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洛賦》

《詠洛賦》

《詠洛賦》,又名---【洛陽賦(並序)】(寫於2007年3月3日,當代著名辭賦家,桐城賦派創立者---潘承祥先生,應洛陽大學辭賦研究所之邀而撰於雷池文淵.),這是一篇吟詠中原歷史文化名城---洛陽的辭賦。

介紹

《詠洛賦》 【一、《詠洛賦》概念】
《詠洛賦》,又名---【洛陽賦(並序)】(寫於2007年3月3日,當代著名辭賦家, 桐城賦派創立者--- 潘承祥先生,應 洛陽大學辭賦研究所之邀而撰於雷池文淵.),這是一篇吟詠中原歷史文化名城---洛陽的辭賦。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是中原歷史文化名城。面積15209平方公里,人口577萬人。 潘承祥《洛陽賦》雲:“洛邑千古秀,花木四時春。黛峰蒼翠, 萬岩百壑競風流;清溪瀟灑,淡煙流水畫屏幽。川岳錦綺,繡埌綺錯;綠野 青疇,山腴原沃。處東經111.8’—112.59’之間,介北緯33.35'—35.05'之表。毗暖溫帶之南緣,鄰亞熱帶之北端。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冬無嚴寒,陽光充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東西長約 179公里,南北寬略 168千米。資源沛裕,物美風醇。”。

地理位置

洛陽地勢西高東低。洛陽市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洛河自西南向東北橫貫全境,有“四面環山六水併流、 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 潘承祥《洛陽賦》雲:“煦風盈空, 腴壤無疆。奧區神皋,廣衍沃野。爰蘊天乾地坤之罡罡紫瑞;居懷河洛川水之脈脈延流。位豫省 西部,居亞歐大陸橋東段;處洛水之濱,跨黃河中下游兩岸。西依秦嶺,出函谷而懷關中秦川;東臨嵩岳,越虎牢而攬齊 魯岱宗。北枕太行,憑黃河之險可御萬千軍馬;南望伏牛,擁宛葉之饒可裕億萬黎民。統御中原,山川縱橫千里;崇軼神州,文明隆盛萬古。強者必踞,為 歷代帝王建都築城之良所;兵家必爭,乃各朝諸侯逐鹿中原之寶地。群山環衛,數岳崔嵬列屏;河渠密布,諸水蜿蜒其間。其名山者曰郁山、邙山、青要、荊紫、周山、櫻山、龍門、香山、首陽、 嵩山等岳脈;其聞水者曰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澗河、瀍河、白河、汝河等川水。機場在即,隴海鐵路橫穿東西;高速密布,焦枝鐵路縱貫南北。連 千市而通四海,網百城以接五湖。下西洋騎鯨萬里,渡東海擊水九千。迷茫無際,嵯峨逶迤之邙嶺;雄崇無巔,亘古聳黛之嵩山。伊水溢彩,龍門峻灑。佛光與詩魂互對,青山與綠水相諧。地形複雜,孕育名山大川、神造河湖瀑布;地貌多變,天生溶洞溫泉、驚現原始森林。”。
洛陽地處中原,山川縱橫,西依秦嶺,出函谷是關中秦川;東臨 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潘承祥《洛陽賦》雲:“圓容天下,尊顯宇內。萬年山川,弦歌漾漾;千載綿延,惠風采采。據守中原之要衝,勢扛中華之九鼎。北控黃河以遠,遠被趙燕;南扼江淮而邃,邃極吳楚。地接東西,會際南北。皇然而居天下中心, 畢竟已成千古帝都。漠漠中州,茫茫大地。滾滾黃河,滔滔東逝。大河之陰,錦繡之地。洛水之陽,璀璨之市。帝都薈洛,天下名園重洛陽;萬國花城,洛陽牡丹甲天下。位壓四列,其懿範當仁不讓;襟攬三界,斯傲意舍洛其誰?”。”。

闡述

【二、《詠洛賦》與九朝古都】
洛陽市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東周.東漢.曹魏等九朝相繼在此建都。龍門石窟是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白馬寺始建於東漢,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寺廟。此外,名勝古蹟還有 含嘉倉.白居易墓.偃師的二里頭文化遺址等。洛陽牡丹聞名天下,每年4月20日前後舉行盛大的牡丹花會。傳統名特產有仿唐三彩.宮燈.火腿腸.櫻桃等。
朝代 名稱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時間
1.夏   斟鄩 偃師二里頭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2.商   西亳 偃師屍鄉溝 商湯、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3.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兩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4.東周 洛邑 王城(澗河兩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5.西漢 雒陽 漢魏故城 高祖 前202年—前199年
6.東漢 雒陽 漢魏故城 光武帝至獻帝,共12帝 25年—190年
7.曹魏 洛陽 漢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8.西晉 洛陽 漢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9.北魏 洛陽 漢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10.隋  東都、東京 隋唐故城 煬帝、恭帝 606年—618年
11.唐  洛陽宮 東都 神都-武則天 東京 隋唐故城 高宗、武后、中宗、玄宗、昭宗、哀宗 六帝 657年—908年(其間都洛40餘年)
12.後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 913
13.後唐 東都 隋唐故城 莊宗、明宗、閔帝、末帝 923年—936年
14.後晉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約2年)
15.民國 洛陽 洛陽市 1932年
潘承祥《洛陽賦》雲:“據悉,中華古都協會確認厘定“中國八大古都”, 橫空出世:曰洛陽曰西安曰北京曰南京曰開封曰杭州曰安陽曰鄭州。然嘗以洛陽為都者,幾達十三朝之多,史謂“ 雒陽、魏都、東京、東都”雲。煌煌帝王業,永懷河洛間。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且夫洛邑以十三朝古都、八朝陪都,都城史1600餘載而雄冠帝都之首!寰宇矚目,舉世驚羨!何哉?蓋因其“雄峙中樞,控御險要”,“居天下之中”,膺“中華第一帝都”之榮,享“九州腹地”之譽,為“中華、中國、中原、中土、中州”之典源地者也。向有“四面環山、六水併流、八關名邑、十省通衢、十三朝故都”之稱,“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炎黃子孫,根在河洛,尤乎洛陽,集“十裡頭夏都”、“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故城”五大都城遺址於一域,綿延之長,分布之廣,並世各國殆無能與之相比擬者。乃華夏文明之發祥地焉,系國務院首批 公布之歷史文化名城。斯城坐古洛水之北,水北為陽,故名“洛陽”。”。
【三、《詠洛賦》與洛陽歷史沿革】
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夏太康遷都斟 ,商湯定都西毫;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 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相襲,共十三個王朝。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
1912年,民國建立,廢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置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
1920年,直系軍閥吳佩孚筋踞洛陽,在洛陽設定了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師司令部。
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遷於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
1932,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一度遷洛辦公。
1938年6月,華北大部分地區淪陷,洛陽成為北方抗日前哨,國民黨 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駐洛陽。
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
1948年,洛陽解放,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
1949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
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
1955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併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 孟津等縣。
1956年,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和郊區,次年成立瀍河區。
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區。
1983年新安、孟津、偃師改隸洛陽市,洛陽所轄登封市劃歸 鄭州市管轄。
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洛寧、宜陽、嵩縣、欒川、汝陽、伊川改屬洛陽市。
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
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
潘承祥《洛陽賦》雲:“景由地而生,地因人而存。寶地鍾人傑,勝境 毓精英。歷史悠久,古今群英際會;人文薈萃,史冊巨筆落成。千載耀輝, 燦若朝陽之艷紅;萬年 騰譽,璀如星辰之滿天。往事千秋,白雲蒼狗;世事如棋,局局常新。三皇五帝夏商周,代代風華竟淹留。夏康遷都於斟鄩,商湯定都乎西毫。武王伐紂,八百諸候會孟津;周公輔政,遷徙九鼎於洛邑。周以龍興,秦以虎視。三代青銅,龍生九子來巢鳳;秦磚漢瓦,車騎同奔漆雕宮。平王東徙,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相襲。王朝十三,林林總總乃爾;歷時千載,洋洋大觀者矣。漢魏以降,漸成國際大都市;隋唐之時,聚居人口百萬眾。四方納貢,國運大昌而威威;百國來朝,盛極一時而輝輝。朗朗乾坤,悠悠忠魂。浩然正氣,萬古長存。祖績昭昭, 足跡幽幽。歷代科學泰斗、學術流派,層出不窮;諸多鴻生巨儒、翰墨精英,眾如春筍
。”。
【四、《詠洛賦》與洛陽城市建設】
近年來,洛陽市以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為龍頭,相繼實施了以“建設7路5橋1園、整治3個景點、搞好3項公益設施”為主要內容的“75133”工程,以綠、亮、淨、美、暢為主要內容的“五大形象工程”和以景區建設治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為主要內容的“創建文明景區、文明城市”工程,,大規模改造了城市進出口道路和市區路網,興建了東西長達14公里、綠地147萬平方、水面148萬平方米的洛河風景遊覽區,新建了城市供水、污水處理、管道煤氣、集中供熱等公共設施,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形象品位明顯提升。洛陽城市建成面積已達105平方公里,市區道路總長近300公里。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庭院綠化、道路綠化、廣場景點綠化等綠化工程成效顯著,建成了牡丹廣場、洛浦公園。青年宮廣場、中亞廣場等一批公共綠地,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建成區 綠化覆蓋率達37%,人均公共綠地7平方米,已通過國家園林城市驗收。城市綜合管理不斷加強市容市貌整潔暢亮。目前,洛陽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實現洛河南北對應發展為目標,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歷史文化名城風貌保護,不斷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實現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融合統一。
潘承祥《洛陽賦》雲:“嗟乎!江山萬古而常青,洛陽千載而煥新。紅梅點點,盤瓠傲霜隨歲去;麗日融融,天蓬報喜伴春來。今日洛陽,惠風和暢皆春;普天同慶,朝氣蓬勃似錦。席天幕地,望中原豪氣雄壯;霞涌歌飄,觀洛城遍地牡丹。沐浴舀驚濤,洗禮逢丹陽。傳明散彩,喜鵝毛著繽紛新色;長圖大念,看甘露助潔天高昂。英姿颯爽,洛陽騰飛在即;碩果輝煌,中原復興有望。河南九天風雲涌,伊洛大地浩蕩景。歷覽滄桑事,飛霞幾度重。古城新生春風暖,龍門石窟美大宗。長回眸,再展望。辭賦奇古原西漢,詩律精深祖洛陽。汗馬絕塵,安外振中標青史;錦羊開泰,富民清政展新篇。待人再寫新詩賦,誘人爭讀美華章。”。
【五、《詠洛賦》與洛陽物產資源】
洛陽物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有鉬、鋁、金、銀、鎢、煤、鐵、鋅、水晶、鉛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這些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易於開採利用。其中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洛陽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屬、2308種及198個變種、6個變型。洛陽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全市有陸棲脊椎動物342種,其中有珍稀動物190餘種,天然藥物理學480餘種。水資源也很豐富,境內有黃河、洛河、伊河、廛河、澗河等河流和陸渾、故縣兩座大型水庫。
潘承祥《洛陽賦》雲:““黃河鯉魚”,美味可口;“洛陽水席”,譽傳歐美。“新安柿子”,屢獲殊榮;“洛寧綠竹”,榜上有名。集鉬、鋁、金、銀、鎢於一地,匯煤、鐵、鋅、晶、鉛在一域。面積適中,1208平方公里之大;人口密集,六零零萬民眾之多。”。
【六、《詠洛賦》與洛陽旅遊資源】
洛陽位於豫西山區,東臨嵩岳,西依秦嶺,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複雜多變,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風景名勝。北25公理有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及舉世矚目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與崇山峻岭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北方千島湖的壯觀畫面。東80公理有中嶽嵩山及少林寺名勝,青山疊翠,峰巒聳峙,寺廟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範圍內,分布有國家森林公園白雲山、龍峪灣、花果山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伏牛山,有欒川老君山、洛寧神靈寨、嵩縣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個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還有“北國第一溶洞”雞冠洞、“北國水鄉重度溝和陸渾水庫旅遊度假區等景點。這些勝景密布且景景相連的自然景觀,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狹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壯,融雄峻、奇險、秀麗於一爐,集豪野剛陽、明秀陰柔為一體,兼具南北自然風光之神韻。隨著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特別是小浪底至南部自然景區旅遊快速通道的建設,這些久違人間的於生麗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潘承祥《洛陽賦》雲:“觀夫昔日洛城之繁華,天下一絕;宮闕之嵯峨,莫與比隆。秦漢風韻,皇都瓊中州地表;魏晉風行,王城饒伊洛鄉間。體象乎天地,經緯乎陰陽。據坤靈之正位,仿太紫之圓方。徇以 離宮別寢,承以崇台閒館。雕 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飾璫。文人雅士雲集,吟詩作賦;宮娥仙女聚匯,鼓瑟翩舞。於是 玄墀釦砌, 玉階彤庭。珊瑚碧樹,勝域而生。囈!風物之勝跡,數以萬計;風雅之遺事,不可勝敘。瑰麗之傳說,不勝枚舉;懷幽與探勝, 俯首即是。有史可稽者,是謂“洛陽大八景”也。流布甚廣者,乃稱“洛陽小八景”焉。聞聞乎赫赫哉!人文資源豐厚——其大八景者,曰“龍門山色”、“馬寺鐘聲”、“金谷春晴”、“ 洛浦秋風”、“ 天津曉月”、“ 銅駝暮雨”、“ 平泉朝游”、“邙山晚眺”。洋洋乎爍爍哉!旅遊聖跡星羅——其小八景者,曰“關林翠柏”、“午橋碧草”、“ 石林雪霽”、“伊沼荷香”、“東城桃李”、“瀍壑朱櫻”、“西苑池溏”、“ 龍池金魚”。水木兮逸華,山川兮競秀。黃鶯鳴於翠柳,紫燕剪乎春風。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樹木囀黃鸝。一池翠影游魚樂,三徑紅香舞蝶忙。二分詩景八分畫,樓外伊水天外峰。鳥啼碧樹閒臨水,竹映高牆似傍山。白雲山前雲出岫,瀍河灘外水橫舟。花綻伊南香伴雨,柳垂洛北綠迎風。川原繚繞浮雲外,台榭參差積翠間。玉瑟瑤琴倚天伴,白波青嶂恍天堂。 樹明霞五鳳樓,龍門自古帝王州。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馬;黃支之犀,條支之鳥。是故,憑一地之 斑斕,囊括雄、險、峻、幽、奇、巧、秀、絢、嫣之蔚;含一方之英華,萃納山、洞、寺、瀑、宮、塔、窟、墓、碑之勝。集綠水之韻、秀山之魂於一身;融文明之鄉、禮儀之邦於一體。”。
【七、《詠洛賦》與洛陽市花】
牡丹是我國傳統名花,富麗堂皇,國色天香,自古就有 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代表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之風範。“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相傳,唐武則天寒冬設宴賞花,令百花綻放,唯牡丹不從,貶之洛陽。豈知遷洛後竟吐蕊怒放。武后聞知,命火燒牡丹。牡丹枝幹燒焦,次年卻依舊 葉榮華發,且花更大,色更艷。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做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所贊:“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周恩來總理曾經說牡丹應當是國花。1982年,洛陽市人大常委會正式將牡丹定為市花。目前,洛陽牡丹已達700餘個品種,2300萬株,5400畝,遍布全城園林景點、街頭花壇、機關庭院和城郊園圃。擁有王城公園、國色牡丹園等4大高品位觀賞園。在科技進步推動下,洛陽牡丹已實現四季開花,盛花期不斷延長。洛陽牌牡丹也源源不斷地進入國際市場。從1983年起,洛陽人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文化搭台,經貿、旅遊唱戲,成功舉辦了24屆洛陽牡丹花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成為河南省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和全國四大名會之一。
潘承祥《洛陽賦》雲:“至乎牡丹一花,乃洛陽之市花也。牡丹幾株忽生色,千年帝都數風流。考其淵源,誠國蕊奇葩者也,根植乎河洛大地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焉。傳統名花,冠絕群芳 仙卉;富麗堂皇,堪列國色天香。花朵 碩茂,花容端莊而不媚;品種繁多,雍容華貴而不嬌。推譽“ 萬花一品”,尊為“花卉之王”。爾乃園囿花圃,數以百計,或鳳閣龍樓,上連霄漢。或剔透玲瓏,奼紫嫣紅。或煥若列宿,紫宮呈環。或翡翠火齊, 流耀含英。或懸黎垂棘,夜光在焉。歷代文人騷客,潑墨古剎;諸多名流雅士,揮毫岩壁。似梅花般錦簇,宛山水樣皴紛。為古城添詩情,替洛邑增畫意。譬若,歐陽修《牡丹記》贊:“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劉禹錫嘆:“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白居易謂:“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孫繼綱《牡丹賦》詠:“秀園圃兮冠群芳,出洛陽兮王天下。得天地之靈氣兮,國色神韻;集日月之精華兮,天香奇葩”。以故,洛陽牡丹,甲於天下而為王;天下名園,盡集洛陽而為魁。牡丹為洛陽市花,洛陽為牡丹之城。始自 1983年,斯城以花為媒,廣交四海朋友;舉辦花會,倡搭文化舞台。追世紀之前衛,唱改革之大風。花展興市,建牡丹園之基地;招商引資,築商貿城與廣廈。經貿交流,旅遊唱戲。發展經濟,振興洛陽。含露飲景,頓生無限風光;真誠合作,雙贏歌聲同唱。其功也,成功組織24屆牡丹花會;其勛也,取得良好經濟與社會效益。八面來風,全球為之喝彩;十方得助,世界因之譁然。”。
【八、《詠洛賦》與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產生在河洛地區的區域性文化,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以洛陽盆地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 源一帶。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國古代河洛地區的文化。河洛地區南為外方山、伏牛山山脈,北為黃河,西為秦嶺與關中平原,東為豫東大平原,北通幽燕,南達江淮,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
潘承祥《洛陽賦》雲:“天垂乾象,地爆坤儀。 昊穹罔極,聖象出乎長天。京畿廣袤,祥 瑞列於厚地。黃龍威駕,鳳凰翩舞而歌;麒麟騰躍,鴻鵬 舉翮以翔。莽莽中土,東亞之地軸;曠曠河洛,神州之中樞。煌煌古都,乾坤之龍穴;韶韶王城,人皇之淵藪。炳炳洛邑,八表之俯髒;崇崇大郭,六合之矽谷。韞靈呈禎,弘光韶隆帝道;輝祀通天,緬暢彌耀皇風。 龍鸞駕射,發乎天象,皇城緣此而築;彤雲霞映,環罩斯鄉,帝都因之而生。仰福帝居, 陽曜陰藏;洪鐘萬鈞, 猛虡 趪趪。金生麗水,虬龍騰雲來天外;沙漉炫暉,螭龍吐霧下嵩山。紅塵四合,圖皇基於億載;煙雲相連,慶宏規而隆焉。”。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明之始。易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論語》上講:“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 竹書紀年》里講:黃帝在河洛修壇沉璧,受龍圖龜書。 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
潘承祥《洛陽賦》雲:“河圖洛書,人文之祖,世界鮮有;五都薈洛,遺址之匯,舉世罕見。三學道佛理,昌盛乎斯;四大發明物,盡源於是。周易八卦,深蔚宏放,在此發祥;洛陽太學,世界之最,無與倫比。//老子面壁十年,《道德經》彪炳千秋;孔子問禮至此,《禮樂書》光耀萬代。三班修成《漢書》,千古絕唱;虞初編輯《周說》,不朽之作。君實《資治通鑑》,為官之必讀、政壇之聖經;許慎《說文解字》,傳世之佳作、詮釋之藍本。陳壽嘔心瀝血,《三國志》遂成,是謂鴻篇; 歐陽標新立異,《新唐書》立就,堪稱巨製。左思《三都賦》蜚聲之噪,曾使“洛陽紙貴”;班固《二都賦》弛譽之滿,居然“京城傳誦”;張衡《兩京賦》名聞之赫,竟然“朝野震撼”。魏晉風流,子建寫美《洛神賦》;隋唐石窟,詩仙賦彩舞絲簧。操、丕、植三父子,建安三雄也;程顥、程頤二兄弟,理學二儒也。建安七子,譽播文壇;竹林七賢,榮嗓魏晉。一似江河萬古流,濤聲依舊處處聞。平原赤,英雄熱血染沃土;勇士厲,先輩浩氣貫長虹。更有煌煌策論,精精奇謀。渾天儀,觀測天象,早歐洲一千年;地動儀,測量地震,先洋人八百載。尚有 金谷二十四友,聞吭天下,流芳百年,煊赫一時,勛垂後世者爾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