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在一個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會用到兩種以上方法。由於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複雜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處於一個在不斷地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所以對於研究方法的分類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認識。

原則

任何一項研究都離不開方法的支撐。沒有研究方法的科學研究是不存在的,沒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培根用實驗法最早發現了熱的運動本質;笛卡兒用他提出的直覺——演繹創立了解析幾何學;伽利略用實驗——數學方法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運用理想實驗出現了慣性定律,開創了動力學研究的先河;牛頓用公理化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完成了經典力學體系;湯姆生、盧瑟福、玻爾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開了物質微觀粒子的結構,建立了各種原子結構模型;愛因斯坦運用理想實驗方法、演繹方法和各種非理性的直覺、頓悟方法創立了相對論;康德和拉普拉斯運用思辨的方法與假說方法提出了天體演化學說;拉瓦錫用定量方法、理論思維方法創立了氧化學說;凱庫勒以基本靈感與想像發現了苯的環狀結構式;門捷列夫用分類、比較法發現了元素周期表;海特勒與倫敦等把量子力學的理論引入了化學研究,創立了量子化學。達爾文用觀察法、實驗法、分類法、比較法等提出了進化論。從中不難發現,這些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實現的。吳文俊的數學、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等最新研究成果也都是採用新的方法取得的,因此,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必須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1、應在研究計畫、研究報告、學位論文中明確提及使用何種研究方法

在研究計畫、研究報告、學位論文等研究成果中,明確把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出來,這樣做至少有兩個作用。其一,可以增加成果的可信度和可行性,以利於讀者審核、檢驗;其二,可以為以後做相關課題或項目的研究人員提供參考,進而有利於研究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無論論文還是研究報告,或者是碩士學位論文、博士學位論文,在論文的摘要中都要用一定的篇幅來對自己的研究方法進行描述,清楚地表達對研究數據的處理過程、對論證材料的組織和加工、對理論運用和實踐活動的思考。可以說,沒有研究方法的論文是不符合要求的,沒有明確提到使用何種研究方法的論文是不完整的。

2、應根據各學科,各課題的特點、性質、對象選擇、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方法是有層次性的,不同層次的方法有其特定的套用範圍和套用對象。在從事具體的科學研究時,研究人員首先要了解所在學科及研究課題的特點、性質和研究對象,然後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如在物理學領域,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的研究方法在選擇上是有一定區別的。簡單來說,實驗物理首先要考慮的是運用觀察法和實驗法,獲得相關數據後再藉助數學方法、統計方法進行加工整理,最後再分析數據,通過模型法、比較法等來提出一個科學結論。而理論物理則通常是建立假說,設計模型,然後通過動手實驗、理想實驗來驗證假說.當然在研究過程中,還會大量用到形象思維、直覺或靈感等的邏輯思維方法和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系統科學方法等。再如在社會學的具體實踐研究中,通常會用到抽樣調查法、訪談法、問卷法等來進行相關調查獲得相關資料,然後利用統計方法、分類方法等對數據進行處理,最後藉助數學方法推出模型或者得出實質性的結論。外語研究當中,由於研究的對象不同,而相應採取的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側重。在語言系統研究中多採用演繹法、推理法;語言使用和語言教學的研究方面多用觀察方法和實驗方法做定性研究、比較研究或描述性研究。哲學研究則是採用抽象與具體方法、分析與綜合方法、歷史與邏輯統一的方法、批判與繼承的方法和比較法等。

3、應根據研究方法的特點和功能選擇,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選擇研究方法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各種研究方法的不同特點和功能。比如,假說既是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和思維方式,又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假說經過實踐的驗證可以上升為理論。假說包括基礎事實、背景理論、對現象本質的猜測、推演出的預言和預見等基本要素,具有科學性、假定性和易變性。在科技發展史上,許多科學家提出了一系列假說,如數學中的費爾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物理學中的普朗克能量量子假說、愛因斯坦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假說等等,人們在自然科學領域內運用假說這種方法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黑箱方法是一種重要的控制論方法,它是在研究對象內部情況還不清楚的情況下,通過外部觀測和試驗來考察其輸入和輸出情況,進而認識其功能和特性的系統。它比較適合從整體上、從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上研究問題。如可以通過社會系統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繫的研究中,考察和認識社會現象,對社會系統作整體上的探討。

4、應根據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的一致性程度選擇、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人們從大量的認識和實踐活動當中形成的,特別是直接產生在實踐基礎上的認識活動中所獲得的結果——知識。因此,研究方法通常是要與一定的研究內容相適應的,也就是與研究內容有一致性的問題。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的關係可以比擬成主觀與客觀的關係,研究方法是人們在以實踐為基礎上形成的主觀意識,而研究內容是客觀存在的。在一種具體方法使用的過程中,研究者既要對研究方法的“性能”有充分的認識,也要對研究內容的特點有所把握,以避免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的“互斥”。如社會觀測方法是以社會為其研究內容的,而自然觀測方法則是以自然界為其研究對象。它們之間有相通之處,如都有其客觀感性形式和客觀規律可尋。但由於社會是由有意識、有目的活動的人組成的,而自然界則 由無意識的自然存在物構成,兩者不能簡單等同。從介入程度來看,觀測者只能從外部來觀測自然現象;而在社會觀測過程中,觀測者從事社會調查,往往要深入到觀測對象中。從時態特點來看,自然觀測大多是在共時態意義上進行的;而社會觀測除了做共時態的靜態觀測外,還需要進行歷時態的動態觀察。從價值特性來看.自然觀測中,觀測主體容易保持價值中立;而社會觀測中,主客觀雙方互相纏繞,觀測活動往往具有非中立價值性。從環境調控角度看,在自然觀測中,實驗的條件往往可以嚴格控制;而社會觀測中,試驗具有非完全受控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