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南懷瑾大師講經:感悟篇》

《聽南懷瑾大師講經:感悟篇》

南懷瑾是精通儒、道、佛三教經典的國學大師之一。本書是筆者精心研讀南懷瑾大師著述後的個人感悟之作,將複雜的儒、道、佛三教的義理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從人們的日常行為處世等諸方面闡述了自己的感悟。對於深刻理解生活,生命有很好的幫助。

基本信息

目錄

上篇 聽大師講儒
做人做事比做學問要緊
讀書簡單,通變化最難
孔子的三字經:誠、敬、信
做人做事的三大要點
禮是一種社會需要
“無禮不行”
仁是什麼
現代人當有共同環境理念
貧窮快樂富貴有禮乃最高境界
得意失意都莫忘形
找飯碗的本領
小心情緒影響智力
孔子為什麼嫁女給坐過牢的人
對他人感受要予以足夠重視
孔子為何說窮小子冉雍當做帝王
深沉緘默是天才的標誌
孔子為什麼獨尊泰伯為聖人
聖人都是願意為道犧牲的人
不必勉強求結果
千年—夢,—夢千年
學問修養都是為了用
成功立業的五項準則
“仁者必有勇”
以受辱為修煉,以改過為才能
最怕不是良駒,何愁沒有伯樂
—流頭腦造就一流人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切莫“我”字當先
交益友受益,交損友受損
朋友不是越多越好
最想改變別人,最難改變自E
世事常因心情而變
“無道則隱”
儒家精神是“以天下為己任”
做人的風度
擇友要嚴,待人要寬
做官的“五美”和“四惡”
做官的九大鐵律
中篇 聽大師論道
妙到極點更有妙處
樂觀地看待有和無
刻意為之就不美
留幾分隨意最為佳境
道是誰的兒子
做事才要實,做人心要虛
做官先把“好心”收起來
“做官不難,只莫作怪”
是非只為多“開口”
緊緊守住這張嘴
無私者反而得天下
把選擇權讓給別人
水的智慧
通變化者享大成
為人處世的“七個規則”
惟一不過時的方法是用業績說話
富貴而驕只會招災惹禍
得意之時,當思退步
你能夠像嬰兒一樣柔弱嗎
天下事“看花容易繡花難”
虛懷若谷可當大用
有多大的量,端多大的碗
花花世界迷煞人
你究竟想要怎樣的幸福?
寵辱誰能不動心
世態炎涼是正常現象
做大官的七個“道道”
有道之人從不自滿
率性而為最危險
一切壞事都從率性而為開始
當官不能逞能
老子的四面“官鏡”
智慧和姦詐是一對孿生兄弟
講規則才是出路
天下是被聰明人搞亂的
小一點聰明,名一點智慧
事事如意未必是福
成大事必備的動態智慧
莫做有知識的傻瓜
知識是補藥也是毒藥
越是性急越不成功
做老大的人當求全攻莫求小攻
聽大師說佛
智者的徹悟
三分成佛如何?
佛的精神即是一顆平常心
不做人上人,已經接近道
“自未得度,先度他人”
做人要有幾分菩薩心腸
佛的十二大願
偉大的事業源於一個偉大的夢想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佛法離我們並不遠
一切都是佛法
以開放的心態接受真知
人人皆有佛緣
求學切莫鑽進概念堆里
“莫睡死人棺材”
佛法只是0,你要準備一個1
拜佛就是拜自己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
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極樂”有多快樂?
如何牽定這顆心
成大器當有定力
輕輕從夢中醒來
以遊戲的心情做事
得意失意都要不忘本相
做人的五種心障
平凡至極即是高明
道在平凡小事中
佛法最重孝道
學問沒有親人重要
證道難離“虔敬”二字
求學之道,先信而後疑
功名富貴最迷人心智
尋找童直的快樂
回頭已經不是岸
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
什麼是忍辱
把壞事往好處想
受人輕賤乃是種因得果
好人確實有好報
眾生平等即機會均等
成佛其實並不難
生命的大自由
讓心靈與生命流暢起來
好心無好報”的原因
好心未必是好心
獲得福報的慈善法則
莫讓好心變成惡意
“福報有時,未熟不受”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芸芸眾生的十種惡習
人的潛能是被惡習抵消的
佛說人生百種病
治病不如防病
佛傳治病百種藥
藥在人心求自愈

精彩書摘

做人做事比做學問要緊大師語錄:
南懷瑾說: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這不是我個人別出心裁的解釋,我們把整部《論語》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講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個人。經典回放: 選自《論語》 【原文】
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子夏日:“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日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文】
孔子說:“能隨時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驗證升華,不是很開心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與我探討學問,不是很快樂的事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心裡絲毫沒有憤憤不平的感覺,不是一種君子風度嗎?”
曾子說:“我每天審察自己三件事:替別人辦事有沒有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有沒有失信?老師教給我的學問有沒有真正實踐?”
子夏說:“稱道賢人,敬重賢人,為父母盡孝能做到竭心盡力,為君王辦事能做到盡其所長,與朋友交往能做到言而有信,這種人哪怕沒有讀過書,我也要說他有學問。”學儒一得:
讀書簡單,通變化最難
許多人做學問,最後只記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其餘的都不甚了了。所以他們拚命讀書,讀破上千本書之後,便覺得自己學問大得不得了,已經是高人了,人家非尊重自己不可,那些好位置肯定只有自己才夠資格享有。要是不蒙重用,就天天嘴裡冒酸氣,抱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其實,讀書是最簡單的事,通變化最難。能夠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於實踐,這才是真學問。儒家所講的“學”,從來不是死讀書,它是一項學習、思考、求真、實踐的系統工作,也就是所謂的“博學之,審問之,明辯之,慎思之,篤行之”。這個“篤行之”,就是勤於實踐。如果只是學習的話,差得還太遠。書本上的知識未必都是對的,裝了一肚子書,如果不去“審問”、“明辯”、“慎思”、“篤行”,怎么知道自己沒有受前人誤導呢?40年前,有人提出了一個“歐羅姆現象”,說是熱水放在冰櫃里會比冷水結冰快,還解釋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理。可是,最近中國一位中學老師帶領幾位學生一實驗,才發現熱水居然比冷水結冰慢,原來我們都受了“歐羅姆現象”的騙。
即使書本上的知識沒錯,當前的時勢卻發生了變化,不去實踐,怎么知道行不行得通呢?幾百年前那兒確實有過一座獨木橋,它至今還在那裡,可它早就腐朽了,誰敢從橋上過呢?
做學問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用於做人做事。學問在明里?在書本上,在別人的頭腦里,在生活瑣事之中,要靠學與問得來。你做人做事做得好,就說明你有學問;否則就說明你的學問很糟糕。這跟讀書多少沒有必然關係。下面這個故事,可以說明學問與讀書的關係: 有一個名叫公明宣的人在曾子門下學習,三年不讀書。曾子說:“你在我家裡,三年不學習,為什麼?” 公明宣說:“我哪敢不學習?我看見老師在家裡,只要有長輩在,連牛馬也沒有訓斥過,我很想學習您對待長輩的態度,可惜還沒有學好。我看見老師接待賓客,始終謹慎謙虛,從來沒有鬆懈過,我很想學習您對待朋友的態度,可惜還沒有學好。我看見老師在朝廷辦公事,對下屬的要求很嚴格,但從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我很想學習您對待下屬的態度,可惜還沒有學好。”
曾子離開座位,向公明宣道歉說: “我不如你。我只會讀書罷了!”
這個公明宣,將學習滲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以說真正是個會做學問的人。
有人會問:孔子學問高,為什麼一輩子當不了大官?認為當官才了不起,輕視別的行業,這是中國一項由來已久的“精神病”。事實上,孔子教出了弟子三千、賢人七十,還留下了不少經典著作,在做事方面已做到了超一流;他周遊列國,誰都對他敬重三分,說明他做人也做到讓人不得不敬的水準。這就足以說明他學問高。
而某些人,學了一腦門稀奇古怪的學問,就自以為博古通今,很了不起。高談闊論肘,誰也比不上他;需要行動時,卻什麼也做不好,一輩子碌碌無為,只有一身憤世嫉俗的怪毛病讓人厭憎。這種人其實一竅不通,真是辱沒了“學問”兩個字!

值得一看的好書(五)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刑事被害人的權利及其救濟》
《電工電子技術全圖解叢書電子元器件檢測技能速成全圖解》
《首爾玩全攻略》
《現代化建設新步伐》
《創建新中國》
《汽車維修中級工培訓教程》
《中國孩子最想知道的十萬個為什麼》
《成語遊戲600條》
《90年中人與事擲地有聲90言》
《Chinese Furniture》
《黨的組織在基層》
《全民族抗日戰爭》
《我要入黨》
《第一批開發利用無居民海盜圖集》
《資源型城市群體向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探討》
《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綠色的雲劉秀晨園林文曲集》
《中共決策與中國發展》
《石油鑽井》
《新疆省2011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專用教材》
《海上四任精品》
《又是月季芬芳時:文化名家談情感》
《心律失常電生理學》
《內亂與抗爭》
《聯考奧賽對接訓練》
《從福州國小到哈佛大學》
《范揚工作室首屆山水畫課題班作品集》
《裝飾塗裱工操作技能》
《圖解圍棋入門》
《一個民主小販眼裡的世界》
《社會主義五百年》
《日本日本》
《秘密情報局歷史》
《利維坦論國家》
《蔡定劍追思錄》
《蔡定劍訪談錄》
《原生態民國》
《中國政治發展的戰略選擇》
《新文學資料叢話》
《詩經新注》
《新編簡明東方文學》
《探索與開拓:東方文學論文選》
《外國文學史綱要》
《艱難的父愛:陳社散文自選集》
《當代魯迅問題評論:陳安湖自選集》
《石醉自選集:壽山石雕藝術家》
《天方書話:縱談阿拉伯文學在中國》
《“娜拉”言說:中國現代女作家心路紀程》
《密碼學進展:中國密碼學會2007年會論文集》
《麗江歲月與海外萍蹤:楊福泉散文選》
《武俠文學:2006年中國武俠文學精選》
《邊疆詩》
《科爾沁薩滿神歌審美研究》
《觀看,書寫:建築與文學的對話》
《宮廷文化:中世紀盛期的文學與社會》
《香港回歸後社會經濟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古馬的詩》
《朝鮮詩學對中國江西詩派的接受:以高麗後期至李朝前期朝鮮詩話為中心》
《中國象徵主義百年史》
《穿越時空的生命韻律(人類學視閾中的中國西部藝術)》
《穿越生命之河》
《穿越生命的迷宮》
《從柏拉圖到巴特的文學理論》
《文學台灣:台灣知識者的文學敘事與理論想像》
《文學翻譯:比較文學背景下的理論與實踐》
《翻譯與文學批評:翻譯作為分析手段》
《翻譯與性別:女性主義時代的翻譯》
《視覺隱喻與空間轉向:思想史視野中的當代視覺文化》
《懸疑之謎:史上最經典的48個懸念故事》
《31個經典懸念:世界科幻小說選粹》
《我的祖父(詩人公木的風雨年輪)》
《批評視野中的語言研究》
《鏡與書:紙上風景走讀》
《話語分析:理論與案例》
《系統功能語法:理論之初探》
《功能語法教程》
《Why發明發現》
《張耒及其詩歌創作研究》
《詩詞札記》
《時代感悟》
《感悟大師:黃金時代鋼琴巨匠的琴風樂韻》
《信息哲學:e時代的感悟》
《愛不是一種美麗的傳奇:感悟父愛母愛》
《敢為人先:名家創業守業感悟》
《做智慧的自己企業教練感悟》
《站立的心靈》
《哲人的幽思》
《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譜寫生命的樂章:影響你一生的感悟故事》
《風雨七十年:時代大潮中的我和我的一家》
《千萬別借錢》
《經濟學中沒有上帝》
《服務就是競爭力》
《時文經典:精神的家園》
《革自己的命》
《影響人一生的文章:感悟生命》
《聽南懷瑾大師講經:感悟篇》
《感悟生活:幫你能說會道》
《人情決定事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