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練習曲》

《革命練習曲》

作品由十二首練習曲組成,每首具有明確的技術鍛鍊目的。如第一首練右手的伸張和大把位的分解和弦;第二首練右手3、4、5指的獨立、靈活和翻越彈奏等等。在這同時,每首練習曲又具有鮮明、動人的音樂形象。加第三首中抒情如歌的鏇律在下方三個聲部伴奏下奏出,非常優美動聽,並寄寓了深情——蕭邦對祖國的熱愛。蕭邦在晚年教學生彈奏名時,曾請不自禁的呼喊;“啊!我的祖國!”它的中段激情澎湃,充滿焦慮不安和掙扎、反抗的精神。又如第十二首在左手持續不斷的音流襯托下,右手奏出了號聲般的動機。全曲激昂悲憤,深刻地反映了蕭邦在華沙陷落、起義失敗後的心情,所以它被稱作《革命練習曲》。

簡介

鋼琴練習曲到了蕭邦的時代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然而,使技術性較強的練習曲具有高度的藝術性,還應當說是從蕭邦開始的。蕭邦鋼琴練習曲的獨創性也正在於藝術性和技術性的高度結合。蕭邦一生共創作了二十七首練習曲,1831年創作的《c小調練習曲》 (《革命練習曲》)是其中流傳得最廣的一首。它一直吸引著無數的鋼琴

《革命練習曲》革命練習曲
演奏家,從而使它成為鋼琴歌曲音樂會上最常見的表演曲目之一。這首練習曲,表現了蕭邦在華沙革命失敗後內心感受。因此,被後人命名為“革命”練習曲。1830年11月,正當蕭邦離開祖國不到一個月的時候,爆發了震動波蘭的華沙革命。蕭邦心情非常激動,他恨不得馬上啟程回國。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為什麼我不能和你們在一起,為什麼我不能當一名鼓手!!!”1831年9月,堅持了十個月的華沙革命,終於被沙俄軍隊血腥鎮壓了。當時,蕭邦正在赴西歐的途中,他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他在日記中寫到:“啊!上帝,你還在么?你存在,卻不給他們以報應!莫斯科的罪行你認為還不夠么?或者,或者你自己就是一個莫斯科鬼子!……我在這裡赤手空拳,絲毫不能出力,只是唉聲嘆
《革命練習曲》《革命練習曲》
氣,在鋼琴上吐露我的痛苦。”蕭邦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灌注在音樂中,寫出了這首著名的練習曲。 這是一首單一形象的音樂作品。全曲自始至終貫穿在憤怒激越和悲痛欲絕的情緒之中。整個音樂形象是通過左手奔騰的音流和右手剛毅的曲調相結合而體現出來的。主題後半部分具有明顯的宣敘調特點,仿佛傾訴著內心的苦痛。樂曲中段,附點節奏級進上行的吶喊式的音調,在急驟起伏的伴奏聲中一再重現,使樂曲情緒越來越激昂。尾聲出現了蘊含悲痛的曲調,寄託了沉深的憂鬱和哀思。

蕭邦的練習曲雖然絕大多數作於 30年代,但已非常成熟,在他的全部創作中也屬於傑作。首先,它們具有高度的獨創性,把藝術性技術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了19世紀初以來鋼琴練習曲常流於單純技術性的機械、平庸和枯燥。從技術的角度看,蕭邦的練習曲是技術題材最為集中,訓練價值最為有效的,而且可以說它們開拓了近現代鋼琴的新天地;從音樂的角度看蕭邦的練習曲已不再是單純的統習曲,而是真正的藝術珍品群很好的音樂會表演曲目。正是蕭邦的練習曲為後世的“藝術性練習曲”、“音樂會練習曲”開闢了道路。

作者介紹

《革命練習曲》《革命練習曲》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蕭邦(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在七歲時寫了《波蘭舞曲》 ,八歲登台演出,不滿二十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鬥爭相聯繫的英雄性作品,如: 《第一敘事曲》《bA大調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熱情的戰鬥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 b小調奏鳴曲》等;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

蕭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稱為“鋼琴詩人”。他在國外經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蕭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他臨終囑附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相關作品

圓舞曲

蕭邦一生中總共創作了21首圓舞曲,從表達形式上來說可分為兩大類別:一類是把實際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 另一類則為圓舞曲形式的抒情詩。如: 《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降D大調“小狗”圓舞曲》屬等作品屬於前一種類型,而《升c小調圓舞曲》等作品屬於後一類。

蕭邦圓舞曲一向以優美、高雅、華麗而著稱,但由於節奏變化複雜,因而並不適於實際的舞蹈。在屬於第二大類的抒情詩式的圓舞曲中,往往可以發現類似瑪祖卡舞曲般的節奏,這是由於蕭邦始終保持著濃厚的斯拉夫民族情調的緣故。蕭邦的圓舞曲在演奏技巧上相對比較簡單,內容也較為通俗易懂,所以為一般人所喜愛。

升c小調圓舞曲

《革命練習曲》《革命練習曲》
最能體現蕭邦的個性及民族性的圓舞曲,任何人都肯定會說是這首《升c小調圓舞曲》。本曲作於1846—1847年,節奏近似馬祖卡舞曲,但完全不是為舞蹈伴奏的舞曲 ,而是真正的圓舞曲抒情詩。本曲是蕭邦去世前兩年完成的,隱含著他對生命的認識。舒曼曾把蕭邦的圓舞曲稱為“心靈的圓舞曲”,該說法對於本曲而言是再確切不過了。

樂曲為三段體式,無序奏。一開始便是流露著一絲憂傷的第一段主鏇律(片段1),仍然具有蕭邦那輕柔 、飄逸的性格特徵,可見作者對美好生活仍有一線憧憬。第二段為急速的連動,似滾珠落般晶瑩剔透(片段 2)。但這不是蕭邦以往作品中那種華麗的風格,而是充滿著一種無奈的鏇律,仿佛是作者在傾訴他孤寂的晚年生活。當時,久居異鄉、孑然一身的蕭邦身染重病、無依無靠,其心情之憂鬱可想而知。中段轉為降D大調,多少明朗了些, 但是很快又出現鬱悶的氣氛。在迴旋連動過後,反覆開頭的主鏇律,最後全曲在焦躁不安中終了。

升F大調夜曲

升F大調《夜曲》作品15之2),曲是蕭邦夜曲中最優美的一首。 樂曲的構成為:甚緩板,2/4拍,三段式。 第一段中,裝飾成歌唱般的花音並非單純的裝飾音,它們有著與鏇律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氣氛如此寧靜,仿佛置身於月光下的湖畔(片段1)。之後,豐富的情緒逐漸加深,有的地方又象是嘆氣和啜泣。中段演奏速度加倍,鏇律中飄散出華美的五連音音型,以半音量的柔聲開始,這是為蕭邦所獨創的--沸騰的心被巧妙地表現出來,雖然使人感到一絲憂鬱。全曲最後為第一段的再現,在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中結束

鋼琴家尼克斯曾對本曲做過如下評價:"外界的光及溫暖滲透到心頭, 裝飾的花音象蜘蛛絲般飄渺地圍繞著我們而舞蹈。第一段為甜蜜的回憶,中段為不安的情緒,但是太陽並不失去其溫暖,反而穩住了沉沉的情緒,像是夏日遙遠的天空中那一道彩霧,慢慢地消失。"
降A大調夜曲

《革命練習曲》《革命練習曲》
降A大調 夜曲 蕭邦在夜曲創作方面的成就極其輝煌,他在夜曲的傳統形式中加入了無盡的戲劇氣息和熱情,本曲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本曲作於1836-1837年間,樂曲的結構非常平行,為緩板, 4/4拍,三段體式。第一段鏇律在平靜之中滲透著一種單純(片段1),不過在第二主題出現的同時,氣氛完全改變,出現了暴風雨般的熱情;當這激動的情緒終了之時,第一主題再現,但由於受到了暴風雨的影響,第一主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雖然此曲不大為樂評家所重視,但她那柔美而富於詩意的鏇律無疑體現著蕭邦音樂的性格特徵

參考文獻

http://www.hongen.com/art/gdyy/bmrhc/gb303.htm

洪恩線上 -> 藝術百科 -> 樂海流連 -> 名人薈萃

古典音樂精品

如果用“下里巴人”來形容當代的流行音樂,那么古典音樂便是當之無愧的“陽春白雪”。無論是“秦箏吐絕調 玉柱揚清曲”的古琴聲,還是“嘈嘈切切錯雜談 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琵琶都讓人魂牽夢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