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卡”舞曲

“波爾卡”舞曲

波爾卡,是捷克的一種民間舞蹈,這種舞蹈以男女對舞為主,基本動作由兩個踏步和一個跳踏步組成,於十九世紀中葉風行全歐。舞曲大致分為急速、徐緩和瑪祖卡節奏等三種類型,一般為二拍子,三部曲式,節奏活潑。

起源

“波爾卡”舞曲“波爾卡”舞曲
“波爾卡”一詞在捷克語中為“半步”,描述的是一隻腳與另一之間按2/4拍子飛快交替。它本是捷克農民舞蹈,發展於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往日的東波希米亞。儘管它應該是由捷克民間舞發展過來的,但波希米亞的史學家們卻認為它是一位農家少女在星期日為了自娛而發明的。

1833年,波爾卡首次進入布拉格舞廳。1840年,布拉格的舞蹈教師在巴黎表演波爾卡一舉成功,從而使波爾卡一下子闖進了巴黎的沙龍和舞廳。一場來勢迅猛的波爾卡熱喚起了許多與跳舞無緣的青年人。所有的舞蹈院校一齊上陣教授波爾卡,但照樣不能滿足人們的學舞要求。

19世紀中葉,波爾卡傳到英美,與華爾茲一道取代了鄉村舞和科蒂林舞。波爾卡熱使得其它中歐舞蹈也開始流行,如舞步相對比較簡單易學的加洛普、波洛奈茲、雷多瓦、瑪祖卡、斯科蒂克等。加洛普的舞步與華爾茲、波爾卡相似,但節奏與波爾卡相近,是2/4拍,舞伴們舞步迅疾,只偶爾才有些鏇轉。波洛奈茲的主要牲是3/4拍,速度適中。它是莊重雄偉的佇列舞蹈,常用於化裝舞會的開場。但可能正是由於它的佇列形式,所以一直沒有在以對舞為主的舞廳里流行起來。

波希米亞的雷多瓦是由追趕步、普通華爾茲步和兩速華爾茲步三種基本步伐構成的。它的音樂採用的是慢速華爾茲。瑪祖卡原是波蘭民間舞,使用華爾茲音樂,但第二或第三拍上常有重音。舞步包括跳步、滑步與腳跟相擊等三種基本成分,動作組合比較複雜。斯科蒂斯克是德國民間舞,由滑步和跳步兩種舞步組成,節奏為2/4和4/4拍子。由於這些舞蹈的流行和普及,舞廳里還出現了一些由上述舞蹈按不同順序、不同比例組合起來的舞蹈,大大豐富了舞廳舞的品種和樣式。

但是任何舞蹈都難免有興有衰。波爾卡即使是中歐舞蹈中壽命最長者,也難免終有一落。20世紀的拉格泰姆爵士等新型舞蹈以其嶄新的活力和面貌壓倒了波爾卡。如今在波蘭以外的國土上,我們只能在美國的波蘭移民範圍中和在一些古典芭蕾舞劇里一睹波爾卡的風采。波爾卡已不再流行於舞廳中了。

圓舞曲 波爾卡舞曲 進行曲的區別

“波爾卡”舞曲“波爾卡”舞曲
圓舞曲 (Waltz)又稱“華爾茲”,起源於奧地利北部的一種民間三拍子舞蹈。圓舞曲分快、慢步兩種,舞時兩人成對鏇轉。十七、十八世紀流行於維也納宮廷後,速度漸快,並始用於城市社交舞會。十九世紀起風行於歐洲各國。現在通行的圓舞曲,大多是維也納式的圓舞曲,速度為小快板,其特點為節秦明快,鏇律流暢;伴奏中每小節常用一個和弦,第一拍重音較突出,著名的圓舞曲有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淄河》 、韋伯的《邀舞》等。

波爾卡 (Polka)捷克的一種民間舞曲,以男女對舞為主,其基本動作由兩個踏步組成,一般為二拍子。

進行曲是一種用步伐節奏寫成的聲樂曲或器樂曲。進行曲的實用目的是統一行進著的佇列的步伐和速度,同時也可以創造一定的情緒和氣氛。此外進行曲的速度為中速,也有因內容和用途不同而快速或慢速的。其特點為:強調強拍,節奏明顯,鏇律鮮明,樂段結構方整,常用偶數拍子。進行曲最初主要用於軍隊的行軍,閱兵,凱鏇等。17世紀起,進行曲也被作為音樂作品的體裁,並運用到其它場合。根據用途,進行曲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軍隊進行曲”,曲調激越昂揚,威武雄壯,用管弦樂隊或鋼管樂隊演奏,並廣泛使用打擊樂器。例如蘇薩所作各種進行曲。舒伯特所作《軍隊進行曲》3首,可供多種不同組合的樂器演奏,是最通俗的進行曲之一。2.“婚禮進行曲”,速度一般較快,表現歡樂的氣氛。例如孟德爾頌所作《仲夏夜之夢》中的《婚禮進行曲》 。3.“喪禮進行曲”,速度較慢,常用小調,情緒沉鬱哀傷。例如貝多芬所作《英雄交響曲》中的第二樂章;蕭邦所作降b小調鋼琴奏鳴曲中的第一樂章。其他尚有“凱鏇進行曲”,“祝典進行曲”等。進行曲的速度大體分為以下幾種:“慢速進行曲”,每分鐘75拍;“快速進行曲”每分鐘約108-128拍;“急速進行曲”,每分鐘約140-160拍。

閒聊波爾卡

“波爾卡”舞曲“波爾卡”舞曲
由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作曲,作於1858年,管弦波爾卡舞曲。又譯為《嘰嘰喳喳波爾卡》《嘰嘰嘎嘎波爾卡》。全曲有聲有色地表現了婦女們嚷著、笑著和愉快地閒聊時的情景,是作者的波爾卡舞曲中較為流行的一首。
曲採用復三部曲式,降A大調,快板,2/4拍。在三小節引子之後,用頓音奏法呈示出跳躍的主題。 這一用倚音構成的主題鏇律輕巧而略帶詼諧,生動而逼真地刻畫了一群嘰嘰喳喳、喋喋不休的快樂婦女形象。之後樂曲以這一主題為基調,頻繁地採用了倚音波音顫音等裝飾音技巧,維妙維肖地描繪了婦女們快活的說笑聲。最後,樂曲在歡快而幽默的氣氛中結束。

單簧管波爾卡

“波爾卡”舞曲“波爾卡”舞曲
波爾卡是十九世紀起源於波希米亞的一種民間舞。波爾卡在波希米亞語中是“半”字的意思,說明這種舞的舞步比較碎,是以半步為基礎的。從這點上,也可以想像出波爾卡是一種活潑歡快的舞蹈。

《單簧管波爾卡》的鏇律來自民間,經波蘭單簧管演奏家普羅修斯卡改編,成為一首單簧管獨奏曲,受到人們歡迎。從技巧上看,它並不難,但能收到很好的演出效果。因此,不論是專業或業餘的單簧管演奏者都喜歡演奏它。

《單簧管波爾卡》是一首深受人們喜愛的單簧管獨奏曲。本曲為迴旋曲式,在鋼琴奏出的三個響亮有力的和弦之後,單簧管以堅定明亮的音色,快速地奏出這第一主題:1=bB 2/4鏇律先以主和弦上行的琵音進行,然後以屬七和弦下行的琵音結束,使音樂非常有生氣。在這個主題反覆一次後,出現了第二個主題。1=F 2/4這個主題的調性從bB大調轉到F大調,在鏇律上雖然和第一個主題沒有十分明顯的對比,但三連音的運用使音樂顯得更加活躍。按著第一個主題再次反覆出現,然後出現第三個主題1=bE 2/4 這個主題曲四個樂句組成,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在調性上也從bB大調轉為bE大調,與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後,第一主題又一次出現,結束樂曲。全曲輕鬆活潑、情趣詼諧、鏇律流暢、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
波爾卡捷克的一種民間舞曲。盛行於19世紀的歐洲各地。特點:二拍快速、活潑跳躍,在第二拍的後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頓的裝飾性處理。以男女對舞為主。基本動作由兩個踏步和一個跳踏步組成。於十九世紀中葉風行全歐。大致分為急速、徐緩和瑪祖卡節奏等三種類型。一般為二拍子,三部曲式,節奏活潑。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最先用之於歌劇和器樂創作中,如歌劇《被出賣的新娘》中的波爾卡
單簧管—別稱:黑管,或克拉管(法語為clarinette,德語為Klarinette),有管弦樂隊中的“演說家”和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之稱。常見的調:降B調和A調

“波爾卡”舞曲“波爾卡”舞曲
套用譜號:高音譜號,移調高大二度記譜。 實用音域:小字組D-小字三組F。實用音域:小字組D_小字三組
結構組成:哨頭(單簧片),小筒,主體管(兩節),喇叭口,和機械音鍵系統。樂器特色:高音區嘹亮明朗,中音區富於表情,音色純淨,清澈優美。低音區低沉,渾厚而豐滿,是木管族中套用最廣泛的樂器。單木管樂器的一種,通常用非洲黑木製造,由木料硬橡膠金屬製成,有一個鳥嘴形的吹口和圓形的空心,管身是可裝拆的喇叭口,管體成圓筒形,下端為開放的喇叭口。

在吹口處固定一個簧片,吹奏者通過簧片和吹口的空間吹氣時,並配合下唇適當的壓力,薄薄的簧片尖產生振動,使樂器管內的空氣柱開始振動,因而發出柔美的音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號角和風笛,一般認為是從一種類似豎笛的單簧片樂器蘆笛演變而來。 現代的單簧管是德國笛子製作人約翰·丹納)在1690年發明的,此後屢經改進,最終由德國長笛演奏家特奧巴爾德·波姆定型。單簧管除降B調外,常用的還有降E調小單簧管和音區向下延伸的中音單簧管、巴塞特單簧管、低音單簧管和最低音單簧管等。傳統上,單簧管是木製的,考究的單簧管一度是用象牙製作的,但如今已普遍採用塑膠製作。單簧管的性能十分靈活,可以輕鬆地演奏掠過多個音階的長音,且以能連續吹出琶音著稱,用於獨奏極富表現力。莫扎特是第一位在交響樂中採用單簧管的作曲家,他覺得這是最接近人聲的樂器。

最早為人所知的單簧管音樂收在阿姆斯特丹的羅傑(Estienne Roger)出版的曲集內(1716年再版,尚有藏書)。從大約1780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樂隊採用。現代單簧管則是在1800-1850年發展而成的。
單簧管族的其他樂器有:(1)最高音單簧管:有F、bE、D3種調,比常規bB 調單簧管分別高五度、四度、三度,以bE調為常見,在軍樂隊中它是必備的樂器。(2)中音單簧管:有bE與F調。另約制於1760年的巴塞特單簧管,改良的巴塞特單簧管為F調,比bE調單簧管高一個音,外形很略小的低音單簧管,喇叭口朝上。
(3)低音單簧管:比單簧管低八度,外形似薩克斯管,哨嘴管彎曲,喇叭口朝上,記譜用低音譜表。Л.И.柴科夫斯基《胡桃夾子》組曲中有出色的譜例。 (4)倍低音單簧管,bB調,比低音單簧管低一個八度,是軍樂隊的標準樂器

主要作家簡介

“波爾卡”舞曲“波爾卡”舞曲
小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

小約翰;施特勞斯,老施特勞斯之子,奧地利小提琴家、指揮家、圓舞曲及維也納輕音樂的作曲家。其創作以一百二十餘首維也納圓舞曲著稱,被後人稱為“圓舞曲之王”。

小約翰施特勞斯繼承了先父和蘭納等前輩的傳統,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所取得的成就超過他的父親。他作有五百餘首作品,主要是生活舞蹈性音樂,包括圓舞曲、波爾卡舞曲、進行曲及一些輕歌劇等。他的創作核心是圓舞曲,以民間舞曲的節奏和其它表現手法為依據,鏇律酣暢,節奏自由,音樂語言真摯而自然。他還將源於德國南部性格溫和的連德勒舞,改造成為結構簡單、節奏靈活、鏇律優美、感情奔放的音樂體裁,在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小約翰·施特勞斯曾帶領樂隊訪問歐洲各國,使維也納圓舞曲風靡全歐洲。他的圓舞曲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主要曲目。

小約翰施特勞斯最著名的作品《有藍色多瑙河》《藝術家的生涯》《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春之聲》 、 《美酒、愛情和歌曲》 、 《皇帝圓舞曲》等,其中《藍色多瑙河》被譽為奧地利第二國歌。此外還作有《雷鳴電閃》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爾卡舞曲及幾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創作了《蝙蝠》《羅馬狂歡節》 《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吉卜賽男爵》等十六部輕歌劇,對於歐洲輕歌劇的發展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

世界著名的波爾卡舞曲集錦

雷鳴電閃波爾卡

“波爾卡”舞曲“波爾卡”舞曲
狩獵波爾卡

貝爾法斯特波爾卡

舞蹈愛好者波爾卡

魔彈波爾卡

飛奔波爾卡

撥弦波爾卡

農民波爾卡

快步波爾卡

單簧管波爾卡

安娜波爾卡

參考文獻

http://bbs.breezecn.com/read.php?tid=124250

古典音樂精品

如果用“下里巴人”來形容當代的流行音樂,那么古典音樂便是當之無愧的“陽春白雪”。無論是“秦箏吐絕調 玉柱揚清曲”的古琴聲,還是“嘈嘈切切錯雜談 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琵琶都讓人魂牽夢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