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巧玉給寶寶看病》

《鄭巧玉給寶寶看病》

《鄭巧玉給寶寶看病》是2010年3月1日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玉巧。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鄭玉巧給寶寶看病》內容簡介:嬰兒是嶄新的生命,除了先天性疾病外寶寶本無病,要給寶寶戰勝疾病,提高自身抵抗疾病能力的機會。要想讓寶寶擁有健康的身體,超強的免疫力,離不開爸爸媽媽精心的護理,更重要的是要給寶寶機會,讓寶寶在大自然中經受鍛鍊。
我從醫二十幾年來,始終堅持這樣的原則:避免擴大化治療,甚至追求無藥而醫的境界。能通過醫生檢查解決的,不用儀器檢查;能通過食療解決的,不用藥療:能用一種藥物治療的,絕不用兩種。在確定醫學檢查時,把檢查可能帶給寶寶的傷害降到最低。在開處方時,把藥物損害降到最低,嚴格掌握抗菌素套用指征。所採取的任何醫療措施,都要考慮對寶寶的安全性。我的做法有些父母開始有點不理解,但很快,我得到了父母們熱情的支持。

編輯推薦

《鄭玉巧給寶寶看病》:鄭玉巧育兒經·看病理念
給寶寶自己戰勝疾病的機會,就是讓寶寶獲得抵禦疾病的能力
寶寶抗病能力常常喪失在父母過度愛護中
合理餵養、精心護理是預防寶寶生病的最佳方法
規避醫源性損傷,父母切莫助推過度治療
藥物治病也致病,儘量少用藥才是上策
“無藥而醫”是臨床的最高境界,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別把藥好藥壞當重點,對症下藥最關鍵
寶寶在大自然中鍛鍊是提高免疫力從而不生病的最好選擇
中國人自己的育兒經、更實用、更親切、更貼心

作者簡介

鄭玉巧,兒科主任醫師,畢業於承德醫學院,供職於秦皇島市婦幼醫院,且為北京第二炮兵總醫院特聘專家。從事兒科臨床工作二十餘年,擅長兒科危急重症的診治。多次獲科技成果及科技進步獎,在國家級專業刊物上發表醫學論文十餘篇。著有《鄭玉巧育兒經》(胎兒卷、嬰兒卷、幼兒卷),科學翔實的育兒理念和方法得到了眾多媽媽的好評。

目錄

第一篇新生兒常見症狀和疾病
概述
第一章新生兒常見症狀
第一節新生兒發熱和低體溫
1.新生兒發熱
2.新生兒低體溫
第二節新生兒溢乳和嘔吐
1.新生兒溢乳
2.新生兒嘔吐
第三節新生兒腹脹腹瀉便秘

1.新生兒腹脹
2.新生兒腹瀉
3.新生兒便秘
第四節新生兒嘔血和便血
1.假性嘔血和便血
2.新生兒嘔血和便血
第五節新生兒呼吸困難、青紫和驚厥
1.新生兒呼吸困難
2.新生兒青紫
3.新生兒驚厥(抽風)
第六節新生兒精神差
1.父母如何發現新生兒反應低下
第七節新生兒水腫和尿液改變
1.新生兒水腫

2.新生兒尿液改變
第二章新生兒常見疾病
第一節新生兒呼吸道疾病
1.新生兒濕肺
2.新生兒感冒
3.新生兒肺炎
第二節新生兒消化道疾病
1.幽門痙攣
2.肥厚性幽門狹窄
3.先天性巨結腸
4.吸收不良綜合徵
5.新生兒臍炎
6.新生兒臍茸
7.新生兒臍疝

第三節新生兒黃疸
1.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2.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3.核黃疸
4.判別黃疸嚴重程度
第四節先天性心臟病
1.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

2.常見先心病診斷和治療
3.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
第五節新生兒血液疾病
1.新生兒貧血
2.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3.RH血型不合溶血病
4.新生兒自然出血症
5.鑑別:遲發維生素K缺乏出血症
第六節新生兒代謝疾病
1.新生兒低血糖
2.苯丙酮尿症
第七節新生兒泌尿生殖及其他疾病
1.新生兒泌尿系感染
2.尿道下裂
3.鞘膜積液
4.髖關節脫位
5.新生兒皮膚紅斑
第八節新生兒五官疾病
1.新生兒化膿性眼炎
2.耳前瘺管
3.新生兒鵝口瘡
4.先天單純性喉喘鳴
第九節新生兒產傷
1.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
2.新生兒鎖骨骨折
3.新生兒胸鎖乳突肌血腫
4.新生兒頭顱血腫
第二篇嬰幼兒高發症狀及疾病
概述
第三章嬰幼兒高發症狀
第一節發熱
1.發熱怎么辦
2.引起發熱的常見疾病
3.如何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
4.如何給寶寶進行藥物降溫
5.降溫或服藥後的護理
6.病毒感染性發熱
7.細菌感染性發熱
8.外出發熱怎么辦
9.預防高熱驚厥
10.WHO對嬰幼兒發熱處理的觀點
第二節咳嗽
1.咳嗽是症狀不是疾病
2.針對疾病的止咳治療
3.針對咳嗽症狀的治療
4.止咳祛痰藥的選擇
5.家庭護理必不可少
6.鑑別:過敏性咳嗽
第三節嘔吐
1.如何鑑別嘔吐是否要上醫院
2.寶寶嘔吐怎么辦
3.嘔吐需要停食
3.常見的病理性嘔吐
4.鑑別:嬰兒溢乳與嘔吐
第四節腹瀉
1.鑑別腹瀉
2.腹瀉,媽媽怎么辦
3.治療腹瀉
4.口服補液鹽比止瀉藥重要得多
5.護理腹瀉的寶寶
6.腹瀉時的飲食管理
7.腹瀉治療力求3天見效
第四章嬰幼兒高發病
第一節感冒
1.預防感冒
2.判斷感冒
3.治療感冒
4.居家護理感冒
5.防止感冒引發重症
6.出行預防感冒
7.寶寶入托防感冒
8.鑑別:熱傷風
9.鑑別:暑熱症
10.鑑別:普通感冒與流感
第二節支氣管炎
1.寶寶咳嗽、咯痰的症狀是哪一種
2.年齡越小症狀越重
3.支氣管炎的幾個判斷因素
4.普遍的治療不夠積極
5.藥物治療
6.霧化吸人療效好
7.別發展成慢性支氣管炎
第三節肺炎
1.出現以下症狀之一立即看醫生
2.肺炎需要採取什麼治療
3.精心護理最重要
第四節便秘
1.寶寶便秘很常見
2.寶寶便秘常規處理方法
3.便秘與肛門疾病惡性循環
4.腸道蠕動速度慢
5.結腸罷工了
6.腸道收縮無力
7.緩解便秘的食物
第三篇嬰幼兒常見症狀及疾病
第五章嬰幼兒常見症狀
第一節鼻塞
……
第六章常見兒內科疾病
第七章常見五官疾病
第八章常見皮膚疾病
第四篇嬰幼兒急重症、傳染病和疫苗
第九章急重症處理
第十章傳染病
第十一章疫苗接種
第五篇其他疾病和用藥
第十二章營養失衡性疾病
第十三章心理疾病
第十四章生活方式疾病
第十五章用藥與治療
附錄
參考文獻

序言

最讓爸爸媽媽著急的是寶寶生病,真病大病不用說,就是一點點小恙,甚至是假病,爸爸媽媽也會急得團團轉。有病看醫生是再正確不過的事,患病要治療是爸爸媽媽應該的選擇。問題是,在門診就診的寶寶中,又有多少是真的生病了呢?即使真的生病了,又有多少需要接受那么繁瑣的輔助檢查和治療呢?爸爸媽媽是否考慮到有些檢查會給寶寶帶來傷害?有些治療會給寶寶帶來損傷?人們都知道是藥三分,可又有多少寶寶服用過可服可不服的藥物?有多少寶寶因為小小的感冒吃兩三種,甚至四五種藥物呢?
嬰幼兒抵禦疾病的能力比較弱,需要爸爸媽媽精心地呵護,但這並不意味著寶寶是溫室里的花朵弱不禁風,也不意味著寶寶動輒就生病,生病了就需要大動干戈,給予強烈的醫學干預。嬰兒是嶄新的生命,除了先天性疾病外寶寶本無病,要給寶寶戰勝疾病,提高自身抵抗疾病能力的機會。要想讓寶寶擁有健康的身體,超強的免疫力,離不開爸爸媽媽精心的護理,更重要的是要給寶寶機會,讓寶寶在大自然中經受鍛鍊。
我從醫二十幾年來,始終堅持這樣的原則:避免擴大化治療,甚至追求無藥而醫的境界。能通過醫生檢查解決的,不用儀器檢查;能通過食療解決的,不用藥療:能用一種藥物治療的,絕不用兩種。在確定醫學檢查時,把檢查可能帶給寶寶的傷害降到最低。在開處方時,把藥物損害降到最低,嚴格掌握抗菌素套用指征。所採取的任何醫療措施,都要考慮對寶寶的安全性。我的做法有些父母開始有點不理解,但很快,我得到了父母們熱情的支持。

文摘

圖1圖1

把溫度探頭放人腋下中間部位,扶住寶寶胳膊,保證夾住溫度計約3-5分鐘後取出,讀取實際數值。
現在媽媽很少用水銀溫度計,多用電子溫度計測量,有腋下電子溫度計、耳溫計、額部溫度計等,測溫速度快,操作簡單,不容易出現體溫計破碎現象。但電子溫度計需確定其準確性,以免出現測量上的誤差。
新生兒體溫波動比較大,短時間內就可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所以,如果新生兒體溫出現異常,一定要勤測,及時發現體溫變化。
新生兒發熱常見原因
感染性發熱
各種病原體引起的感染,如新生兒肺炎、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急性中耳炎、化膿性臍炎、感染性腸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引起發熱。
非感染性發熱
很多時候,新生兒發熱是由於環境溫度過高,使新生兒散熱不能,體溫調節中樞失衡所致。新生兒缺水也可引起發熱(新生兒脫水熱),尤其易在炎熱的夏季發生。新生兒黃疸接受光療時,過多接受熱源,也可引起發熱。這些原因的發熱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現象,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各項生理髮育指標不斷完善,這種現象就很少見了。所以,在護理新生兒時,要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尤其在炎熱的夏季。環境溫度不要過高,不要給新生兒穿得蓋得過多,把寶寶“捂”發熱了。
新生兒發熱的處理
新生兒發熱不宜使用藥物退熱,主要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
·降低環境溫度,比較合適的室溫是24%左右;
·減少穿衣和蓋被,加快散熱;
·冷水袋枕在頭上;
·溫水擦浴,擦前額、腋下、大腿腹股溝、四肢、頸部兩側,水溫35℃左右。也可把寶寶放到浴盆中泡幾分鐘,出水後用毛巾包裹,水溫比寶寶體溫低0.5℃。
不要用酒精擦浴,以免寶寶體溫過低或因刺激引起驚厥。
新生兒發熱需看醫生。詳細內容請參見本書第三章《嬰幼兒高發症狀·發熱》。
2.新生兒低體溫
-方面,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膚薄,血管豐富,散熱速度快。另-方面,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當環境溫度過低、攝人不足、保溫措施不夠時,很容易導致新生兒低體溫,甚至發生新生兒硬腫症,早產兒尤其容易發生低體溫和硬腫症。值得提出的是,新生兒與嬰幼兒不同,在發生感染的情況下,體溫可能非但不高,還可能出現體溫下降。所以,新生兒體溫下降可能預示著有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存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