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原理》

《西方經濟學原理》

《西方經濟學原理》這是一部系統介紹西方經濟學的基礎教材,包括個體經濟學和總量經濟學兩部分,本書力求將西方經濟學深奧的理論深入淺出地介紹給讀者。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西方經濟學原理》《西方經濟學原理》

這是一部系統介紹西方經濟學基礎教材,包括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兩部分,吸收了國內外經典教材的優點和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地闡釋了西方經濟學的深奧理論,其表述形式契合中國讀者的思維方式,使讀者能夠輕鬆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思維
本教材篇幅適中,適用於高等院校經濟學、管理學本科核心課教學,也適用於自學考試夜大遠程教學成人高等教育
本書力求將西方經濟學深奧的理論深入淺出地介紹給讀者。當代的經濟學,數學工具十分重要,但西方經濟學不同於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數學工具的運用在於闡明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對於初次學習經濟學的讀者,最困難的是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思維。本教材採用文字論述,並配合圖形和簡單的數學推導,使學習者能夠較直觀地領會經濟學的概念,掌握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同時,每章後面都附有習題,幫助學生通過習題鞏固掌握的知識。是高等學校經濟類、管理類各專業的基礎理論課教材,也適用於自學考試、夜大和遠程教學等成人高等教育。

基本信息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叢書名:高等院校經濟學管理學核心課教材

《西方經濟學原理》《西方經濟學原理叢書名:高等院校經濟學管理學核心課教材
·頁碼:325頁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43214628/9787543214620
·條形碼:9787543214620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定價: 29元

作者簡介

丁衛國,女,經濟學教授。江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曾任江南大學商學院副院長。

目錄

前言

《西方經濟學原理》《西方經濟學原理》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習題
第二章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理論
第一節需求曲線
第二節供給曲線
第三節均衡價格理論
第四節彈性理論
第五節蛛網模型
習題
第三章消費者行為理論
第一節預算線
第二節基數效用與邊際效用分析
第三節序數效用與無差異曲線分析
第四節消費者均衡點的變動
第五節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
習題
第四章生產理論
第一節生產與生產函式
第二節短期生產函式
第三節長期生產函式
第四節規模報酬原理
習題
第五章成本理論與利潤最大化
第一節成本的概念
第二節短期成本分析
第三節長期成本分析
第四節利潤最大化原則
習題
第六章完全競爭完全壟斷和壟斷競爭市場的廠商行為
第一節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
第二節完全壟斷的市場結構
第三節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
習題
第七章寡頭壟斷博弈論
第一節非合作寡頭的產量與價格決定
第二節合作行為與寡頭廠商產量與價格的決定
第三節博弈論
習題
第八章要素價格與收入分配
第一節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二節生產要素的供給和價格的決定
第三節洛倫茨曲線與基尼係數
習題
第九章一般均衡原理
第一節交換與生產的一般均衡
第二節福利經濟學和帕累托最優
習題
第十章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第一節市場失靈的原因
第二節微觀經濟政策
習題
第十一章國民收入核算
第一節國內生產總值
第二節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
第三節國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四節價格指數
習題
第十二章簡單的凱恩斯模型
第一節巨觀經濟均衡的含義
第二節消費與儲蓄
第三節國民收入的決定
第四節乘數理論
第五節緊縮缺口膨脹缺口
習題
第十三章IS-LM模型
第一節產品市場均衡:IS曲線
第二節貨幣供給、貨幣需求與利率
第三節貨幣市場均衡:LM曲線
第四節IS—LM模型
習題
第十四章總供給-總需求模型
第一節總供給曲線
第二節總需求曲線
第三節AS-AD模型
習題
第十五章通貨膨脹與失業
第一節通貨膨脹
第二節失業
第三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係
習題
第十六章經濟周期與經濟成長
第一節經濟周期理論
第二節經濟成長
習題
第十七章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第一節巨觀經濟政策目標
第二節財政政策
第三節貨幣政策
第四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混合使用
習題
第十八章國際經濟學簡介
第一節國際貿易
第二節匯率與匯率制度
第三節國際收支及調節
習題
主要參考文獻
部分參考答案

書摘

第一章緒論

《西方經濟學原理》《西方經濟學原理》

一般來說,現代西方經濟學是指流行於西方社會的各種經濟理論學說主張,由眾多流派、各種不同的理論觀點政策主張組成。為了使初學者對現代西方經濟學先有一個總體印象,明確這一理論體系的框架結構,本章以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為題,扼要介紹相關的基本範疇和概念。本章介紹的有些名詞術語和論證,初學者可能會感到有些抽象,似懂非懂。但是,只要對這裡談到的問題包括有些名詞有初步的粗淺的理解,就能隨著學習的逐步深入,最終獲得更具體深入的理解。
第一節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經濟學是什麼?在學習經濟學之前,無疑會問這樣的問題。
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會引起人們的思考,如一個家庭如何決定誰做晚飯,誰洗衣服的問題;人們為什麼對政府的預算赤字感到擔憂?為什麼擔心通貨膨脹預算赤字對通貨膨脹有什麼樣的影響?一個大學生上大學實際付出了多高的代價?通過經濟學的學習,我們會知道人們面對稀缺資源是如何作出決策的。
一、經濟稀缺性與經濟學
每個經濟社會都面臨很多經濟問題,但西方經濟學認為,任何社會,不論它的社會經濟制度如何,也不論它處在什麼年代,其經濟問題都源於一個基本的經濟事實或矛盾,即人類欲望的無限性和滿足欲望的資源的稀缺性,這一矛盾,也是經濟學產生的根源。
西方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人類之所以要進行生產活動,是為了滿足他們的消費欲望,假如人們的消費欲望以及由這些欲望所引起的對物品和勞務的需要是有限的,而滿足需要的手段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便不會產生資源稀缺性問題,經濟學也就不會產生。可是,實際上在人類社會中,生產資源以及用它們生產的產品總是既定的,而人類的欲望是無限的,由此便產生了稀缺性問題。
按照美國學者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的欲望或人的需要可分為以下五個層次:第一,基本的生理需要,即吃、穿、住等生存的需要,這是最低層次的需要;第二,安全的需要,即希望未來生活有保障,如免於受傷害、免於受剝奪、免於失業等;第三,社會的需要,即感情的需要、愛的需要、歸屬感的需要;第四,尊重的需要,即需要得到尊重、朋友的尊重、社會的尊重;第五,自我實現的需要,即出於對人生的看法,需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些欲望或需要一個接一個地產生,當前一種欲望或需要得到滿足或部分滿足以後,又會產生後一種欲望或需要,所以欲望或需要是無窮無盡的。關於人的欲望無限性的問題,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它不屬於經濟學研究的範圍,因而只假定存在這一事實,而將這一問題留給生理學家研究。
西方經濟學認為,資源的稀缺性是人類社會產生以來一直困擾人類的一個難題,是人類面臨的永恆的問題。西方經濟學家把滿足人類欲望的物品分為“自由物品”(freegoods)和“經濟物品”(economicgoods)。前者指人類無需通過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陽光、空氣等,其數量相對於人們的欲望來說是無限的;後者指人類必須付出代價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須藉助生產資源通過人類加工出來的物品。“經濟物品”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但它的數量是有限的。經濟物品之所以是有限的,是因為生產它所用的經濟資源是有限的。經濟資源是指用於生產能滿足人類欲望的物品的物質手段和勞務。西方經濟學家將經濟資源分為三類:(1)自然資源,如土地、森林、礦藏等;(2)人力資源,包括腦力和體力;(3)所有的人造的用於便利進一步生產的資源,如工具、機器、廠房等。在19世紀,經濟學家習慣上將上述經濟資源稱為:土地勞動資本,它們又被統稱為生產要素(factorsofproduction)。除了以上傳統的生產三要素,英國經濟學家阿·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又增加了一種生產要素,即企業家的才能,於是,就有了“生產四要素”說。
相對於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而言,“經濟物品”以及生產這些物品的資源總是不足的,這就是稀缺性。這裡所說的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或資源絕對數量的多少,而是相對於人類欲望的無限性來說,再多的物品和資源也是不足的。如果世界上的所有資源都是可以任意取用的話,那就不會有經濟問題了。但是,正是由於相對於人類的需求而言,經濟資源是稀缺的,由此便產生了基本的經濟問題,產生了研究經濟問題的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認為,經濟學是研究人與社會尋找滿足他們的物質需要與欲望的方法的科學,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需要的科學,是研究稀缺資源在各種可供選擇的用途中進行合理配置的科學。薩繆爾森為經濟學下的定義是“經濟學是研究人和社會如何進行選擇,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資源以便生產各種商品,並在現在或將來把商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或集團以供消費之用”。斯蒂格利茨在他的《經擠學》(第二版)里是這樣給經濟學下定義的:“經濟學研究我們社會中的個人、廠商、政府和其他組織如何進行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如何決定社會資源的使用方式。在經濟學中,稀缺性擔當著重要角色:選擇之所以關係重大,正是因為資源是稀缺的。”很多經濟學家從不同角度對經濟學下的定義有很多。本書主要採用薩繆爾森觀點,對經濟學下這樣的定義:經濟學是研究人們和社會如何作出選擇,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經濟資源生產各種物品,並在現在或將來把物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或集團以供消費之用的一門社會科學。
二、經濟運行的三個基本問題
由於資源的稀缺性,便產生了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去生產“經濟物品”來更有效地滿足人類欲望的所謂選擇問題。就像每個人必須作出選擇一樣,一種經濟也必須作出選擇。無論以何種方式,由個人、家庭、廠商和政府作出決策共同決定如何使用有限的資源。為什麼曾經用來種植穀物的土地又用來建設生產汽車的廠房呢?幾十年間,資源是如何從生產馬車轉移到生產汽車的?鐵匠是如何被自動工具機所取代的?數以萬計的消費者工人投資者政府官員的決策是如何相互作用,從而決定社會中現有的稀缺資源的使用的?經濟學家將這些問題歸結為有關經濟運行的三個基本問題。
(1)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這就是說,在可供選擇的各種各樣的物品和勞務中,生產什麼和生產多少?是工具機還是黃油?是多生產工具機還是多生產黃油?在市場經濟體制中,有關資源配置的大多數決策是通過市場機制來完成的。西方經濟學重點研究無意識的市場機制是如何解決資源配置問題的,以及解決的效率如何。
在美國,生產什麼和生產多少的問題主要是由私人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解決,當然,政府也起了一定作用。價格是決定生產什麼的關鍵因素。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就誘使廠商增加這種商品的生產以增加利潤。因此,經濟學家考慮的一個中心問題是,為什麼某些商品比另一些商品貴?為什麼某些商品的價格會上升或下降?
(2)如何生產。即利用何種生產技術來生產物品?生產一種物品的方式往往有很多,紡織品可以用手工織機也可以用現代的機器設備生產。手工織機用的工人較多但設備所花的費用較少,現代的機器設備可以用較少的工人生產較多的產品,但設備的成本較高。那么,採用哪種技術呢?是採用先進技術還是勞動密集型技術?怎樣區別一種生產技術是高效率的還是低效率的?當年,亨利·福特引進了裝配線,近年來汽車製造商開始使用機器人,到底是什麼因素決定技術如此迅速的變化?在西方社會,廠商回答如何生產的問題,政府在此也有其投入,它制定規則和頒布法律。
(3)為誰生產。即誰來享用或取得所生產的物品和勞務?社會總產品如何分配給不同的個人和家庭?這種分配是公平的嗎?為什麼窮人僅有一點點,而富人擁有很多?收入和工資的差別是由什麼決定的?教育、遺產、儲蓄和努力工作又有什麼作用?這些問題都是很難回答的。我們只能說,在西方經濟學裡,收入分配的差異被認為是由於按貢獻原則分配、個人稟賦不同以及用於人力資本的投資不同所致。因此,收入分配不均等的問題是在不觸動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前提下通過採用一系列政策來解決的。
經濟學家考察一種經濟時,他們希望知道,在什麼範圍內經濟決策是由政府作出的,在什麼範圍內是由私人個體作出的。在美國這樣的國家,雖然像買什麼車這樣的決策主要是由個人作出的,但政府仍然以各種形式介入,如採取措施影響外國車的進口,限制汽車排放的污染,促進燃料利用率和汽車安全。
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個人作出的決策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還是為了像廠商或政府這樣的僱主的利益,這中間有重要的差別。我們可以構想,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作出決策,而當他們為機構作出決策時就會產生利益衝突。在經濟學分析時,往往將公司和政府視為一個個體。依據定義,經濟學家指出,一個組織是由很多個體組成的,而個體之間的利益不一定是一致的,同樣,他們與組織本身的利益也可能是不一致的,因此,組織給決策分析帶來了大量突出的問題。
經濟學家關注決策問題,他們不僅關心一個經濟是如何回答上面這三個問題的,而且關心回答得好不好。他們要問,這個經濟是有效率的嗎?它能夠多生產某些物品而不減少其他物品的生產嗎?他能夠使一些人的狀況改善而不使其他人的狀況惡化嗎?
上述三個問題被認為是人類社會共有的基本經濟問題,經濟學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產生的。
三、機會成本與生產可能性曲線
資源的稀缺性這個概念出發,如果進一步思索就可以發現,作為經濟學考察對象的物質資料的生產和消費等問題,實際上具有如下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徵。第一,雖然人的欲望或需要是無限的,但這些需要的輕重緩急程度是各不相同的。第二,可以支配利用的生產資源是有限的,每一種資源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用途。第三,為了滿足某些欲望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舉例來說,一定數量的土地,可以用來種植小麥,也可用來建造住房工廠學校醫院,還可用於修建公路體育場公園等等,而這些衣食住行文教保健乃至必要的休息娛樂,都是人的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這就給人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怎樣分配使用這些可有多種用途但為數有限的資源,來滿足輕重緩急各不相同的無限的需要?要回答這個問題,顯然必須同時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各種需要的輕重緩急程度,二是為了實現某種既定的需要所需付出的代價。例如,假設某種需要甲的重要程度大於另一種需要乙的重要程度,但為了實現甲種需要所需的資源(如占用的土地和投入的勞動和資本財富),也大於實現乙種需要所需付出的代價,在這場合,究竟把這些資源用來滿足甲種需要還是用來滿足乙種需要,這就必須把既定的目標與達成這一目標所需付出的代價聯繫起來,進行權衡比較,作出決策。由此,經濟學家提出了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和生產可能性邊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這兩個概念。
由於資源的稀缺性,意味著為了生產某種物品必須放棄一定數量其他物品的生產。機會成本是指將某一資源用於特定用途而放棄的將該資源用於其他各種用途的最高收益。例如,假設一畝土地可產稻穀600公斤,價值600元;而花費同樣的勞動和資金在這塊土地上可以產出200公斤棉花,價值430元;或者產出油菜250公斤,價值400元,那么一畝地用來生產稻穀的機會成本,就是該地用於另一最佳用途會生產出來的產品。具體說,把這一畝土地用於種水稻以及由它生產出來的600公斤稻穀的機會成本,就是200公斤棉花或430元。又如,假設某個工人在煤礦勞動的年工資是2萬美元,他也可以在機械製造廠找到年工資為1.5萬美元的工作,那么,他作為煤礦工人的機會成本是1.5萬美元。因為他在煤礦勞動放棄了或犧牲了在機械製造廠掙得1.5萬美元工資的機會。當然我們也可以說,他作為機械製造工人的機會成本是他由此犧牲他假如在煤礦勞動可能掙得的2萬美元的工資。但是,如果經過權衡比較,他終於自願受僱於一家機械製造廠,而不去礦山勞動,他這種抉擇也可能同樣是合乎理性的,因為他權衡比較這兩種勞動的優劣的標準,除了貨幣收入的多少以外,也可能包括其他因素,如勞動的安全性,勞動環境的好壞乃至純粹是個人的偏好等等。
簡單地說,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必須放棄的東西。但在很多情況下,某些行動的機會成本並不像乍看時那么明顯。如考慮是否上大學的決策,上大學的收益是使知識豐富和一生擁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但成本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你會想到將學費、書籍費、住宿費和一伙食費加總起來,但問題是這些總和能真正代表你上大學一年所放棄的東西嗎?如住宿費和一伙食費,即使你離開了學校,也需要有睡覺的地方,也需要吃東西,只有在大學的住宿費和一伙食費比其他地方貴時,貴的這部分才是上大學的成本,如果大學的住宿費和一伙食費低於你自己生活所付出的住宿費和一伙食費,那么,住宿費和一伙食費的節省是上大學的收益。另外,上面的加總忽略了上大學最大的成本——你的時間,當你將一年的時間用於聽課、讀書和寫文章時,你就不能將這段時間用於工作。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為上學而放棄的工資是他們受教育的最大的單項成本。當作出是否上大學的決策時,決策者應該認識到伴隨每一種可能的行為而來的機會成本。實際上,決策者通常是知道這一點的。那些上大學年齡的運動員如果退學而從事職業運動就能賺幾百萬美元,他們認識到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極高。所以,他們往往決定:不值得花費這樣的成本來獲得上大學的收益。這一點也不奇怪。如科比·布賴恩特這位高中籃球明星了解機會成本的含義,儘管他有優秀的考試成績,但他決定不讀大學而在18歲高中畢業時直接進入職業籃球聯盟(NBA),在這裡當時預期他在4年內賺到1000萬美元。
機會成本產生的原因即資源的稀缺性。把機會成本這個概念加以引申推廣,我們可以用生產可能性邊界這個概念來考察一個國家應該怎樣分配其相對稀缺的生產資源問題。所謂生產可能性邊界是指一個社會用其全部資源和當時最好的技術所能生產的各種產品的最大可能產量的組合。我們知道,假如一個國家可以利用的資源,全部用來生產當年消費的物品,那么這個國家就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在人口逐年有所增加條件下,每人平均的生活水平將逐年下降。反之,假如用一部分資源生產資本財富,那么可以生產出來供當年消費的消費品相應減少,但資本財富用於投資可以實現擴大再生產,從而在以後的歲月里會有更多的消費品被生產出來。就是說,從生產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們消費需要這一點來看,人們面臨著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顧此失彼的矛盾。因此,一個國家如何兼顧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把有限的資源分配使用於消費品和資本財富的生產,是經濟學必需提供答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如圖1.1的橫軸代表消費品(如黃油),縱軸代表資本財富(如工具機)。AG是一條生產可能性曲線。OA表示一定時期(如一年)一個國家所有生產資源在既定技術條件下,全部用於生產資本財富所能生產出來的資本財富的數量。OG表示所有各種生產資源全部用來生產消費品所能生產的消費品的數量。C點表示同樣的資源和技術可以生產出來的資本財富的數量是14,消費品的數量是2。同樣,E點表示資本財富與消費品的數量組合是9與4,A、B、C、D、E、F、G每一點都代表在給定的資源和生產技術條件下,一個國家最大可能的資本財富與消費品之生產可能性組合,所以稱為生產可能性邊界。
現在用資本財富消費品來表達各自的機會成本。拿B點同C點比較。從圖中可以看到,少生產1單位數量的資本財富可以生產2單位數量的消費品,因此我們可以說,生產出2單位消費品的機會成本是1單位資本財富。當然也可以說,生產1單位資本財富的機會成本是2單位消費品。同理,拿C點同E點比較,假如少生產5單位數量的資本財富,可以多生產的消費品是2單位。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多生產2單位消費品的機會成本,用資本財富表示是5單位。生產可能性曲線凸離原點,是因為隨著資源由資本財富轉移到消費品的生產,機會成本會不斷提高。

插圖

《西方經濟學原理》《西方經濟學原理》

講座介紹

內容介紹

我們世界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地球村。從中可以看出,各個世界各國交往越來越頻繁,經濟貿易也越下越頻繁。西方經濟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呢?西方經濟學是指流行於西歐北美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被稱為“社會科學之王”。另外,《西方經濟學》是我國高等院校財經類和管理類專業必開的一門專業基礎課。
講師簡介
講座信息
李冰,現任成都勝業電器設備有限公司,華中大區總裁,電氣高級工程師,國內電力電容器專家。

名稱:西方經濟學原理

主講:李冰
類別:財商教育/學習資料/人生激勵/金融投資
集數:46
語種:國語

參考資料:

1.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source=tushulain&prodid=zjbk8004wm

相關詞條:

西方 經濟學 教材 丁衛國 經濟類 管理類

華南理工出版社出版書籍(十一)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是教育部主管的全國重點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二十多年來,我社始終堅持為高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服務的辦社宗旨,秉承“服務教育,傳承文明,致力原創,追求卓越”的出版理念,以品牌建設為龍頭,以學科建設為依託,發揮學校學科和廣東地域優勢,堅持以學術精品為立社之本,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語言表達藝術》
《電視技術基礎》
《電子商務原理與套用》
《經濟數學模型》
《中外皮具設計》
《智慧型聯考英語辭彙》
《線性代數與機率統計學習指導》
《新編國際結算》
《計算機套用與信息處理》
《廣州沙面近代建築群》
《當代勞動法學概論》
《中考英語辭彙黃金搭配》
《國小英語教學理念與教學示例》
《B肝中醫療法》
《聯考英語辭彙黃金搭配》
《統計分析與SAS軟體》
《計算機概論》
《攀登者的足跡》
《道路規劃與勘測設計》
《甲亢中醫療法》
《美學基礎教程》
《簡易鍵盤和聲》
《道路交通控制技術》
《馮秉銓》
《商務資料庫技術》
《3DStudioMAX5套用教程》
《鼎湖山與寶鼎園》
《國中語文課程理念與教學示例》
《企業危機系統管理》
《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學習指導》
《畫法幾何與透視陰影》
《機械設備電器控制》
《契約的訂立與範本》
《法律英語》
《實用契約範本》
《現代工業微生物學》
《象棋開局戰術精華》
《第二十四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
《財經新聞傳播前沿》
《數字電路》
《中國文化掠影》
《英美文學名著賞析》
《網路技術和Internet套用》
《果樹生理調控學》
《地下管道和儲罐管理維護實用技術》
《旅遊資源開發與管理》
《健康寶寶快樂成長》
《西方古典文學導引》
《中華藥膳大寶典》
《生活禮儀》
《簡明行政法學》
《生態旅遊的理論與實踐》
《新編環境資源法》
《多媒體技術及套用簡明教程》
《旅遊法規概論》
《集體食堂菜譜》
《千方百劑醫治疑難雜症》
《珠算教程》
《不孕不育中醫療法》
《澳門青少年身心發展研究》
《物業企業財務管理》
《光電子學教程》
《鄧小平理論概論》
《軟飲料生產工藝學》
《變頻器的套用與維護》
《電子技術實驗》
《公司的管理與運作》
《現代市場行銷教學案例集》
《聯考語文語段精選精練》
《現代經濟寫作》
《金牌醫院商務策劃》
《聯考文言文導讀與訓練》
《大學生安全教程》
《中密度纖維板工藝設計》
《混凝土與砌體結構》
《計算方法》
《旅遊規劃原理》
《與新課程同行:數學學與教的心理學》
《生殖系統炎症中醫療法》
《砌體結構》
《西方經濟學原理》
《英語口語教程》
《國際經濟法教程》
《計算機套用基礎上機指導》
《土木建築工程製圖》
《別把B肝當病》
《高等數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