蘭屬
合柱蘭
厚葉毛蘭
花蜘蛛蘭
虎舌蘭屬
火燒蘭屬
華石斛
海南石斛
火燒蘭
禾葉毛蘭
合柱蘭屬
霍山石斛
黃花美冠蘭
黑毛石斛
厚唇蘭屬
禾葉美冠蘭
華西杓蘭
褐花杓蘭
黃絨毛蘭
紅花隔距蘭
蕙蘭
黃蟬蘭
寒蘭
黃綠貝母蘭
弧距蝦脊蘭
葫蘆莖蝦脊蘭
褐唇貝母蘭
黃蘭屬
紅花宿苞蘭
紅花無柱蘭
紅萼齒唇蘭
河南卷瓣蘭
合萼蘭屬
禾葉蘭屬
合萼蘭
禾葉貝母蘭
黃花石豆蘭
黃花捲瓣蘭
黃花白及
和社叉柱蘭
禾葉蘭
虎斑卷瓣蘭
黃花無柱蘭
紅心石豆蘭
海南石豆蘭
環唇石豆蘭
華白及
恆春銀線蘭
紅斑石豆蘭
湖北羊耳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